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教学设计用临摹设备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2-05-10  79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临摹设备相关领域,具体是一种教学设计用临摹设备。


背景技术:

2.目前,在美术教学过程中,素描和临摹是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也是十分重要的课程,在临摹时,需要对色彩进行调配,以达到临摹的要求,这样,初学者只有对照色卡才能确定调配方式,这也是老师需要教授的重要的课程,在进行临摹时需要使用到相对应的临摹设备。
3.当临摹设备在使用过程中,通常为简单的将临摹用纸平摊覆盖于待临摹图案上,然后在进行临摹,这使得在临摹过程容易发生滑动而影响临摹效果,尤其是在临摹一半被其他事打断后临摹纸极易发生偏移,从而降低了临摹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4.因此,为了解决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在此提供一种教学设计用临摹设备。
5.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构造一种教学设计用临摹设备,该装置包括显示屏和桌板,所述显示屏嵌入于桌板顶端面中部,所述桌板安装于支撑架顶端面,所述支撑机构设置于显示屏顶部,所述支撑机构包括固定块、支撑框、限位机构、透明板、导向槽、导向柱、压辊、钩板、安装槽、扭簧、l型卡槽和橡胶套,所述固定块安装有两个于桌板顶部左端,且两个固定块前后对立面与支撑框外侧左端转动连接,所述限位机构设置于固定块内侧,所述透明板嵌入于支撑框底端面中部,且透明板覆盖于显示屏顶端面,所述导向槽开设于支撑框内侧前后两端,且导向槽位于透明板顶部,所述导向柱设置于压辊前后两端中部,且导向柱活动伸入于导向槽内侧,所述压辊侧表面粘贴于橡胶套内圈,所述钩板与安装槽内侧转动连接,且钩板穿过安装槽内侧后活动伸入于l型卡槽内侧,所述扭簧安装于钩板上,所述安装槽开设于支撑框顶端面右端,所述l型卡槽开设于桌板顶端面中右部,且l型卡槽内侧顶端面贴合于钩板内侧底端面。
6.优选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螺杆、密封板、u型限位板、收放槽和转板,所述螺杆侧表面与密封板前端面中部开设的螺孔内侧螺纹配合,且螺杆外侧后端与u型限位板前端面中部转动连接,所述密封板锁合固定块前端面,所述u型限位板贯穿于收放槽内侧后端面,所述收放槽开设于固定块前端面中上部,所述转板相连接于螺杆前端面。
7.优选的,所述导向槽、导向柱、压辊和橡胶套均对称设置有两个于支撑框内侧左右两端。
8.优选的,所述导向槽内侧端面与支撑框底端面为锐角设置,且导向槽内侧深度相对应于导向柱长度。
9.优选的,所述l型卡槽垂直于桌板顶端面,且l型卡槽内侧左端面与钩板左端面设置有间距。
10.优选的,所述钩板顶端面高于支撑框顶端面,且钩板外侧顶部呈由下至上向外延
伸状。
11.优选的,所述透明板与支撑框厚度一致,且透明板长度和宽度分别大于显示屏顶端面的长度和宽度。
12.优选的,所述u型限位板内侧宽度相对应于支撑框厚度,且u型限位板垂直于收放槽内侧后端面。
13.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教学设计用临摹设备,与同类型设备相比,具有如下改进:
14.优点1: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教学设计用临摹设备,通过设置了支撑机构于桌板顶部,通过两个压辊带动橡胶套向内移动将临摹纸顶部左右两端进行压紧固定,而通过透明板在对临摹纸进行支撑的同时将显示屏上的临摹图案照射于临摹纸上,达到了快速稳定的将临摹纸进行固定,防止临摹纸晃动,提高了临摹质量的有益效果。
15.优点2: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教学设计用临摹设备,通过设置钩板顶端面高于支撑框顶端面,且钩板外侧顶部呈由下至上向外延伸状,便于对钩板外侧顶部施加向右的推力,使得钩板在转动之后底部脱离l型卡槽内侧,从而使得钩板对支撑框的限位效果消失。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7.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支撑机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18.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橡胶套连接结构示意图;
19.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限位机构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20.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u型限位板连接结构示意图。
21.其中:显示屏

1、桌板

2、支撑架

4、支撑机构

3、固定块

31、支撑框

32、限位机构

33、透明板

34、导向槽

35、导向柱

36、压辊

37、钩板

38、安装槽

39、扭簧

310、l型卡槽

311、橡胶套

312、螺杆

331、密封板

332、u型限位板

333、收放槽

334、转板

335。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附图1

5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3.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教学设计用临摹设备,包括显示屏1和桌板2,显示屏1嵌入于桌板2顶端面中部,桌板2安装于支撑架4顶端面。
24.请参阅图2和图3,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教学设计用临摹设备,支撑机构3设置于显示屏1顶部,支撑机构3包括固定块31、支撑框32、限位机构33、透明板34、导向槽35、导向柱36、压辊37、钩板38、安装槽39、扭簧310、l型卡槽311和橡胶套312,固定块31安装有两个于桌板2顶部左端,且两个固定块31前后对立面与支撑框32外侧左端转动连接,限位机构33设置于固定块31内侧,透明板34嵌入于支撑框32底端面中部,且透明板34覆盖于显示屏1顶端面,透明板34与支撑框32厚度一致,且透明板34长度和宽度分别大于显示屏1顶端面的长度和宽度,防止透明板34过厚而与桌板2顶部形成碰撞,以及便于在透明板34
顶部放置临摹纸,导向槽35开设于支撑框32内侧前后两端,且导向槽35位于透明板34顶部,导向槽35、导向柱36、压辊37和橡胶套312均对称设置有两个于支撑框32内侧左右两端,便于同时将临摹纸的顶部左右两端压紧固定,导向槽35内侧端面与支撑框32底端面为锐角设置,且导向槽35内侧深度相对应于导向柱36长度,使得导向柱36在向内移动的过程中向下移动将临摹纸夹紧固定,导向柱36设置于压辊37前后两端中部,且导向柱36活动伸入于导向槽35内侧,压辊37侧表面粘贴于橡胶套312内圈,钩板38与安装槽39内侧转动连接,且钩板38穿过安装槽39内侧后活动伸入于l型卡槽311内侧,钩板38顶端面高于支撑框32顶端面,且钩板38外侧顶部呈由下至上向外延伸状,便于对钩板38外侧顶部施加向右的推力,使得钩板38在转动之后底部脱离l型卡槽311内侧,从而使得钩板38对支撑框32的限位效果消失,扭簧310安装于钩板38上,安装槽39开设于支撑框32顶端面右端,l型卡槽311开设于桌板2顶端面中右部,且l型卡槽311内侧顶端面贴合于钩板38内侧底端面,l型卡槽311垂直于桌板2顶端面,且l型卡槽311内侧左端面与钩板38左端面设置有间距,便于钩板38于l型卡槽311内进行移动幅度的转动之后与l型卡槽311分离。
25.请参阅图4和图5,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教学设计用临摹设备,限位机构33包括螺杆331、密封板332、u型限位板333、收放槽334和转板335,螺杆331侧表面与密封板332前端面中部开设的螺孔内侧螺纹配合,且螺杆331外侧后端与u型限位板333前端面中部转动连接,密封板332锁合固定块31前端面,u型限位板333贯穿于收放槽334内侧后端面,u型限位板333内侧宽度相对应于支撑框32厚度,且u型限位板333垂直于收放槽334内侧后端面,便于u型限位板333水平移动之后将支撑框32外侧夹紧固定,收放槽334开设于固定块31前端面中上部,转板335相连接于螺杆331前端面。
26.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提供一种教学设计用临摹设备,其工作原理如下;
27.第一,首先将该装置整体移动至恰当的位置,并且将显示屏1连接于外部的智能设备上;
28.第二,然后可将临摹纸放置于透明板34的顶端面上,并且向内推动橡胶套312带动压辊37和导向柱36移动,而由于导向槽35内侧为倾斜状态,使得导向柱36在导向槽35内侧移动的过程中向下移动,从而使得导向柱36带动橡胶套312向下移动将临摹纸边沿压紧固定,并且以同样的方式将另外的橡胶套312进行移动而将临摹纸的另一边进行压紧固定;
29.第三,当临摹纸在固定之后可通过外部的智能设备向显示屏1上投入待临摹的图案,此时可于临摹纸进行图案的临摹教学;
30.第四,当临摹完成需要进行展示时,可通过向右推动钩板38,使得钩板38受力转动而底部脱离l型卡槽311内侧顶部,然后向上拉动支撑框32,当支撑框32在带动临摹纸转动至垂直状态后停止继续转动支撑框32,接着可转动转板335带动螺杆331转动,而螺杆331在转动的过程中带动u型限位板333水平移动穿过固定块31的外侧端面,并且当u型限位板333向外移动之后接触到支撑框32的外侧端面,从而实现u型限位板333将支撑框32位置进行固定,此时固定后的支撑框32可带动临摹纸进行临摹成果的展示。
31.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提供一种教学设计用临摹设备,通过两个压辊37带动橡胶套312向内移动将临摹纸顶部左右两端进行压紧固定,而通过透明板34在对临摹纸进行支撑的同时将显示屏1上的临摹图案照射于临摹纸上,达到了快速稳定的将临摹纸进行固定,防止临摹纸晃动,提高了临摹质量的有益效果,通过设置钩板38顶端面高于支撑框32顶端面,
且钩板38外侧顶部呈由下至上向外延伸状,便于对钩板38外侧顶部施加向右的推力,使得钩板38在转动之后底部脱离l型卡槽311内侧,从而使得钩板38对支撑框32的限位效果消失。
32.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并且本实用新型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加上电路连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再详述。
33.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982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