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颜料测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永固黄耐溶剂测试反应釜。
背景技术:
2.永固黄是一种有机颜料,具有色泽鲜艳,着色力强,耐热性好等特点,主要用于塑料和橡胶制品的着色,也适用于聚氨酯合成革、高档油墨和涂料的着色。随着市场对永固黄有机颜料的性能要求不断提高,永固黄有机颜料在实际测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也急需去完善。
3.永固黄的耐溶剂测试是永固黄常见特性检测工序之一,但是现有的永固黄有机颜料在实际检测过程中的测试装置多数采用外露式检测,导致永固黄有机颜料的耐溶剂测试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直接降低永固黄耐溶剂测试的精度和效率。
4.为此,我们提出来一种永固黄耐溶剂测试反应釜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可以提供多种测试条件,提高永固黄耐溶剂测试效率和精度的密封式永固黄耐溶剂测试反应釜。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永固黄耐溶剂测试反应釜,包括釜体,所述釜体可拆卸连接有盖体,所述盖体的外侧设有气压阀,所述盖体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通过传动组件啮合连接有多组搅拌杆,所述釜体靠近盖体的一端成环形分布有多组测试台,相邻所述测试台之间电性连接有加热柱,所述釜体远离盖体的一端设有耐溶剂检测仪,所述耐溶剂检测仪和测试台连通设置。
8.优选地,所述传动组件包括传动件和转动件,所述传动件和电机的输出轴活动连接,所述转动件和搅拌杆活动连接。
9.优选地,所述传动件包括相互啮合的蜗杆和蜗轮,所述蜗轮交错设置在蜗杆的多个方向,所述转动件包括相互啮合的主动锥齿轮和从动锥齿轮,所述蜗杆和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蜗轮和主动锥齿轮同轴固定连接,所述从动锥齿轮和搅拌杆固定连接。
10.优选地,所述测试台采用杯状结构,所述测试台的底部通过弹簧管活动连接有滤球,所述滤球和搅拌杆配合连接。
11.优选地,所述搅拌杆靠近测试台的一端设有永磁扇叶,所述永磁扇叶和滤球活动连接。
12.优选地,所述弹簧管通过输液管和耐溶剂检测仪连通设置,所述耐溶剂检测仪远离输液管的一端设有排污管,所述输液管和排污管均设有电磁控制阀。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4.1、通过设置带有气压阀和加热柱的反应釜,减少永固黄颜料在进行耐溶剂测试过程中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同时通过加热和加压满足装置的不同测试条件,提高永固黄耐
溶剂的测试效率以及精度;
15.2、通过对搅拌杆设置永磁扇叶,使得滤球在过滤检测过程中能够进行一定的振动,避免测试台内的结晶物以及部分固体材料等堵塞滤球,提高滤球的过滤效果,保证永固黄耐溶剂测试精度。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永固黄耐溶剂测试反应釜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永固黄耐溶剂测试反应釜中釜体的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永固黄耐溶剂测试反应釜中传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19.图中:1釜体、2盖体、3气压阀、4电机、5传动组件、51传动件、511蜗杆、512蜗轮、52转动件、521主动锥齿轮、522从动锥齿轮、6搅拌杆、61永磁扇叶、7测试台、71弹簧管、72滤球、8加热柱、9耐溶剂检测仪、91输液管、92排污管、93电磁控制阀。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1.参照图1
‑
3,一种永固黄耐溶剂测试反应釜,包括釜体1,釜体1可拆卸连接有盖体2,需要说明的是,盖体2通过吊装和釜体1对接,通过螺栓实现盖体2和釜体1的固定工作,釜体1的底部设有多组脚架实现装置的稳定支撑。
22.盖体2的外侧设有气压阀3,气压阀3用于反应釜内部的加压工作,满足永固黄耐溶剂的不同测试要求。盖体2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电机4,电机4采用型号为ch22
‑
400
‑
20s减速电机,电机4的输出轴通过传动组件5啮合连接有多组搅拌杆6。传动组件5包括传动件51和转动件52,传动件51和电机4的输出轴活动连接,转动件52和搅拌杆6活动连接,通过电机4驱动多组搅拌杆6进行搅拌工作,实现永固黄和不同耐溶剂的混合反应工作,或是不同浓度的永固黄溶液和耐溶剂的混合反应工作。
23.更具体的,传动件51包括相互啮合的蜗杆511和蜗轮512,蜗轮512交错设置在蜗杆511的多个方向,转动件52包括相互啮合的主动锥齿轮521和从动锥齿轮522,蜗杆511和电机4的输出轴固定连接,蜗轮512和主动锥齿轮521通过导杆同轴固定连接,导杆和搅拌杆6均通过轴承和盖体2转动连接,从动锥齿轮522和搅拌杆6固定连接,通过机械传动的方式实现多组搅拌杆6的转动工作。
24.釜体1靠近盖体2的一端成环形分布有多组测试台7,相邻测试台7之间电性连接有加热柱8,需要注意的是,加热柱8、耐溶剂检测仪9以及本实用新型专利用到的多种阀门均属于现有技术,与本实用新型的创新点无关,仅用于提供装置的加热、加压以及耐溶剂检测工作。
25.值得一提的是,测试台7采用杯状结构,测试台7的底部通过弹簧管71活动连接有滤球72,滤球72和搅拌杆6配合连接,具体的配合连接方式:搅拌杆6靠近测试台7的一端设有永磁扇叶61,滤球72采用铁磁性材料,永磁扇叶61和滤球72活动连接,当永磁扇叶61转动
时,滤球72通过磁吸方式实现振动动作,避免测试台7内部的结晶物以及部分固体材料等堵塞滤球72。
26.釜体1远离盖体2的一端设有耐溶剂检测仪9,耐溶剂检测仪9和测试台7连通设置,需要说明的是,弹簧管71通过输液管91和耐溶剂检测仪9连通设置,耐溶剂检测仪9远离输液管91的一端设有排污管92,输液管91和排污管92均设有电磁控制阀93,用于控制以及排放检测试剂,便于装置的清理工作。
27.现对本实用新型的操作原理做如下描述:
28.装置使用时,工作人员将待测试的不同浓度的永固黄液体(或是不同类型耐溶剂),通过调配投置于测试台7内部,并添加对应的耐溶剂(或是永固黄颜料),通过吊装将盖体2和釜体1进行对接,此时搅拌杆6位于测试台7的内部,通过调控加热柱8以及气压阀3,使得釜体1内部的温度以及气压达到测试最佳环境。
29.反应釜进行测试时启动电机4,电机4通过蜗杆511带动多组蜗轮512进行转动,蜗轮512通过同轴固定连接的主动锥齿轮521带动从动锥齿轮522进行转动,从动锥齿轮522带动搅拌杆6对测试台7内的液体进行混合,加快测试反应速度,此时永磁扇叶61通过磁吸带动铁磁性的滤球72进行振动动作,避免测试台7内部的结晶物以及部分固体材料等堵塞滤球72,当反应釜到达一定测试时间后,关闭电机4,通过电磁控制阀93控制混合后的溶剂进入耐溶剂检测仪9进行耐溶剂测试工作,完成测试工作的试剂通过排污管92进行排出,便于装置的清理工作。
3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96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