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自重式高拉训练器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2-05-10  60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健身器材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自重高拉训练器材。


背景技术:

2.户外高拉训练器模仿引体向上运动,是一款非常受青睐的的户外运动器材,一直深受运动者喜爱,但是传统结构的高拉训练器从安全性、舒适性等方面有需要改进之处。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提供户外自重式高拉训练器,其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的缺点,使户外自重式高拉训练器利用自重锻炼上身肌肉,且提高安全性。
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5.户外自重式高拉训练器,其特征在于:
6.立柱顶端的一侧设有扶手;立柱开设有横向的转轴安装管,转轴以深沟球轴承架设在转轴安装管内;坐架包括中间的转动架,转动架为两片平行的转动板和两根平行的连接杆构成的框体,每根连接杆连接两片转动板的同侧的端部,一根连接杆向外伸出连杆,连杆的端部安装坐垫,另一根连接杆伸出配重杆,配重杆上挂有配重块数;转动板的中部开设有转轴安装孔;立柱位于上述框体中间;坐垫与扶手位于立柱的同一侧;转轴的两端分别插入两侧的转动板的转轴安装孔中并固定在转动板上。
7.立柱开设有与转轴安装管同轴的并大于转轴安装管的转动架限位孔,转轴安装管的外壁与转动架限位孔的内壁之间的环形空间以四片隔板连接,并且该环形空间被四片隔板分割成四部分,以其中左右两个相对称的部分为限位孔,两根限位轴分别插入两个限位孔,每个限位轴的两端分别插入并固定在两侧的转动板上开设的对应的两个限位轴安装孔上。
8.限位孔的两侧分别在隔板的表面粘接覆设橡胶缓冲层。
9.连接杆向两侧分别伸出配重杆。
10.配重杆上开设有销孔,数片配重块挂在配重杆上,并且通过插销与销孔的配合固定在配重杆上。
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
12.本实用新型器材是采用使用者自身重力为载荷,模拟引体向上动作,通过连杆传递力量,实现高拉引体向上动作进行锻炼上,安全性提高,可以起到锻炼肱二头肌、背肌、背阔肌的效果,能满足不同使用者的需求;减少载荷对人体,特别是儿童造成的伤害;设计简单,安全可靠;更适合普通使用者在户外使用,更多的增加了练习运动的乐趣。
附图说明
1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立体分解图;
16.图3为转轴及限位轴安装结构示意图;
17.图4是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实施例。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19.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表述“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表述“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上”、“下”、“内”、“外”、“底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0.如图1、图2、图3所示:
21.立柱1顶端的一侧设有一个扶手1’。
22.立柱1开设有横向的转动架限位孔11,转动架限位孔11内具有与转动架限位孔11同轴的转轴安装管13,转轴安装管13的外壁与转动架限位孔11的内壁之间的环形空间以四片隔板12连接,并且该环形空间被四片隔板12分割成四部分,以其中左右两个相对称的部分为限位孔16,限位孔16的两侧分别在隔板12的表面粘接覆设橡胶缓冲层15。
23.深沟球轴承14安装在转轴安装管13内,转轴3插入深沟球轴承14的内圈,这样转轴3以深沟球轴承14架设在转轴安装管13内,也即转轴3以深沟球轴承14架设在立柱1上。
24.两根限位轴4分别插入两个限位孔16,并且每根限位轴4位于限位孔16中的相对的两层橡胶缓冲层15之间。
25.坐架2包括中间的转动架20,转动架20为两片平行的转动板21和两根平行的连接杆22构成的框体,每根连接杆22连接两片转动板21的同侧的端部,一根连接杆22向外伸出连杆23,连杆23的端部安装坐垫24,另一根连接杆22向两侧分别伸出配重杆27,配重杆27上开设有销孔29,数片配重块28挂在配重杆27上,并且通过插销与销孔29的配合固定在配重杆27上,配重杆27的端部用堵头7螺设在(或锁在)配重杆27上进行封堵。
26.转动板21的中部开设有转轴安装孔25,在转轴安装孔25的两侧对称开设有两个限位轴安装孔26。
27.立柱1位于转动架20的两片平行的转动板21和两根平行的连接杆22构成的框体中间。
28.每个限位轴4的两端分别插入并固定在两侧的转动板21的对应的两个限位轴安装孔26上。
29.转轴3的两端分别插入两侧的转动板21的两个转轴安装孔25中,端盖5在转动板21
外侧盖住转轴安装孔25和两个限位轴安装孔26,螺丝9穿过转动板21的通孔后螺入转轴3端面的螺孔31,从而固定转动板21和转轴3,转动架20就以转轴3为铰轴铰接在立柱1上,也即坐架2以转轴3为铰轴铰接在立柱1上。坐垫24与扶手1’位于立柱1的同一侧。
30.用盖帽6盖住螺丝9。
31.实际使用时,如图4所示:
32.立柱1固定在地面100上。
33.锻炼者200选择合适的配重块28数量,由于配重块28是通过插销与销孔29的配合固定在配重杆27上的,所以可以调整数量。
34.双手先手握紧扶手1’,双腿成跪姿势放置在坐垫24上,然后双手缓慢的向下拉,上身肱二头肌、背肌、背阔肌用力,模仿引体向上,人向上上升,这时候坐架2绕转轴3旋转,配重块28下降,坐垫24向上顶着锻炼者200,这样,锻炼者200可以得到助力,比较轻松地引体向上,如果人不向上拉完全放松,人的重力就会压着坐架2下降,配重块28上升,坐架2回到原位。
35.这样在配重块28的作用力下缓慢上下重复练习20

40次。
36.在座架2绕转轴3旋转的同时,固定在转动板21上的两根限位轴4也绕转轴3旋转,限位轴4是在相邻的两个缓冲垫15之间运动的,因此,向上和向下到一定位置都会碰到缓冲垫15被缓冲垫15所阻止,这样座架2绕转轴3旋转的角度被限制,两个坐垫24向上的极限高度和向下的极限高度被限制,从而保证使用安全,缓冲垫15为橡胶材质使之被限位轴4碰到的时候能得到缓冲,保证安全和舒适性及使用寿命,减小噪音。
37.本实用新型可以锻炼整个上半身,尤其是肱二头肌、背肌、背阔肌的肌肉,并且由于配重而轻松、安全。
38.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952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