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分子塑料膜的固定架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2-05-10  69



1.本实用新型涉及塑料薄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分子塑料膜的固定架。


背景技术:

2.塑料薄膜是用聚氯乙烯、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以及其他树脂制成的薄膜,用于包装,以及用作覆膜层,塑料包装及塑料包装产品在市场上所占的份额越来越大,特别是复合塑料软包装,这些产品都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3.在使用高分子塑料膜的固定架在进行使用时,传统的塑料薄膜在生产过程中,通常依靠两个滚筒对塑料膜卷收时,对塑料薄膜进行卷收工作,从而使得塑料薄膜在卷收时,滚筒可能会对薄膜造成损伤,进而导致塑料膜不能继续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依靠两个滚筒对塑料膜卷收时,对塑料薄膜进行卷收工作,从而使得塑料薄膜在卷收时,滚筒可能会对薄膜造成损伤,进而导致塑料膜不能继续使用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高分子塑料膜的固定架。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分子塑料膜的固定架,包括基座,所述基座的顶部固定有两个调节机构,两个所述调节机构的顶部之间固定有限位机构;
6.所述限位机构包括支撑块,所述支撑块共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支撑块的一侧外表面为开口结构,两个所述支撑块的内部均转动有限位圆盘,两个所述限位圆盘的一侧外表面之间固定有支撑筒,其中一个所述支撑块的一侧外表面固定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固定在其中一个限位圆盘的一侧外表面,两个所述支撑块的一侧外表面均固定有支撑板,其中一个所述支撑板的一侧外表面连通有两个风机,两个所述风机的输出端均连接有连接管,两个所述连接管的一端均延伸至一个支撑块的内部,两个所述支撑块的另一侧外表面均固定有第一空心筒,两个所述第一空心筒的外表面均滑动套设有第二空心筒。
7.优选的,两个所述第二空心筒的外表面均滑动套设有第三空心筒,两个所述第三空心筒的一端均固定有密封板,两个所述第三空心筒的外表面均固定有限位块。
8.优选的,两个所述限位块的一侧外表面均固定有第一电动伸缩杆,两个所述第一电动伸缩杆的一端分别固定在两个支撑板的一侧外表面。
9.优选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底部固定在基座的顶部,所述壳体的顶部为开口机构,所述壳体的内部滑动有滑板。
10.优选的,所述壳体的内部底面固定有两个第二电动伸缩杆,两个所述第二电动伸缩杆的顶部均固定在滑板的底部。
11.优选的,所述滑板的一侧外表面开设有滑动通孔,所述滑动通孔的内部滑动有滑块,所述滑块的顶部与其中一个支撑块的底部固定连接。
12.优选的,所述滑板的底部固定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顶部固定有两个第三电动
伸缩杆,两个所述第三电动伸缩杆的顶端固定在滑块的底部。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14.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使用限位机构,首先将薄膜放置在支撑筒外表面,同时启动风机,风机工作时,会使得支撑筒内部的气流移动至装置外部,配合支撑筒外表面的细小通孔实现对薄膜进行吸附工作,防止薄膜发生脱落问题,同时防止了使用滚筒对薄膜造成损伤的问题,配合使用第一电动伸缩杆,使得多个空心筒的长度进行叠加工作,配合使用密封板可以对支撑筒的外表面的细小通孔进行闭合工作,提高风机的工作效率。
15.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调节机构,首先启动第二电动伸缩杆,第二电动伸缩杆带动滑板移动,实现对滑板的位置进行调整,进而对限位机构的位置进行一次位置调整工作,便于装置根据需求进行位置调整工作,配合使用给第三电动伸缩杆,第三电动伸缩杆工作时,使得限位机构在滑动通孔内部进行移动,实现对限位机构的二次位置调整工作,从而大大提高装置的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高分子塑料膜的固定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高分子塑料膜的固定架的侧视剖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高分子塑料膜的固定架的正视剖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高分子塑料膜的固定架图1中a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20.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高分子塑料膜的固定架图4中b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21.图例说明:1、基座;2、调节机构;201、壳体;202、滑板;203、第二电动伸缩杆;204、滑动通孔;205、滑块;206、固定块;207、第三电动伸缩杆;3、限位机构;301、支撑块;302、限位圆盘;303、支撑筒;304、电机;305、支撑板;306、风机;307、连接管;308、第一空心筒;309、第二空心筒;310、第三空心筒;311、密封板;312、限位块;313、第一电动伸缩杆。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23.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下面公开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24.实施例1,如图1

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分子塑料膜的固定架,包括基座1,所述基座1的顶部固定有两个调节机构2,两个所述调节机构2的顶部之间固定有限位机构3。
25.下面具体说一下其限位机构3和调节机构2的具体设置和作用。
26.如图1

5所示,限位机构3包括支撑块301,支撑块301共设置有两个,两个支撑块301的一侧外表面为开口结构,两个支撑块301的内部均转动有限位圆盘302,两个限位圆盘302的一侧外表面之间固定有支撑筒303,其中一个支撑块301的一侧外表面固定有电机304,电机304的输出轴固定在其中一个限位圆盘302的一侧外表面,两个支撑块301的一侧
外表面均固定有支撑板305,其中一个支撑板305的一侧外表面连通有两个风机306,两个风机306的输出端均连接有连接管307,两个连接管307的一端均延伸至一个支撑块301的内部,两个支撑块301的另一侧外表面均固定有第一空心筒308,两个第一空心筒308的外表面均滑动套设有第二空心筒309,两个第二空心筒309的外表面均滑动套设有第三空心筒310,两个第三空心筒310的一端均固定有密封板311,两个第三空心筒310的外表面均固定有限位块312,两个限位块312的一侧外表面均固定有第一电动伸缩杆313,两个第一电动伸缩杆313的一端分别固定在两个支撑板305的一侧外表面。
27.其整个限位机构3达到的效果为,通过使用限位机构3,首先将薄膜放置在支撑筒303外表面,同时启动风机306,风机306工作时,会使得支撑筒303内部的气流移动至装置外部,配合支撑筒303外表面的细小通孔实现对薄膜进行吸附工作,防止薄膜发生脱落问题,同时防止了使用滚筒对薄膜造成损伤的问题,配合使用第一电动伸缩杆313,第一电动伸缩杆313会带动装置第三空心筒310移动,第三空心筒310移动时,会带动第二空心筒309移动,使得多个空心筒的长度进行叠加工作,配合使用密封板311可以对支撑筒303的外表面的细小通孔进行闭合工作,提高风机306的工作效率,最后启动电机304,电机304会带动限位圆盘302进行转动,限位圆盘302带动支撑筒303进行转动工作,从而实现对塑料膜的移动工作,其中,风机306采用sm7型号,电机304采用yl型号,第一电动伸缩杆313采用tjc

c4型号。
28.如图1

4所示,调节机构2包括壳体201,壳体201的底部固定在基座1的顶部,壳体201的顶部为开口机构,壳体201的内部滑动有滑板202,壳体201的内部底面固定有两个第二电动伸缩杆203,两个第二电动伸缩杆203的顶部均固定在滑板202的底部,滑板202的一侧外表面开设有滑动通孔204,滑动通孔204的内部滑动有滑块205,滑块205的顶部与其中一个支撑块301的底部固定连接,滑板202的底部固定有固定块206,固定块206的顶部固定有两个第三电动伸缩杆207,两个第三电动伸缩杆207的顶端固定在滑块205的底部。
29.其整个的调节机构2达到的效果为,通过设置调节机构2,首先启动第二电动伸缩杆203,第二电动伸缩杆203带动滑板202移动,实现对滑板202的位置进行调整,进而对限位机构3的位置进行一次位置调整工作,便于装置根据需求进行位置调整工作,配合使用给第三电动伸缩杆207,第三电动伸缩杆207工作时,使得限位机构3在滑动通孔204内部进行移动,实现对限位机构3的二次位置调整工作,从而大大提高装置的使用效果,其中第二电动伸缩杆203采用xtl100型号,第三电动伸缩杆207采用jf

tge型号。
30.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应用于其它领域,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964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