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起重设备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起重臂的折断防坠装置。
背景技术:
2.起重臂是起重机上的一个很重要的装置,主要用以支持重物的吊运,并使装卸桥具有一定的起升高度和宽度。
3.公告号为cn102633196b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改变平头塔机起重臂预应力的方法及装置,包括塔身和起重臂,塔身顶端铰接有撑杆,撑杆顶端铰接有起重臂拉索,拉索的另一端铰接在起重臂上,拉索与起重臂的铰接位置与起重臂远离塔身的一端之间具有间距。
4.当塔式起重机遇到极端大风天气时,起重臂可能会发生折断,靠近塔身部分的起重臂在起重臂拉索的作用下,不容易直接掉落在地面上。而远离塔身部分的起重臂折断后,会直接掉落在地面上,从而造成砸伤,存在明显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改善折断的起重臂直接掉落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起重臂的折断防坠装置。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起重臂的折断防坠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起重臂的折断防坠装置,包括若干个单元起重臂,每个单元起重臂上均设有挂环,距离塔身最远的单元起重臂上的挂环连接有吊绳,所述吊绳沿着靠近塔身的方向依次穿过其余单元起重臂上的挂环,所述吊绳连接在最靠近塔身的单元起重臂上。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单元起重臂发生折断时,通过吊绳和挂环能够吊载折断的单元起重臂,以此折断的单元起重臂不会直接坠落导致砸伤。本技术具有减小折断的单元起重臂直接坠地可能性的优点。
9.可选的,最靠近塔身的单元起重臂上设有承载板,所述承载板上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块,两个固定块之间转动穿设有绕线辊,所述固定块上设有电机,所述电机电连接有控制系统,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穿过固定块并同轴连接于绕线辊的一端。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天气情况较好的,操作人员通过控制系统启动电机,电机的输出轴带动绕线辊转动,绕线辊对吊绳实现放卷,从而将折断的单元起重臂缓慢下降至地面上,以此无需借助吊车将折断的单元起重臂吊下。
11.可选的,所述绕线辊上固定套设有摩擦轮,所述承载板上设有摩擦部和驱动部,所述摩擦部包括分别位于摩擦轮轴线两侧的导向条,所述导向条相对摩擦轮轴线的一侧竖向开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内滑移有导向块,对应的两个导向块之间连接有摩擦块,所述驱动部用于驱动摩擦块竖向运动并抵触在摩擦轮的圆周外侧壁上。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绕线辊对吊绳实现收卷后,驱动部驱动摩擦块抵触在摩擦轮的圆周外侧壁上,以此凭借摩擦块与摩擦轮之间的摩擦力来减小折断的单元起重臂
作用在绕线辊上的力。
13.可选的,所述摩擦块用于抵触摩擦轮外侧壁的一侧呈圆弧型设置。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圆弧面的设置增大了摩擦块与摩擦轮之间的接触面积,有利于提高摩擦块与摩擦轮之间的摩擦力。
15.可选的,所述驱动部包括设置在承载部上的气缸,所述气缸电连接于控制系统,所述气缸的活塞杆连接有推块,所述推块背向气缸的一侧设有抵触斜面,所述抵触斜面沿着远离气缸的方向朝向下倾斜,所述摩擦块的底部架设在抵触斜面上。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气缸的活塞杆伸出时,活塞杆推动推块运动,推块上的抵触斜面推动摩擦块运动,从而抵紧在摩擦轮的圆周外侧壁上。
17.可选的,所述挂环可拆卸连接在单元起重臂上。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人员能够从折断的单元起重臂上拆下挂环并安装至新的单元起重臂上,从而起到了节省挂环的优点。
19.可选的,所述吊绳从距离塔身最远处单元起重臂上的挂环上穿过,所述吊绳从若干个单元起重臂的下方穿过并绕卷在绕线辊上,所述吊绳的两端在绕线辊上的绕卷方向相同。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折断的单元起重臂挂接在吊绳上,绕线辊对吊绳实现收卷,从而迫使折断的单元起重臂缓慢紧贴至完好单元起重臂的底部,有利于减小折断单元起重臂大幅度晃动,从而撞击周围建筑的可能性。
21.可选的,所述承载板上开有缺口,所述缺口处设有倒角,所述吊绳穿设在缺口内。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倒角的设置对吊绳起保护作用,有利于减小绕线辊对吊绳实现收卷和放卷时,承载板的棱边对吊绳产生磨损导致吊绳断裂的可能性。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当单元起重臂发生折断时,通过吊绳和挂环能够对折断的单元起重臂实现吊载,以此折断的单元起重臂不会直接坠落导致砸伤;
25.2.当绕线辊对吊绳实现收卷后,驱动部驱动摩擦块抵触在摩擦轮的圆周外侧壁上,以此凭借摩擦块与摩擦轮之间的摩擦力来减小折断的单元起重臂作用在绕线辊上的力;
26.3.折断的单元起重臂挂接在吊绳上,绕线辊的对吊绳实现收卷,从而迫使折断的单元起重臂缓慢紧贴至完好单元起重臂的底部,有利于减小折断单元起重臂大幅度晃动,从而撞击周围建筑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27.图1是用于体现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用于体现本技术中吊绳、承载板、绕线辊之间连接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29.图3是用于体现本技术中绕线辊、摩擦块、承载板之间连接关系的爆炸图;
30.图4是用于体现本技术中单元起重臂、挂环之间连接关系的爆炸图。
31.附图标记说明:1、单元起重臂;2、挂环;3、吊绳;41、承载板;411、缺口;42、固定块;43、绕线辊;44、电机;45、摩擦轮;46、导向条;461、导向槽;47、导向块;48、摩擦块;51、气缸;52、推块;53、抵触斜面;6、倒角。
具体实施方式
32.以下结合附图1
‑
4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3.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起重臂的折断防坠装置。参照图1,起重臂的折断防坠装置包括若干个单元起重臂1,相邻两个单元起重臂1按照现有的方式实现可拆卸连接。
34.参照图1和图2,最靠近塔身的单元起重臂1上固定连接有水平设置的承载板41,承载板41上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块42,两个固定块42之间转动穿设有绕线辊43,绕线辊43水平设置且垂直于单元起重臂1的长度方向。
35.一个固定块42上栓接有电机44,电机44为正反转电机44且电连接有控制系统。电机44的输出轴穿过固定板并同轴连接于绕线辊43的一端。
36.参照图1和图2,绕线辊43上绕卷有吊绳3,每个单元起重臂1上均设有挂环2,吊绳3的另一端沿着远离塔身的方向依次穿过各个单元起重臂1上的挂环2,然后反向沿着靠近塔身的方向,从各个单元起重臂1的下方穿过,最后绕卷在绕线辊43上,吊绳3两端在绕线辊43上的绕卷方向相同。
37.参照图1和图2,当单元起重臂1发生折断后,吊绳3能够对折断部分的单元起重臂1起承载作用,以此折断的单元起重臂1不会直接掉落在地面上而造成砸伤。
38.参照图1和图2,折断的单元起重臂1通过吊绳3悬挂在空中,此时,在大风的吹动下,折断的单元起重臂1容易发生大幅度的晃动,从而可能会撞击到周围的建筑。
39.参照图1和图2,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通过控制系统启动电机44,电机44的输出轴带动绕线辊43转动,从而对吊绳3的两端同时实现收卷,迫使折断的单元起重臂1逐渐紧贴至完好部分单元起重臂1的底部,以此折断的单元起重臂1不容易大幅度的晃动。
40.参照图1和图2,当天气较好时,控制电机44的输出轴反向转动,从而对吊绳3实现放卷,吊绳3将折断的单元起重臂1缓慢下降至地面上,操作人员将吊绳3的一端从绕线辊43上取下,以此能够对吊绳3与折断的单元起重臂1实现拆分。
41.参照图1和图2,承载板41的边缘处开有缺口411,缺口411处设有倒角6,吊绳3穿设在缺口411内。倒角6的设置使得绕线辊43对吊绳3实现收卷和放卷时,吊绳3不容易产生磨损而断裂。
42.参照图2和图3,绕线辊43靠近其两端的位置分别固定套设有一个摩擦轮45,摩擦轮45与绕线辊43同轴设置。承载板41上设有两个摩擦部和一个驱动部,两个摩擦部沿绕线辊43的轴线方向分布且分别对应一个摩擦轮45。
43.参照图3,摩擦部包括分别固定连接于摩擦轮45轴线两侧承载板41上的导向条46,导向条46竖向设置。导向条46相对摩擦轮45轴线的一侧竖向开有导向槽461,导向槽461内滑移有导向块47,对应的两个导向块47之间固定连接有摩擦块48。
44.参照图1,在驱动部的作用下,两个摩擦块48均能向上运动,从而使得摩擦块48抵触摩擦轮45圆周的外侧壁,通过摩擦块48与摩擦轮45之间的摩擦力,确保减小绕线辊43收卷吊绳3后,在折断单元起重臂1的重力作用下,绕线辊43放卷的可能性。
45.参照图3,摩擦块48用于抵触摩擦轮45圆周外侧壁的一侧呈圆弧型设置,圆弧面的设置有利于增大摩擦块48与摩擦轮45之间的接触面积,进一步增大了摩擦块48与摩擦轮45之间的摩擦力。
46.参照图3,驱动部包括设置在承载部上的气缸51,气缸51电连接于控制系统,气缸
51采用现有的双作用气缸,即有两根活塞杆,气缸51的活塞杆平行于绕线辊43。
47.参照图3,气缸51的两根活塞杆均螺纹连接有推块52,推块52背向气缸51的一侧设有抵触斜面53,抵触斜面53沿着远离气缸51的方向朝向下倾斜,摩擦块48底部的棱边架设在抵触斜面53上。
48.参照图3,启动气缸51,气缸51的两根活塞杆同时伸出,因此能够同时推动两个推块52向上运动至抵触摩擦轮45的圆周外侧壁。
49.参照图4,挂环2通过螺纹连接在单元起重臂1上,以此操作人员能够从折断单元起重臂1上拆下挂环2并安装至新的单元起重臂1上,从而起到节省挂环2的作用。
50.本技术实施例一种起重臂的折断防坠装置的实施原理为:当某个单元起重臂1发生折断后,折断的单元起重臂1挂接在吊绳3上,通过控制系统启动电机44,电机44的输出轴带动绕线辊43转动,从而对吊绳3实现收卷,从而迫使折断的单元起重臂1缓慢紧贴至完好单元起重臂1的底部。此后,启动气缸51,气缸51的活塞杆伸出,从而带动推块52运动,推块52上的抵触斜面53推动摩擦块48抵触摩擦轮45的圆周外侧壁。当天气较好时,气缸51的活塞杆缩回,电机44的输出轴反转,以此绕线辊43对吊绳3实现放卷,吊绳3能够将折断的单元起重臂1下降至地面上,操作人员将吊绳3的一端从绕线辊43上拆下,以此便能取走折断的单元起重臂1。
51.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99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