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粉料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2-05-10  76



1.本技术涉及粉料输送技术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粉料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一些机械化生产线需将各种混合料一份份称量后送入下一个生产工序实现定量运输,现有的粉料定量运输是靠粉料自身的重力作用从料筒的出料管流出。
3.发明人认为一旦需要对具有粘性的粉料进行输送时,粉料易粘黏在料筒内壁上,设置造成出料管堵塞,导致输送效果较差,影响粉料的输送速度。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实现提高粘性粉料输送速度的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粉料输送装置。
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粉料输送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粉料输送装置,包括料筒、输料管以及卸料阀,所述料筒下端设置有与料筒内部连通的出料管,所述卸料阀设置在出料管上,所述输料管与出料管连通,所述料筒侧壁设置有气动锤击机构;
7.气动锤击机构包括壳体、锤体、活塞以及端盖,所述壳体固定连接在料筒侧壁上,所述壳体背离料筒一端开设有移动槽,且移动槽底壁开设有贯穿移动槽底壁的插槽,所述锤体滑移连接在插槽内,所述活塞固定连接在锤体远离料筒一端并滑移连接在移动槽内,所述活塞和移动槽底壁之间设置有用于驱动活塞复位的复位组件,所述端盖固定连接在壳体远离料筒一端,且端盖朝向壳体一端开设有凹槽,所述端盖上设置有进气管和排气管,所述排气管上设置有第一电磁阀,所述进气管上串联有第二电磁阀,所述进气管上连接有气源。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气源给进气管通气时,第一电磁阀关闭,第二电磁阀打开使得气体进入到端盖的凹槽内,气体推动活塞并带动锤体朝向筒体移动,使得锤体撞击在料筒上产生震动,完成一次撞击后第二电磁阀关闭,且第一电磁阀打开,使得壳体内的气体排出,活塞在复位组件的作用下恢复到初始状态,粘黏在料筒内壁的粉料在筒壁的震动作用下分散脱落,从而提高粉料输送装置对粘性粉料输送速度。
9.可选的,所述复位组件包括第一套管、第二套管以及弹簧,所述第一套管套设在第二套管上,且第二套管套设在锤体上,所述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相互背离端均同轴固定有限位环,所述弹簧套设在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上并位于两个限位环之间。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活塞在气体推动作用下朝向料筒方向移动时,位于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上的两个限位环相互靠近并压缩弹簧,当气体被排出时弹簧复位,两个限位环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相互远离,从而推动活塞复位。
11.可选的,所述端盖朝向壳体一端同轴固定一圈套筒,所述壳体与套筒螺纹连接。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现壳体与端盖的可拆卸固定,方便操作者对壳体的内部的结构进行维修和更换。
13.可选的,所述料筒包括筒体、料斗以及筒盖,所述料斗固定连接在筒体下端,所述壳体固定连接在筒体上,所述筒盖与筒体之间可拆卸连接。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筒体下端安装料斗方便下料,筒盖与筒体之间可拆卸连接,方便操作者对料筒内部进行清洗和维修。
15.可选的,所述筒盖上设置有若干用于对料筒内壁进行吹气的吹气组件。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辅助气动锤击机构清理粘黏在料筒内壁的粉料,进一步提高该装置的粉料输送速度。
17.可选的,所述吹气组件包括安装座和气嘴,所述安装座固定连接在筒盖上端,所述安装座上开设有贯穿安装座的安装孔,所述筒盖对应安装座位置开设有进气孔,所述气嘴固定连接在安装孔内,所述气嘴上连接有通气导管。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管通气后,气体从气嘴处高速喷出,将粘黏在料筒侧壁的粉料吹落。
19.可选的,所述筒盖上对应安装座位置均设置有用于封闭进气孔的封堵组件。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不使用吹气组件的时候封堵住进气孔,减少粉料进入气嘴内,影响其吹气效果。
21.可选的,所述封堵组件包括封堵板和手柄,所述筒盖上开设有供封堵板滑移的滑槽,所述手柄固定连接在封堵板上穿出筒盖外,所述筒盖对应手柄位置开设有供手柄移动的让位槽。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者通过拨动手柄,使得封堵板在滑槽内滑移并封堵住进气孔,实现对进气孔的封堵效果。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通过气动锤击机构敲击料筒使其震动,促使料筒内壁粘黏粉料脱落,通过气嘴对料筒内壁进行喷气,提高料筒内壁粘黏粉料脱落速度,使得粉料顺利的从出料管排出,有利于提高对粘性粉料输送速度。
附图说明
24.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5.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用于体现复位组件、吹气组件以及封堵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6.图3是图2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27.图4是图2中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28.附图标记说明:1、料筒;11、筒体;12、料斗;13、筒盖;2、输料管;21、卸料阀;22、出料管;3、壳体;31、锤体;32、活塞;33、移动槽;34、插槽;4、端盖;41、套筒;42、凹槽;43、进气管;44、排气管;45、第一电磁阀;46、第二电磁阀;5、复位组件;51、第一套管;52、第二套管;53、弹簧;54、限位环;6、吹气组件;61、安装座;62、气嘴;63、安装孔;64、进气孔;65、通气导管;7、封堵组件;71、封堵板;72、手柄;73、滑槽;74、让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29.以下结合附图1

4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0.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粉料输送装置。如图1和图2,粉料输送装置包括竖直固定在地面上的圆柱形料筒1,料筒1包括竖直设置的筒体11,筒体11上端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有
筒盖13,筒体11下端焊接有料斗12,料斗12上端的直径与筒体11的直径相同,料斗12竖直向下直径依次减小;料斗12的斜面对粉料起到导向效果,有利于提高粉料的输送速度;料斗12底部固定连接有与料斗12内部连通出料管22,出料管22上串联有卸料阀21,出料管22底部固定连接有输料管2;操作者通过调节卸料阀21控制出料管22的开关。
31.如图2和图3,筒体11外侧壁上设置有用于震动料筒1的气动锤击机构,气动锤击机构包括设置在筒体11外圆周面上的壳体3,壳体3与筒体11之间通过法兰连接,实现壳体3与筒体11之间可拆卸连接;壳体3远离筒体11一端同轴开设有圆柱形移动槽33,移动槽33内滑移连接有活塞32,壳体3在移动槽33底壁开设有用于移动槽33同轴的插槽34,且插槽34的直径小于移动槽33的直径,插槽34内滑移连接有圆柱形锤体31,锤体31与活塞32朝向料筒1一侧固定连接。
32.壳体3远离筒体11一端同轴设置有直径与壳体3直径相同的端盖4,端盖4靠近筒体11一侧同轴开设有圆柱形凹槽42,且凹槽42直径小于移动槽33直径,端盖4开有凹槽42一端外圆周面上焊接有环形的套筒41,筒体11螺纹连接在壳体3外,实现壳体3与端盖4的可拆卸连接,方便操作者对锤体31、活塞32等零件进行维修和更换;端盖4远离壳体3一端固定连接有与其凹槽42连通的进气管43和排气管44,进气管43上串联有第二电磁阀46,且进气管43末端与气源连接,排气管44上串联有第一电磁阀45。
33.如图3,活塞32与移动槽33底部之间设置有复位组件5,复位组件5包括套设在锤体31上的第二套管52,且第二套管52与移动槽33底壁抵接,第二套管52上套设有第一套管51,且第一套管51抵接在活塞32上,第一套管51和第二套管52相互背离端均同轴固定有限位环54,第一套管51和第二套管52在两个限位环54之间套设有弹簧53;操作者通过控制第一电磁阀45和第二电磁阀46的启闭,控制锤体31撞击筒体11。
34.如图2和图4,筒盖13上表面设置有若干沿筒盖13圆周方向均匀分布的吹气组件6,吹气组件6包括固定连接在筒盖13上表面的安装座61,且安装座61位于靠近筒体11内壁的位置,安装座61沿竖直方向开设有安装孔63,且筒盖13对应安装孔63位置开有进气孔64,安装孔63内螺纹连接有气嘴62,气嘴62远离筒盖13一端连接有通气导管65,通气导管65与高压气源连通;气嘴62对料筒1内壁进行吹气,有利于提高粘黏在料筒1内壁的粉料的脱落速度。
35.筒盖13的下表面对应各个进气孔64位置均设置有封堵组件7,封堵组件7包括封堵在进气孔64的封堵板71,筒盖13下表面对应封堵板71位置开设有滑槽73,封堵板71滑移连接在滑槽73内,封堵板71上端固定连接有手柄72,且手柄72向上贯穿筒盖13,筒盖13对应手柄72位置开设有供手柄72滑移的让位槽74,且封堵板71始终封堵住让位槽74;在气嘴62不需要使用的时候,可以拆下气嘴62用封堵板71将进气口封闭,减少粉料从进气孔64逸散的情况。
36.本技术实施例实施原理为:操作者先关闭第一电磁阀45,然后启动气源给进气管43供气并打开第二电磁阀46,使得气体进入到端盖4的凹槽42内,凹槽42内的气压快速增大,从而推动活塞32克服弹簧53弹力朝向筒体11方向移动,使得锤体31在活塞32的推动下撞击料筒1,锤体31对料筒1撞击后,第二电磁阀46关闭停止对凹槽42内供气,第一电磁阀45打开使得凹槽42与外界连通,在弹簧53的弹力作用下,活塞32复位并将凹槽42内的气体从排气管44排出,最后第二电磁阀46关闭完成一次循环。
37.锤体31持续撞击料筒1过程中,料筒1产生震动,使得粘黏在料筒1内壁的粉料在筒壁的震动作用下分散脱落,对通气导管65进行供气,使得气体从气嘴62开口处高速流出,并冲击料筒1的内侧壁,进一步提高粘黏在料筒1内壁的粉料分散脱落的速度,从而提高粉料输送装置的粘性粉料输送速度。
38.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969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