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风装置及通信机房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2-05-10  71



1.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机房冷却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风装置及通信机房。


背景技术:

2.随着5g技术的发展,运营商5g基站建设规模越来越大,5g预计基站规模将超过500万个,单个基站能耗是以往基站的2

3倍。由于移动通信基站机房均为全封闭机房,机房内的电源设备、发射设备、传输设备等都是较大的发热体。要保持机房一定的工作环境温度(基站环境标准gb50174

93规定长年基站温度18℃

28℃),主要靠空调来实现。为保障设备在恒温下运行,不因为温度过高而宕机,制冷系统就要不间断地为基站降温,也是当前导致运营成本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基站制冷系统节能是现阶段降低5g基站能耗的重要领域。
3.现有基站制冷大多采用的机柜一体化空调或者基站空调实现环境温度控制,在冬季室外温度较低时,仍旧采用压缩空调制冷的方式,未能联动室外低温冷源实现免费冷源的利用。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风装置及通信机房,新风装置能够在室外温度低于室内温度时开启,引入室外冷风作为冷源,对机房内的通信设备进行冷却。该新风装置工作噪声低,安装使用方便,运行可靠。
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6.一方面,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风装置,包括:排风组件,包括具有室外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的第一风道壳体、以及位于所述第一风道壳体内的排风机;送风组件,包括具有第一进风口和室内送风口的第二风道壳体、以及位于所述第二风道壳体内的送风机;所述第一进风口与所述第一出风口连通;过滤件,位于所述第一进风口与所述第一出风口之间;导流结构,包括具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的弯管,所述弯管的第一开口与所述室外进风口连通,所述弯管的第二开口朝向所述排风组件的斜下方设置。
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弯管的弯曲轴位于竖直面内,且所述弯管的弯曲轴呈弧形;所述导流结构还包括:多个弧形导流片,设置于所述弯管的内壁上;所述多个弧形导流片均垂直于所述弯曲轴所在的竖直面,且所述多个弧形导流片沿平行于所述弯曲轴所在的竖直面、且垂直于所述弯曲轴的任一方向依次间隔设置。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新风装置还包括:防虫网,设置于所述第二开口处。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新风装置还包括:冷却系统,包括:淋水填料层,设于所述过滤件和所述第一进风口之间;集水盘,位于所述淋水填料层下方;水管,所述水管的进水口与所述集水盘连通,所述水管的出水口位于所述淋水填料层上方;水泵,位于所述水管上。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新风装置还包括:室内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室内温度;室外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室外温度;和,控制器,分别与所述室内温度传感器、所述室外温度
传感器、所述送风机、所述排风机耦接;所述控制器能够在所述室外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室外温度小于所述室内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室内温度时,控制所述送风机开启,并控制所述排风机关闭。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送风机包括变频风机。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新风装置还包括:压差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过滤件两侧的压差;其中,所述控制器还与所述压差传感器耦接;所述控制器能够在所述压差大于设定值时,控制所述送风机关闭,并控制所述排风机开启。
13.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机房,包括机房主体,还包括:如上述实施例所述的新风装置,所述新风装置安装在机房主体的壁上,所述新风装置导流结构中弯管的第二开口与所述机房外空气连通,所述新风装置的室内送风口与所述机柜内部的空气连通。
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风装置及通信机房,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风装置,由于其包括第一风道壳体及位于第一风道壳体内的排风机、第二风道壳体及位于第二风道壳体内的送风机,第一风道壳体的第一出风口与第二风道壳体的第一进风口连通,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之间设有过滤件。当机房室外温度低于机房室内温度时,开启送风机,关闭排风机,即可将室外冷风作为冷源送入机房室内,对通信设备进行降温冷却,利用自然冷源有效地降低了基站的能耗,节省了能源。
16.在将室外冷风作为冷源送入机房室内时,过滤件能有效地对气流中的灰尘等杂质进行过滤,避免了室外冷风对机房室内的污染。当过滤件上沉积的灰尘等杂质过多时,开启排风机,关闭送风机,即可将过滤件上的灰尘排到机房室外,同时对机房室内也具有换气的效果。
17.过滤件位于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之间,使得过滤件位于排风机的吸气侧,相对于过滤件位于排风机出风侧的设置,本实用新型的设置方式能够以更小的风力在更短的时间内除去过滤件上的灰尘,从而使得新风装置更快地重新将室外冷风作为冷源送入机房室内,对通信设备进行降温冷却,有效地提高了装置的效率。本新风装置将送风状态的风道和除尘状态的风道合二为一,简单紧凑,工作稳定可靠。
18.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的新风装置,由于其还包括导流的弯管结构,且弯管的第二开口朝向排风组件斜下方设置,可以有效地对气流进行导流,降低了气流的噪声,同时也防止了雨水进入装置内,有效地对装置进行了保护。
19.由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机房上安装有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新风装置,所以也能产生相同的技术效果,解决相同的技术问题。此处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1.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一种新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另一种新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3.附图标记:1、排风组件,11、第一风道壳体,111、室外进风口,112、第一出风口,12、排风机,2、送风组件,21、第二风道壳体,211、第一进风口,212、室内送风口,22、送风机,3、过滤件,4、导流结构,41、弯管,411、第一开口,412、第二开口,42、弧形导流片,5、冷却系统,51、淋水填料层,52、集水盘,53、水管,54、水泵,6、防虫网,7、室内温度传感器,8、室外温度传感器,9、压差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6.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2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8.参见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风装置100,包括:排风组件1、送风组件2、过滤件3和导流结构4。
29.其中,排风组件1包括具有室外进风口111和第一出风口112的第一风道壳体11、以及位于第一风道壳体11内的排风机12;送风组件2包括具有第一进风口211和室内送风口212的第二风道壳体21、以及位于第二风道壳体21内的送风机22,第一进风口211与第一出风口112连通。过滤件3位于第一进风口211与第一出风口112之间。导流结构4包括具有第一开口411和第二开口412的弯管41,弯管41的第一开口411与室外进风口111连通,弯管41的第二开口412朝向排风组件1的斜下方设置。
30.示例性的,第一进风口211与第一出风口112之间可以为法兰连接,过滤件3夹设在第一进风口211与第一出风口112之间。又示例性的,第一进风口211与第一出风口112之间也可以卡接,过滤件3的边缘可以嵌在第一进风口211处周向凹槽内或第一出风口112处周向凹槽内。
31.示例性的,过滤件3为过滤棉;或者,过滤件3也可以为过滤网。
32.示例性的,弯管41的第一开口411与第一风道壳体11的室外进风口111之间为法兰连接;或者,弯管41的第一开口411与第一风道壳体11的室外进风口111之间也可以卡接。
3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风装置100,由于其包括第一风道壳体11及位于第一风道壳体11内的排风机12、第二风道壳体21及位于第二风道壳体21内的送风机22,第一风道壳体11的第一出风口112与第二风道壳体21的第一进风口211连通,第一进风口211和第一出风口112之间设有过滤件3。当机房室外温度低于机房室内温度时,开启送风机22,关闭排风机12,即可将室外冷风作为冷源送入机房室内,对通信设备进行降温冷却,利用自然冷源有效地降低了基站的能耗,节省了能源。
34.在将室外冷风作为冷源送入机房室内时,过滤件3能有效地对气流中的灰尘等杂质进行过滤,避免了室外冷风对机房室内的污染。当过滤件3上沉积的灰尘等杂质过多时,开启排风机12,关闭送风机22,即可将过滤件3上的灰尘排到机房室外,同时对机房室内也具有换气的效果。
35.过滤件3位于第一进风口211和第一出风口112之间,使得过滤件3位于排风机12的吸气侧处,相对于过滤件3位于排风机12出风侧处的设置,本实用新型的设置方式能够以更小的风力在更短的时间内除去过滤件3上的灰尘,从而使得新风装置100更快地重新将室外冷风作为冷源送入机房室内,对通信设备进行降温冷却,有效地提高了装置的效率。本新风装置100将送风状态的风道和除尘状态的风道合二为一,简单紧凑,工作稳定可靠。
36.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的新风装置100,由于其还包括导流的弯管41结构,且弯管41的第二开口412朝向排风组件1斜下方设置,可以有效地对气流进行导流,降低了气流的噪声,同时也防止了雨水进入装置内,有效地对装置进行了保护。
37.继续参见图1和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弯管41的弯曲轴l位于竖直面m内,且弯管41的弯曲轴l呈弧形。导流结构4还包括:多个弧形导流片42,设置于弯管41的内壁上;多个弧形导流片42均垂直于弯曲轴l所在的竖直面m,且多个弧形导流片42沿平行于弯曲轴l所在的竖直面m、且垂直于弯曲轴l的任一方向(如方向x)依次间隔设置。
38.在弯管41的内壁上,沿平行于竖直面m、且垂直于弯曲轴l的任一方向依次间隔设置多个弧形导流片42,且弧形导流片42垂直于竖直面m,当送风机22开启时,机房室外的冷风会从弯管41进入新风装置100,当气流在弯管41内流动时,多个弧形导流片42会使进入弯管41内的气流分成多层,沿着弧形导流片42流到室外进风口111,有效地避免了气流直接冲撞弯管41的内壁而引起气流紊乱,进而产生噪声。
39.参见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新风装置100还包括防虫网6,设置于第二开口412处。示例性的,防虫网6为网格式结构,可以有效地防止了飞虫或柳絮等体积较大的异物随着气流进入新风装置100内而影响新风装置100的性能。
40.继续参见图1和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新风装置100还包括冷却系统5,冷却系统5包括淋水填料层51、集水盘52、水管53和水泵54,淋水填料层51设于过滤件3和第一进风口211之间;集水盘52位于淋水填料层51下方;水管53的进水口与集水盘52连通,水管53的出水口位于淋水填料层51上方;水泵54位于水管53上。
41.其中,淋水填料层51夹设于过滤件3和第一进风口211之间,淋水填料层51的材质为pvc纤维。集水盘52固定连接在第一风道壳体11外壁上和/或第二风道壳体21外壁上和/或用于安装新风装置100的机房主体的壁上。
42.示例性的,当机房室外的温度小于机房室内的温度,但机房室外和机房室内的温度差较小时,可以开启水泵54,使集水盘52内的水或其他冷却液沿着水管53流动,从淋水填
料层51上方流入淋水填料层51内,此时,机房室外的冷风流过淋水填料层51时,淋水填料层51内的水分在风力作用下蒸发,进一步降低气流的温度,有效地增强了新风装置100对机房内通信设备的冷却效果,淋水填料层51内多余的水分向下流回集水盘52继续循环使用。
43.参见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新风装置100还包括:室内温度传感器7、室外温度传感器8和控制器,室内温度传感器7用于检测室内温度;室外温度传感器8用于检测室外温度;控制器分别与室内温度传感器7、室外温度传感器8、送风机22、排风机12耦接;控制器能够在室外温度传感器8检测到的室外温度小于室内温度传感器7检测到的室内温度时,控制送风机22开启,并控制排风机12关闭。
44.示例性的,如图2所示,室内温度传感器7可以设置在第二风道壳体21靠近室内送风口212处,室外温度传感器8设置在弯管41内壁靠近室外进风口111处。
45.通过室内温度传感器7和室外温度传感器8对机房室内温度和机房室外温度进行检测,控制器根据检测的温度控制送风机22和排风机12的开启和关闭,提高了控制的准确性和便利性。
46.此外,控制器也可以控制新风装置100和机械制冷设备进行联动,在室外温度传感器8检测到的室外温度小于室内温度传感器7检测到的室内温度时,控制器控制送风机22开启,并控制排风机12关闭,同时控制机械制冷设备不工作,此时室外冷风可以进入机房室内对通信设备进行散热;而在室外温度传感器8检测到的室外温度大于室内温度传感器7检测到的室内温度时,控制器控制送风机22关闭,并控制排风机12关闭,同时控制机械制冷设备工作,此时机械制冷设备对通信设备进行散热。如此,保证了对机房内通信设备进行冷却的可靠性,又极大地节省了能源消耗。
47.在一些实施例中,送风机22包括变频风机。
48.送风机22采用变频风机,可以实现无级调速,控制器根据室外温度传感器8检测到的室外温度与室内温度传感器7检测到的室内温度的温度差,结合通信设备的冷却需求,调节送风机22的转速,保证了对室外冷风的有效利用,同时避免了送风机22转速不能调节对能源的消耗。
49.继续参见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新风装置100还包括:压差传感器9,压差传感器9的两个检测端分别位于过滤件3两侧,用于检测过滤件3两侧的压差;其中,控制器还与压差传感器9耦接;控制器能够在压差大于设定值时,控制送风机22关闭,并控制排风机12开启。
50.由于新风装置100工作时,过滤件3上的积尘会越来越多,过滤件3两侧的压差会越来越大。当过滤件3上的积尘大于过滤件3的容尘量时,过滤件3的阻力会变大,过滤效率下降,从而影响新风装置100的效果,因此,当压差传感器9检测到过滤件3两侧的压差大于设定值时,此时过滤件3上的积尘大于过滤件3的容尘量,控制器控制送风机22关闭,并控制排风机12开启,对过滤件3除尘,保证新风装置100的使用效果,同时对机房室内空气进行换气。
51.参见图1,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机房,包括机房主体,还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新风装置100,新风装置100安装在机房主体的壁上,新风装置100导流结构4中弯管41的第二开口412置于机房外并与机房外空气连通,新风装置100的室内送风口212置于机房内部并与机房内部的空气连通。
52.由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机房上安装有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新风装置
100,所以也能产生相同的技术效果,解决相同的技术问题。此处不再赘述。
53.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942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