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2-05-11  6



1.本发明涉及电连接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高速连接器。


背景技术:

2.现有的高速连接器组件通常包括公端连接器及与公端连接器对接的母端连接器,现有中国公告号为cn212342862u的实用新型专利揭示了导电构件为一网状结构,由于该导电构件具有供不同端子穿过的多个不同的开口,致使其结构较为复杂,制造难度较大且与底板之间的安装精度要求较高。另外,该导电构件的第一突出部为弯折延伸的片状体并与底板上的开口的内壁为过盈配合以令导电构件与底板固定,虽然现有技术中提出了该第一突出部可以为不同角度插入底板上的开口以应对不同的需求,但是由于导电构件通过单一个第二突出部与接地端子弹性搭接,容易出现导电构件于接地端子电性连接不可靠,如果第二突出部过于压紧接地端子,会出现接地端子倾斜或者接地端子插设时,顶推导电构件,由于第一突出部与底板上的开口的过盈配合不可靠而令两者脱离。对于现有的公端连接器的各端子的牢固可靠性需要进行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3.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高速连接器,具有牢固可靠性较好、电性接触更可靠的优点。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高速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固持于所述绝缘本体上的若干导电端子及金属加强件,所述绝缘本体包括水平设置的基座,所述若干导电端子为上下延伸设置且固持于所述基座上,所述若干导电端子为前后排列的横向多行设置,所述金属加强件包括主体部及位于所述主体部两侧的若干固定部,所述基座包括若干固定槽,各所述固定部对应配合于各所述固定槽内,各所述固定槽内具有向下抵持各所述固定部的抵持部分。
5.进一步的,本发明高速连接器的所述金属加强件的主体部包括前后排列的若干横向延伸的横梁及在横梁的横向两侧连接前后相邻两个横梁的侧梁,在前后方向及横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横梁及两个侧梁共同形成一横向延伸的通槽,所述通槽为前后排列的多个,各横行排列的若干导电端子中均包括若干信号端子及若干接地端子,各所述通槽内均对应形成用于供所述信号端子及接地端子共同穿过的空间。
6.进一步的,本发明高速连接器的所述横梁上设置有在向上弯折形成的弹片,所述弹片用于弹性抵接于所述接地端子,在前后方向上,位于外侧的横梁与对应外侧的所述接地端子之间对应设置有一个弹片,而位于通槽中前后相邻的两个横梁与所述两个横梁之间的接地端子对应设置有前后两个弹片。
7.进一步的,本发明高速连接器的所述基座还包括自所述基座上表面向上突伸形成的若干凸岛部,各所述凸岛部沿横向延伸且与各横行导电端子中的所述信号端子固持,所述金属加强件向下抵持于所述基座的上表面,所述凸岛部的顶面向上高于所述金属加强
件,所述基座在前后相邻的两个凸岛部之间设置有凹部,所述横梁上设置有前后延伸形成的若干凸臂,所述凸臂在上下方向上与所述凹部对应设置,所述凸臂卡持于在前后方向上位于两个相邻近的两个凸岛部之间。
8.进一步的,本发明高速连接器的所述前后相邻的两个横梁之间设置有一个位于对应通槽内的连接梁。
9.进一步的,本发明高速连接器的所述固定部为自所述主体部的横向外侧向下弯折延伸形成,所述固定部包括一对在上下方向延伸的弹臂及设置于弹臂上的勾部,所述固定槽包括自所述基座上表面向下凹陷的逐渐变小的喇叭口、向下连接于所述基座下表面的观察孔及形成于喇叭口底端与观察孔之间的台阶部,所述一对弹臂的勾部向上卡持于所述台阶部,在上下方向上观察时,所述台阶部与所述勾部重叠设置。
10.进一步的,本发明高速连接器的所述固定部包括自所述主体部外侧向下弯折延伸形成的连接部及自所述连接部横向弯折延伸形成呈水平板状的托盘,所述托盘还包括上下贯穿所述托盘的固定孔,各所述固定槽有底面,各所述固定槽中心位置设置有向上凸起的凸柱,所述凸柱向上穿过所述固定孔,所述凸柱顶端形成的外径大于所述固定孔的内径的盖体,所述向下抵持于所述托盘,在上下方向上观察时,所述盖体与所述托盘重叠设置。
11.进一步的,本发明高速连接器还提供一种高速连接器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骤,提供绝缘材料,通过注塑成型方式得到具有所述基座的绝缘本体,所述基座包括若干固定槽;第二步骤,提供平板状金属材料,通过冲压成型的方式得到金属加强件,所述金属加强件包括主体部、位于所述主体部内的若干弹片及位于所述主体部两侧的若干固定部;第三步骤,令所述金属加强件自上向下安装于所述基座的上表面,令各所述固定部对应配合于各所述固定槽内,各所述固定槽内具有向下抵持各所述固定部的抵持部分;第四步骤,提供平板状金属材料,通过冲压成型的方式得到若干信号端子及若干接地端子;第五步骤,令所述信号端子自上而下地对应插设于所述基座中,再令所述接地端子自下而上地对应插设于所述基座中,令所述弹片在前后方向上弹性抵持于所述接地端子的表面。
12.进一步的,本发明高速连接器制造方法的第一步骤中,所述固定槽包括自所述基座上表面向下凹陷的逐渐变小的喇叭口、向下连接于所述基座下表面的观察孔及形成于喇叭口底端与观察孔之间的台阶部;在第二步骤中,所述固定部为自所述主体部的横向外侧向下弯折延伸形成,所述固定部包括一对在上下方向延伸的弹臂及设置于弹臂上的勾部;在第三步骤中,令所述一对弹臂的勾部向上卡持于所述台阶部,在上下方向上观察时,所述台阶部与所述勾部重叠设置。
13.进一步的,本发明高速连接器制造方法的第一步骤中,各所述固定槽有底面,各所述固定槽中心位置设置有向上凸起的凸柱,令所述凸柱顶端形成的外径大于所述固定孔的内径的盖体;在第二步骤中,所述固定部包括自所述主体部外侧向下弯折延伸形成的连接部及自所述连接部横向弯折延伸形成呈水平板状的托盘,所述托盘还包括上下贯穿所述托盘的固定孔;在第三步骤中,令所述凸柱向上穿过所述固定孔,所述向下抵持于所述托盘,在上下方向上观察时,所述盖体与所述托盘重叠设置。
14.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由于所述基座的固定槽内具有向下抵持所述金属加强件的固定部的抵持部分,在上下方向观察时,抵持部分与固定部重叠设置,使得所述金属加强件可以更加稳固的设置在基座上;更由于金属加强件针对部分接地端子对应
设置前后两个弹性抵接的弹片,使得两者电性接触更稳定;更由于所述基座上设置有仅对应信号端子的若干凸岛部,所述凸岛部高于所述金属加强件,并且金属加强件用于与各接地端子共同接地,所述凸岛部的设置避免了所述金属加强件与信号端子之间的短路。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发明高速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
16.图2为本发明高速连接器相对于图1的另一角度观察的立体组合图;
17.图3为本发明高速连接器自上向下看的俯视图;
18.图4为图3中标识为i范围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19.图5为本发明高速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20.图6为本发明高速连接器的金属加强件的立体示意图;
21.图7为本发明高速连接器的信号端子及接地端子的立体示意图;
22.图8为本发明高速连接器的绝缘本体的立体示意图;
23.图9为本发明高速连接器的沿图3的a-a线的k范围局部剖视图;
24.图10为本发明高速连接器的另一实施方式的金属加强件的立体示意图;
25.图11为本发明高速连接器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绝缘本体与金属加强件立体组合图;
26.图12为图11中标识为h范围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27.图13为本发明高速连接器的另一实施方式在凸柱处的局部剖视图。
28.附图中各标号的含义为:高速连接器-100/100’;绝缘本体-1;基座-10;上表面-11;下表面-12;第一安装孔-13s;第二安装孔-13g;凸岛部-14;第一表面-141;固定槽-15、18;喇叭口-151;观察孔-152;台阶部-153;第二表面-16;凸柱-161;凸筋-162;盖体-163;凹部-17;导电端子-2;接触部-21;固持部-22;固定脚-23;止挡部-24;信号端子-s;接地端子-g;金属加强件-3;主体部-31;横梁-32;侧梁-33;通槽-34;连接梁-35;弹片-36;凸臂-37;固定部-4、5;弹臂-41;勾部-42;连接部-51;托盘-52;固定孔-53。
具体实施方式
29.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30.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31.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
32.本技术中界定的“前、后、左、右、上、下”的方向定义均以图1为准,其中图1中所示x方向为前后方向,与x方向垂直的y方向,y方向为左右方向(横方向),分别垂直于x方向与y方向的z方向,z方向为上下方向(竖直方向)。尤其在图1中,端子的接触端的自由延伸方向
为上。
33.请参照图1至图13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高速连接器100,可以设置于印刷电路板(未图示),用于与对接连接器对接。所述高速连接器100包括绝缘本体1、固持于所述绝缘本体1上的若干导电端子2及金属加强件3。
34.请参照图1至图5、图8及图9所示,所述绝缘本体1包括水平设置的基座10。所述基座10具有上表面11及与所述上表面11对应的下表面12。所述基座10具有供各所述导电端子2插设固定的若干安装孔。所述若干安装孔上下贯通所述基座10。
35.请参照图1至图9所示,所述若干导电端子2相对于所述基座10为上下延伸设置,并且在前后方向上为排列成多行。所述若干导电端子2均包括固持于所述基座10的固持部22、自所述固持部22向上延伸形成的接触部21及自所述固持部22向下延伸的固定脚23。所述若干导电端子2包括若干信号端子s及若干接地端子g。所述若干信号端子s在横方向上呈两两为一对的排列设置,并且在横方向上,所述若干信号端子s为若干对的排列设置。在横方向上,相邻两个接地端子g之间设置有一对信号端子s。各所述信号端子s及接地端子g的固持部22均包括止挡部24,所述信号端子s的止挡部24s位于所述固持部22靠近接触部21的位置,而所述接地端子g的止挡部24g位于所述固持部22靠近固定脚23的位置,以实现所述信号端子s与接地端子g在不同方向上装载于基座10的需求。
36.请参照图1至图9所示,所述若干安装孔包括分别适用于固定所述信号端子s的第一安装孔13s及适用于固定所述接地端子g的第二安装孔13g。所述基座10包括自所述上表面11向上突伸形成的若干凸岛部14,各所述凸岛部14的顶面形成为所述第一表面141。各所述凸岛部14与各一对设置的信号端子s对应,各所述凸岛部14对应两个第一安装孔13s。所述基座10的上表面11还设置有若干固定槽15,各所述固定槽15为自所述第二表面16向下凹陷形成。所述基座10上表面11还包括若干凹部17,所述凹部17在前后方向上位于两个相邻近的两个凸岛部14之间。所述第一安装孔13s连接所述基座10的下表面12与第一表面141,所述第二安装孔13g连接所述基座10的下表面12与上表面11。所述第一安装孔13s具有自上而下逐渐收窄的结构以方便所述信号端子s的止挡部24s向下卡持于第一安装孔13s中。所述第二安装孔13g则具有自下而上逐渐收窄的结构以方便所述接地端子g的止挡部24g向上卡持于第二安装孔13g中。
37.请参照图1至图9所示,所述金属加强件3包括形成有前后排列的若干横向通槽34的主体部31及设置于所述主体部31横向两侧的若干固定部4。所述主体部31包括前后排列的若干横向延伸的横梁32及在横梁32的横向两侧连接前后相邻两个横梁32的侧梁33。在前后方向及横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横梁32及两个侧梁33共同形成一所述通槽34。所述通槽34内对应形成用于供所述信号端子s及接地端子g共同穿过的空间,以此使得所述金属加强件3的结构得到简化,有利于所述金属加强件3在安装过程中的安装难度。各所述通槽34中靠近中间的位置设置有一个连接前后两个横梁32的连接梁35,以方便所述金属加强件3在安装过程中的整体结构平整性,避免错误的弯曲。所述横梁32上设置有在向上弯折形成的弹片36及前后延伸形成的凸臂37。所述弹片36用于弹性抵接于接地端子g。请参照图3及图10所示,在前后方向上,位于外侧的横梁32与对应外侧的所述接地端子g之间对应设置有一个弹片36,而位于通槽34中,前后相邻的两个横梁32与所述两个横梁32之间的接地端子g对应设置有前后两个弹片36。上述一个弹片36的设置起到在前后方向减小空间使用的作用,而两
个弹片36的设置则是起到保证弹片36与所述接地端子g的接触稳定性。所述凸臂37在前后方向上位于两个相邻近的两个凸岛部14之间且上下方向上与所述凹部17对应设置,所述凸臂37卡持于在前后方向上位于两个相邻近的两个凸岛部14之间。
38.本发明高速连接器100提供的第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部4为自所述侧梁33横向外侧向下弯折延伸形成。所述固定部4包括一对在上下方向延伸的弹臂42及设置于弹臂42上的勾部42。所述一对弹臂42为前后方向上的排列设置。所述固定槽15包括自所述基座10上表面11向下凹陷的逐渐变小的喇叭口151、向下连接于所述基座10下表面12的观察孔152及形成于喇叭口151底端与观察孔152之间的台阶部153。所述喇叭口151的顶端开口处前后方向上的间隙与固定部4的一对弹臂42初始状态时的前后尺寸相对应,并向下沿平滑的斜面延伸至喇叭口151底端开口处,所述喇叭口151底端开口处的前后方向上的间隙小于一对弹臂42初始状态时的前后尺寸,所述观察孔152的前后方向的间隙与穿过喇叭口151底端开口后的一对弹臂42的前后尺寸相对应,所述一对弹臂42的勾部42向上卡持于所述台阶部153。所述台阶部153即为向下抵持所述勾部42的抵持部分,在上下方向上观察时,所述台阶部153与所述勾部42重叠设置。
39.请参照图10至图13所示,本发明高速连接器100’提供第二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部5为自所述侧梁33横向外侧横向延伸形成。所述固定部5包括自所述侧梁33外侧向下弯折延伸形成的连接部51及自所述连接部51横向弯折延伸形成的托盘52。所述托盘52在上下方向上与所述主体部31处于两个不同的水平面,所述托盘52位于所述主体部31下侧。所述托盘52呈水平板状设置,所述托盘52还包括上下贯穿所述托盘52的固定孔53。所述固定槽18具有底面,且该底面为位于所述基座10上表面11下方的第二表面16。所述凹部17的底面位于所述基座10上表面11及第二表面16之间。各所述固定槽18中心位置设置有向上凸起的凸柱161。所述凸柱161周侧均匀设置有若干凸筋162。所述固定孔53与所述凸柱161对应设置,并且所述固定孔53与所述凸柱161过盈配合固定在一起。
40.请参照图1至图9所示,在所述高速连接器100的制造中,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结合上述说明书中的记载提供以下步骤:
41.第一步骤,提供绝缘材料,通过注塑成型方式得到具有所述基座10的绝缘本体1;
42.第二步骤,提供平板状金属材料,通过冲压成型的方式得到所述金属加强件3;
43.第三步骤,令所述金属加强件3自上向下安装于所述基座10的上表面11。令所述金属加强件3的主体部31设置于所述第二表面16上,所述第一表面141向上超出所述主体部31的顶面。在此过程中,所述固定部4向下插设于所述固定槽15内,所述一对弹臂42的底端沿所述喇叭口151的光滑斜面向下移动,并随着所述喇叭口151的逐渐收窄而令所述一对弹臂42在前后方向上相向弹性形变以最终令弹臂42的勾部42向下穿过喇叭口151的底端进入观察孔152,此时,所述一对弹臂42在前后方向上由弹性形变状态得到释放而令所述勾部42向上卡持于所述台阶部153,以达到令金属加强件3与基座10之间的固定。此时,所述凸臂37卡持于在前后方向上位于两个相邻近的两个凸岛部14之间,并且对应悬设于凹部17内,所述凹部17可以在上下方向上为凸臂37提供更多的卡持空间,更有利于所述金属加强件3的主体部31中间部分与所述基座10之间的安装精准度及稳定性。此时,所述金属加强件3的各弹片36位于对应的第二安装孔13g的上方。
44.第四步骤,提供平板状金属材料,通过冲压成型的方式得到所述信号端子s及接地
端子g。
45.第五步骤,令所述信号端子s自上而下地对应插设于第一安装孔13s中,再令所述接地端子g自下而上地对应插设于第二安装孔13g中。此时,所述弹片36在前后方向上弹性抵持于所述接地端子g的表面,以达到令所述高速连接器100的全部接地端子g共同接地的目的。
46.针对上述制造过程中,关于第一步骤、第二步骤及第四步骤中界定的所述基座10、金属加强件3、信号端子s及接地端子g的制得时机顺序并不唯一,不应以此限缩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47.请参照图10至图13所示,在所述高速连接器100’的制造中,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结合上述说明书中的记载内容相对于第一实施方式的制造说明的主要区别在于第三步骤中所述固定部5与固定槽18之间的固定:在第二实施方式中,所述金属加强件3的托盘52对应且安装入所述固定槽18。在此过程中,所述固定孔53令所述凸柱161向上穿过而达到固定的目的。由于所述凸柱161周侧均匀设置有若干凸筋162,可以令所述固定孔53的内侧与所述凸柱161之间固定更加紧固。此时,为了防止固定孔53向上与所述凸柱161脱离,还可以对向上穿过所述固定孔53而露出的凸柱161顶端部分进行下压动作以令凸柱顶端部分形成的外径大于所述固定孔53的内径的盖体163,以达到更好的固定作用。当然,亦可以令所述凸筋162由上而下逐渐收窄,所述凸筋162上端的尺寸大于所述固定孔53的内径,当所述凸柱161向上挤过所述固定孔53的内侧后,亦可以达到防止固定部5向上脱离凸柱161。所述盖体163或所述凸筋162较大的上端部分即为向下抵持所述托盘52的抵持部分,在上下方向上观察时,所述盖体163或所述凸筋162较大的上端部分与所述托盘52重叠设置。上述盖体163及所述凸筋162通常具有较高的相似性,实施方式中仅为举例说明,不作为唯一的解释理由。
48.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五步骤中,所述弹片36与所述接地端子g位置对应但并未接触,而是增加第六实施方式,对所述弹片36进行形变动作,令弹片36与所述接地端子g抵持接触。关于对所述弹片进行形变动作的方式为本领域较为悉知的形变方式,在此不再赘述。
49.由于所述弹片36为向上弯折型形成,故与所述接地端子g插设过程中,所述接地端子接触的部位为圆滑的表面滑动,避免了所述接地端子g被弹片36划伤。
50.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51.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95023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