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缝纫机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工业用缝纫机。
背景技术:
2.缝纫机是用一根或多根缝纫线,在缝料上形成一种或多种线迹,使一层或多层缝料交织或缝合起来的机器。现有的缝纫机结构比较简单,对不同材质的布料进行缝纫时,需要工作人员对缝纫机和缝纫线进行更换,导致工作人员的劳动量较差,并且影响生产效率,导致设备的实用性较差,因此需要对现有的设备进行改善。
技术实现要素:
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将多种线的一端分别穿过多组第一导向环,分别穿过多组第二导向环和多组第三导向环,将多种线的一端分别固定于多组缝纫针的底端,缝纫机运行,对布料进行缝纫,更换布料后,打开第一电机使更换位置的缝纫针对布料进行缝纫,通过第一电机倒转,使多组缝纫针复位,从而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量,提高生产效率和设备的实用性的一种工业用缝纫机。
4.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工业用缝纫机,包括工作台、缝纫机、第一电机、多组缝纫针、多组旋转座、多组支撑轴、多组第一导向环、多组滑轨、多组侧板、多组弹簧、多组滑动块、多组第二导向环、多组第三导向环、多组第一电动推杆、多组固定齿、驱动装置、排料装置和机架调节装置,缝纫机的底端与工作台的顶端相连接,并且缝纫机的底端左部设置有输出端,缝纫机的右端设置有输入端,第一电机的顶端与缝纫机输出端的底端相连接,多组缝纫针的顶端均与第一电机的底端固定连接,并且工作台的顶端设置有多组预留孔,多组预留孔分别位于多组缝纫针的下方,多组旋转座的底端均与缝纫机的顶端转动连接,并且多组旋转座的顶端均设置有多组固定齿,多组支撑轴的底端分别与多组旋转座的顶端相连接,多组第一导向环的底端均与缝纫机的顶端相连接,并且多组第一导向环分别位于多组旋转座的侧方,多组滑轨和多组侧板的后端均与缝纫机的前端相连接,多组弹簧的左端分别与多组侧板的右端相连接,多组滑动块的后端分别与多组滑轨的前端滑动安装,多组弹簧的右端分别与多组滑动块的左端相连接,多组第二导向环的后端分别与多组滑动块的前端相连接,多组第三导向环的顶端均通过支撑杆与缝纫机的侧端相连接,驱动装置安装于工作台的底端,排料装置安装于工作台的顶端,并且排料装置位于第一电机的后方,机架调节装置安装于工作台的底端;
5.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第二电机、第一传动轴、第二传动轴和传动带,第二电机的顶端与工作台的底端相连接,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的左端分别与第二电机的右端和缝纫机的输入端相连接,传动带套装于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的表面。
6.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工业用缝纫机,所述排料装置包括限位轴、两组固定板、两组输送轴和第三电机,限位轴和两组固定板的底端均与工作台的顶端相连接,并且限位轴和两组固定板均位于第一电机的后方,两组输送轴的左端和右端分别与两组固定板的侧端转动
连接,第三电机的底端通过支撑板与左侧固定板的左端相连接,并且固定板的右端与顶部输送轴的左端相连接。
7.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工业用缝纫机,所述机架调节装置包括两组基座、多组万向轮、多组第四电机、多组第一支撑管、连接板、踩踏板、多组第二支撑管、多组限位板和多组丝杠,多组万向轮的顶端分别与多组基座的底端相连接,多组第四电机的底端分别与多组基座的顶端相连接,多组第一支撑管的底端分别与多组第四电机的顶端相连接,连接板的左端和右端分别与后侧两组第一支撑管的侧端相连接,踩踏板安装于连接板的顶端,多组第二支撑管的底端分别由多组第一支撑管的顶端伸入至多组第一支撑管的内部,多组限位板的侧端分别与多组第一支撑管内的侧端相连接,并且多组第四电机的顶端均设置有输出轴,多组丝杠的底端分别与多组第四电机的输出轴相连接,多组第一支撑管的顶端分别贯穿多组第二支撑管的底端,并且多组第一支撑管的表面分别与多组第二支撑管螺纹连接。
8.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工业用缝纫机,还包括多组第二电动推杆和多组支撑板,多组第二电动推杆的一端分别与多组支撑轴的侧端相连接,多组第二电动推杆的另一端分别与多组支撑板的侧端相连接。
9.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工业用缝纫机,还包括调节旋钮和调节把手,调节旋钮和调节把手的后端均与缝纫机的前端相连接,并且调节旋钮和调节把手均与第二电机电连接。
10.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工业用缝纫机,还包括照明灯和万向灯杆,照明灯的顶端通过万向灯杆与缝纫机的侧端相连接。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将多种不同质量的线轴分别固定于多组支撑轴的表面,之后将多种线的一端分别穿过多组第一导向环,再分别穿过多组第二导向环和多组第三导向环,之后将多种线的一端分别固定于多组缝纫针的底端,再将布料摆放至工作台的顶端,通过打开第二电机,经第一传动轴、第二传动轴和传动带配合传动,使缝纫机运行,通过一组缝纫针对布料进行缝纫,之后更换布料后,通过打开第一电机使多组缝纫针转动,对多组缝纫针的位置进行更换,同时通过多组第一电动推杆收缩,使多组固定齿向下移动,通过多组固定齿卡住多组旋转座,之后多组第二导向环向左移动,对多组缝纫针和多组第二导向环之间线的长度进行调节,之后通过更换位置的缝纫针对布料进行缝纫,缝纫完成后,通过第一电机倒转,使多组缝纫针复位,同时通过多组弹簧的弹性,使多组滑动块复位,从而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量,提高生产效率和设备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12.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13.图2是本实用新型图1中的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14.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支撑管和第二支撑管的正视剖面放大结构示意图;
15.附图中标记:1、工作台;2、缝纫机;3、第一电机;4、缝纫针;5、旋转座;6、支撑轴;7、第一导向环;8、滑轨;9、侧板;10、弹簧;11、滑动块;12、第二导向环;13、第三导向环;14、第一电动推杆;15、固定齿;16、第二电机;17、第一传动轴;18、第二传动轴;19、传动带;20、限位轴;21、固定板;22、输送轴;23、第三电机;24、基座;25、万向轮;26、第四电机;27、第一支撑管;28、连接板;29、踩踏板;30、第二支撑管;31、限位板;32、丝杠;33、第二电动推杆;34、支撑板;35、调节旋钮;36、调节把手;37、照明灯;38、万向灯杆。
具体实施方式
1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17.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工业用缝纫机,包括工作台1、缝纫机2、第一电机3、多组缝纫针4、多组旋转座5、多组支撑轴6、多组第一导向环7、多组滑轨8、多组侧板9、多组弹簧10、多组滑动块11、多组第二导向环12、多组第三导向环13、多组第一电动推杆14、多组固定齿15、驱动装置、排料装置和机架调节装置,缝纫机2的底端与工作台1的顶端相连接,并且缝纫机2的底端左部设置有输出端,缝纫机2的右端设置有输入端,第一电机3的顶端与缝纫机2输出端的底端相连接,多组缝纫针4的顶端均与第一电机3的底端固定连接,并且工作台1的顶端设置有多组预留孔,多组预留孔分别位于多组缝纫针4的下方,多组旋转座5的底端均与缝纫机2的顶端转动连接,并且多组旋转座5的顶端均设置有多组固定齿,多组支撑轴6的底端分别与多组旋转座5的顶端相连接,多组第一导向环7的底端均与缝纫机2的顶端相连接,并且多组第一导向环7分别位于多组旋转座5的侧方,多组滑轨8和多组侧板9的后端均与缝纫机2的前端相连接,多组弹簧10的左端分别与多组侧板9的右端相连接,多组滑动块11的后端分别与多组滑轨8的前端滑动安装,多组弹簧10的右端分别与多组滑动块11的左端相连接,多组第二导向环12的后端分别与多组滑动块11的前端相连接,多组第三导向环13的顶端均通过支撑杆与缝纫机2的侧端相连接,驱动装置安装于工作台1的底端,排料装置安装于工作台1的顶端,并且排料装置位于第一电机3的后方,机架调节装置安装于工作台1的底端;
18.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第二电机16、第一传动轴17、第二传动轴18和传动带19,第二电机16的顶端与工作台1的底端相连接,第一传动轴17和第二传动轴18的左端分别与第二电机16的右端和缝纫机2的输入端相连接,传动带19套装于第一传动轴17和第二传动轴18的表面;将多种不同质量的线轴分别固定于多组支撑轴6的表面,之后将多种线的一端分别穿过多组第一导向环7,再分别穿过多组第二导向环12和多组第三导向环13,之后将多种线的一端分别固定于多组缝纫针4的底端,再将布料摆放至工作台1的顶端,通过打开第二电机16,经第一传动轴17、第二传动轴18和传动带19配合传动,使缝纫机2运行,通过一组缝纫针4对布料进行缝纫,之后更换布料后,通过打开第一电机3使多组缝纫针4转动,对多组缝纫针4的位置进行更换,同时通过多组第一电动推杆14收缩,使多组固定齿15向下移动,通过多组固定齿15卡住多组旋转座5,之后多组第二导向环12向左移动,对多组缝纫针4和多组第二导向环12之间线的长度进行调节,之后通过更换位置的缝纫针4对布料进行缝纫,缝纫完成后,通过第一电机3倒转,使多组缝纫针4复位,同时通过多组弹簧10的弹性,使多组滑动块11复位,从而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量,提高生产效率和设备的实用性。
19.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工业用缝纫机,所述排料装置包括限位轴20、两组固定板21、两组输送轴22和第三电机23,限位轴20和两组固定板21的底端均与工作台1的顶端相连接,并且限位轴20和两组固定板21均位于第一电机3的后方,两组输送轴22的左端和右端分别与两组固定板21的侧端转动连接,第三电机23的底端通过支撑板与左侧固定板21的左端相连接,并且固定板21的右端与顶部输送轴22的左端相连接;将布料的一端由限位轴20的下方穿过,再将布料的一端伸入至两组输送轴22的内部,之后通过设备对布料进行缝纫,同时打开第三电机23,使顶部输送轴22转动,通过两组输送轴22配合将布料由前向后输送,从而提
高设备排料的便捷性。
20.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工业用缝纫机,所述机架调节装置包括两组基座24、多组万向轮25、多组第四电机26、多组第一支撑管27、连接板28、踩踏板29、多组第二支撑管30、多组限位板31和多组丝杠32,多组万向轮25的顶端分别与多组基座24的底端相连接,多组第四电机26的底端分别与多组基座24的顶端相连接,多组第一支撑管27的底端分别与多组第四电机26的顶端相连接,连接板28的左端和右端分别与后侧两组第一支撑管27的侧端相连接,踩踏板29安装于连接板28的顶端,多组第二支撑管30的底端分别由多组第一支撑管27的顶端伸入至多组第一支撑管27的内部,多组限位板31的侧端分别与多组第一支撑管27内的侧端相连接,并且多组第四电机26的顶端均设置有输出轴,多组丝杠32的底端分别与多组第四电机26的输出轴相连接,多组第一支撑管27的顶端分别贯穿多组第二支撑管30的底端,并且多组第一支撑管27的表面分别与多组第二支撑管30螺纹连接;打开多组第四电机26,经多组丝杠32传动,使多组第二支撑管30向上移动或向下移动,对工作台1的高度进行调成,方便工作人员根据自身的坐姿和身高对设备的高度进行调整,从而提高设备的实用性。
2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工业用缝纫机,还包括多组第二电动推杆33和多组支撑板34,多组第二电动推杆33的一端分别与多组支撑轴6的侧端相连接,多组第二电动推杆33的另一端分别与多组支撑板34的侧端相连接;多种线轴套于多组支撑轴6的表面后,通过多组第二电动推杆33伸展,使多组支撑板34撑住多种线轴,对多种线轴进行固定,从而提高设备的实用性。
2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工业用缝纫机,还包括调节旋钮35和调节把手36,调节旋钮35和调节把手36的后端均与缝纫机2的前端相连接,并且调节旋钮35和调节把手36均与第二电机16电连接;通过转动调节旋钮35,对第二电机16的转速进行调整,通过向下扳动调节把手36,使第二电机16倒转,方便工作人员对设备进行操控,从而提高设备的便捷性。
2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工业用缝纫机,还包括照明灯37和万向灯杆38,照明灯37的顶端通过万向灯杆38与缝纫机2的侧端相连接;通过扭动万向灯杆38,对照明灯37的位置进行调整,之后打开照明灯37,照亮多组缝纫针4,方便工作人员对缝纫过程进行观察,从而提高设备的便捷性。
24.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工业用缝纫机,其在工作时,首先打开多组第四电机26,经多组丝杠32传动,使多组第二支撑管30向上移动或向下移动,对工作台1的高度进行调成,方便工作人员根据自身的坐姿和身高对设备的高度进行调整,之后将多种不同质量的线轴分别固定于多组支撑轴6的表面,之后将多种线的一端分别穿过多组第一导向环7,再分别穿过多组第二导向环12和多组第三导向环13,之后将多种线的一端分别固定于多组缝纫针4的底端,再将布料摆放至工作台1的顶端,通过踩踏踩踏板29打开第二电机16,经第一传动轴17、第二传动轴18和传动带19配合传动,使缝纫机2运行,通过一组缝纫针4对布料进行缝纫,然后将布料的一端由限位轴20的下方穿过,再将布料的一端伸入至两组输送轴22的内部,之后打开第三电机23,使顶部输送轴22转动,通过两组输送轴22配合将布料由前向后输送,之后更换布料后,通过打开第一电机3使多组缝纫针4转动,对多组缝纫针4的位置进行更换,同时通过多组第一电动推杆14收缩,使多组固定齿15向下移动,通过多组固定齿15卡住多组旋转座5,之后多组第二导向环12向左移动,对多组缝纫针4和多组第二导向环12之
间线的长度进行调节,之后通过更换位置的缝纫针4对布料进行缝纫,缝纫完成后,通过第一电机3倒转,使多组缝纫针4复位,同时通过多组弹簧10的弹性,使多组滑动块11复位即可。
25.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工业用缝纫机,其安装方式、连接方式或设置方式均为常见机械方式,只要能够达成其有益效果的均可进行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工业用缝纫机的缝纫机2、第一电机3、第二电机16、第三电机23和多组第四电机26为市面上采购,本行业内技术人员只需按照其附带的使用说明书进行安装和操作即可。
26.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98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