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食材投放机构及自动炒菜机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2-05-11  4



1.本发明涉及自动烹饪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食材投放机构及自动炒菜机。


背景技术:

2.炒菜机是微电脑操控的智能烹饪设备,能够自动进行多种烹饪,轻松实现了做饭过程的自动化和趣味化。传统炒菜机主要是自动翻炒,需要手动投放食材和调味料,功能较为单一。
3.目前,市场上有一些自动炒菜机加入了自动投放食材和调味料的功能,例如公开号为cn107048981a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自动炒菜机,但该发明食材和调味料的投放均采用投放机构与食材盒配合进行,结构复杂,对食材盒的设计要求很高,此外,该发明的内壳、锅盖、搅拌叶片为一体式结构,不利于清洁,而且出菜时必须翻转锅盖,出菜速度较慢。
4.为了实现食材自动投放,通常会使用到食材盒,食材盒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包括盒体和封口膜的食材盒,封口膜粘贴在盒体上使其封口,食材盒通过封口膜与驱动机构的转轴连接,这种食材盒是商家搭配食材,一次性使用,另一种是包括盒体和盒盖的食材盒,盒盖滑动设置在盒体上使其封口,盒体通过拉绳与驱动机构的转轴连接,这种食材盒是用户准备食材,重复使用。对于两种食材盒,盒体上均间隔设有若干食材腔。对于包括盒体和盒盖的食材盒,使用前需要提前装配线绳,使用后需要拆卸线绳,而且线绳拉动盒体运动时易发生缠绕而导致盒体被卡住,不利于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已有的技术现状,提供一种食材投放机构及自动炒菜机,一方面省去了装配线绳、拆卸线绳的过程,同时,避免了线绳缠绕造成盒体被卡住的情形发生,另一方面可以实现全自动投放食材和调味料以及翻炒食材,更为智能,而且利于出菜以及对炒锅进行清洁,同时可以实现调味料的锅内直喷,更为高效。
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食材投放机构,包括投放座、传动机构和食材盒;
8.所述投放座中设有滑槽,滑槽底面设有投放口,滑槽中还设有限位销钉;
9.所述传动机构包括设置在投放座的座仓内的转动电机以及转动设置在投放口之中且一端与转动电机的输出端相连的转轴,转轴位于投放口中的杆体的两端均设有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盘以及均匀分布在驱动盘圆周上的驱动齿,转动电机带动转轴转动,进而带动驱动机构转动;
10.所述食材盒包括盒体和盒盖,盒盖两侧设有滑道,盒体两侧边沿分别滑动插入盒盖两侧所设滑道之中,盒盖沿盒体滑动使盒体的开口封闭或打开,盒体左侧边和右侧边均匀设有驱动孔,相邻驱动孔的间距与相邻驱动齿的间距相匹配,将食材盒插入滑槽之中并使盒体两侧边的首个驱动孔分别对应插入转轴上两驱动盘上的其一驱动齿,随着驱动机构转动,驱动盘上的每一驱动齿将顺序插入盒体上的每一驱动孔,并带动盒体沿滑槽运动,盒
盖在限位销钉的阻挡下保持不动。
11.一种自动炒菜机,包括主机体、炒锅以及投放机构、搅拌机构、调味机构;
12.所述主机体中设有炒菜内腔,炒菜内腔的底部为弧形柱状结构的加热板,主机体的机仓中设有与加热板连接的加热装置;
13.所述炒锅包括上锅和下锅,上锅和下锅均为弧形柱状结构且两者拼接后为圆柱体结构;
14.所述主机体的前侧面设有贯穿至炒菜内腔之中且与下锅匹配的第一开口,第一开口的弧形边沿与加热板平齐,使下锅能够从第一开口插入主机体的炒菜内腔之中且下锅的弧形底面与加热板贴合;
15.所述主机体的顶面设有贯穿至炒菜内腔之中且与上锅匹配的第二开口,使上锅能够从第二开口插入主机体的炒菜内腔之中并与下锅拼接为一体,上锅的弧形顶面设有用于投放食材至下锅之中的进菜口;
16.所述投放座设置在主机体的顶面上且与之为转动连接,滑槽底面所设投放口与上锅顶面所设进菜口匹配,投放座未转动时,投放口位于进菜口正上方;
17.所述搅拌机构包括搅拌电机和搅拌筋,搅拌电机设置在主机体的机仓内,搅拌筋转动设置在炒菜内腔的前后两侧面之间且一端与搅拌电机连接,搅拌筋的转轴线保持水平且高于第一开口的上边沿,上锅的前后两侧面均设有避开搅拌筋的插口;
18.所述调味机构包括调料盒、调味泵组和喷料座,调料盒中的盒体、调味泵组中的泵体和喷料座中的喷嘴通过管道依次连通,喷料座嵌入设置在炒菜内腔的后侧面上,上锅的后侧面上与喷料座位置对应处设有直喷口;
19.所述主机体的前侧面设有显示装置,主机体的机仓内设有强电控制箱和弱电控制箱且两者均与显示装置中的控制器以及加热装置、转动电机、搅拌电机、调味泵组相连,通过显示装置控制整机工作。
20.进一步的,所述上锅左右两侧同一水平高度处均沿横向设有支撑部,所述炒菜内腔左右两侧同一水平高度处均设有支撑台,上锅从第二开口插入主机体的炒菜内腔之中后,两侧的支撑部搁置在支撑台上,且上锅与下锅不接触。
21.进一步的,所述下锅前侧以及左右两侧均沿纵向设有挡油板,通过挡油板防止炒锅内的油水溅至炒菜内腔中,使炒菜内腔保持清洁。
22.进一步的,所述投放座与主机体转动连接的对侧设有与之为转动连接的盖板,盖板包括锅盖板和支撑板,支撑板一端与锅盖板一侧固定连接且与之平行,支撑板另一端通过铰接件与投放座连接,向投放座一侧完全转动盖板,锅盖板将完全遮覆投放口,向远离投放座一侧转动盖板,锅盖板平行于滑槽底面。
23.进一步的,所述滑槽的左右两侧面均设有至少一限位板,限位板起到防止食材盒沿滑槽运动时翘起的作用。
24.进一步的,所述投放座与主机体转动连接的对侧通过滑扣与主机体连接,通过滑扣使投放座与主机体快速锁合。
25.进一步的,所述主机体左侧面和/或右侧面嵌入设有与之为转动连接的酱料盒,主机体的机仓内还设有酱料泵,每一酱料泵的输入端连接设有酱料输入管且酱料输入管延伸至酱料盒之中,每一酱料泵的输出端通过管道与喷料座上的对应一喷嘴连通,主机体的机
仓内所设强电控制箱和弱电控制箱均与酱料泵相连。
26.进一步的,所述酱料盒为梯形结构,酱料盒设置在主机体中炒菜内腔的左下方或右下方,使其充分契合主机体中炒菜空腔的左下方空间或右下方空间。
27.进一步的,所述主机体中,强电控制箱设置在炒菜空腔下方,弱电控制箱设置在炒菜空腔后方,使强电电路结构与弱电电路结构分开,避免信号干扰。
28.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29.1、区别于采用转轴卷绳拉动盒体的方式,本发明采用由驱动盘与驱动齿组成的类齿轮盘结构配合盒体上的驱动孔,引导盒体在滑槽内运动,从而实现自动投料,省去了装配线绳、拆卸线绳的过程,同时,避免了线绳缠绕造成盒体被卡住的情形发生。
30.2、通过对主机体进行设计,使其搭载炒锅以及食材投放机构、搅拌机构、调味机构,实现全自动投放食材和调味料以及翻炒食材,更为智能;
31.3、将炒锅设计为包括上锅和下锅的分体式结构,并且上锅和下锅是单独插入设置在主机体内的,使两者可以单独取出,利于出菜以及对炒锅进行清洁;
32.4、喷料座嵌入设置在炒菜内腔的后侧面上,上锅的后侧面上与喷料座位置对应处设有直喷口,将上锅插入主机体内之后,喷料座嵌入直喷口之中,从而实现调味料的锅内直喷,更为高效。
附图说明
33.图1为本发明食材投放机构的立体图;
34.图2为本发明投放座的立体图;
35.图3为图2中区域a的放大示意图;
36.图4为本发明食材盒的立体图;
37.图5为图4中区域b的放大示意图;
38.图6为本发明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39.图7为本发明自动炒菜机的立体图;
40.图8为本发明自动炒菜机的截面图;
41.图9为本发明主机体的立体图;
42.图10为本发明主机体的主视图;
43.图11为本发明主机体的俯视图;
44.图12为本发明主机体的截面图;
45.图13为本发明炒锅的立体图;
46.图14为本发明上锅的立体图;
47.图15为本发明下锅的立体图;
48.图16为本发明上锅的后视图;
49.图17为本发明投放座的立体图(含盖板);
50.图18为本发明投放座的主视图(含盖板)。
51.标注说明:1、投放座,2、滑槽,3、投放口,4、食材盒,5、限位板,6、驱动机构,7、转轴,8、盒体,9、盒盖,10、驱动孔,11、驱动盘,12、驱动齿,13、调料盒,14、主机体,15、酱料盒,16、滑扣,17、显示装置,18、炒锅,19、搅拌电机,20、弱电控制箱,21、调味泵组,22、酱料泵,
23、转动电机,24、加热装置,25、强电控制箱,26、第二开口,27、加热板,28、第一开口,29、搅拌筋,30、支撑台,31、喷料座,32、喷嘴,33、下锅,34、上锅,35、把手,36、进菜口,37、支撑部,38、插口,39、挡油板,40、直喷口,41、支撑板,42、锅盖板,43、拉手。
具体实施方式
5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53.实施例1:
54.请参阅图1-8所示,一种食材投放机构,包括投放座1、传动机构和食材盒4。
55.所述投放座1中设有滑槽2,滑槽2底面设有投放口3,滑槽2中还设有限位销钉(图中未示出)。
56.所述传动机构包括设置在投放座1的座仓内的转动电机23以及转动设置在投放口3之中且一端与转动电机23的输出端相连的转轴7,转轴7位于投放口3中的杆体的两端均设有驱动机构6,驱动机构6包括驱动盘11以及均匀分布在驱动盘11圆周上的驱动齿12,转动电机23带动转轴7转动,进而带动驱动机构6转动。
57.所述食材盒4包括盒体8和盒盖9,盒盖9两侧设有滑道,盒体8两侧边沿分别滑动插入盒盖9两侧所设滑道之中,盒盖9沿盒体8滑动使盒体8的开口封闭或打开,盒体8左侧边和右侧边均匀设有驱动孔10,相邻驱动孔10的间距与相邻驱动齿12的间距相匹配,将食材盒4插入滑槽2之中并使盒体8两侧边的首个驱动孔10分别对应插入转轴7上两驱动盘11上的其一驱动齿12,随着驱动机构5转动,驱动盘11上的每一驱动齿12将顺序插入盒体8上的每一驱动孔10,并带动盒体8沿滑槽2运动,盒盖9在限位销钉的阻挡下保持不动,盒体8每一内腔中的食材依次落入投放口3。
58.区别于采用转轴7卷绳拉动盒体8的方式,本发明采用由驱动盘11与驱动齿12组成的类齿轮盘结构配合盒体8上的驱动孔10,引导盒体8在滑槽2内运动,从而实现自动投料,省去了装配线绳、拆卸线绳的过程,同时,避免了线绳缠绕造成盒体8被卡住的情形发生。
59.实施例2:
60.请参阅图7-12所示,一种自动炒菜机,包括主机体14、炒锅18以及实施例1所述的食材投放机构、搅拌机构、调味机构。
61.主机体14由钣金外框、内衬板、支架等结构组成,主机体14中设有炒菜内腔,炒菜内腔的底部为弧形柱状结构的加热板27,主机体14的机仓中设有与加热板27连接的加热装置24,通过加热装置24使加热板27发热。
62.请参阅图9-16所示,炒锅18包括上锅34和下锅33,上锅34和下锅33均为弧形柱状结构且两者拼接后为圆柱体结构,下锅33前侧面设有把手35,具体结构如下:
63.主机体14的前侧面设有贯穿至炒菜内腔之中且与下锅33匹配的第一开口28,第一开口28的弧形边沿与加热板27平齐,使下锅33能够从第一开口28插入主机体14的炒菜内腔之中且下锅33的弧形底面与加热板27贴合,通过加热板27为下锅33供热;
64.主机体14的顶面设有贯穿至炒菜内腔之中且与上锅34匹配的第二开口26,使上锅34能够从第二开口26插入主机体14的炒菜内腔之中并与下锅33拼接为一体,上锅34的弧形顶面设有用于投放食材至下锅33之中的进菜口36。
65.上述技术方案,上锅34左右两侧同一水平高度处均沿横向设有支撑部37,炒菜内
腔左右两侧同一水平高度处均设有支撑台30,上锅34从第二开口26插入主机体14的炒菜内腔之中后,两侧的支撑部37搁置在支撑台30上,且上锅34与下锅33不接触,从第一开口28将下锅33取出时,将不会受到上锅34影响。
66.更进一步的,下锅33前侧以及左右两侧均沿纵向设有挡油板39,下锅33从第一开口28插入主机体14的炒菜内腔之中后,挡油板39高于上锅34的底部,通过挡油板39防止炒锅18内的油水溅至炒菜内腔中,使炒菜内腔保持清洁。
67.请参阅图1-6、17-18所示,食材投放机构包括投放座1、传动机构和食材盒4。
68.所述投放座1中设有滑槽2,滑槽2底面设有投放口3,滑槽2中还设有限位销钉(图中未示出),所述投放座1设置在主机体14的顶面上且与之为转动连接,滑槽2底面所设投放口3与上锅34顶面所设进菜口36匹配,投放座1未转动时,投放口3位于进菜口36正上方。
69.所述传动机构包括设置在投放座1的座仓内的转动电机23以及转动设置在投放口3之中且一端与转动电机23的输出端相连的转轴7,转轴7位于投放口3中的杆体的两端均设有驱动机构6,驱动机构6包括驱动盘11以及均匀分布在驱动盘11圆周上的驱动齿12,转动电机23带动转轴7转动,进而带动驱动机构6转动。
70.所述食材盒4包括盒体8和盒盖9,盒盖9两侧设有滑道,盒体8两侧边沿分别滑动插入盒盖9两侧所设滑道之中,盒盖9沿盒体8滑动使盒体8的开口封闭或打开,盒体8左侧边和右侧边均匀设有驱动孔10,相邻驱动孔10的间距与相邻驱动齿12的间距相匹配,将食材盒4插入滑槽2之中并使盒体8两侧边的首个驱动孔10分别对应插入转轴7上两驱动盘11上的其一驱动齿12,随着驱动机构6转动,驱动盘11上的每一驱动齿12将顺序插入盒体8上的每一驱动孔10,并带动盒体8沿滑槽2运动,盒盖9在限位销钉的阻挡下保持不动,盒体8每一内腔中的食材依次落入投放口3,并从进菜口36投入炒锅18。
71.优选的是,投放座1与主机体14转动连接的对侧通过滑扣16与主机体14连接,通过滑扣16使投放座1与主机体14快速锁合。
72.优选的是,投放座1与主机体14转动连接的对侧设有与之为转动连接的盖板,盖板包括锅盖板42和支撑板41,锅盖板42上表面设有拉手43,支撑板41一端与锅盖板42一侧固定连接且与之平行,支撑板41另一端通过铰接件与投放座1连接,向投放座1一侧完全转动盖板,锅盖板42将完全遮覆投放口3,向远离投放座1一侧转动盖板,锅盖板42平行于滑槽2底面。具体实施时,在投放座1上放置食材盒4时,预先转动盖板,通过盖板对食材盒4进行辅助支撑。图中,支撑板41为2组。
73.优选的是,滑槽2的左右两侧面均设有至少一限位板5,限位板5起到防止食材盒4的盒体8沿滑槽2运动时翘起的作用。
74.还包括一组红外对射器,红外对射器的发射部和接收部分别设置在滑槽2的左右两侧面,通过红外对射器检测食材盒4的盒体8的运动路径,也就是不同食材腔在滑槽2中的位置,从而控制不同食材的投放顺序。
75.请参阅图7-12所示,搅拌机构包括搅拌电机19和搅拌筋29,搅拌电机19设置在主机体14的机仓内,搅拌筋29转动设置在炒菜内腔的前后两侧面之间且一端与搅拌电机19连接,搅拌筋29的转轴线保持水平且高于第一开口28的上边沿,上锅34的前后两侧面均设有避开搅拌筋29的插口38。
76.翻炒完毕后,控制搅拌筋29使其完全停留在上锅34内,使其不影响下锅33抽出。
77.请参阅图7-12所示,调味机构包括调料盒13、调味泵组21和喷料座31。调料盒13中设有若干调料腔,调料盒13上设有盒盖,本实施例中,调料盒13设置在主机体14顶面的后部。调味泵组21包括若干通过固定板集成的若干泵体。喷料座31上设有若干喷嘴32。调料盒13中的盒仓、调味泵组21中的泵体和喷料座31中的喷嘴32通过管道依次连通,喷料座31嵌入设置在炒菜内腔的后侧面上,上锅34的后侧面上与喷料座31位置对应处设有直喷口40。
78.优选的是,喷料座31前侧面上设有橡胶垫片且橡胶垫片与喷嘴32对应处开孔,使其具有密封直喷口40的作用。喷料座31上还设有通孔,搅拌筋29与搅拌电机19通过通孔装配。
79.主机体14的前侧面设有显示装置17,主机体14的机仓内设有强电控制箱25和弱电控制箱20且两者均与显示装置17中的控制器以及加热装置24、转动电机23、搅拌电机19、调味泵组21相连,通过显示装置17控制整机工作。显示装置17的控制器中安装了控制程序,手动或自动控制加热装置24、转动电机23、搅拌电机19、调味泵组21的工作状态,以实现自动炒菜。
80.主机体14中,强电控制箱25设置在炒菜空腔下方,弱电控制箱20设置在炒菜空腔后方,使强电电路结构与弱电电路结构分开,避免信号干扰。
81.请参阅图7-12所示,主机体14左侧面和/或右侧面嵌入设有与之为转动连接的酱料盒15,主机体14的机仓内还设有酱料泵22,每一酱料泵22的输入端连接设有酱料输入管且酱料输入管延伸至酱料盒15之中,每一酱料泵22的输出端通过管道与喷料座31上的对应一喷嘴32连通,主机体14的机仓内所设强电控制箱25和弱电控制箱20均与酱料泵22相连。
82.优选的是,酱料盒15为梯形结构,酱料盒15设置在主机体14中炒菜内腔的左下方或右下方,使其充分契合主机体14中炒菜空腔的左下方空间或右下方空间。
83.该自动炒菜机的操作方法如下:
84.启动整机;
85.将下锅33从第一开口28插入主机体14的炒菜内腔之中;
86.向远离投放座1一侧转动盖板,将食材盒4放置在盖板上并使其一侧嵌入滑槽2之中且下压在限位板5之下,同时将食材盒4的盒体8与转轴7上的驱动机构6连接;
87.控制加热装置24工作,对下锅33进行加热;控制转动电机23工作,驱动转轴7拉动食材盒4的盒体8沿滑槽2运动,向炒锅18中投放食材;控制搅拌电机19工作,驱动搅拌筋29对炒锅18中的食材进行翻炒;控制调味泵组21以及酱料泵22工作,向炒锅18中投放调料。不同部件的工作顺序根据具体菜品设定不同程序;
88.烹饪完成后,从第一开口28抽出下锅33,出菜;
89.清洗下锅33或直接更换干净的下锅33,再将下锅33从第一开口28插入主机体14的炒菜内腔之中,即可继续烹饪。
90.需要清洗上锅34时,转动投放座1,将上锅34从第二开口26取出即可,
91.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通过对主机体14进行设计,使其搭载炒锅18以及食材投放机构、搅拌机构、调味机构,实现全自动投放食材和调味料以及翻炒食材,更为智能;将炒锅18设计为包括上锅34和下锅33的分体式结构,并且上锅34和下锅33是单独插入设置在主机体14内的,使两者可以单独取出,利于出菜以及对炒锅18进行清洁;喷料座31嵌入设置在炒菜内腔的后侧面上,上锅34的后侧面上与喷料座31位置对应处设有直喷口40,将上锅34插入
主机体14内之后,喷料座31嵌入直喷口40之中,从而实现调味料的锅内直喷,更为高效。
92.当然,以上仅为本发明较佳实施方式,并非以此限定本发明的使用范围,故,凡是在本发明原理上做等效改变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95038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