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挡土墙过水洞过滤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施工过程中对挡土墙的应用非常广泛,挡土墙可以用来减少土石方占地面积,防止土质被水流冲刷。根据应用形式不同,挡土墙又分为不同构造形式,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做好挡土墙排水工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所以改善挡土墙一侧土壤以及如何降低土壤内饱和水是一项核心技术,时至今日,这种技术不断被创新,不断被完善。但对于排水的过滤以及排水装置的便捷安装与循环缺少针对性研究。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挡土墙过水洞过滤装置,用以解决挡水墙上过水洞处的过滤、过滤装置便捷安装以及可循环应用等技术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挡土墙过水洞过滤装置,包含设置于挡土墙的过水洞一侧土体内的过滤装置,所述过滤装置包含与过水洞处连接的挡板,自挡板向土体依次连接的滤芯层、土工布、组合砂层和卵石层,以及连接于组合砂层之间、组合砂层和卵石层之间、卵石层外侧的钢丝网;所述钢丝网底部用钢板或细目钢丝网连接呈框架状。
6.进一步的,所述过滤装置呈梯形,梯形两腰水平设置且底边倾斜度适应排水沟的倾斜度,底腰与排水沟顺接。
7.进一步的,所述挡板包含设置于中心处的方形主板和连接于方形主板四周的连板,所述主板为网格板,主板网口正对过水洞。
8.进一步的,所述连板为钢板、木板或硬质塑料板,连板通过连件与挡土墙固定连接;所述连件为杆件,且至少伸入挡土墙300mm。
9.进一步的,所述滤芯层为海绵滤芯,滤芯向外无土体的两侧为敞口设置;滤芯层与挡板连接处还设置有定位层。
10.进一步的,所述定位层为匚形层,开口一侧卡接滤芯层,竖侧背面与挡板固定连接。
11.进一步的,所述组合砂层至少包含两层砂层,两层砂层为第一砂层和第二砂层,第一砂层和滤芯层之间、第一砂层和第二砂层之间以及第二砂层与卵石层之间均设置有分隔的钢丝网。
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砂层中砂子平均粒径不大于6mm,第二砂层中砂子平均粒径不大于8mm,卵石层中卵石粒径不大于12mm;在组合砂层中各砂层的粒径均大于沿水流方向下的钢丝网的孔径。
13.进一步的,所述钢丝网还设置在组合砂层和卵石层水向四周和顶部,钢丝网与连板固定连接。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15.1)本实用新型通过挡板的设置,一方面通过主板进行透水,另一方面为钢筋网形成的框架提供连接基础;
16.2)本实用新型通过组合砂层和卵石层的设置,可分层分部进行过滤;且通过钢筋网进行分隔;
17.3)本实用新型通过滤芯层进行精心过滤,且通过定位层的设置,还可以进行更换使用。
18.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和其它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中所特别指出的方案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19.图1是挡土墙过水洞过滤装置施工示意图;
20.图2是挡土墙过水洞过滤装置示意图;
21.图3是挡土墙过水洞过滤装置局部示意图。
22.附图标记:1
‑
土体、2
‑
挡土墙、3
‑
过水洞、4
‑
过滤装置、41
‑
挡板、411
‑
主板、412
‑
连板、42
‑
连件、43
‑
滤芯层、44
‑
土工布、45
‑
第一砂层、46
‑
钢丝网、47
‑
第二砂层、48
‑
卵石层、49
‑
定位层。
具体实施方式
23.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挡土墙过水洞过滤装置,包含设置于挡土墙2的过水洞3一侧土体1内的过滤装置4,所述过滤装置4包含与过水洞3处连接的挡板41,自挡板41向土体1依次连接的滤芯层43、土工布44、组合砂层和卵石层48,以及连接于组合砂层之间、组合砂层和卵石层48之间、卵石层48外侧的钢丝网46;所述钢丝网46底部用钢板或细目钢丝网46连接呈框架状。
24.本实施例中,过滤装置4呈梯形,梯形两腰水平设置且底边倾斜度适应排水沟的倾斜度,底腰与排水沟顺接。
25.在挡土墙2施工过程中预留排水孔,在挡土墙2的一侧,放置排水过滤装置4,将钢丝网46压入钢片下方,通过膨胀螺栓,将过滤装置4上下两端固定在挡土墙2上。排水过滤装置4分四层过滤。所述钢丝网46还设置在组合砂层和卵石层48水向四周和顶部,钢丝网46与连板412固定连接。
26.本实施例中,挡板41包含设置于中心处的方形主板411和连接于方形主板411四周的连板412,所述主板411为网格板,主板411网口正对过水洞3。连板412为钢板、木板或硬质塑料板,连板412通过连件42与挡土墙2固定连接;所述连件42为杆件,且至少伸入挡土墙2300mm。
27.本实施例中,滤芯层43为海绵滤芯,滤芯向外无土体1的两侧为敞口设置;滤芯层43与挡板41连接处还设置有定位层49。定位层49为匚形层,开口一侧卡接滤芯层43,竖侧背面与挡板41固定连接。
28.本实施例中,组合砂层至少包含两层砂层,两层砂层为第一砂层45和第二砂层47,
第一砂层45和滤芯层43之间、第一砂层45和第二砂层47之间以及第二砂层47与卵石层48之间均设置有分隔的钢丝网46。第一砂层45中砂子平均粒径不大于6mm,第二砂层47中砂子平均粒径不大于8mm,卵石层48中卵石粒径不大于12mm;在组合砂层中各砂层的粒径均大于沿水流方向下的钢丝网46的孔径。
29.应用时,卵石层48采用粒径12mm的卵石,用来过滤土壤中的大石子。卵石层48与接触土壤,通过设置进水口的方式让饱和水流进过滤装置4。本专利采用的是用间距10
×
10mm的镀锌钢丝网46包裹卵石层48,钢丝网46首先可以隔绝土壤与卵石层48直接接触,避免土壤流失,其次增大过滤面积,钢丝网46的四周充分与土壤接触,土壤内的饱和水可以从四面八方流入卵石层48。
30.第二砂层47采用平均粒径为8mm的砂子,用来过滤第一道过滤层流下的细石子,通过被砂子过滤掉的细石子可以充当第一道过滤层,起到过滤作用。第二砂层47与卵石层48和第一砂层45之间采用间距4
×
4mm镀锌钢丝网46,防止砂子的流失。
31.第一砂层45采用粒径6mm的细石子,用来过滤泥水中的剩余石子。第一砂层45与滤芯层43之间采用土工布44分开,土工布44可以阻断泥水中大量的泥土,减少土壤的流失。
32.滤芯层43为海绵,用来过滤泥水的泥土,减少土壤的流失,一旦过滤装置4附近土壤流失严重,附近会形成中空地带或者土壤下沉,从而导致挡土墙2坍塌。海绵为可更换海绵,可根据当地水文地质条件以及降水量进行不定期更换,更换时可在挡土墙2外侧用钩子将海绵勾出,更换新的滤芯即可,在贴近墙体一侧,设置塑料网格挡板41,避免海绵滤芯顺着水流流走。
33.具体施工步骤如下:
34.步骤一:按照图纸设计要求准备好各种粒径过滤的材料。
35.步骤二:按照图纸将卵石、砂子、石子、钢丝网46、土工布44、滤芯依次放入用钢丝网46组成的过滤框架中。
36.步骤三:在挡土墙2预留过水洞3附件安装过滤装置4,将过滤装置4确定好位置后,上方用钢丝网46紧贴挡土墙2,用钢片压住钢丝网46,然后用膨胀螺栓固定住钢片,下方采用同样的方法进行安装,安装过程中,适宜两人安装。
37.步骤四:安装完成之后,过滤装置4附近应及时进行土壤回填,与过滤装置4接触的土壤应尽量夯实,避免出现松散土。
3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所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97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