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定位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便携式矿井人员安全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国家对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日益重视,煤矿生产企业的惯例要求也随之提高,目前,在煤矿井下普遍存在入井人员管理困难的问题,尤其是采煤工作,人员进出矿井时间不固定、不集中、分散性极大,给矿井准确掌握出入矿井人员情况造成极大的困难,导致了井上井下的信息难以及时准确的得到上传下达,井上人员难以及时掌握井下人员的动态分布及作业情况。一旦发生事故,通过矿山作业人员井下定位及动态监管系统可以对矿井施工人员的分布和人员数量提出准确的数据,从而有针对性的对矿井人员的抢救提供帮助。
3.矿山作业人员井下定位及动态监管系统(简称:井下人员定位系统)以现代无线电编码通讯技术为基础,应用现代无线电通讯技术中的信令技术及无线发射接收技术,结合流行的数据通讯、数据处理及图形展示软件等技术。系统能够及时、准确的将井下各个区域人员和移动设备情况动态反映到地面计算机系统,使管理人员能够随时掌握井下人员和移动设备的总数及分布状况;系统能跟踪干部跟班下井情况、每个矿工入井、出井时间及运动轨迹,以便于企业进行更加合理的调度和管理。
4.现有的矿井人员都是将定位装置放置于口袋或者放于工作点旁,一方面不便于矿井人员的随身携带,另一方面由于工作环境的原因会对定位装置造成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便携式矿井人员安全定位装置,以解决上述技术背景中定位装置一方面不便于矿井人员的随身携带,另一方面由于工作环境的原因会对定位装置造成损坏的缺点。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携式矿井人员安全定位装置,包括定位机构、以及设于所述定位机构上的携带机构;
7.所述携带机构包括用于固定于使用者身上的绑带组件、以及用于将所述绑带组件设于定位机构上的安装组件,所述绑带组件包括设于第二连接块两端上的固定带、以及设于两根所述固定带远离所述第二连接块上的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上设有与第二固定块上开设有第二卡槽相匹配的第二卡块。
8.优选的,所述安装组件包括设于定位机构上并开设有第一卡槽的第一连接块、设于第二连接块上并与所述第一卡槽相匹配的第一卡块、以及设于所述第一卡块和第二连接块上的安装件。
9.优选的,所述安装件包括两根一端贯穿于第二连接块内的驱动杆、两根一端贯穿于第一卡块内且顶端与第一卡槽相匹配的定位杆、以及贯穿于第二连接块和第一卡块内且两端分别连接所述驱动杆和所述定位杆的连接杆,所述驱动杆上套设有复位弹簧,且所述
复位弹簧两端分别连接驱动杆顶端和第二连接块的内壁;所述定位杆的顶端与第一卡槽的槽壁开设有定位槽相匹配。
10.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块远离第一卡块的端面上设置有缓冲垫,所述缓冲垫远离第二连接块的端面为凹面。
11.优选的,所述定位机构包括侧面连接第一连接块且顶端开设有升降槽的防护壳、设于所述防护壳内的升降组件、以及设于所述升降槽内并设于所述升降组件上的定位器本体,所述升降组件包括设于升降槽槽壁竖直方向开设有滑槽内的从动螺杆、设于所述滑槽内并连接设于升降槽内设置升降板的螺纹块、以及设于防护壳内并连接所述从动螺杆的控制件,所述螺纹块套设于从动螺杆上,并与从动螺杆螺纹连接;所述升降板的上端面连接所述定位器本体。
12.优选的,所述控制件包括设于防护壳侧面临近底端的控制块、横向贯穿防护壳底部且一端连接所述控制块的控制杆、以及设于所述控制杆上并与设于从动螺杆底端从动齿轮啮合的控制齿轮。
13.优选的,所述防护壳的顶端设置有顶板,所述顶板位于升降槽的开口处,并通过支撑杆连接升降板。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携式矿井人员安全定位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5.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携带机构便于将定位机构固定于矿井人员的身上,以便于矿井人员的随身携带,其中定位器本体设于防护壳开设有的升降槽内,便于对定位器本体起到防护作用,避免了由于矿井工作环境的原因对定位器本体造成损坏,通过将固定带绑于矿机人员身上,并通过将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连接便于固定于矿井人员身上,再通过将定位机构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块与固定带连接的第二连接块连接,以便于将定位机构固定于矿井人员身上,以便于矿井人员的随身携带,而定位器本体通过升降组件设于防护壳的升降槽内,可以避免由于矿井内部环境对定位器本体造成损坏。
附图说明
16.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便携式矿井人员安全定位装置简易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便携式矿井人员安全定位装置展开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安装件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升降组件结构示意图。
21.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防护壳内部结构示意图。
22.图中:1、防护壳;2、第一连接块;3、第二连接块;4、缓冲垫;5、固定带;6、第一固定块;7、第二固定块;8、顶板;9、控制块;10、第一卡槽;11、第一卡块;12、控制杆;13、控制齿轮;14、从动齿轮;15、从动螺杆;16、螺纹块;17、升降板;18、支撑杆;19、定位器本体;20、升降槽;21、滑槽;22、定位槽;23、驱动杆;24、定位杆;25、连接杆;26、复位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但下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24.请参阅图1
‑
5,一种便携式矿井人员安全定位装置,包括定位机构、以及设于定位机构上的携带机构;通过携带机构便于将定位机构携带于矿井人员的身上,以便于对矿井人员进行随时定位。
25.携带机构包括用于固定于使用者身上的绑带组件、以及用于将绑带组件设于定位机构上的安装组件,绑带组件包括设于第二连接块3两端上的固定带5、以及设于两根固定带5远离第二连接块3上的第一固定块6和第二固定块7,第一固定块6上设有与第二固定块7上开设有第二卡槽相匹配的第二卡块,通过将固定带5缠绕于矿井人员的身上,并通过第一固定块6上设置的第二卡块进入到第二固定块7开设有的第二卡槽内,以便于固定两条固定带5于矿井人员身上,以便于矿井人员对定位机构进行随身携带。
26.安装组件包括设于定位机构上并开设有第一卡槽10的第一连接块2、设于第二连接块3上并与第一卡槽10相匹配的第一卡块11、以及设于第一卡块11和第二连接块3上的安装件,通过将第二连接块3靠近第一连接块2,并使第二连接块3上设置的第一卡块11进入到第一连接块2开设有的第一卡槽10内,以便于将定位机构固定于矿井人员的身上。
27.安装件包括两根一端贯穿于第二连接块3内的驱动杆23、两根一端贯穿于第一卡块11内且顶端与第一卡槽10相匹配的定位杆24、以及贯穿于第二连接块3和第一卡块11内且两端分别连接驱动杆23和定位杆24的连接杆25,驱动杆23上套设有复位弹簧26,且复位弹簧26两端分别连接驱动杆23顶端和第二连接块3的内壁;定位杆24的顶端与第一卡槽10的槽壁开设有定位槽22相匹配,通过向第二连接块3内推动驱动杆23,通过连接杆25便于带动定位杆24向第一卡块11内移动,此时便于将第一卡块11放入到第一卡槽10内,再放开驱动杆23,驱动杆23在复位弹簧26的作用下会带动驱动杆23向第二连接块3的外部移动,同时通过连接杆25便于带动定位杆24向外部移动,正好卡住定位槽22,从而将第二连接块3与第一连接块2连接。
28.第二连接块3远离第一卡块11的端面上设置有缓冲垫4,缓冲垫4远离第二连接块3的端面为凹面,缓冲垫4采用海绵材质,便于分散矿井人员与第二连接块3接触到压力。
29.定位机构包括侧面连接第一连接块2且顶端开设有升降槽20的防护壳1、设于防护壳1内的升降组件、以及设于升降槽20内并设于升降组件上的定位器本体19,升降组件包括设于升降槽20槽壁竖直方向开设有滑槽21内的从动螺杆15、设于滑槽21内并连接设于升降槽20内设置升降板17的螺纹块16、以及设于防护壳1内并连接从动螺杆15的控制件,螺纹块16套设于从动螺杆15上,并与从动螺杆15螺纹连接;升降板17的上端面连接定位器本体19,驱动螺杆转动,便于通过螺纹块16带动设于升降板17上的定位器本体19向上移动,移动出升降槽20、以便于矿井人员操作定位器本体19,而定位器本体19设于升降槽20内,避免了定位器本体19受到矿井工作环境的影响造成损坏。
30.控制件包括设于防护壳1侧面临近底端的控制块9、横向贯穿防护壳1底部且一端连接控制块9的控制杆12、以及设于控制杆12上并与设于从动螺杆15底端从动齿轮14啮合
的控制齿轮13,通过转动控制块9带动控制杆12进行转动,带动设于控制杆12上的控制齿轮13进行转动,从而带动从动齿轮14进行转动,从动齿轮14设于从动螺杆15上,以便于带动从动螺杆15进行转动。
31.防护壳1的顶端设置有顶板8,顶板8位于升降槽20的开口处,并通过支撑杆18连接升降板17,通过顶板8设于升降槽20的开口出避免石头、灰尘和水滴进入到升降槽20内,对定位器本体19造成损坏。
32.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首先,将固定带5缠绕与矿井人员身上,并将第一固定块6和第二固定块7连接,以便于将固定带5固定于矿井人员身上,再通过按压驱动杆23使定位杆24移动到第一卡块11内,同时将第一卡块11卡入到第一连接块2开设有的第一卡槽10内,以便于将防护壳1固定于矿工人员的身上,其中定位器本体19设于防护壳1的升降槽20内,从而便于将定位器本体19随时携带于矿井人员的身上,以便于对矿井人员进行随时定位,通过将定位器本体19设于升降槽20内,便于对定位器本体19器到防护作用,避免了矿井环境对定位器本体19造成损坏,通过旋转控制块9带动控制杆12转动,再通过控制齿轮13与从动齿轮14啮合,便于带动从动螺杆15转动,从动螺杆15上套设有螺纹连接的螺纹块16,以便于带动与螺纹块16连接的升降板17及设于升降板17上的定位器本体19移动到升降槽20的外部,以便于矿井人员对定位器本体19进行操作。
33.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98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