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施工降雨排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2-05-10  64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建筑施工降雨排水结构。


背景技术:

2.目前建筑在环境中要经受降雨,雨水的排放一般采用雨水管引至排污渠道流失,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对施工现场降水、积水综合排放与利用,保证施工现场整洁,加大对水资源的回收利用力度,达到节水、节能、环境保护的目的,同时降低运营成本,因此现场的积水处理是一个重要的问题,现场施工人员及项目管理者对雨水和现场积水往往采取的措施是在地势低处开挖一个积水坑然后用潜污泵抽取送入到下水道内进行排放,则在潜污泵输送的过程中会将大量的水中混有的大量泥沙送入到下水道内,造成水土流失,且大量的泥沙进入到下水道内容易堵塞下水道。因此我们对此做出改进,提出一种建筑施工降雨排水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4.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施工降雨排水结构,包括潜污泵,所述潜污泵的出水端经输水管连接有过滤机构;所述过滤机构包括过滤箱体,所述过滤箱体的内部底侧设有竖直向上的分隔板,所述分隔板将过滤箱体的内部分为顶部连通的过滤腔和出水腔,所述分隔板的顶部与过滤箱体之间设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箱体上设有与过滤腔的底部相连通的排污管,所述过滤腔的底部设有倾斜延伸至排污管的内管口的导污斜坡;所述过滤腔的上端设有进水管,所述出水腔的底部设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经排水管与城市下水道连接;所述过滤网经拆卸机构安装在分隔板和过滤箱体之间。
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进水管的设置高度高于分隔板的顶部高度。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过滤腔内设有用于对经进水管进入的水体消能的消能机构,所述消能机构包括设置在过滤腔内且位于进水管的倾斜设置的消能板;所述消能板与过滤腔的内壁之间设有加强杆。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拆卸机构包括设置在分隔板顶端的插条,所述过滤网底部设有定位条,所述定位条的底部设有供插条插入的插槽,且定位条与插条之间经螺栓相固定,过滤网的边侧设有固定条板,所述过滤箱体的内壁上设有托载固定条板的定位托板,所述定位托板与固定条板经螺栓固定。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过滤网的顶端朝过滤腔倾斜。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排污管上设有开关阀。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过滤箱体的顶部设有检修口,且所述检修口处经螺栓固定有密封盖板,所述密封盖板与过滤箱体之间设有密封橡胶层。
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该种建筑施工降雨排水结构,通过在潜污泵的出水
端与城市下水管道之间设有过滤机构,利用过滤机构来对潜污泵输送到城市下水管道内的水体进行过滤,从而有效避免了潜污泵输送的水体将大量的泥沙带入到城市下水管道内,而造成水土流失并且容易造成城市下水管道的堵塞,主要是利用潜污泵将建筑工地上的水体输送到过滤箱内的过滤腔内,水体在过滤网的过滤作用下进入到出水腔内,且过滤后剩下的泥沙则留在过滤腔内,其中过滤网是设置在分隔板的顶部与过滤箱体之间,使得过滤留在过滤腔内的泥沙不易附着堆积在过滤网上,不易造成过滤网堵塞,从而确保了过滤网具有较好的持续过滤效果。
12.2、该种建筑施工降雨排水结构中通过在过滤腔内设置进水管进入的水体消能的消能机构,主要是利用进水管进入到过滤腔时,水流与消能板进行撞击消能,从而削弱了水流的流动性,而有利于污水中的泥沙进行沉降且也不易将沉降在过滤腔内的泥沙带起,不会增加过滤网的过滤负担。
13.3、该种建筑施工降雨排水结构中的过滤网经拆卸机构,便于对过滤网进行安装和拆卸,且过滤网的顶端朝过滤腔倾斜,使得泥沙等异物不易附着在过滤网的表面,不会对过滤网造成堵网。
14.4、该种建筑施工降雨排水结构中在过滤箱体的顶部设有检修口,且所述检修口处经螺栓固定有密封盖板,所述密封盖板与过滤箱体之间设有密封橡胶层,便于对过滤网进行检修。
附图说明
15.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施工降雨排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施工降雨排水结构的定位托板的结构示意图;
18.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施工降雨排水结构的过滤网的结构示意图;
19.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施工降雨排水结构的插槽的结构示意图;
20.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施工降雨排水结构的密封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21.图中:1、潜污泵;2、输水管;3、过滤机构;4、过滤箱体;5、分隔板;6、过滤腔;7、出水腔;8、拆卸机构;9、过滤网;10、排污管;11、导污斜坡;12、进水管;13、出水管;14、排水管;15、消能机构;16、消能板;17、加强杆;18、插条;19、定位条;20、插槽;21、固定条板;22、定位托板;23、开关阀;24、检修口;25、密封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22.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3.实施例:如图1、图2、图3、图4、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施工降雨排水结构,包括潜污泵1,所述潜污泵1的出水端经输水管2连接有过滤机构3;所述过滤机构3包括过滤箱体4,所述过滤箱体4的内部底侧设有竖直向上的分隔板5,所述分隔板5将过滤箱体的内部分为顶部连通的过滤腔6和出水腔7,所述分隔板5的顶部与过滤箱体4之间设有过滤网9,所述过滤箱体4上设有与过滤腔6的底部相连通的排污管10,所述过滤腔6的底部设有倾斜
延伸至排污管10的内管口的导污斜坡11;所述过滤腔6的上端设有进水管12,所述出水腔7的底部设有出水管13,所述出水管13经排水管14与城市下水道连接;所述过滤网9经拆卸机构8安装在分隔板5和过滤箱体4之间,通过在潜污泵1的出水端与城市下水管道之间设有过滤机构3,利用过滤机构3来对潜污泵1输送到城市下水管道内的水体进行过滤,从而有效避免了潜污泵1输送的水体将大量的泥沙带入到城市下水管道内,而造成水土流失并且容易造成城市下水管道的堵塞,主要是利用潜污泵1将建筑工地上的水体输送到过滤箱内的过滤腔6内,水体在过滤网9的过滤作用下进入到出水腔7内,且过滤后剩下的泥沙则留在过滤腔6内,其中过滤网9是设置在分隔板5的顶部与过滤箱体4之间,使得过滤留在过滤腔6内的泥沙不易附着堆积在过滤网9上,不易造成过滤网9堵塞,从而确保了过滤网9具有较好的持续过滤效果。
24.其中,所述进水管12的设置高度高于分隔板5的顶部高度。
25.其中,所述过滤腔6内设有用于对经进水管12进入的水体消能的消能机构15,所述消能机构15包括设置在过滤腔6内且位于进水管12的倾斜设置的消能板16;所述消能板16与过滤腔6的内壁之间设有加强杆17,通过在过滤腔6内设置进水管12进入的水体消能的消能机构15,主要是利用进水管12进入到过滤腔6时,水流与消能板16进行撞击消能,从而削弱了水流的流动性,而有利于污水中的泥沙进行沉降且也不易将沉降在过滤腔6内的泥沙带起,不会增加过滤网9的过滤负担。
26.其中,所述拆卸机构8包括设置在分隔板5顶端的插条18,所述过滤网9底部设有定位条19,所述定位条19的底部设有供插条18插入的插槽20,且定位条19与插条18之间经螺栓相固定,过滤网9的边侧设有固定条板21,所述过滤箱体4的内壁上设有托载固定条板21的定位托板22,所述定位托板22与固定条板21经螺栓固定,所述过滤网9的顶端朝过滤腔6倾斜,便于对过滤网9进行安装和拆卸,且过滤网9的顶端朝过滤腔6倾斜,使得泥沙等异物不易附着在过滤网9的表面,不会对过滤网9造成堵网。
27.其中,所述排污管10上设有开关阀23。
28.其中,所述过滤箱体4的顶部设有检修口24,且所述检修口24处经螺栓固定有密封盖板25,所述密封盖板25与过滤箱体4之间设有密封橡胶层,便于对过滤网进行检修。
29.工作原理:通过在潜污泵1的出水端与城市下水管道之间设有过滤机构3,利用过滤机构3来对潜污泵1输送到城市下水管道内的水体进行过滤,从而有效避免了潜污泵1输送的水体将大量的泥沙带入到城市下水管道内,而造成水土流失并且容易造成城市下水管道的堵塞,主要是利用潜污泵1将建筑工地上的水体输送到过滤箱内的过滤腔6内,水体在过滤网9的过滤作用下进入到出水腔7内,且过滤后剩下的泥沙则留在过滤腔6内,其中过滤网9是设置在分隔板5的顶部与过滤箱体4之间,使得过滤留在过滤腔6内的泥沙不易附着堆积在过滤网9上,不易造成过滤网9堵塞,从而确保了过滤网9具有较好的持续过滤效果。
30.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944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