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昆虫诱捕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昆虫诱捕装置。
背景技术:
2.众所周知,害虫是食品生产的一大主要限制因素,粮食生产中必须要防治害虫。一般而言,对农业生产威胁最大的害虫是飞行昆虫和爬行昆虫,其中包括鳞翅目害虫,如蛾类;鞘翅目害虫,如甲虫类;以及双翅目害虫,如蝇类。
3.现有技术中,害虫的防治工作一般都通过对农作物进行大面积喷洒农药来进行。这种防治方法的缺点在于,喷洒农药可能会导致作业人员中毒,此外,还势必会造成环境污染。更重要的是,进入市场的农产品可能存在农药残留,而且长期使用农药会使昆虫产生抗药性,影响防治效率。
4.为了减少农药的使用,人们开始研发并使用害虫诱捕器来捕捉害虫。申请号为cn202020264160.8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蔬菜昆虫诱捕器,包括进虫筒,进虫筒的顶端设置有顶盖,顶盖和进虫筒之间通过螺纹配合的方式进行连接,进虫筒的底端设置有底座,底座和进虫筒之间通过螺纹配合的方式进行连接,底座的顶端设置有防跑件,防跑件和底座之间通过螺纹配合的方式进行连接,底座的底端设置有收集桶,收集桶和底座之间通过卡接的方式进行连接。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合理、使用方便的特点,通过设置的进虫筒、顶盖、底座、防跑件和收集桶之间的相互配合,从而可以蔬菜地中的昆虫进行诱捕,并且还可以防止被诱捕的昆虫出现逃跑的情况。
5.但是,上述诱捕器在使用时,雨水极易通过进虫窗进入诱捕器内,打湿诱捕剂使诱捕效果降低,同时,该诱捕器对飞行昆虫的诱捕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6.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昆虫诱捕装置,通过设置有遮雨板遮住连接外筒,防止雨水进入诱捕装置内打湿诱捕剂;同时通过设置有障碍板,使飞行昆虫撞击在障碍板上时直接掉落进收集桶内收集。
7.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
8.一种昆虫诱捕装置,包括遮雨障碍组件、防跑斗、诱捕剂放置桶、连接外筒和收集桶;
9.所述遮雨障碍组件包括遮雨板、安装轴和若干障碍板,所述遮雨板安装在所述安装轴顶端,遮雨板遮挡住所述连接外筒,所述安装轴竖直设置,所述若干障碍板沿安装轴圆周方向竖直安装在所述安装轴侧壁上;
10.所述防跑斗和诱捕剂放置桶从上至下依次可拆卸安装在所述安装轴底端,且均位于所述连接外筒内部,所述连接外筒顶端可拆卸连接所述障碍板,底端可拆卸连接所述收集桶。
11.进一步的是,所述障碍板底端外边缘设置有滑块,所述连接外筒顶端内壁沿竖直
方向设有滑槽,所述滑块滑动安装在所述滑槽内。
12.进一步的是,所述滑槽包括竖直滑槽以及与所述竖直滑槽连通的多级水平滑槽。
13.进一步的是,所述防跑斗呈倒置的漏斗状,防跑斗顶端设有第一内螺纹套筒,所述第一内螺纹套筒螺纹连接在所述安装轴上,防跑斗底端的漏斗边缘与所述连接外筒内侧壁间预留有供昆虫穿过的预留空间,防跑斗的壁面上开设有若干透气孔。
14.进一步的是,所述诱捕剂放置桶包括桶体、连接杆和第二内螺纹套筒,所述连接杆底端连接所述桶体的底板,顶端连接所述第二内螺纹套筒,所述安装轴底端穿过所述第一内螺纹套筒后与所述第二内螺纹套筒螺纹连接。
15.进一步的是,所述连接外筒底端外壁设置有外螺纹,所述收集桶顶端内壁设置有内螺纹,所述连接外筒底端与所述收集桶顶端螺纹连接。
16.进一步的是,所述收集桶为顶端开口的圆台形结构。
17.进一步的是,所述遮雨板顶端设有挂钩孔。
18.进一步的是,所述收集桶底端设置有若干支撑柱。
1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20.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在顶端设置有遮雨板以遮挡雨水,防止雨水进入诱捕剂放置桶内打湿诱捕剂降低诱捕效果。
21.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顶端的昆虫进入口处设置有障碍板,以使某些飞行类昆虫撞击在障碍板上时直接掉落进收集桶内收集。
22.3、本实用新型既可以诱捕爬行类昆虫,又可诱捕飞行类昆虫,功能多一。
23.4、本实用新型安装以及拆卸方便。
附图说明
2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2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图;
26.附图标记:
27.1、遮雨障碍组件;11、遮雨板;12、安装轴;13、障碍板;14、滑块;15、挂钩孔;2、防跑斗;21、第一内螺纹套筒;22、透气孔;3、诱捕剂放置桶;31、桶体;32、连接杆;33、第二内螺纹套筒;4、连接外筒;41、滑槽;5、收集桶;51、支撑柱。
具体实施方式
28.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29.实施例1
30.一种昆虫诱捕装置,如图1和2所示,包括遮雨障碍组件1、防跑斗2、诱捕剂放置桶3、连接外筒4和收集桶5;
31.遮雨障碍组件1包括遮雨板11、安装轴12和四个障碍板13,遮雨板11安装在安装轴12顶端,遮雨板11遮挡住连接外筒4,安装轴12竖直设置,四个障碍板13沿安装轴12圆周方向竖直安装在安装轴12侧壁上;
32.防跑斗2和诱捕剂放置桶3从上至下依次可拆卸安装在安装轴12底端,且均位于连
接外筒4内部,连接外筒4顶端可拆卸连接障碍板13,底端可拆卸连接收集桶5。
33.本实施例中,遮雨障碍组件1用于遮雨以及设置障碍物;其中,遮雨板11用于遮挡雨水,防止雨水进入连接外筒4内的捕剂放置桶3,打湿诱捕剂影响诱捕效果;安装轴12用于安装障碍板13、防跑斗2和诱捕剂放置桶3;障碍板13的作用在于当昆虫被诱捕剂散发的气味引诱飞行到此时,会撞到障碍板13上,之后直接落入收集桶5内收集,特别适用于鞘翅目害虫,例如天牛和金龟子,因为该类飞行昆虫在撞到障碍物上之后会出现假死现象,然后直接掉落。防跑斗2用于防止昆虫跑出诱捕装置,诱捕剂放置桶3用于放置诱捕剂,连接外筒4用于连接遮雨障碍组件1和收集桶5,同时其为昆虫进入收集桶5的通道。
34.实施例2
35.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改进,如图1和2所示,四个障碍板13底端外边缘均设置有滑块14,连接外筒4顶端设有四个滑槽41,四个滑块14分别滑动安装在四个滑槽41内。滑槽41包括竖直滑槽以及与竖直滑槽连通的多级水平滑槽。
36.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滑槽41和滑块14,一方面用于连接遮雨障碍组件1和连接外筒4,另一方面方便两者的拆卸,另外还具有打开和关闭诱捕装置的作用。具体的,当需要连接时,将滑块14滑入滑槽41的竖直滑槽内,然后转动障碍板13,使滑块14滑入滑槽41的水平滑槽内,滑块14与滑槽41的水平滑槽采用过度配合的方式,需要使用一定的外力才能滑动,以固定连接障碍板13和连接外筒4,防止两者间移动2。需要拆卸障碍板13和连接外筒4时,反方向转动障碍板13,再向上滑动即可分离两者。
37.另外,本实施例设置有多级水平滑槽,使滑块14可停留在不同的水平滑槽内,可以根据不同使用环境,调节诱捕装置的开启程度,适用性更强。当需要转运已经放置了诱捕剂的诱捕装置时,可以将遮雨障碍组件1压合到连接外筒内(最底端的水平滑槽),使得诱捕装置内腔密闭,关闭诱捕装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缓诱捕剂的流失,便于对诱捕装置进行转运。
38.实施例3
39.本实施例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改进,如图1和2所示,防跑斗2呈倒置的漏斗状,防跑斗2顶端设有第一内螺纹套筒21,第一内螺纹套筒21螺纹连接在安装轴12上,安装拆卸方便;防跑斗2底端的漏斗边缘与连接外筒4内侧壁间预留有供昆虫穿过的预留空间,用于昆虫进入下方的收集桶5内收集;防跑斗2的壁面上开设有若干透气孔22,便于让诱捕剂的气味散出。
40.诱捕剂放置桶3包括桶体31、连接杆32和第二内螺纹套筒33,桶体31位于防跑斗2内,连接杆32底端连接桶体31的底板,顶端连接第二内螺纹套筒33,安装轴12穿过第一内螺纹套筒21后与第二内螺纹套筒33螺纹连接,安装拆卸方便,同时使诱捕剂放置桶3相对于下方的收集桶5悬空。
41.连接外筒4底端外壁设置有外螺纹,收集桶5顶端内壁设置有内螺纹,连接外筒4底端与收集桶5顶端螺纹连接,安装拆卸方便。收集桶5为顶端开口的圆台形结构,降低诱捕装置的重心,从而可以让其在使用的时候更加稳。遮雨板11顶端设有挂钩孔15,在某些使用工况时,可以挂在挂钩上,使诱捕装置悬空进行飞行类昆虫的诱捕。收集桶5底端设置有若干支撑柱51,在地里使用时,可以插入地层内使其稳定。
42.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作一次完整的描述:
43.在使用时,在诱捕剂放置桶3内放置诱捕剂,诱捕剂的气味通过透气孔22经上端障碍板13间的开口散发出去,昆虫被气味吸引至诱捕装置,从障碍板13间的开口进入诱捕装置,再经连接外筒4内端进入收集桶5内收集。
44.在一些飞行类昆虫撞击在障碍板13上时,会直接落入收集桶5内收集。一些爬行类昆虫爬行在防跑斗2内壁上时,由于其倾斜,导致昆虫的重心向下,昆虫爬行不稳时会直接掉入下方的收集桶5内收集。另外,为了防止昆虫从收集桶5内爬出或者飞出,可以在收集桶5内装入一定量的水,造成掉入的昆虫飞行或者爬行困难。
45.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种种等同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或替换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97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