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坭兴陶烧制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坭兴陶双体窑炉。
背景技术:
2.目前烧制坭兴陶的窑炉基本上采用梭式窑,其优点在于梭式窑的结构简单,设备费用低,可以适用于不同烧成制度的制品的烧成,也可以根据制品的要求灵活地改变和控制烧制气氛;梭式窑生产过程属于间歇式生产方法,根据坭兴陶的烧制工序具备低温排湿、干燥,高温煅烧的特点(煅烧的温度高达1120℃),将生坯体在室温下装窑,随后逐渐升温至烧成温度,坭兴陶坯体经还原处理后,在密闭条件下逐渐降温至较低温度,产品才能出窑;生坯体在煅烧过程中,由于燃烧燃料如天然气、液化气、煤气、轻柴油、重油、煤炭等,会释放出大量硫化合物、氟化合物和氧氮化合物,这些有害的废气会对自然环境造成重大影响,造成酸雨等自然灾害,影响自然环境和人类身心健康,且废气中含有大量的热量,这些热量没有被利用就直接排放,这势必伴随着烧成工序能耗的增高。
3.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4.因此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坭兴陶双体窑炉。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坭兴陶双体窑炉,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坭兴陶双体窑炉,包括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包括第一窑炉、第二窑炉和处理箱,所述第一窑炉的内部一侧设有排气口,所述排气口的进口处固定安装有喇叭口,所述喇叭口的进口处固定安装有滤网,且所述排气口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排气扇,所述第一窑炉的一侧安装有所述第二窑炉,所述第二窑炉的内部地面上敷设有热换管,且所述第二窑炉的内部地面上设有散热孔,所述散热孔设置在所述热换管的顶端,所述第二窑炉的内部一侧固定安装有温度器。
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窑炉的一侧安装有第一窑门,所述第一窑门上安装有第一门把手。
8.进一步的,所述排气口的出口处安装有第一气管,所述第一气管的一端伸入到所述第二窑炉的内部,且该端与所述热换管的一端相连接。
9.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窑炉的一侧安装有第二窑门,所述第二窑门上安装有第二门把手。
10.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窑炉的一侧安装有所述处理箱,所述热换管的另一端安装有第二气管,所述第二气管的一端与所述处理箱相连接。
11.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窑炉的内部一侧固定安装有热电偶,所述第二窑炉的外壁上固定安装有显示器,所述温度器通过信号线与所述显示器相连接。
12.进一步的,所述装置主体上设有外接电源与控制开关,所述外接电源与所述控制
开关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开关与所述排气扇、温度器、热电偶和所述显示器电性连接。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4.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排气扇可以将第一窑炉内煅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抽送至热换管内,废气在热换管内流通的时候,气体中的热量会散发到第二窑炉内,从而升高第二窑炉内的温度,从而达到利用废气中的热量的目的,且在喇叭口处安装的滤网可以防止第一窑炉内的灰尘进入到热换管内,从而降低热换管的维修养护成本。
15.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温度器可以对第二窑炉内的温度进行检测,并将检测到的结果传输到显示器上,工作人员观看显示器就可以直观的了解到第二窑炉内的温度。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19.附图标记:
20.1、装置主体;2、第一窑炉;201、第一窑门;202、第一门把手;203、排气口;204、喇叭口;205、滤网;206、排气扇;207、第一气管;3、第二窑炉;301、第二窑门;302、第二门把手;303、散热孔;4、热换管;401、第二气管;5、处理箱;6、温度器;7、热电偶;8、显示器。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实用新型做出进一步的描述:
22.请参阅图1
‑
2,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坭兴陶双体窑炉,包括装置主体1,所述装置主体1包括第一窑炉2、第二窑炉3和处理箱5,所述第一窑炉2的内部一侧设有排气口203,所述排气口203的进口处固定安装有喇叭口204,所述喇叭口204的进口处固定安装有滤网205,且所述排气口203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排气扇206,所述第一窑炉2的一侧安装有所述第二窑炉3,所述第二窑炉3的内部地面上敷设有热换管4,且所述第二窑炉3的内部地面上设有散热孔303,所述散热孔303设置在所述热换管4的顶端,所述第二窑炉3的内部一侧固定安装有温度器6。
23.通过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方案,所述第一窑炉2的一侧安装有第一窑门201,所述第一窑门201上安装有第一门把手202;所述排气口203的出口处安装有第一气管207,所述第一气管207的一端伸入到所述第二窑炉3的内部,且该端与所述热换管4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二窑炉3的一侧安装有第二窑门301,所述第二窑门301上安装有第二门把手302;所述第二窑炉3的一侧安装有所述处理箱5,所述热换管4的另一端安装有第二气管401,所述第二气管401的一端与所述处理箱5相连接;所述第二窑炉3的内部一侧固定安装有热电偶7,所述第二窑炉3的外壁上固定安装有显示器8,所述温度器6通过信号线与所述显示器8相连接;所述装置主体1上设有外接电源与控制开关,所述外接电源与所述控制开关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开关与所述排气扇206、温度器6、热电偶7和所述显示器8电性连接。
24.在具体应用时,通过排气扇206可以将第一窑炉2内煅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抽送至热换管4内,废气在热换管4内流通的时候,气体中的热量会散发到第二窑炉3内,从而升高第二窑炉3内的温度,从而达到利用废气中的热量的目的,且在喇叭口204处安装的滤网205可以防止第一窑炉2内的灰尘进入到热换管4内,从而降低热换管4的维修养护成本,经过热换管4的废气在通过第二气管401进入到处理箱5内,在处理箱5内对气体中的杂质以及有害物质进行处理(具体处理方式为公知技术,此处不再赘述),通过温度器6可以对第二窑炉3内的温度进行检测,并将检测到的结果传输到显示器8上,工作人员观看显示器8就可以直观的了解到第二窑炉4内的温度。
25.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坭兴陶双体窑炉,其特征在于,包括装置主体(1),所述装置主体(1)包括第一窑炉(2)、第二窑炉(3)和处理箱(5),所述第一窑炉(2)的内部一侧设有排气口(203),所述排气口(203)的进口处固定安装有喇叭口(204),所述喇叭口(204)的进口处固定安装有滤网(205),且所述排气口(203)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排气扇(206),所述第一窑炉(2)的一侧安装有所述第二窑炉(3),所述第二窑炉(3)的内部地面上敷设有热换管(4),且所述第二窑炉(3)的内部地面上设有散热孔(303),所述散热孔(303)设置在所述热换管(4)的顶端,所述第二窑炉(3)的内部一侧固定安装有温度器(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坭兴陶双体窑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窑炉(2)的一侧安装有第一窑门(201),所述第一窑门(201)上安装有第一门把手(20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坭兴陶双体窑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口(203)的出口处安装有第一气管(207),所述第一气管(207)的一端伸入到所述第二窑炉(3)的内部,且该端与所述热换管(4)的一端相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坭兴陶双体窑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窑炉(3)的一侧安装有第二窑门(301),所述第二窑门(301)上安装有第二门把手(302)。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坭兴陶双体窑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窑炉(3)的一侧安装有所述处理箱(5),所述热换管(4)的另一端安装有第二气管(401),所述第二气管(401)的一端与所述处理箱(5)相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坭兴陶双体窑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窑炉(3)的内部一侧固定安装有热电偶(7),所述第二窑炉(3)的外壁上固定安装有显示器(8),所述温度器(6)通过信号线与所述显示器(8)相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坭兴陶双体窑炉,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1)上设有外接电源与控制开关,所述外接电源与所述控制开关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开关与所述排气扇(206)、温度器(6)、热电偶(7)和所述显示器(8)电性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坭兴陶双体窑炉,包括装置主体,装置主体包括第一窑炉、第二窑炉和处理箱,第一窑炉的内部一侧设有排气口,排气口的进口处固定安装有喇叭口;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排气扇可以将第一窑炉内煅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抽送至热换管内,废气在热换管内流通的时候,气体中的热量会散发到第二窑炉内,从而升高第二窑炉内的温度,从而达到利用废气中的热量的目的,且在喇叭口处安装的滤网可以防止第一窑炉内的灰尘进入到热换管内,从而降低热换管的维修养护成本;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温度器可以对第二窑炉内的温度进行检测,并将检测到的结果传输到显示器上,工作人员观看显示器就可以直观的了解到第二窑炉内的温度。器就可以直观的了解到第二窑炉内的温度。器就可以直观的了解到第二窑炉内的温度。
技术研发人员:罗志胜 邓雪琴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罗志胜
技术研发日:2021.06.07
技术公布日:2021/11/21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98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