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动力电池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软包电池模组的极耳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2.作为一种新的清洁能源,由于锂离子动力电池具有能量密度大、安全性好、重量轻、循环寿命长等优点,现已广泛应用于电动车,储能系统中。
3.锂离子动力电池特别是软包电池一般采用连接板将单支电芯串并联在一起进行组装,目前电芯极耳与连接板大都采用锡焊,或激光焊连接在一起,锡焊高温容易损坏电芯内部结构,激光焊对电芯损害小,但极耳与连接片(板)贴合不紧时,容易虚焊。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软包电池模组的极耳连接结构。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6.一种软包电池模组的极耳连接结构,包括安装在软包电芯顶部的电芯支架,设置在电芯支架内侧的金属连接片,安装在金属连接片顶部的金属压板,金属连接片上设有多个贯穿槽,贯穿槽与软包电芯的极耳位置对应,极耳穿过金属连接片的贯穿槽,极耳折弯后形成的折弯部贴合在金属连接片的表面。
7.进一步,金属压板的表面铺设模组盖板。
8.进一步,所述极耳的折弯部与所述金属连接片采用激光焊固定。
9.进一步,所述电芯支架与金属连接片通过螺丝固定,金属压板通过铆钉与金属连接片铆紧。
10.进一步,所述金属连接片上的贯穿槽呈矩形阵列排布。
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该结构在电芯支架的顶部安装金属连接片,金属连接片上设有多个贯穿槽,贯穿槽与软包电芯的极耳位置对应,极耳穿过金属连接片的贯穿槽,极耳折弯后形成的折弯部贴合在金属连接片的表面并通过激光焊接固定,极耳与金属连接片贴合紧密,避免了激光焊出现的虚焊问题,提高了电池组装质量。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3.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组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4.如图1,图2所示,一种软包电池模组的极耳连接结构,包括安装在软包电芯1顶部的电芯支架2,设置在电芯支架2内侧的金属连接片3,安装在金属连接片3顶部的金属压板
5,金属连接片3上设有多个贯穿槽8,贯穿槽8与软包电芯1的极耳位置对应,极耳穿过金属连接片3的贯穿槽8,极耳折弯后形成的折弯部贴合在金属连接片3的表面。
15.进一步,金属压板5的表面铺设模组盖板7。电芯支架2与金属连接片3通过螺丝4固定,金属压板5通过铆钉6与金属连接片3铆紧。金属连接片3上的贯穿槽8呈矩形阵列排布。
16.该结构在电芯支架2的顶部安装金属连接片3,金属连接片3上设有多个贯穿槽8,贯穿槽8与软包电芯1的极耳位置对应,极耳穿过金属连接片3的贯穿槽8,极耳折弯后形成的折弯部贴合在金属连接片3的表面并通过激光焊接固定,极耳与金属连接片3贴合紧密,避免了激光焊出现的虚焊问题,提高了电池组装质量。
17.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技术特征:
1.一种软包电池模组的极耳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在软包电芯顶部的电芯支架,设置在电芯支架内侧的金属连接片,安装在金属连接片顶部的金属压板,金属连接片上设有多个贯穿槽,贯穿槽与软包电芯的极耳位置对应,极耳穿过金属连接片的贯穿槽,极耳折弯后形成的折弯部贴合在金属连接片的表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包电池模组的极耳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压板的表面铺设模组盖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软包电池模组的极耳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耳的折弯部与所述金属连接片采用激光焊固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软包电池模组的极耳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支架与金属连接片通过螺丝固定,金属压板通过铆钉与金属连接片铆紧。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包电池模组的极耳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连接片上的贯穿槽呈矩形阵列排布。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软包电池模组的极耳连接结构,包括安装在软包电芯顶部的电芯支架,设置在电芯支架内侧的金属连接片,安装在金属连接片顶部的金属压板,金属连接片上设有多个贯穿槽,贯穿槽与软包电芯的极耳位置对应,极耳穿过金属连接片的贯穿槽,极耳折弯后形成的折弯部贴合在金属连接片的表面并通过激光焊接固定,极耳与金属连接片贴合紧密,避免了激光焊出现的虚焊问题,提高了电池组装质量。量。量。
技术研发人员:傅德禄 刘钱根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西迪比科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6.22
技术公布日:2021/11/21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95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