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泵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一体化泵站用排污装置。
背景技术:
2.现有的一体化泵站在长时间的使用后,泵站内部会积蓄很多从通风管进来的灰尘和雨水,如果不及时处理雨水与灰尘的混合污染物的话,雨水与灰尘的混合物会浸泡到泵组,使其发生损坏,降低其使用寿命,然现有的泵站虽也配备有检修井盖,可以方便人定时的进去进行清理,但使用效果较差,不方便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一体化泵站用排污装置,旨在解决泵站本体内部积蓄很多从通风管进来的灰尘和雨水混合产生的污染物,且无法及时清理排出及排污效果较差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体化泵站用排污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通过螺钉螺纹连接有泵站本体,所述泵站本体的内壁底部固定套接有圆柱块,所述圆柱块的顶部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内壁底部开设有t型漏斗槽,所述第一凹槽的内壁一侧焊接有第一弧形块,所述第一弧形块的顶部开设有第一t型弧形槽,所述第一t型弧形槽的内壁活动套接有弧形漏板,所述泵站本体的外壁固定贯穿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输出端安装有喷头,所述t型漏斗槽的内壁一侧固定贯穿有矩形孔块,所述圆柱块的一侧活动贯穿有过滤网板,所述第一t型弧形槽的内壁底部焊接有导流块。
5.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管的输入端设置有水泵,所述矩形孔块的一侧从左到右依次贯穿了圆柱块的内部和泵站本体的内壁一侧。
6.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过滤网板滑动连接在t型漏斗槽的内部,所述过滤网板的一侧设置有l型槽。
7.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t型弧形槽的内壁底部与t型漏斗槽的输入端通过矩形通孔相连通。
8.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泵站本体的外壁一侧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一侧通过铰链转动连接有第二弧形块。
9.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弧形块的一侧焊接有第一连接块,所述第一连接块的一侧活动贯穿有螺栓,所述泵站本体的外壁一侧焊接有第二连接块。
10.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连接块靠近第一连接块的一侧开设有与螺栓靠近第二连接块一侧相适配的螺纹槽。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一体化泵站用排污装置,通过在连接管、水泵和喷头的作用下,能够将泵站本体内部的灰尘进行冲洗,同时在弧形漏板的作用下,能够将冲洗灰尘的水和从通风管进来的雨水导流到第一t型弧形槽的内部,同时在矩形通孔和导流块的作用下,可以将污水导进第一凹槽的内部,同时在过滤
网板的作用下,可以对污水进行过滤,同时在t型漏斗槽和矩形孔块的作用下,可以将过滤下来的水排出去,同时在第一连接块、第二连接块和螺栓的作用下,方便打开第二弧形块,对过滤网板进行更换,方便实用。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13.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剖视立体图;
14.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角度部分剖视立体图;
15.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图2中a处放大立体图。
16.图中:1、底座;2、泵站本体;3、圆柱块;4、第一凹槽;5、t型漏斗槽;6、第一弧形块;7、弧形漏板;8、连接管;9、喷头;10、矩形孔块;11、过滤网板;12、导流块;13、第一通孔;14、第二弧形块;15、第一连接块;16、螺栓;17、第二连接块;18、第一t型弧形槽。
具体实施方式
17.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18.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构想,遂图示中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
19.为了阐释的目的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性实施例,需要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可通过附图中没有具体示出的其他方式来实现。
20.本实施例中的一体化泵站用排污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底座1,底座1的顶部通过螺钉螺纹连接有泵站本体2,如图2所示,泵站本体2的内壁底部固定套接有圆柱块3,如图3所示,圆柱块3的顶部开设有第一凹槽4,第一凹槽4的内壁底部开设有t型漏斗槽5,第一凹槽4的内壁一侧焊接有第一弧形块6,如图4所示,第一弧形块6的顶部开设有第一t型弧形槽18,第一t型弧形槽18的内壁活动套接有弧形漏板7,如图2所示,泵站本体2的外壁固定贯穿有连接管8,如图3所示,连接管8的输出端安装有喷头9,t型漏斗槽5的内壁一侧固定贯穿有矩形孔块10,如图2所示,圆柱块3的一侧活动贯穿有过滤网板11,如图4所示,第一t型弧形槽18的内壁底部焊接有导流块12。
21.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连接管8、水泵和喷头9的作用下,能够将泵站本体2内部的灰尘进行冲洗,同时在弧形漏板7的作用下,能够将冲洗灰尘的水和从通风管进来的雨水导流到第一t型弧形槽18的内部,同时在矩形通孔和导流块12的作用下,可以将污水导进第一凹槽4的内部,同时在过滤网板11的作用下,可以对污水进行过滤,同时在t型漏斗槽5和矩形孔块10的作用下,可以将过滤下来的水排出去。
22.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连接管8的输入端设置有水泵,矩形孔块10的一侧从左到右
依次贯穿了圆柱块3的内部和泵站本体2的内壁一侧。
23.在本实施方式中,方便水泵将水通过连接管8输送到喷头9,后方便通过喷头9对泵站本体2内部的灰尘进行清理,同时方便矩形孔块10将t型漏斗槽5内部的水导流到泵站本体2的外部。
24.进一步的,如图2、3所示,过滤网板11滑动连接在t型漏斗槽5的内部,过滤网板11的一侧设置有l型槽。
25.在本实施方式中,方便通过l型槽可以将过滤网板11从t型漏斗槽5的内部取出。
26.进一步的,如图3、4所示,第一t型弧形槽18的内壁底部与t型漏斗槽5的输入端通过矩形通孔相连通。
27.在本实施方式中,方便第一t型弧形槽18内部的污水通过矩形通孔可以导流到t型漏斗槽5的内部。
28.进一步的,如图1、2所示,泵站本体2的外壁一侧开设有第一通孔13,第一通孔13的一侧通过铰链转动连接有第二弧形块14。
29.在本实施方式中,方便在第二弧形块14和第一通孔13的作用下,可以对过滤网板11进行更换。
30.进一步的,如图2、4所示,第二弧形块14的一侧焊接有第一连接块15,第一连接块15的一侧活动贯穿有螺栓16,泵站本体2的外壁一侧焊接有第二连接块17。
31.在本实施方式中,方便在第一连接块15、第二连接块17和螺栓16,可以将第二弧形块14活动卡接在第一通孔13的内部。
32.进一步的,如图4所示,第二连接块17靠近第一连接块15的一侧开设有与螺栓16靠近第二连接块17一侧相适配的螺纹槽。
33.在本实施方式中,方便在螺纹槽和螺栓16的作用下,可以将第二连接块17与第一连接块15紧紧地固定在一起。
34.其中,泵站本体2为现有技术,在这里不做过多的解释。
35.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实用新型当泵站本体2的内部积蓄有较多的灰尘和积水时,首先启动水泵,如图2、3所示,水泵将水通过连接管8输送到喷头9,喷头9将水喷在落有灰尘的设备上,灰尘会随着水流到圆柱块3上,如图4所示,后通过弧形漏板7和导流块12流进第一t型弧形槽18的内部,与此同时,如图4所示,泵站本体2内部的积水直接流进第一t型弧形槽18的内部,如图3所示,接着流进第一t型弧形槽18的内部的污水会通过矩形通孔和过滤网板11的过滤后流进t型漏斗槽5的内部,如图3所示,最后从矩形孔块10输出端排出,方便实用,解决了泵站本体2内部积蓄很多从通风管进来的灰尘和雨水混合产生的污染物,且无法及时排出及排污效果较差的问题。如图2所示,当需要进行过滤网板11的更换时,如图4所示,此时可以取下螺栓16,使第一连接块15与第二连接块17进行脱离,结合图1,即可打开第二弧形块14,进行过滤网板11的更换,方便实用。
36.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94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