一种移动空调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2-05-10  69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移动空调,特别是涉及一种移动空调水循环底盘结构。


背景技术:

2.移动空调在制冷运行时,蒸发器会产生冷凝水汇集到底盘,底盘上装有打水机构,底盘内的冷凝水通过打水机构洒向冷凝器,起到对冷凝器的散热作用。在上述过程中,由于甩水轮将水甩出到冷凝器上,导致局部水位降低,冷凝水在回流区域汇聚的较慢,使打水区域水位得不到及时的补充,导致洒向冷凝器的水量减少,此外,由于传统底盘是单一流向,冷凝水得不到循环流通,导致局部水温高,对冷凝器的散热作用也减小,使得机器的能效差,水满时间也会变短。
3.所以有必要提供一种移动空调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移动空调,移动空调的底盘结构能够水循环。
5.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移动空调,包括盛装水的底盘、安装在底盘上的打水机构以及安装在打水机构上方的冷凝器,所述底盘内具有将底盘结构分为冷凝水的循环区域和打水区域以及回流区域的隔板,所述打水区域包括引导冷凝水甩向所述冷凝器的发射台,所述打水机构包括打水电机、传动轴以及甩水轮,所述打水电机安装在所述底盘中的循环区域,所述甩水轮的工作区域位于所述底盘中的打水区域,所述甩水轮用于将冷凝水甩到所述冷凝器上并对所述冷凝器进行降温,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包括对冷凝水进行散热和增大底盘蓄水量的循环区域,所述打水区域还包括起汇聚所述打水区域冷凝水并对打水区域进行快速补水作用的挡片一,所述回流区域包括能够引导冷凝水流向、汇聚冷凝水并对所述打水区域及时补水的挡片二和斜坡,所述隔板设置有能够使受到所述甩水轮作用力且未被甩到所述冷凝器上的冷凝水流到所述循环区域的通水口一和使在所述循环区域换热后的冷凝水进入到所述打水区域进行补水的通水口二。
6.进一步的,所述挡片一设置于紧靠所述发射台外侧,并且位于所述打水区域的挡片一的一端延伸至回流区域。
7.进一步的,所述斜坡设置于回流区域并且靠近发射台的一侧的直角拐角处,所述斜坡的一端连接于延伸至所述回流区域的所述挡片一,另一端连接于所述隔板,并且所述斜坡将所述发射台与所述隔板围成的直角拐角封闭以减少冷凝水在所述回流区域的停留时间。
8.进一步的,所述挡片二设置于所述回流区域且靠近所述斜坡的位置,所述挡片二与所述挡片一处于同一直线上且与所述斜坡之间留有一定间距以使冷凝水能够通过,并且所述挡片二远离挡片一的一端且靠近隔板的一侧和另一侧的中部位置分别设置有凸起。
9.进一步的,所述通水口一设置于所述回流区域且远离所述斜坡的所述隔板一端。
10.进一步的,所述通水口二设置于所述循环区域靠近所述打水机构且在所述底盘侧壁一侧的隔板上。
11.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挡片一和挡片二以及斜坡的设计,使得打水区域得到了及时的补水,提高了甩水轮的甩水效率,使打水区域的甩水更加充分,甩到冷凝器的冷凝水也越多,这不仅减缓了底盘的水满时间,也对冷凝器的散热作用更加明显,冷凝器的能效也能得到明显的提高,从而提高了整体的工作效率,通水口一和通水口二的设置使冷凝水得到循环流通,冷凝水得到及时的散热,使得被甩到冷凝器的冷凝水对冷凝器的降温作用效果显著,另外通水口一和通水口二的设置还增加了底盘的盛水区域,使得冷凝水的循环区域也变成了底盘的蓄水区域,延长了底盘的水满时间。
附图说明
1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13.图1是移动空调的局部结构立体图;
14.图2是图1所示移动空调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15.图3是图2所示移动空调中打水机构的立体图;
16.图4是图1所示移动空调的俯视图;
17.图5是图4所示移动空调沿a

a线的剖视图;
18.图6是图1所示移动空调中底盘的结构示意图。
19.图中:底盘

1、打水机构

2、冷凝器

3、隔板

4、发射台

5、斜坡

7、排水口

8、三角形安装部

9、打水区域

10、回流区域

11、循环区域

12、底板

13、打水电机

20、甩水轮

21、传动轴

22、耳状安装部

23、通水口一

40、通水口二

41、u形安装槽

42、挡片一

60、挡片二

61。
具体实施方式
20.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的说明。此图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的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结构。
21.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移动空调,包括盛装水的底盘1、安装在底盘1上的打水机构2和安装在打水机构2上方的冷凝器3,底盘1中的冷凝水通过打水机构2洒到冷凝器3上,从而起到对冷凝器3散热的作用。
22.如图2所示,底盘1大致呈一端具有开口的矩形箱体状,底盘包括底板13及由底板13四周延伸形成的四个侧壁,在底板13上设置一个用于安装压缩机(图未示)的三角形安装部9和设置在靠近安装部9的一侧的一平行于底盘1其中一个侧壁的隔板4,隔板4上开有一个便于安装打水机构2的u形安装槽42,隔板4上在u形安装槽42的两侧分别开有通水口一40和通水口二41。
23.如图3所示,打水机构2包括打水电机20、甩水轮21和连接打水电机20和甩水轮21的传动轴22,打水电机20的两侧设置有安装部23。
24.如图5和图6所示,隔板4把底盘1中的底板13分为两个区域,安装有三角形安装部9的一侧为冷凝水的循环区域12,在隔板4的另一侧u形安装槽42附近设置有引导甩水轮21将冷凝水洒向冷凝器3的发射台5,发射台5又把隔板4靠近底盘1侧壁的一侧分成两个区域,在
打水机构2甩水轮21安装区域的一侧为打水区域10,另一侧则为冷凝水的回流区域11,在打水区域10并紧靠发射台5的外侧又设置了一个能起汇聚冷凝水作用的呈矩形状的挡片一60,在回流区域11靠近排水口8的一侧并且与打水区域10挡片一60位于同一直线的位置同样又设置了一个起汇聚冷凝水作用的挡片二61,在挡片一60与挡片二61之间并且一端连接于挡片一60,另一端与隔板4成一定角度相连设置了一个起增强挡片一60和挡片二61汇聚冷凝水作用的斜坡7。
25.当冷凝水开始从冷凝器3流下时,底盘1中的冷凝水开始汇聚,打水电机20带动甩水轮21将冷凝水沿着发射台5甩到冷凝器3上,未被甩到冷凝器3上的冷凝水落到底盘1的回流区域11,落到回流区域11的冷凝水受到甩水轮21的作用力经隔板4上的通水口一40进入循环区域12,沿循环区域12的三角形安装部9周围流动,最后经通水口二41回到打水区域10,形成水循环。通水口一40和通水口二41的设置使冷凝水得到循环流通,冷凝水得到及时的散热,使得被甩到冷凝器3的冷凝水对冷凝器3的降温作用效果显著,另外通水口一40和通水口二41的设置还增加了底盘1的盛水区域,使得冷凝水的循环区域12也变成了底盘1的蓄水区域,延长了底盘1的水满时间。
26.打水区域10在打水机构2的作用下,导致打水区域10的局部水位降低,此时甩水轮21吃水的深度也随之减小,使洒向冷凝器3的水量减少,从冷凝器3流下的冷凝水沿回流区域11中的挡片二61两侧流向打水区域10补水,在挡片二61和斜坡7的快速汇聚作用和引导作用下,经过挡片一60的二次汇聚,使得打水区域10得到了及时的补水。挡片一60和挡片二61以及斜坡7的设计,使得打水区域10得到了及时的补水,提高了甩水轮21的甩水效率,使打水区域10的甩水更加充分,甩到冷凝器3的冷凝水也越多,这不仅减缓了底盘1的水满时间,也对冷凝器3的散热作用更加明显,冷凝器3的能效也能得到明显的提高从而提高了整体的工作效率。
27.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的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发明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994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