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柜体组件,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容纳电池的柜体组件。
背景技术:
2.锂离子电池在电池柜中进行充电时,可能会因操作不当或环境问题而着火。通常,现有技术对电池柜配备消防机构,该消防机构将大量的水喷洒到电池柜中的锂离子电池上,以对锂离子电池上进行降温,并且扑灭锂离子电池的明火。
3.然而,现有技术中的电池柜中的消防用液体(例如水)仅依靠重力作用喷射在锂离子电池上,灭火效果不明显,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旨于解决上述问题,因而提供了一种柜体组件,用于容纳电池。柜体组件包括柜体、至少一个子仓、储水装置、供水系统以及排水系统。至少一个子仓设置在柜体上,用于容纳电池。储水装置用于容纳液体。供水系统与第一储水装置以及至少一个子仓相连接,以使得储水装置中的液体能够流至至少一个子仓中。排水系统与至少一个子仓以及储水装置相连接,以使得至少一个子仓中的液体能够流至储水装置中。其中,所述供水系统包括加压装置,以对从所述储水装置流出的所述液体加压。
5.进一步地,所述储水装置包括第一储水装置和第二储水装置,所述供水系统连接在所述第一储水装置与所述至少一个子仓之间,所述排水系统连接在所述至少一个子仓与所述第二储水装置之间。所述柜体组件还包括回水系统,连接在所述第一储水装置和所述第二储水装置之间,以使得所述第二储水装置中的所述液体能够流至所述第一储水装置中。
6.进一步地,排水系统包括至少一个排水子管道、排水支管道以及排水主管道。至少一个排水子管道与至少一个子仓对应设置,并且与至少一个子仓相连接。排水支管道与至少一个排水子管道相连接。排水主管道与排水支管道以及第二储水装置相连接。排水系统被配置为使得至少一个子仓中的液体能够通过至少一个排水子管道、排水支管道以及排水主管道流至第二储水装置中。
7.进一步地,至少一个子仓中的每一个包括子仓壳体,子仓壳体限定子仓容腔,子仓壳体的侧部设有与子仓容腔连通的子仓开口,以使得电池能够通过子仓开口容纳在子仓容腔中,子仓容腔的底部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设置,以使得子仓开口高于子仓容腔的底部。至少一个排水子管道中的每一个包括相对设置的管道第一端和管道第二端,管道第一端与子仓壳体的侧部相连接,以使得至少一个排水子管道与子仓容腔相连通。管道第一端与子仓容腔的底部具有预定距离,以使得液体的至少一部分能够保留在子仓容腔的底部。
8.进一步地,供水系统包括供水主管道、供水支管道以及至少一个喷淋装置。供水主管道与第一储水装置相连接。供水支管道与供水主管道相连接。加压装置设置在供水主管道上,以对从第一储水装置流出的液体加压。至少一个喷淋装置与至少一个子仓对应设置,
并且与供水支管道相连接。所述加压装置设置在所述供水主管道上。供水系统被配置为使得第一储水装置中的液体能够通过供水主管道、供水支管道以及至少一个喷淋装置流至至少一个子仓中。
9.进一步地,柜体组件还包括控制装置,设置在柜体中,加压装置与控制装置通讯连接,控制装置能够控制加压装置的开启与关闭。
10.进一步地,柜体组件还包括至少一个温度感应装置。至少一个温度感应装置与至少一个子仓对应设置,并设置在子仓容腔中。至少一个温度感应装置与控制装置通讯连接,并被配置为:当子仓容腔中的温度大于预设温度时,与子仓对应的温度感应装置会向控制装置发出温度信号,控制装置能够基于温度信号控制加压装置启动。
11.进一步地,回水系统包括回水管道以及动力装置。回水管道与第一储水装置以及第二储水装置相连接。动力装置设置在回水管道上,以使得第二储水装置中的液体能够通过回水管道流至第一储水装置。动力装置与控制装置通讯连接,控制装置能够控制动力装置的开启与关闭。
12.进一步地,柜体组件还包括第一液位传感器,第一液位传感器设置在第一储水装置中,用于检测第一储水装置中的液体的液位,并且与控制装置通讯连接。控制装置能够基于第一液位传感器检测到的液体在第一储水装置中的液位控制动力装置启动或停止。
13.进一步地,柜体组件还包括柜门以及槽。槽设置在柜门上,并且槽具有向上设置的槽开口,以使得从供水系统流到柜门上的液体通过槽开口收集在槽中。槽与第二储水装置相连接,以使得收集在槽中的液体能够流至第二储水装置中。
14.进一步地,柜体组件还包括槽连接管道。槽连接管道包括相对设置的槽连接管道第一端和槽连接管道第二端,槽连接管道第一端与槽相连接,槽连接管道第二端与第二储水装置相连接。槽倾斜于水平方向设置,并且槽连接管道第一端位于槽的较低的一端处。
15.第一,本实用新型的柜体组件能够对消防用液体(例如,水)进行加压,从而使得消防用液体喷射时具有一定压力,加强水的喷射作用,以提高灭火效率。
16.第二,本实用新型的柜体组件能够将部分消防用液体(例如,水)保持在子仓中,使得锂离子电池始终处于水环境中,从而保证锂离子电池在其明火被扑灭之后不会复燃。本实用新型的子仓的排水开口的下边缘被设置在高于子仓容腔的底部大于0的高度处,使得部分消防用液体被保持在子仓中。由此,锂离子电池始终处于水环境中,从而保证锂离子电池在明火被扑灭之后不会复燃。
17.第三,本实用新型的柜体组件的控制机构中的第一液位传感器、第二液位传感器、加压装置、动力装置、补水电磁阀、电磁阀和控制装置的设置能够保证第一储水装置和第二储水装置中存有足够的液体,以用于消防。
18.第四,本实用新型的柜体组件能够节约消防用液体。具体来说,现有技术中的消防用液体会被喷洒到柜门的内侧,并通过柜门与柜体之间缝隙流到柜体组件之外,从而造成了消防用液体的浪费。而本实用新型的柜体组件的柜门的内侧设有用于收集喷洒到柜门的内侧上的液体的槽,并且该槽与位于柜体下侧的第二储水装置连通,以将所收集的液体汇集到位于柜体下侧的第二储水装置。由此,消防用液体得以节约。
19.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附图说明
20.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柜体组件的立体前视图;
21.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柜体组件的立体前视图,其中柜门被移除;
22.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柜体组件的立体后视图;
23.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柜体组件中的第一储水装置的立体前视图;
24.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柜体组件中的第二储水装置的立体前视图;
25.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柜体组件中的供水系统的立体前视图;
26.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柜体组件中的排水系统的立体前视图;
27.图8本实用新型的柜体组件中的回水系统的立体前视图;
28.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柜体组件中的柜门的立体后视图。
29.附图标号说明:
30.柜体10、柜门101、槽102、槽连接管道103、柜体支撑梁组件104、槽连接管道第一端105、槽连接管道第二端106、子仓11、子仓壳体111、子仓容腔112、子仓开口113、排水开口114、第一储水装置12、第一液位传感器121、第一出口122、第一入口123、第二储水装置13、第二液位传感器131、第二入口132、第二出口133、第二收集口134、供水系统21、供水主管道211、供水支管道212、喷淋装置213、加压装置214、喷头215、电磁阀216、喷淋管道217、排水系统22、排水子管道221、排水支管道222、排水主管道223、管道第一端224、管道第二端226、回水系统23、回水管道231、动力装置232、控制装置31、温度感应装置32、备用电源35。
具体实施方式
31.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32.该理解的是,虽然在本实用新型中使用表示方向的术语,诸如“上”、“下”、“左”、“右”、“前”、“后”等描述本实用新型中的各种示例结构部分和元件,但是在此使用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的目的,这些术语是基于附图中显示的示例性方位而确定的。由于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实施例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向设置,所以这些表示方向的术语只是作为说明而不应视作为限制。
33.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构想,遂图示中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
34.为了阐释的目的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性实施例,需要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可通过附图中没有具体示出的其他方式来实现。
35.如图1
‑
9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柜体组件包括电池柜和消防机构。电池柜用于容纳至少一个电池(例如,锂离子电池),并且能够对容纳在其中的电池进行充电。在电池的充电过程中可能发生异常。例如,由于操作员操作不当或环境问题造成电池温度升高从而引起电
池着火。消防机构设置在电池柜上,用于对着火的电池进行灭火。在本实用新型中,以水作为示例来灭火。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用其他液体(例如,中水等)作为灭火的介质。
36.如图1
‑
3所示,电池柜包括柜体10和柜门101。柜体10大致为长方体状的壳体,其限定柜体容腔。柜体10的前侧设有与柜体容腔连通的柜体开口。柜门101为具有厚度的长方形板,其右侧与柜体10的右侧部的前边缘可转动地连接,以使得柜门101能够盖合和释放柜体开口。为了便于示出柜体10中的各个部件,图1
‑
3中均未示出柜体10侧部的壳体。柜体容腔中设有四个柜体支撑梁组件104和二十个子仓11。柜体容腔被四个柜体支撑梁组件104分隔为五层。每层中放置四个横向排列的子仓11。每个子仓11包括呈长方体状的子仓壳体111,其限定长方体状的子仓容腔112,用于容纳电池(未示出)。子仓壳体111的前部设有与子仓容腔112连通的子仓开口113,以使得电池能够通过子仓开口113容纳在子仓容腔112中。子仓开口113与柜体开口相连通。子仓容腔112的底部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设置,以使得子仓开口113高于子仓容腔112的底部。每个子仓11的子仓壳体111的另一侧部(例如,后部)上设有彼此横向间隔开的两个排水开口114(如图3所示)。排水开口114的下边缘设置在高于子仓容腔112的底部大于0的高度处。排水开口114被设置为低于子仓开口113的下边缘。
37.子仓壳体111可以通过紧固件(未示出)而固定到柜体10的壳体和/或柜体支撑梁组件104上,从而被固定地容纳在柜体容腔中。电池柜还包括充电电路系统(未示出),用于对容纳在电池柜的子仓11中的电池进行充电。
38.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柜体10能够容纳二十个子仓11,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柜体10可以被构造为具有任意数量的层,每一层容纳有任意数量的子仓11。
39.还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子仓壳体111形成长方体状的子仓容腔112,以接收长方体状的电池,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子仓壳体111可以为任意形状,从而构造任意形状的子仓容腔112(例如,圆柱形的子仓容腔),以接收任意形状的电池(例如,圆柱形的电池)。
40.如图1
‑
8所示,消防机构包括第一储水装置12、第二储水装置13、供水系统21、排水系统22以及回水系统23。其中,第一储水装置12设置在所有子仓11的上方,用于容纳水。第二储水装置设置在所有子仓11的下方,用于容纳水。供水系统21连接在第一储水装置12与所有子仓11之间,以使得第一储水装置12中的水能够流至子仓11中。排水系统22连接在所有子仓11与第二储水装置13之间,以使得子仓11中的水能够流至第二储水装置13中。回水系统23连接在第一储水装置12与第二储水装置13之间,以使得第二储水装置13中的水能够流至第一储水装置12中。
41.下文将结合图4
‑
8具体介绍第一储水装置12、第二储水装置13、供水系统21、排水系统22以及回水系统23。
42.如图4所示,第一储水装置12为长方体状的水箱,其内部容纳有水。第一储水装置12设置在柜体10的顶部并且因此位于所有子仓11的上方。第一储水装置12的底部设有第一出口122和第一入口123。其中,第一出口122与供水系统21流体连通,以使得第一储水装置12将其中的水供应到供水系统21。第一入口123与回水系统23流体连通,而回水系统23与第二储水装置13流体连通,以使得第二储水装置13中的水通过回水系统23以及第一入口123
流到第一储水装置12中。
43.如图5所示,第二储水装置13为长方体状的水箱,其内部用于容纳水。第二储水装置13设置在柜体10的底部并且因此位于所有子仓11的下方。第二储水装置13的顶部设有第二入口132以及第二出口133。其中,第二入口132与排水系统22流体连通,以使得第二储水装置13接收来自排水系统22的水。第二出口133与回水系统23流体连通,以使得第二储水装置13中的水通过第二出口133和回水系统23流回第一储水装置12中。第二储水装置13的前侧还设有第二收集口134。第二储水装置13上还设有补水口(未示出),其与公共消防管道(未示出)相连接,以使得第二储水装置13从公共消防管道接收水。作为一个示例,公共消防管道上设有补水电磁阀(未示出),当补水电磁阀处于打开状态时,水通过公共消防管道流入第二储水装置13,从而对第二储水装置13进行补水。
44.如图6所示,供水系统21设置在子仓11的后侧,包括供水主管道211、供水支管道212以及喷淋装置213。供水主管道211大体沿纵向方向延伸。供水主管道211上端与第一储水装置12的第一出口122流体连通,以使得供水主管道211从第一储水装置12接收水。五个供水支管道212与供水主管道211流体连通,并大致向左横向布置,以接收来自供水主管道211的水。五个供水支管道212的高度被设置为分别对应于柜体容腔中的五个层,并且靠近对应层的子仓11的顶部布置。每个供水支管道212上设有四个喷淋装置213以与每层中的四个子仓11对应设置。每个喷淋装置213包括喷头215、电磁阀216和喷淋管道217。喷淋管道217与供水支管道212流体连通,并从供水支管道212向前延伸穿过子仓壳体111的后部而延伸入子仓容腔112中。喷头215设置在喷淋管道217的与供水支管道212相对的端部,并且位于子仓容腔112的顶部,以将来自供水支管道212的水从子仓容腔112的顶部喷洒到子仓容腔112中的电池上。电磁阀216设置在喷淋管道217上,用于控制供水支管道212与喷头215的连通和断开。供水系统21还包括加压装置214。加压装置214设置在供水主管道211上,并且位于供水主管道211的上端以及最上方的供水支管道212之间,用于对供水主管道211从第一储水装置12接收的水进行加压。作为一个示例,加压装置214为泵。
45.供水系统21用于从第一储水装置12接收水、对该水进行加压以及将经加压的水输送到子仓11中。具体而言,当需要对某一子仓11喷洒水时,供水系统21中的与该子仓11对应的电磁阀216打开,以使得从第一储水装置12到与该子仓11对应的喷头215之间的液体通路打开。此时,第一储水装置12中的水基于自身重力从第一储水装置12流向该子仓11。在与该子仓11对应的电磁阀216打开的同时,加压装置214开始工作,使得来自第一储水装置12中的水被加压。由此,供水系统21将较高的压力的水喷洒到子仓11中的电池上,以实现对电池的快速物理降温。
46.如图7所示,排水系统22设置在子仓11的后侧,其包括四十个排水子管道221、五个排水支管道222以及排水主管道223。四十个排水子管道221被分为二十组,每组包括两个排水子管道221,并与一个子仓11对应设置。每个排水子管道221从前向后并且向下倾斜地延伸。换句话说,每个排水子管道221包括相对设置的管道第一端224(即,前端)和管道第二端226(即,后端)。管道第一端224与子仓壳体111相连接,并且与两个排水开口114流体连通,以使得该排水子管道221与对应子仓11的子仓容腔112流体连通。由于子仓11的子仓壳体111的排水开口114的下边缘被设置在高于子仓容腔112的底部大于0的高度处,因此管道第一端224与子仓容腔112的底部具有大于0的预定距离。五个排水支管道222沿横向方向延
伸,其高度分别被设置为对应于柜体容腔中的五个层,并且靠近每个层的子仓11的底部设置。每一层上的排水支管道222与该层上的八个排水子管道221的管道第二端226相连接。排水主管道223沿纵向方向延伸,其靠近五个排水支管道222的中部设置,并且分别与五个排水支管道222流体连通。排水主管道223的下端与第二储水装置13的第二入口132流体连通。
47.排水系统22被配置为使得子仓11中的水能够通过排水子管道221、排水支管道222以及排水主管道223流至第二储水装置13中。具体而言,当子仓11中的水的高度大于该子仓11的子仓壳体111的排水开口114的下边缘的高度时,子仓11中的水通过该排水开口114流到与排水开口114连通的排水子管道221中,并且向下流到与排水子管道221连通的排水支管道222、向下流到与排水支管道222连通的排水主管道223中,并最终通过第二储水装置13的第二入口132流到与排水主管道223连通的第二储水装置13中。
48.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每个子仓11包括两个排水开口114并且有两个排水子管道221与该两个排水开口114相连通,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每个子仓11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排水开口114并且有对应数量的排水子管道221与一个子仓11中的排水开口114相连通。
49.如图8所示,回水系统23设置在子仓11的后侧,并且包括回水管道231以及动力装置232。回水管道231沿纵向方向延伸,并且与供水主管道211分别设置在供水支管道212的两侧。回水管道231的上端与第一储水装置12的第一入口123流体连通,并且回水管道231的下端与第二储水装置13的第二出口133流体连通,以使得第一储水装置12通过回水管道231与第二储水装置13流体连通。动力装置232设置在回水管道231上,用于使得第二储水装置13中的水能够通过回水管道231流至第一储水装置12中。作为一个示例,动力装置232为泵。
50.如图9所示,消防机构还包括设置在柜门101内侧的槽102和槽连接管道103。槽102横向地并且倾斜地设置在柜门101内侧,并且设置在柜门101的靠近底部处以接近第二储水装置13。槽102具有向上的槽开口。槽连接管道103用于连接柜门101上的槽102与第二储水装置13。槽连接管道103为软管,以使得柜门101在多次开关柜门操作下,仍能保证槽连接管道103与柜门101以及第二储水装置13的连通。槽连接管道103具有相对设置的槽连接管道第一端105和槽连接管道第二端106,槽连接管道第一端105与槽102流体连通,槽连接管道第二端106与第二储水装置13前侧的第二收集口134流体连通。其中,槽连接管道第一端105设置在槽102的较低的一端处,以使得槽102中容纳的水能够从槽102流向槽连接管道103。
51.槽102和槽连接管道103用于收集供水系统21溅到到柜门101内侧上的水,并且将所收集的水输送到第二储水装置13中。具体而言,喷头215向子仓11喷水时,水可能通过子仓壳体111前侧的子仓开口113溅到柜门101的内侧上。溅到柜门101的内侧上的水基于自身重力沿着柜门101的内侧的向下流动,而最终通过槽开口收集在槽102中。槽102所收集的水沿着槽102限定的倾斜路径流向槽连接管道103,并且最终通过与槽连接管道103连接的第二收集口134而流到第二储水装置13中。
52.如图2
‑
3所示,柜体组件还包括控制机构,该控制机构包括控制装置31以及与控制装置31通讯连接的温度感应装置32、烟雾感应装置(未示出)、第一液位传感器121、第二液位传感器131以及备用电源35。此外,控制装置31还与加压装置214、动力装置232、补水电磁阀和上述供水系统21中的电磁阀216通讯连接。
53.控制装置31和备用电源35设置在柜体10的柜体容腔内,并且位于柜体10的最上层
的子仓11上方。备用电源35与控制装置31通讯连接,用于为加压装置214和动力装置232提供电力。温度感应装置32设置在每一个子仓11的子仓容腔112的顶部,用于检测每一个子仓11的子仓容腔112中的温度。温度感应装置32与控制装置31通讯连接,并被配置为当子仓11的子仓容腔112中的温度大于预设温度时,与该子仓11对应的温度感应装置32会向控制装置31发出温度信号。控制装置31基于该温度信号启动加压装置214并开启与该子仓容腔112对应的电磁阀216。烟雾感应装置设置在柜体容腔的顶部。烟雾感应装置与控制装置31通讯连接,并被配置为当烟雾感应装置感测到烟雾时,烟雾感应装置会向控制装置31发出烟雾信号。控制装置31基于该烟雾信号启动动力装置232并开启电磁阀216。
54.需要说明的是,虽然上述示例中控制装置31分别基于温度感应装置32与烟雾感应装置提供的温度信号和烟雾信号启动动力装置232与开启电磁阀216,可以理解的是,控制装置31也可以基于温度信号和烟雾信号停止动力装置232与关闭电磁阀216。
55.第一液位传感器121设置在第一储水装置12的顶部,用于检测第一储水装置12内部的水的液位。第一液位传感器121被配置为:当第一储水装置12中水的液位高度等于或低于第一液位低位高度时,第一液位传感器121将第一液位低位信号传送给控制装置31;并且当第一储水装置12中水的液位高度等于或高于第一液位高位高度时,第一液位传感器121将第一液位高位信号传送给控制装置31。
56.第二液位传感器131设置在第二储水装置13的顶部,用于检测第二储水装置13内部的水的液位。第二液位传感器131被配置为:当第二储水装置13中水的液位高度等于或低于第二液位低位高度时,第二液位传感器13将第二液位低位信号传送给控制装置31;并且当第二储水装置13中水的液位高度等于或高于第二液位高位高度时,第二液位传感器131将第二液位高位信号传送给控制装置31。
57.此外,控制装置31能够控制用于向电池柜中的电池充电的充电电路系统的启动和停止。
58.下面将介绍柜体组件,尤其是消防机构和控制机构的工作原理。
59.当电池柜正常工作时,控制装置31控制充电电路系统以向电池柜中的电池充电。第一储水装置12中容纳有水,供水系统21中的电磁阀216关闭,补水电磁阀关闭,且供水系统21中的加压装置214以及回水系统23中的动力装置232停止工作。位于每一子仓11中的温度感应装置32检测对应子仓11中的温度,并且位于柜体容腔的顶部的烟雾感应装置检测柜体容腔中是否存在烟雾。
60.当某一子仓11中的温度感应装置32检测到高于预设温度的温度和/或当烟雾感应装置检测柜体容腔中存在烟雾时,温度感应装置32和/或烟雾感应装置向控制装置31发送温度信号和/或烟雾信号。控制装置31能够基于所接收到的温度信号和/或烟雾信号禁用充电电路系统,并使备用电源35被启用以选择性地为加压装置214和动力装置232提供电力。控制装置31启动加压装置214,并打开该子仓11对应设置的电磁阀216,以使得加压装置214对来自第一储水装置12进行加压并且通过对应的喷头215对该子仓11喷洒经加压的水,从而对该子仓11中的电池进行快速物理降温。
61.在喷头215对对应子仓11喷洒水之后,由于子仓容腔112的底部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设置并且排水开口114的下边缘设置在高于子仓容腔112的底部大于0的高度处,因此子仓11的子仓容腔112中会累积有一定量的水。当子仓容腔112中累积的水的高度上升为高于
子仓11的排水开口114的下边缘时,子仓容腔112中的水会通过子仓11的排水开口114流入到与排水开口114连通的排水子管道221中,并且向下流到与排水子管道221连通的排水支管道222、向下流到与排水支管道222连通的排水主管道223中,并最终通过第二储水装置13的第二入口132流到与排水主管道223连通的第二储水装置13中。此外,部分水会通过子仓开口113溅到柜门101的内侧上。溅到到柜门101的内侧上的水基于自身重力沿着柜门101的内侧的向下流动,而最终通过槽开口收集在槽102中。槽102所收集的水沿着槽102限定的倾斜路径流向槽连接管道103,并且最终通过与槽连接管道103连接的第二收集口134而流到第二储水装置13中。
62.当第一液位低位信号指示第一储水装置12中的水的液位等于或低于第一液位低位高度(这表明第一储水装置12中的水量较少)时,第一液位传感器121将第一液位低位信号传送给控制装置31。控制装置31基于该信号启动动力装置232,从而将第二储水装置13中的水通过回水系统23中的回水管道231向上输送到第一储水装置12中,以补充第一储水装置12中的水。
63.在消防机构工作一定时间之后,如果温度感应装置32检测到温度低于预设温度的温度以及当烟雾感应装置检测柜体容腔中不再存在烟雾时(这表明电池已经被充分物理降温),温度感应装置32和烟雾感应装置不再向控制装置31发送温度信号或烟雾信号。控制装置31控制电磁阀216关闭,并且控制加压装置214停止工作。由此,消防机构不再将水喷洒到子仓11中。此时,可以等待电池柜的维护者对电池柜进行维修检测。
64.在消防机构不再将水喷洒到子仓11之后,第一液位传感器121和第二液位传感器131继续检测第一储水装置12和第二储水装置13中的液位。如果此时第二储水装置13中水的液位高度等于或低于第二液位低位高度,控制装置31打开补水电磁阀,使得第二储水装置13从公共消防管道接收水,以补充第二储水装置13中的水的量。由于此时动力装置232继续工作,因此动力装置232会将第二储水装置13中的水补充进第一储水装置12中。直到第一储水装置12中水的液位高度等于或高于第一液位高位高度时,第一液位传感器121将第一液位高位信号传送给控制装置31,控制装置31关闭动力装置232。此时第一储水装置12中已经存储足够的水。水继续通过公共消防管道注入第二储水装置13,直到第二储水装置13中水的液位高度等于或高于第二液位高位高度。第二液位传感器131将第二液位高位信号传送给控制装置31,控制装置31基于该信号关闭补水电磁阀。
65.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本实用新型中的柜体组件包括第一储水装置12和第二储水装置13,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柜体组件可以包括一个储水装置。供水系统21与其连接,从其中取水输送至子仓11。排水系统22将子仓11中的水排入储水装置中。这样的柜体组件可以不设置回水系统。
66.本实用新型的柜体组件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67.第一,本实用新型的柜体组件能够对消防用液体(例如,水)进行加压,从而使得消防用液体喷射时具有一定压力,加强水的喷射作用,以提高灭火效率。
68.第二,本实用新型的柜体组件能够将部分消防用液体(例如,水)保持在子仓中,使得锂离子电池始终处于水环境中,从而保证锂离子电池在其明火被扑灭之后不会复燃。本实用新型的子仓的排水开口的下边缘被设置在高于子仓容腔的底部大于0的高度处,使得部分消防用液体被保持在子仓中。由此,锂离子电池始终处于水环境中,从而保证锂离子电
池在其明火被扑灭之后不会复燃。
69.第三,本实用新型的柜体组件的控制机构中的第一液位传感器、第二液位传感器、加压装置、动力装置、补水电磁阀、电磁阀和控制装置的设置能够保证第一储水装置和第二储水装置中存有足够的液体,以用于消防。
70.第四,本实用新型的柜体组件能够节约消防用液体。具体来说,现有技术中的消防用液体会被喷洒到柜门的内侧,并通过柜门与柜体之间缝隙流到柜体组件之外,从而造成了消防用液体的浪费。而本实用新型的柜体组件的柜门的内侧设有用于收集喷洒到柜门的内侧上的液体的槽,并且该槽与位于柜体下侧的第二储水装置连通,以将所收集的液体汇集到位于柜体下侧的第二储水装置。由此,消防用液体得以节约。
71.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94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