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2-05-11  18



1.本发明涉及电子雾化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雾化器及包含该雾化器的 电子雾化装置。


背景技术:

2.电子雾化装置通常包括雾化器和电源组件,电源组件对雾化器供电,雾化 器将电能转化为热能,气溶胶生成基质在热能的作用下转化为可供用户抽吸的 气溶胶。对于传统的雾化器,该雾化器的雾化腔内将残留大量的气溶胶,气溶 胶冷却后液化形成大量的冷凝液,冷凝液将从雾化器的底部泄漏而形成泄漏液, 该泄漏液将进入电源组件而对电源组件构成侵蚀,从而影响电源组件的使用寿 命和安全性。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是如何减少雾化器内冷凝液的产生。
4.一种雾化器,包括:
5.壳体,内部形成有进气通道和吸气通道,所述壳体具有沿所述吸气通道的 轴向延伸的内壁面;及
6.雾化芯,位于所述壳体内并具有朝向所述内壁面设置的雾化面,所述雾化 面与所述内壁面之间形成雾化腔,所述雾化腔的底端连通所述进气通道,所述 雾化腔的顶端连通所述吸气通道;所述进气通道和所述吸气通道两者的中轴线 相互平行和/或重合。
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吸气通道的中轴线与所述雾化面平行或者呈小 于20
°
的锐角。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吸气通道的任意位置的横截面的正投影至少部 分落入所述进气通道所在的区域。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进气通道为多个,至少一个进气通道的中轴线所在 的直线与所述雾化面相交。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至少部分收容在所述壳体内并用于围成所述 雾化腔的雾化座,所述雾化芯承载在所述雾化座上,所述进气通道开设在所述 雾化座上,所述吸气通道开设在所述壳体上。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雾化座的底面上开设有导气腔,所述进气通道 连接在所述雾化腔与所述导气腔之间,所述进气通道的数量为多个且其口径小 于所述导气腔的口径。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雾化座具有顶面和环绕所述顶面设置的侧周面, 所述雾化座内开设有容置腔,所述雾化芯以垂直所述雾化器轴向的方向从所述 侧周面收容至所述容置腔中,所述顶面向内凹陷形成下液孔,所述下液孔连通 所述容置腔。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雾化座还包括与所述顶面相对设置且与所述侧 周面的底端连接的底面,所述雾化腔包括由所述侧周面向内凹陷形成的内凹腔, 所述内凹腔与
所述容置腔连通并且所述雾化芯的雾化面暴露在所述内凹腔中, 所述进气通道的端部直接连通所述内凹腔。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电连接件和固定导体,所述电连接件由所述 底面穿设进入所述雾化座中,所述固定导体固定在所述雾化座上,所述固定导 体的一端与所述电连接件电性连接,所述固定导体的另一端露出于所述内凹腔 中并与所述雾化芯电性连接。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雾化芯包括基体和发热体,所述基体暴露在所 述内凹腔中的面形成所述雾化面,所述发热体设置于所述雾化面,所述发热体 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一个固定导体连接。
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雾化座上还设有同时贯穿所述侧周面和顶面的 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用于与壳体中形成所述吸气通道的部分相配合,所述限位 槽和所述内凹腔直接连通。
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雾化芯还具有用于界定所述下液孔部分边界的 吸液面,所述雾化座还具有用于界定所述下液孔部分边界的底基面;沿所述雾 化器的轴向,所述底基面相对所述吸液面更远离所述顶面。
18.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包括电源组件和上述中任一项所述雾化器,所述雾化 器与所述电源组件连接。
19.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一个技术效果是:鉴于进气通道和吸气通道两者的 中轴线相互平行和/或重合,雾化腔的顶端连通吸气通道,雾化腔的底端连通进 气通道,且雾化面朝向内壁面设置,如此使得雾化面相对雾化器轴向的倾角较 小,继而使得进气通道、雾化腔和吸气通道三者所形成的气流通道接近直线型 通道,即气流通道为“直通”型。气体在进气通道和吸气通道中的流动轨迹为 直线或近似直线而不产生较大偏转;在气体从进气通道中输出并与雾化面碰撞 而输入至吸气通道的过程中,气流的偏转角度较小。因此,在气体于进气通道、 雾化腔和吸气通道所形成的“直通”型通道中流动的整个过程中,即便气流产 生偏转,该偏转角度也比较小,故气体在该过程中的流动轨迹接近于直线,从 而大幅减少气流偏转角度过大而产生涡流和较大的能量损失,确保气流快速携 带气溶胶离开雾化器,减少气溶胶在雾化器内的滞留量和滞留时间,从而减少 雾化器内所产生的冷凝液。
附图说明
20.图1为一实施例提供的雾化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图1所示雾化器在另一视角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图1所示雾化器的平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23.图4为图1所示雾化器的立体剖视结构示意图;
24.图5为图1所示雾化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25.图6为图1所示雾化器的局部分解结构示意图;
26.图7为图1所示雾化器的组装流程示意图;
27.图8为进气通道、雾化面和吸气通道所形成的简化模型结构示意图;
28.图9为气流在图8中的一种流动路径示意图;
29.图10为气流于另一种简化模型结构中的流动路径示意图;
30.图11为气流于再一种简化模型结构中的流动路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1.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 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 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 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32.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 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 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 的术语“内”、“外”、“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 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33.参阅图1、图2、图3和图5,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雾化器10包括壳 体100、雾化座200、雾化芯300、密封件400、电连接件510、固定导体520和 下盖体600。壳体100用于收容雾化芯300和雾化座200。
34.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00的一部分可以套设在下盖体600中,壳体100 和下盖体600可以通过卡扣连接等可拆卸连接的方式进行固定,壳体100内开 设有吸气通道130和储液腔140,储液腔140用于存储雾化介质,雾化介质可以 为液体的气溶胶生成基质。吸气通道130的轴向与雾化器10的轴向可以平行设 置,该轴向即为图1中的z轴方向,吸气通道130的一个端部形成连通外界的 吸嘴口132,当用户在该吸嘴口132抽吸时,雾化芯300将雾化介质雾化形成气 溶胶,气溶胶通过吸气通道130抵达吸嘴口132以被用户吸收。
35.参阅图4、图5和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雾化座200为一体成型结构,例 如雾化座200可以采用注塑成型的方式一体成型。雾化座200具有顶面210、底 面220和侧周面230,底面220和顶面210两者朝向相反并沿雾化器10的轴向 间隔设置,即两者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顶面210朝上而底面220朝下设置, 顶面210和底面220可以均为垂直雾化器10轴向设置的平面。侧周面230环绕 雾化器10的轴向设置,顶面210连接在侧周面230的上端,使得侧周面230与 顶面210的周边连接而环绕顶面210设置。底面220连接在侧周面230的下端, 使得侧周面230与底面220的周边连接而环绕底面220设置。
36.雾化器10还包括密封套530,密封套530套设在雾化座200的侧周面230 上,且密封套530抵压在雾化座200和壳体100之间,使得密封套530对储液 腔140起到良好的密封作用,确保储液腔140和吸气通道130相互隔离,避免 壳体100和雾化座200之间存在连通储液腔140和吸气通道130的缝隙,防止 储液腔140中的雾化介质通过该缝隙泄露,同时防止吸气通道130中的气溶胶 进入储液腔140中。雾化座200的顶面210大致沿雾化器10的轴向向内凹陷而 形成有下液孔202,下液孔202与储液腔140相互连通,储液腔140中的雾化介 质通过该下液孔202输送至雾化芯300。
37.雾化座200内开设有容置腔280和内凹腔260,容置腔280同时跟下液孔 202和内凹腔260连通,内凹腔260由侧周面230大致沿垂直雾化器10的轴向 向内凹陷设定深度形成,故内凹腔260在侧周面230上形成有敞开口,雾化芯 300可以从该敞开口经内凹腔260收容至容置腔280内,使得雾化芯300大致沿 与雾化器10轴向垂直的方向从侧周面230收容至容置腔280之内。通俗而言, 雾化芯300沿雾化器10的前后方向装入,也即沿雾化器10的厚度方向装入。 雾化芯300、壳体100和雾化座200围成雾化腔270,该雾化腔270包括上述内 凹腔260,也即内凹腔260可以构成部分或全部雾化腔270。当容置腔280被全 部填充后,内凹
腔260构成全部雾化腔270;当容置腔280被部分填充后,内凹 腔260和未被填充的该部分容置腔280构成雾化腔270,吸气通道130的下端部 形成输入口131,该输入口131与内凹腔260直接连通,雾化腔270中的气体经 该输入口131流入至吸气通道130。
38.雾化座200上还开设有限位槽203,限位槽203同时贯穿侧周面230和顶面 210,限位槽203也可以理解为由侧周面230向内凹陷设定深度形成。限位槽203 用于与壳体100靠近输入口131的部分配合,可以对壳体100的安装起到定位 作用,从而提高壳体100的安装效率和安装精度。
39.进气通道290位于壳体100内,例如,进气通道290开设在雾化座200位 于壳体100之内的部分,雾化座200内还开设有导气腔201,进气通道290连通 在雾化腔270和导气腔201之间,导气腔201由底面220向上凹陷设定深度形 成,导气腔201与进气通道290的下端部直接连通。导气腔201的口径大于进 气通道290的口径。换言之,进气通道290可以由导气腔201的底壁面向上凹 陷形成。雾化座200具有界定该雾化腔270部分边界的内底面250,进气通道 290的上端部贯穿内底面250,从而使得进气通道290在该内底面250上形成输 出口291,该输出口291与雾化腔270直接连通,进气通道290中的气体通过该 输出口291流入至雾化腔270,进气通道290的数量可以多个。
40.下盖体600上还开设有输入孔121,输入孔121连通外界和导气腔201,输 入孔121的数量可以为一个,输入孔121的轴向与雾化器10的轴向可以相同。 当用户在吸嘴口132抽吸时,外界气体依次经输入孔121、导气腔201、进气通 道290、输出口291、雾化腔270和输入口131以进入吸气通道130,图3中虚 线箭头代表气体的流动轨迹。
41.参阅图4、图5和图6,雾化芯300包括基体310和发热体320,密封件400 可以采用硅胶材料制成,密封件400套设在基体310上并抵压在基体310和雾 化座200之间,密封件400可以对下液孔202起到密封作用,防止下液孔202 中的雾化介质进入雾化腔270中。基体310可以采用多孔陶瓷材料制成,使得 基体310内部形成大量微孔而具有一定的孔隙率,通过微孔的毛细作用,使得 基体310能够吸收和缓存雾化介质。基体310可也大致呈长方体状并具有雾化 面311和吸液面312,雾化面311和吸液面312可以为基体310厚度方向上朝向 相反的两个端面,雾化面311和吸液面312可以为相互平行的平面。雾化面311 暴露在内凹腔260中,吸液面312可以界定下液孔202的部分边界,使得吸液 面312与下液孔202中的雾化介质接触,继而使得吸液面312吸取从储液腔140 中注入至下液孔202中的雾化介质。当雾化介质被吸液面312吸收后,雾化介 质将通过基体310内部的微孔进一步抵达至雾化面311。在其他实施例中,雾化 面311可以包括基体310厚度方向上的端面和基体310侧周面的一部分,此时 雾化面311为曲面;同样地,吸液面312可以包括基体310厚度方向上的另一 端面和基体310侧周面的另一部分,此时吸液面312为曲面。
42.壳体100具有内壁面111,该内壁面111可以沿整个雾化器10的轴向延伸, 即内壁面111竖直设置,雾化面311与该内壁面111之间形成上述雾化腔270。 雾化腔270的顶端和底端在雾化器10的轴向间隔一定的距离,且顶端相对底端 更加靠近吸嘴口132,即顶端位于底端的上方。雾化腔270的顶端直接连通吸气 通道310,雾化腔270的底端直接连通进气通道290。雾化面311朝向该内壁面 111设置,如此使得雾化面311相对雾化器10的轴向平行或倾斜较小的角度, 例如,当雾化面311为平面时,雾化器10的轴向与雾化面311之间呈小于20
ꢀ°
的锐角,通俗而言,雾化面311相对竖直方向的倾角小于20
°
。雾化座200 还具有底基
面240,该底基面240同样可以界定下液孔202的部分边界,沿雾化 器10的轴向,底基面240相对吸液面312更远离顶面210,也即底基面240相 对吸液面312更靠近底面220,在吸嘴口132朝上的情况下,吸液面312相对底 面220的高度大于底基面240相对底面220的高度,当下液孔202中充满雾化 介质时,雾化介质对底面220产生的压力大于对吸液面312产生的压力。如此 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作用在吸液面312上的液体压力,从而合理减少雾化 介质在基体310内的流动速度。当雾化器10停止工作时,可以有效减少缓存在 基体310内雾化介质的量,减少因雾化介质在基体310内缓存量过多而从雾化 面311上滴落以形成漏液的机率。
43.密封件400和基体310之间形成有换气通道410,换气通道410连通下液孔 202和雾化腔270。例如密封件400与基体310相抵压的表面上开设有换气槽411, 当密封件400设置在基体310上时,换气槽411被基体310遮盖而形成换气通 道410。换气通道410的口径设置合理,使得液体在换气通道410中具有较大的 沿程阻力而无法通过换气通道410,同时气体的沿程阻力较小而能够通过该换气 通道410,确保换气通道410具有良好的导气阻液功能,防止下液孔202中的雾 化介质通过该换气通道410泄漏至雾化腔270。用户抽吸时,储液腔140内因雾 化介质消耗而产生新的未被雾化介质填充的释放空间时,外界气体将通过该换 气通道410进入至储液腔140内以填充该释放空间,避免储液腔140内的气压 小于外界气压而导致雾化介质存在下液不畅的现象,防止雾化芯300因雾化介 质消耗速度大于供应速度而导致的干烧。
44.发热体320可以采用金属或合金材料制成,发热体320能够将电能转化为 热能。发热体320可以嵌设在基体310中,使得发热体320厚度方向上的一个 表面与雾化面311相互平齐。当发热体320产生热量时,雾化面311上的雾化 介质和浸润在发热体320上的雾化介质将吸收热量而雾化形成气溶胶,该气溶 胶将首先排放雾化腔270中。当用户抽吸时,从进气通道290输入至雾化腔270 中的外界气体携带气溶胶进入吸气通道130并抵达吸嘴口132以被用户吸收。
45.参阅图8,在一些实施例中,以进气通道290的内壁面位于输出口291处的 法向量为参考,垂直该法向量的方向定义为输出口291的切向。同样地,以吸 气通道130的内壁面位于输入口131处的法向量为参考,垂直该法向量的方向 定义为输入口131的切向。将输出口291的中心点292沿输出口291的切向延 伸与雾化面311的相交点相连,所形成的线段定义为第一线段710,将第一线段 710在所述雾化面311上的相交点与输入口131的中心点131a相连,所形成的 线段定义为第二线段720,第一线段710和第二线段720之间的夹角a大于90
ꢀ°
。第一线段710和第二线段720之间的夹角a为160
°
至180
°
,其具体取值 可以为160
°
、170
°
或180
°
等。同时,以所述输入口131的中心点131a为端 点并沿输入口131的切向远离输出口291延伸而形成射线730,该射线730与第 二线段720之间的夹角大于90
°
。射线730和第二线段720之间的夹角b为160
ꢀ°
至180
°
,其具体取值可以为160
°
、170
°
或180
°
等。
46.具体而言,进气通道290的中轴线和吸气通道130的中轴线两者均可以竖 直设置,例如,气通道290的中轴线和吸气通道130的中轴线相互平行或者重 合。当雾化面311与竖直方向成锐角时,将分别沿雾化器10长度方向(也即轴 向)和厚度方向延伸的两条相交直线所界定的平面记为第一平面,将分别沿雾 化器10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延伸的两条相交直线所界定的平面记为第二平面, 雾化面311与该第一平面相互垂直,且雾化面311与该第
二平面呈锐角。如图4, 雾化器10的长度方向为z轴代表的竖直方向,雾化器10的宽度方向为x轴代 表的左右方向,雾化器10的厚度方向为y轴代表的前后方向,雾化器10长度 方向的尺寸最大且厚度方向的尺寸最小。通俗而言,雾化面311在雾化器10的 厚度方向倾斜设定角度,使得雾化面311并非在雾化器10的宽度方向倾斜。
47.参阅8和图9,将从输出口291抵达至雾化面311所形成的气流记为输入气 流610,将输入气流610经雾化面311偏转再抵达至输入口131的气流记为偏转 气流620,将偏转气流620偏转而进入至吸气通道130形成的气流记为输出气流630。输入气流610的流向为第一流向611,偏转气流620的流向为第二流向621, 输出气流630的流向为第三流向631。通过上述结构设置,第一流向611可以为 第一线段710的延伸方向,第二流向621可以为第二线段720的延伸方向,第 三流向631可以为射线730的延伸方向。因此,第二流向621相对第一流向611 的偏转角度c小于90
°
,第二流向621相对第一流向611的偏转角度c为0
°ꢀ
至20
°
,其具体取值可以为0
°
、10
°
或20
°
等。第三流向631相对第二流向 621的偏转角度d小于90
°
,其具体取值可以为0
°
、10
°
或20
°
等。当各个 偏转角度较小时,气体在雾化器10内的流动轨迹则接近于直线。
48.参阅图8、图9、图10,当进气通道290的中轴线和吸气通道130的中轴线 两者均竖直设置时,且雾化面311为与竖直方向平行设置的平面时,第一线段 710、第二线段720和射线730位于同一直线上,且输入气流610、偏转气流620 和输出气流630三者的流向均为竖直方向,即任意两个气流之间并未产生流向 的偏转,气流沿同一直线流动。参阅图11,进气通道290的中轴线和吸气通道 130的中轴线两者均竖直设置,雾化面311为与竖直方向成夹角而倾斜设置的平 面时,进气通道290中的一部分气体将沿直线直接进入吸气通道130,可以理解, 有一部分气体将通过雾化面311的偏转而进入吸气通道130。
49.假如雾化面311垂直雾化器10的轴向设置时,该雾化面311将为水平设置 的非倾斜平面。此时,雾化面311阻隔在雾化腔270和吸气通道130之间,使 得从进气通道290中竖直向上流入雾化腔270中的气体将与雾化面311产生迎 面撞击而形成“正碰”,并在雾化面311的引导作用下改变撞击后气体的流动方 向,导致气流方向从竖直方向偏转90
°
而转化为水平方向,即气体从进气通道 290流入雾化腔270的方向与气体从雾化腔270流入吸气通道130的流动方向垂 直,使得气体携带气溶胶在雾化腔270中沿水平方向流动以绕过雾化面311之 后再进入至吸气通道130中。如此会导致如下不良影响:

气流的偏转方向较 大(即偏转90
°
),使得气流的动能产生较大的损失,一方面减少气流的速度, 另一方面使得气流在雾化腔270内形成较大的紊乱而产生强烈的涡流。鉴于气 流的速度减少并形成涡流,使得气体难以携带气溶胶快速离开雾化腔270而进 入吸气通道130以被用户吸收,从而使得大量气溶胶长时间滞留在雾化腔270 内。由此会降低气溶胶的浓度,进而减少用户单位时间内实际所抽吸到的气溶 胶量;同时,滞留在雾化腔270的气溶胶将冷却而形成冷凝液,该冷凝液将进 一步通过进气通道290泄漏至雾化器10之外而形成漏液。

鉴于气流速度减少 并形成涡流,使得气体难以带走发热体320产生的热量,导致发热体320温度 过高而降低自身的使用寿命,也降低抵达至吸嘴口132的气溶胶的最高温度, 从而影响气溶胶的还原度。
50.而对于上述实施例中的雾化器10,由于第二流向621相对第一流向611的 偏转角度小于90
°
,使得输入气流610与雾化面311碰撞形成“斜碰”,同时, 第三流向631相对第二
流向621的偏转角度小于90
°
。由此会产生至少如下有 益效果:
①“
斜碰”后输入气流610的动能损失相对“正碰”大幅减少,确保 碰撞后产生的偏转气流620依然保持较大的流速,同时减少气流在雾化腔270 内的紊乱,进而减少涡流的产生,确保流速较大的气流携带气溶胶快速离开雾 化腔270并进入吸气通道130以被用户吸收,大幅减少气溶胶在雾化腔270内 的滞留量和滞留时间,从而减少冷凝液和漏液的形成。也提高气溶胶的浓度和 有效吸收量,即提高用户在单位时间内对气溶胶的获取量。

鉴于雾化腔270 内的气体保持较大的流速,使得气体能够快速带走发热体320产生的热量,防 止发热体320因温度过高而产生损坏,提高发热体320的使用寿命。同时保证 抵达至吸嘴口132的气溶胶具有合理的最高温度,以提高气溶胶的还原度。
51.在一些实施例中,进气通道290和吸气通道130两者的中轴线相互可以平 行和/或重合。输入口131在雾化座200上的投影覆盖至少一个进气通道290的 输出口291,如此可以使得从输出口291进入至雾化腔270的气体无需经雾化面 311的偏转而沿直线直接抵达输入口131,当该部分气体从输入口131沿直线流 向输出口291时,在气流的吸引力作用下,雾化面311上雾化形成的气溶胶也 将被该气流带入至输入口131以进入吸气通道130。为确保雾化面311上雾化形 成的气溶胶尽可能多的进入输入口131,至少一个进气通道290的中轴线所在的 直线与雾化面311相交,使得从该进气通道290中流出的气体能够抵达雾化面 311以携带更多的气溶胶。如此进一步减少气溶胶在雾化腔270内的滞留量。
52.在进气通道290和吸气通道130两者的中轴线相互平行和/或重合的情况 下,鉴于雾化腔270的顶端直接连通吸气通道310,雾化腔270的底端直接连通 进气通道290,且雾化面311朝向内壁面111设置,如此使得进气通道290、雾 化腔270和吸气通道130三者所形成的气流通道接近直线型通道,即气流通道 为“直通”型。参考上述分析,气体在进气通道290和吸气通道130中的流动 轨迹为直线而不产生偏转;在气体从进气通道290中输出并与雾化面311碰撞 而输入至吸气通道130的过程中,气流的偏转角度较小,例如可以使得该偏转 角度小于45
°
。视雾化面311相对竖直方向的倾角而定,当雾化面311相对竖 直方向的倾角越小时,气流的偏转角度越小。因此,在气体于进气通道290、雾 化腔270和吸气通道130所形成的“直通”型通道中流动的整个过程中,即便 气流产生偏转,该偏转角度也比较小,故气体在该过程中的流动轨迹接近于直 线,从而大幅减少气流偏转角度过大而产生涡流和较大的能量损失,确保气体 携带气溶胶快速离开雾化腔270,减少气溶胶在雾化腔270内的滞留量以减少冷 凝液,最终减少泄漏。
53.参阅图6和图7,在一些实施例中,电连接件510可以为柱状的电极柱,电 连接件51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电连接件510分别作为正极和负极使用。电连 接件510从底面220穿设进入雾化座200中。固定导体520可以采用不锈钢材 料制成,固定导体520固定在雾化座200上,固定导体520的一端与电连接件 510电性连接,固定导体520的另一端露出于内凹腔260中并与发热体320电性 连接。固定导体520的数量为两个,固定导体520与电连接件510形成一一对 应关系,发热体320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一个固定导体520连接。通过设置固 定导体520,一方面可以对基体310和密封件400施加一定的抵压力,从而提高 整个基体310和密封件400安装的稳定可靠性。另一方面固定导体520可以作 为导体而具有导电功能,以使电连接件510通过固定导体520实现与发热体320 的电性连接。
54.又假如雾化座200采用底座和顶盖分体连接的方式,对于该种雾化座200 的分体
连接方式,底座用于安装电连接件510,下液孔202开设在顶盖上,雾化 芯300大致沿与整个雾化器10中轴线平行的方向装入至底座上,即雾化芯300 沿竖直方向(即上下方向)装入,然后将顶盖安装在底座上,使得雾化芯300 位于底座与顶盖之间。如此会导致雾化座200至少由底座和顶盖两个零件构成, 必然会涉及到底座和顶盖之间的装配,从而影响整个雾化器10的安装效率。同 时,为保证雾化器10对气体和液体的密封性能,需要使用较多的密封部件,密 封部件的安装同样费时费劲,也会影响装配效率,并且,由于公差和组装工艺 的局限,也会使得某些密封部件无法形成很好的密封,从而导致储液腔140中 的雾化介质泄漏至雾化腔270内,进而使得泄漏至雾化腔270内的雾化介质流 出至整个雾化器10之外而形成漏液。
55.而上述实施例的雾化座200采用一体成型的连接方式,使得整个雾化座200 仅由一个零件构成,并使得雾化组件从侧周面230所处的一侧沿水平方向(即 图4中y轴所代表的前后方向)安装至容置腔280内,可以减少雾化芯300在 安装过程中因干涉所产生的磕碰和阻碍,使得该安装方式更为简单,提高雾化 器10的装配效率。还可以避免多个零件之间的装配,从而提高雾化器10的装 配效率。并且,也省去了多余密封部件的设置,通过省略多余密封部件的安装 以提高装配效率;同时防止部分密封部件因公差和组装工艺的影响而无法形成 良好的密封效果,避免储液腔140的雾化介质泄漏至雾化腔270内,减少雾化 介质进一步泄漏至雾化器10之外的可能,提高雾化器10的防泄漏性能。
56.参阅图7,对于上述雾化器10的装配,第一步将电连接件510穿设在雾化 座200中,第二步将密封件400装入容置腔280中,第三步将雾化芯300安装 在密封件400内,第四步将固定导体520固定在雾化座200上,并使固定导体 520跟电连接件510和雾化芯300上的发热体320电性连接。第五步将雾化座 200收容至壳体100内,从而完成整个雾化器10的组装。
57.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电子雾化装置,该电子雾化装置包括电源组件和上述雾 化器10,雾化器10安装在电源组件上,电源组件可以对发热体320供电。鉴于 雾化器10可以减少漏液的泄露,防止漏液进入电源组件以对其构成侵蚀,提高 电源组件的使用寿命和使用安全性。
58.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 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 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59.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 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 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 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 利要求为准。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95001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