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型废气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2-05-11  10



1.本技术涉及废气处理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复合型废气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2.废气是指人类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排出的有毒有害的气体,由于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在工业生产中产生的废气也变得多样化,所以产生的废气多为复合型废气,其中复合型废气中可能会含有粉尘与金属等污染颗粒物,目前为了避免废气直接排出空气中,复合型废气的处理通常采用喷淋的方式,来达到去除废气中的粉尘与金属颗粒的目的,从而使得排至空气中的气体不易污染外部环境。
3.相关技术中,在废气处理后,废气中的大量灰尘、化合物等易沾染在设备的内壁上,所以设备的内壁上会形成大量的污渍,其中设备上会开设有供工作人员的手伸入设备内部的孔,从而使得工作人员能够清理设备内壁的污渍。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存在有工作人员清理设备内壁的污渍比较困难,并且工作强度高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便于工作人员处理设备内壁的污渍,本技术提供一种复合型废气处理系统。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复合型废气处理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复合型废气处理系统,包括处理塔体、运动盘、刷毛、升降驱动组件、旋转驱动组件以及升降控制组件,所述处理塔体上端的内壁设置有供清洁水流入的清洁孔,并且所述处理塔体下端的内壁设置有排污孔;所述运动盘包括滑动盘、转动环以及轴承组件,所述滑动盘竖向滑动设置在处理塔体内,并且所述滑动盘设置有供流体通过的穿孔;所述转动环通过所述轴承组件套设在所述滑动盘上,并且所述转动环的周侧外壁与所述刷毛相连接;所述升降驱动组件以及所述旋转驱动组件设置在所述处理塔体上,所述升降驱动组件用于使所述滑动盘上下滑动,所述旋转驱动组件用于使所述转动环转动,并且所述升降驱动组件能使所述旋转驱动组件启动;所述升降控制组件设置在所述处理塔体上,在所述旋转驱动组件启动时所述升降控制组件用于控制所述升降驱动组件的启闭。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要清理处理塔体内壁的污渍时,先将洁净会从清洁孔处注入处理塔体的内部,接着通过升降驱动组件使得滑动盘上下移动,并通过旋转驱动组件使得转动环发生转动,则转动环上的刷毛便可绕滑动盘的轴线转动以及沿滑动盘的轴线上下移动,从而使得工作人员不必将手伸入处理塔体内部来对处理塔体内壁上的污渍进行清理,此外此种设计方式,在旋转驱动组件以及升降驱动组件同时启动时,刷毛的运动轨迹呈螺旋形,故可通过升降控制组件,使得旋转驱动组件启动时升降驱动组件不启动,以使得刷毛能单独在处理塔体预定高度的位置进行清理,从而工作人员便可通过处理塔体内壁污渍的具体情况,来对应选择合适的清理方式。
8.优选的,所述滑动盘包括有转动套设部以及承托部,所述转动套设部的截面积小
于所述承托部;所述轴承组件包括回转轴承以及第一推力轴承,所述回转轴承的内壁套设在所述转动套设部上,所述回转轴承的外壁与所述转动环的内壁抵接;所述第一推力轴承设置在所述承托部的上表面上,并且所述第一推力轴承的上侧与所述转动环的下侧抵接。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方面,回转轴承的设置,使得连接环可通过回转轴承实现自身与滑动盘之间能够发生相对转动,另一方面,因刷毛在清理时,处理塔体的内壁会通过刷毛对转动盘施加向下的作用力,故第一推力轴承设置,可使得转动环与滑动盘之间的连接具有在竖直方向上一定的承载能力,从而有助于提升处理系统的稳定性。
10.优选的,所述升降驱动组件包括驱动丝杠、连接轴以及主动带轮,所述驱动丝杠竖向转动连接在所述处理塔体上,并且所述驱动丝杠螺纹穿设在所述滑动盘上;所述连接轴固定设置在所述驱动丝杠上端上,并且所述连接轴位于所述处理塔体外,而且所述连接轴供所述主动带轮以键连接方式套设;所述旋转驱动组件包括驱动轴、从动带轮、主动齿轮以及连接齿条,所述驱动轴的下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所述滑动盘上,所述驱动轴的上端滑动穿设在所述处理塔体的上端上;所述从动带轮通过键连接套设在所述驱动轴的上端上,并且所述从动带轮与所述主动带轮之间通过皮带相连接;所述主动齿轮固定套设在所述驱动轴的下端上,所述连接齿条设置在所述转动环的圆弧内壁上,并且所述连接齿条与所述主动齿轮相啮合。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要驱动滑动盘上下运动时,可通过主动带轮使得连接轴转动,接着连接轴便会使驱动丝杠绕自身的轴线转动,所以滑动盘沿驱动丝杠的轴线上下运动,与此同时因升降控制组件的设置,主动带轮以及从动带路能够保持在同一高度上,以使得主动带轮稳定地使从动带轮发生转动,接着从动带轮通过键连接使得驱动轴发生转动,其中因驱动轴与从动带轮之间通过键连接配合,所以在从动带轮与驱动轴之间发生相对滑动的同时驱动轴仍然能够转动,然后驱动轴会使得主动齿轮转动,以使得主动齿轮带动连接齿条转动,从而转动环便能够发生转动,以使得刷毛对处理塔体内壁的污渍进行清理,相比于双驱动源的方式,此种设计方式,可通过一个驱动源来使得升降驱动组件以及旋转驱动组件发生转动,从而使得整个处理系统的结构更加的简洁。
12.优选的,所述升降控制组件包括主基础转动件、辅基础转动件以及转移分隔件,所述主基础转动件包括垫高管以及第二推力轴承,所述垫高管套设在所述连接轴上,并且所述垫高管的下端固定连接在所述处理塔体上;所述第二推力轴承套设在所述连接轴上,并且所述第二推力轴承与所述垫高端上端的端面固定连接,而且所述第二推力轴承上侧与所述主动带轮抵接;所述辅基础转动件包括有转动管、滑动管以及锁紧件,所述转动管套设在所述驱动轴上,并且所述转动管的下端与所述处理塔体转动连接;所述滑动管通过t形导轨滑动套设在所述转动管的周侧外壁上,并且所述滑动管的上端与所述从动带轮固定连接;所述锁紧件设置在所述转动管上,并且所述锁紧件用于使所述滑动管固定在预设位置上;所述转移分隔件包括连接环槽、两个分隔半环、延伸轴以及辅运动管,所述连接环槽设置在所述连接轴远离所述驱动丝杠的一端上;两个所述分隔半环嵌入所述连接环槽中,并且两个所述分隔半环的两端可拆式连接,而且所述分隔半环的上侧表面与所述连接轴远离所述驱动丝杠的一端的端面齐平;所述延伸轴竖向设置在所述连接轴远离所述驱动丝杠的一端上,并且所述延伸轴供所述辅运动管通过轴承套设;所述辅运动管的管径与所述连接轴的轴径相等,而且所述辅运动管供所述主动带轮通过键连接套设。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要让升降驱动组件以及旋转驱动组件一起启动时,先使得主动带轮抵接在所述第二推力轴承的上表面上,此时主动带轮以键连接的方式与连接轴相连接,接着使滑动套向靠近处理塔体上端的方向移动,以使得主动带轮与从动带轮处于同一高度上,然后主动带轮转动时便可使得从动带轮带动驱动轴转动,从而便达到使得转动环上下运动以及转动的目的,当要单独使旋转驱动组件启动时,先使得主动带轮从连接轴运动至辅运动管上,接着将两个分隔半环嵌入连接环槽中,并使得两个分隔半环固定在一起,与此同时,使滑动管向远离处理塔体上端的方向移动,待从动带轮与主动带轮至同一高度时,再通过锁紧件将滑动管锁定在转动管上,然后在主动带轮转动时,因辅运动管与延伸轴之间设置有轴承,所以连接轴不会发生转动,而从动带轮仍然会转动,然后从动带轮便可使驱动轴发生转动,从而达到使转动环只转动的目的。
14.优选的,所述分隔半环的上侧表面上设置有滚珠,并且所述滚珠与所述主动带轮抵接;所述辅运动管上固定套设有限位环,并且所述限位环的下表面与所述主动带轮抵接。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方面,因主动带轮套设在辅运动管上时,主动带轮的下侧会与分隔半环抵接,故滚珠的设置,使得分隔半环与主动带轮之间的摩擦力得到更小,从而主动带轮能够转动地更加流畅,另一方面,另一方面,限位环的设置,可与分隔半环共同配合,使得主动带轮套设在辅运动管上时,主动带轮不易发生大幅度的上下窜动,从而使得主动带轮与从动带轮之间的传动更加地稳定。
16.优选的,所述旋转驱动组件包括有安装轴、驱动直齿轮以及从动直齿轮,所述安装轴竖向设置在所述处理塔体上端的外部上,并且所述安装轴的下端转动连接在所述处理塔体上;所述驱动直齿轮固定套设在所述安装轴上;所述从动直齿轮固定连接在所述主动带轮的端面上,并且所述从动直齿轮与所述驱动直齿轮相啮合。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直齿轮与从动直齿轮会作为升降驱动组件以及旋转驱动组件的动力输入源,则可使驱动直齿轮的齿宽大一些,以在主动带轮要从连接轴转移至辅运动管的过程中,从动直齿轮仍然能保持与驱动直齿轮的啮合,并且在这个过程中,驱动直齿轮也不需要跟随着从动直齿轮一起上下移动,从而更加便于适应各种工况之间的转变。
18.优选的,所述转动环的外侧环面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容置槽,所述第一容置槽内设置有第一滑块以及第一弹簧,其中所述第一滑块的一端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置槽中,另一端穿出所述第一容置槽的插口并与所述刷毛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滑块远离所述刷毛的一端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容置槽的内壁固定连接。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为了便于将清洁后水排出处理塔体,所以处理塔体下端的内壁会存在适当地收窄,故在第一滑块与第一弹簧的配合下,则使得刷毛能够向靠近或远离滑动盘轴线的方向运动,从而使得刷毛能够适配不同内径的处理塔体。
20.优选的,所述转动环的外侧环面上还设置有多个第二容置槽,并且所述第二容置槽位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容置槽之间;所述第二容置槽内设置有第二滑块、第二弹簧以及推杆,所述第二滑块一端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二容置槽中,另一端穿出所述第二容置槽的槽口,并且固定连接有用于碰撞所述处理塔体的碰撞块;所述第二弹簧一端与所述第二滑块远离所述碰撞块的一端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容置槽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推杆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滑块远离所述碰撞块的一端上,另一端穿出所述转动环的内侧;所
述滑动盘的上表面上设置有凸轮环,并且所述凸轮环的外侧环面上包括有与所述推杆抵接近休止位以及远休止位,所述推杆在所述远休止位时,所述碰撞块与所述处理塔体的内壁抵接,所述推杆在所述近休止位时,所述碰撞块与所述处理塔体的内壁之间存在预设间距。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转动环转动时,刷毛会绕滑动盘的轴线发生转动,以对污渍进行清理,在这个过程中,推杆从先远休止位运动至近休止位,此时碰撞块会向远离处理塔体的内壁,接着再从近休止位运动至远休止位,此时碰撞块会与处理塔体的内壁抵接,所以碰撞块便会撞击处理塔体上的污渍,以使得污渍被分成多个小块,从而便于后续刷毛清理污渍。
22.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通过处理塔体、运动盘、刷毛、升降驱动组件、旋转驱动组件以及升降控制组件的设置,既使得工作人员不必将手伸入处理塔体内部来对处理塔体内壁上的污渍进行清理,也使得刷毛能够单独在处理塔体预定高度的位置进行清理,从而工作人员便可通过处理塔里内壁污渍的具体情况,来对应选择合适的清理方式;2.通过滑动盘包括转动套设部以及承托部的设置,以及轴承组件包括回转轴承以及第一推力轴承的设置,一方面,回转轴承的设置,使得连接环可通过回转轴承实现自身与滑动盘之间能够发生相对转动,另一方面,因刷毛在清理时,处理塔体的内壁会通过刷毛对转动盘施加向下的作用力,故第一推力轴承设置,可使得转动环与滑动盘之间的连接具有在竖直方向上一定的承载能力,从而有助于提升处理系统的稳定性;3.通过第二滑块、第二弹簧、推杆、碰撞块以及凸轮环的设置,当转动环转动时,刷毛会绕滑动盘的轴线发生转动,以对污渍进行清理,在这个过程中,推杆从先远休止位运动至近休止位,此时碰撞块会向远离处理塔体的内壁,接再从近休止位运动至远休止位,此时碰撞块会与处理塔体的内壁抵接,所以碰撞块便会撞击处理塔体上的污渍,以使得污渍被分成多个小块,从而便于后续刷毛清理污渍。
附图说明
23.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复合型废气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24.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图。
25.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为体现升降控制组件的具体结构所做的示意图。
26.图4是图1中b处的放大图。
27.附图标记说明:1、处理塔体;11、清洁孔;12、排污孔;2、运动盘;21、滑动盘;211、穿孔;212、转动套设部;213、承托部;22、转动环;23、轴承组件;231、回转轴承;232、第一推力轴承;3、刷毛;4、升降驱动组件;41、驱动丝杠;42、连接轴;43、主动带轮;5、旋转驱动组件;51、驱动轴;52、从动带轮;53、主动齿轮;54、连接齿条;55、安装轴;56、驱动直齿轮;57、从动直齿轮;6、升降控制组件;61、主基础转动件;611、垫高管;612、第二推力轴承;62、辅基础转动件;621、转动管;622、滑动管;623、锁紧件;63、转移分隔件;631、连接环槽;632、分隔半环;633、延伸轴;634、辅运动管;6341、限位环;7、第一容置槽;71、第一滑块;72、第一弹簧;8、第二容置槽;81、第二滑块;811、碰撞块;82、第二弹簧;83、推杆;9、凸轮环;91、近休止位;92、远休止位。
具体实施方式
28.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9.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复合型废气处理系统。参照图1,复合型废气处理系统包括处理塔体1、运动盘2以及刷毛3,具体的,处理塔体1整体大致呈圆柱体形状,其中处理塔体1上端的内壁上开设有供清洁水流入处理塔体1内部的清洁孔11,处理塔体1下端的内壁上则开设有供清洁后的水排出的排污孔12,以使得清理完处理塔体1内部污渍的污水能够排出处理塔体1;运动盘2包括滑动盘21、转动环22以及轴承组件23,滑动盘21竖向滑动设置在处理塔体1的内部,并且滑动盘21上开设有供气体或者液体等流体通过的穿孔211,以使得处理塔体1能够经常正常的进行喷淋处理工作;转动环22通过轴承组件23转动连接在滑动盘21上,并且转动环22与滑动盘21同轴设置,而且转动环22整体位于整个运动盘2的圆周外侧上。
30.参照图1,滑动盘21包括有转动套设部212以及承托部213,其中转动套设部212位于承托部213的上方,并且转动套设部212的截面积小于承托部213,在本实施例中,轴承组件23包括回转轴承231以及第一推力轴承232,具体的,回转轴承231的内圈套设在转动套设部212上,并且回转轴承231的外圈则供转动环22套设;第一推力轴承232套设转动套设部212上,并且第一推力轴承232的下表面与承托部213的上表面抵接,而且第一推力轴承232的上表面与转动环22的下侧抵接,所以便使得转动环22与滑动盘21之间的转动连接具有在竖直方向上的承载能力。
31.参照图1和图2,在本实施例中,转动环22的外侧环面上开设有多个第一容置槽7,多个第一容置槽7绕转动环22的中心均匀分布,其中第一容置槽7内设置有第一滑块71以及第一弹簧72,具体的,第一滑块71的一端滑动连接在第一容置槽7中,另一端穿出第一容置槽7的槽口,并且与刷毛3固定连接;第一弹簧72的一端与第一滑块71远离刷毛3的一端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容置槽7的槽底固定连接,并且第一弹簧72能够将自身的弹性力作用在第一滑块71上,以使得刷毛3保持与处理塔体1的内壁抵接,从而便使得刷毛3能适配不同内径的处理塔体1。
32.参照图1和图3,在本实施例中,处理系统还包括有用于驱动滑动盘21上下运动的升降驱动组件4,具体的,升降驱动组件4包括有驱动丝杠41、连接轴42以及主动带轮43,其中驱动丝杠41竖向转动连接在处理塔体1上,并且驱动丝杠41螺纹穿设在滑动盘21的中心位置上,所以在驱动丝杠41转动时,滑动盘21便能够沿着驱动丝杠41的轴线上下运动;连接轴42竖向固定连接在驱动丝杠41上端的端面上,并且连接轴42与驱动丝杠41同轴设置,而且连接轴42供主动带轮43以键连接的方式套设,从而主动带轮43能够沿着连接轴42的轴线方向运动。
33.参照图1和图3,在本实施例中,处理系统还包括有用于驱动转动环22的旋转驱动组件5,具体的,旋转驱动组件5包括有驱动轴51、从动带轮52、主动齿轮53以及连接齿条54,其中驱动轴51的下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滑动盘21上,上端则滑动穿设在处理塔体1上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轴套上;从动带轮52通过键连接的方式套设在驱动轴51的上端上,并且从动带轮52与主动带轮43之间会通过皮带形成一个带传动的配合,所以在主动带轮43与从动带轮52保持在同一高度时,主动带轮43便可通过从动带轮52来使驱动轴51转动;主动齿轮53固定套设在驱动轴51的下端上,连接齿条54固定连接在转动环22内侧的环面上,并且
连接齿条54与主动齿轮53相啮合,从而在主动齿轮53与连接齿条54的配合下便能使转动环22转动,进而使得刷毛3能够清理处理塔体1内壁的污渍。
34.参照图1和图3,在本实施例中,处理塔体1上还设置有升降控制组件6,具体的,升降控制组件6还包括有主基础转动件61、辅基础转动件62以及转移分隔件63,其中主基础转动件61包括有垫高管611以及第二推力轴承612,垫高管611固定连接在处理塔体1上,并且垫高管611套设在连接轴42上,而且垫高管611与连接轴42的周侧外壁之间存在间距,以使得垫高管611不会干涉连接轴42转动;第二推力轴承612套设在连接轴42上,并且第二推力轴承612固定连接在垫高管611上端的端面上,而且第二推力轴承612的上侧与主动带轮43抵接,从而便形成主动带轮43与处理塔体1之间转动连接的结构基础。
35.参照图1和图3,辅基础转动件62包括有转动管621、滑动管622以及锁紧件623,转动管621同轴套设在驱动轴51上,并且转动管621的内壁与驱动轴51之间存在间距,而且转动管621的下端通过圆形导轨转动连接在处理塔体1上;滑动管622通过t形导轨滑动套设在转动管621上,并且滑动管622的上端与从动带轮52固定连接,所以便使得主动带轮43能够绕驱动轴51的轴线转动,也能沿驱动轴51的轴线滑动,在本实施例中,当滑动管622向远离转动管621滑动预设距离后,锁紧件623可通过插销插设在转动管621上的凹槽的方式,来达到使得滑动管622固定在转动管621上的目的,从而达到使从动带轮52能停留在沿驱动轴51轴线方向上的两个位置的目的。
36.参照图1和图3,转移分隔件63包括有连接环槽631、两个分隔半环632、延伸轴633以及辅运动管634,其中连接环槽631一体开设有连接轴42远离驱动丝杠41的一端上;分隔板环呈半圆环形状,并且分隔半环632嵌设在连接环槽631中,而且两个分隔半环632在自身的端部处会具有一定的磁性吸附性,所以使得两个分隔半环632之间呈可拆式连接,此外分隔半环632的上侧表面还与连接轴42远离驱动丝杠41一端的端面齐平;延伸轴633竖向固定连接在连接轴42远离驱动丝杠41的一端上,并且延伸轴633的轴径小于连接轴42的轴径;辅运动管634通过轴承套设在延伸轴633上,并且辅运动管634的管径与连接轴42的轴径相等,而且辅运动管634与主动带轮43之间以键连接方式相连接。
37.参照图1和图3,当需要同时使滑动盘21上下运动以及使转动环22转动时,需要使得主动带轮43抵接在第二推力轴承612上,并通过滑动管622使得从动带轮52与主动带轮43保持在同一高度上,此时主动带轮43转动时,便能使驱动丝杠41以及驱动轴51发生转动,从而便达到使得滑动盘21上下运动以及转动环22转动的目的,进而达到对处理塔体1内壁进行清洁的目的;而当只要使转动环22转动时,先将主动带轮43从连接轴42转移至辅运动管634上,接着将分隔半环632嵌入连接环槽631中,并将两个分隔半环632固定在一起,与此同时,先使得滑动管622向远离处理塔体1的方向运动,待从动带轮52与主动带轮43处于同一高度时,接着通过锁紧件623使得滑动管622固定在转动管621上,然后主动带轮43转动时驱动丝杠41不会转动,而驱动轴51会转动,从而达到单独使转动环22转动的目的,此种设计方式,使得工作人员可实际情况对应选择清理污渍的模式,从而可提升处理系统的适配性。
38.参照图1和图3,旋转驱动组件5还包括有安装轴55、驱动直齿轮56以及从动直齿轮57,安装轴55竖向设置在处理塔体1上端的外部上,并且安装轴55的下端与处理塔体1转动连接;驱动直齿轮56固定套设在安装轴55上,从动直齿轮57固定连接在主动带轮43的上端面上,并且从动直齿轮57与驱动直齿轮56啮合,在本实施例中,驱动直齿轮56的齿宽长度能
够使得主动带轮43处于连接轴42上以及处于辅运动管634上时,从动直齿轮57能一直与驱动直齿轮56相啮合,所以能更方便地在处理系统的不同模式中进行转变。
39.参照图1和图3,在本实施例中,分隔半环632的上侧表面嵌制有滚珠,并且滚珠会与主动带轮43的下端面相抵接;辅运动管634上固定套设有限位环6341,并且限位环6341的下表面与主动带轮43的上端面抵接,所以在主动带轮43套设在辅运动管634上时,主动带轮43既能更流畅地进行转动,也使得自身不易上下窜动,从而有助于提升主动带轮43与从动带轮52之间传动的稳定性。
40.参照图1和图4,在本实施例中,转动环22的外侧环面上也开设有多个第二容置槽8,并且一个第二容置槽8位于相邻两个第一容置槽7之间,具体的,第二容置槽8内设置有第二滑块81、第二弹簧82以及推杆83,第二滑块81的一端滑动设置在第二容置槽8中,另一端穿出第二容置槽8的槽口,并且位于第二容置槽8外的一端上还固定连接有呈三棱柱形状的碰撞块811,其中碰撞块811呈三棱柱形状,并且碰撞块811的一个侧表面与第二滑块81固定连接,碰撞块811的一侧棱边则朝向处理塔体1的内壁,所以碰撞块811的棱边便能够对处理塔体1的内壁进行碰撞。
41.参照图1和图4,第二弹簧82的一端与第二滑块81远离碰撞块811的一端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容置槽8的槽底固定连接;推杆83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二滑块81远离碰撞块811一端上,并且推杆83处于第二弹簧82的内圈中,另一端则从转动环22的内侧环面穿出,在本实施例中,滑动盘21的上表面上固定连接有凸轮环9,其中驱动丝杠41以及驱动轴51均位于凸轮环9的内侧区域中,并且凸轮环9的外侧环面上一体形成有与推杆83相抵接的近休止位91以及远休止位92,其中推杆83抵接在远休止位92时,碰撞块811会与处理塔体1的内壁抵接,推杆83在近休止位91时,碰撞块811与处理塔体1的内壁之间存在与预定的间距,则当转动环22转动时,第二滑块81便可做往复直线运动,以使得碰撞块811反复碰撞处理塔体1的内壁,从而能够将处理塔体1内壁的污渍破碎成小块,进而便于后续刷毛3对处理塔体1内壁的污渍进行清理。
42.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复合型废气处理系统的实施原理为:当要清理处理塔体1内壁的污渍时,先将清洁水从清洁孔11处注入处理塔体1内,接着使得主动带轮43处于连接轴42处,并使得从动带轮52与主动带轮43处于同一高度上,然后转动主动带轮43,则驱动丝杠41会使得滑动盘21上下移动,驱动轴51会使得转动环22发生转动,从而刷毛3便可在上下运动的同时发生转动,相比于工作人员手工清理的方式,此种设计方式,使得工作人员更加便于对处理塔体1内壁的污渍进行清理。
43.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95030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