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电梯用轿厢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2-05-10  84



1.本技术涉及电梯设备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多功能电梯用轿厢。


背景技术:

2.目前电梯是指服务于建筑物内若干特定的楼层,其轿厢运行在至少两列垂直于水平面或与铅垂线倾斜角小于15
°
的刚性轨道运动的永久运输设备。轿厢是电梯用来运载乘客或货物及其他载荷的轿体部件。
3.相关技术电梯包括轿厢本体,轿厢本体外部设置有供轿厢本体承重的轿厢架,轿厢本体内的按键经常被人们触摸,电梯内的按键由保洁人员定期擦拭,以及电梯内部的环境均为定期打扫,乘坐人员进入电梯刷卡,随后用电梯卡按压按键。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疫情期间,按键经常触摸,易造成病毒通过按键传染给健康人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改善疫情期间,按键经常触摸,易造成病毒通过按键传染给健康人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多功能电梯用轿厢。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多功能电梯用轿厢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多功能电梯用轿厢,包括轿厢本体,所述轿厢本体上设置有消毒盒,消毒盒顶部开设有第一长条孔,消毒盒内部填充有供电梯卡擦拭消毒的消毒海绵,电梯内设置有承载板,电梯竖直内壁上开设有收纳槽,承载板铰接在收纳槽槽壁上且转动轴水平设置,承载板竖直状态下,承载板背离收纳槽的侧壁与电梯竖直内壁平齐并将收纳槽覆盖,承载板水平状态下,承载板底面与收纳槽下方槽壁抵接。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承载板至水平状态,将消毒盒放置在承载板上,承载板为消毒盒提供放置位置,且在不需要消毒时,承载板隐蔽在电梯内壁上,不影响电梯内部空间及美观性;乘坐电梯的人员进入电梯刷卡后,用电梯卡按压电梯按键,随后将电梯卡穿过第一长条孔,在消毒海绵上擦拭进行消毒,达到疫情期间,乘坐电梯随手将电梯卡消毒,减少病毒传播的效果。
9.可选的,所述消毒盒顶部固定设置有凸条,凸条呈中空且底部为开口状,凸条将第一长条孔完全覆盖,消毒海绵充满凸条内部,凸条顶部开设有第二长条孔,第二长条孔沿凸条长度方向开设。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凸条突出消毒盒上表面,人员将电梯卡通过第二长条孔与消毒海绵接触并消毒,此时人员的手部无需触碰到消毒盒的上表面,避免没必要的接触,达到减少病毒传播的可能。
11.可选的,所述消毒海绵设置有两块,相邻消毒海绵以凸条竖直中心线对称设置,且相邻消毒海绵的交接线顺应第二长条孔长度方向设置且位于第二长条孔正下方。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梯卡深入相邻消毒海绵之间,能最大程度的消毒电梯
卡的两侧面以及端部,区别于只对电梯卡端部消毒,达到提升对电梯卡消毒面积的效果。
13.可选的,所述消毒盒内部设置有滤网,滤网水平设置,消毒海绵位于滤网上方,所述消毒盒内填充有消毒液,消毒液位于滤网下方,每个所述消毒海绵底部均设置有引流条,引流条一端与消毒海绵固定连接,另一端贯穿滤网深入消毒液内部。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消毒海绵内的水分长时间使用后会减少,以及水分自己蒸发,通过引流条将消毒盒内的消毒液及时引流吸收到消毒海绵内部,保证消毒海绵的消毒效果,滤网的设置将消毒海绵和消毒液分离开来,避免消毒海绵内的液体含量过多。
15.可选的,所述消毒盒内部固定设置有挡条,挡条沿消毒盒竖直内壁水平设置一周,滤网底面周边处与挡条顶面抵接。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挡条的设置使滤网为可拆卸式,打开消毒盒后即可取出滤网,操作简单便利,便于回收重复利用。
17.可选的,所述承载板上内嵌固定有第一磁条,第一磁条位于承载板水平状态时的顶面处,收纳槽槽壁为磁性可吸附材质,所述消毒盒底部内嵌固定有第二磁条,第一磁条和第二磁条相互磁性吸附,承载板上开设有凹槽,凹槽位于承载板水平状态时的底面处。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承载板收起时,第一磁条与收纳槽槽壁吸附,提升承载板收纳状态的稳定性,当需要将承载板转动至水平状态时,凹槽为承载板的转动提供了受力位置,便于人员将承载板转动至水平状态,第二磁条与第一磁条磁性吸附加强了消毒盒放置在承载板上的稳定性。
19.可选的,所述消毒盒采用透明材质制成的消毒盒。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透明材质制成的消毒盒便于观察消毒盒内部消毒液的多少,从而及时添加消毒液。
21.可选的,所述轿厢本体底部固定设置有缓冲层,缓冲层采用橡胶材质制成的缓冲层。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缓冲层的设置减少轿厢本体沿竖直方向的震动,使乘坐电梯人员尽可能减少晃动,从而减少对电梯内部其他位置的触摸,达到减少病毒触摸传播的现象。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消毒盒的设置,使乘坐电梯的人员将电梯卡在消毒海绵上擦拭进行消毒,达到疫情期间,乘坐电梯随手将电梯卡消毒,减少病毒传播的效果;
25.2.收纳槽和承载板的设置为消毒盒的放置提供了位置,同时消毒盒不使用时,承载板收纳在收纳槽内,减少对轿厢本体内部空间的占用;
26.3.引流条的设置使消毒海绵内及时补充水分,保证消毒海绵的消毒效果。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为显示消毒盒处部分结构示意图。
29.图3是图2中a部分放大图。
30.图4是为显示消毒盒内部结构剖视图。
31.附图标记说明:1、轿厢本体;11、收纳槽;2、消毒盒;21、第一长条孔;22、消毒海绵;
23、滤网;24、消毒液;25、第二磁条;3、承载板;31、第一磁条;32、凹槽;4、凸条;41、第二长条孔;5、引流条;6、挡条;7、缓冲层。
具体实施方式
32.以下结合附图1

4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3.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多功能电梯用轿厢。
34.参照图1,一种多功能电梯用轿厢包括轿厢本体1,轿厢本体1底部固定设置有缓冲层7,本实施例中缓冲层7采用橡胶材质制成的缓冲层7,缓冲层7的设置对轿厢本体1与轿厢架之间的碰撞起到缓冲效果,从而减少轿厢本体1的震动,达到减少电梯乘坐人员手扶和触碰电梯内壁的现象,实现减少病毒通过触摸传播的效果。
35.参照图2和图3,轿厢本体1内壁上开设有收纳槽11,收纳槽11位于轿厢本体1内部电梯按键下方,收纳槽11水平开设且槽口正对轿厢本体1内部,轿厢本体1内壁上设置有承载板3,承载板3位于收纳槽11内,承载板3竖直状态下将收纳槽11完全覆盖,且承载板3朝向轿厢本体1内部的侧壁与轿厢本体1内壁平齐,此时为承载板3收纳状态。承载板3收纳状态下,承载板3底端与收纳槽11两正对的竖直内壁铰接,且转动轴水平设置,承载板3沿转动轴向远离收纳槽11槽底方向转动,转动至水平状态下,此时承载板3底面与收纳槽11下方槽壁抵接。轿厢本体1内设置有消毒盒2,消毒盒2放置在水平状态下的承载板3顶部。
36.参照图3和图4,消毒盒2为矩形状,消毒盒2底部内嵌固定有第二磁条25,第二磁条25平行于轿厢本体1内壁且水平设置,水平状态下承载板3顶面内嵌固定有第一磁条31,第一磁条31设置位置与第二磁条25对应,消毒盒2放置在承载板3上后第一磁条31和第二磁条25磁性连接,增强消毒盒2放置后的稳定性。收纳槽11槽壁采用磁性可吸附材质的槽壁,承载板3收纳状态下,第一磁条31与收纳槽11槽壁吸附,增强了承载板3收纳状态下的稳定性。承载板3收纳状态下朝向轿厢本体1内部的侧壁上开设有凹槽32,凹槽32水平开设,便于保洁人员将手指插嵌在凹槽32内将承载板3转动至水平状态,操作简单便利。
37.参照图3和图4,消毒盒2放置在承载板3上,消毒盒2顶部开设有第一长条孔21,第一长条孔21开设方向沿第一磁条31长度方向开设。消毒盒2顶部固定设置有凸条4,凸条4为矩形条状,凸条4内部中空且底部为开口状,凸条4底部周边沿第一长条孔21周边将第一长条孔21完全覆盖,凸条4顶部开设有第二长条孔41,第二长条孔41沿凸条4长度方向开设。消毒盒2内部设置有挡条6,挡条6沿消毒盒2竖直内壁设置一周,挡条6水平设置,挡条6与消毒盒2竖直内壁固定连接,挡条6位于消毒盒2竖直内壁中部位置处,消毒盒2内部设置有消毒海绵22、滤网23和消毒液24,滤网23水平设置,滤网23自身带有网孔,滤网23架设在挡条6顶部,即滤网23底面周边处与挡条6顶面抵接;消毒液24填充液面位于滤网23下方,消毒海绵22填充满滤网23上方的消毒盒2内部空间以及凸条4内部空间,消毒海绵22设置有两块,相邻消毒海绵22以消毒盒2竖直中心线为对称轴对称设置,相邻消毒海绵22交接线沿第二长条孔41长度方向且位于第二长条孔41正下方,从而便于电梯乘坐人员将电梯卡插入相邻消毒海绵22之间,增大消毒面积。每个消毒海绵22底部均设置有引流条5,引流条5一端与消毒海绵22底部固定连接,另一端贯穿滤网23深入消毒液24内部,从而对消毒海绵22进行消毒液24的补充,保持消毒海绵22内消毒液24的充足。
38.参照图3和图4,本实施例中收纳槽11的开设用于承载板3的收纳, 也可以同时将
消毒盒2进行收纳,即消毒盒2的尺寸和收纳槽11的尺寸相适配调整,使收纳槽11将消毒盒2和承载板3完全收纳,增加消毒盒2放置的便利性。
39.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多功能电梯用轿厢的实施原理为:保洁人员进入轿厢本体1内部,扣动凹槽32将承载板3转动至水平状态,将消毒盒2内填充好消毒液24后放置在承载板3上,电梯乘坐人员进入电梯后,刷电梯卡并通过电梯卡按压电梯按键,随后电梯卡深入相邻消毒海绵22之间进行消毒,达到疫情期间,乘坐电梯随手将电梯卡消毒,减少病毒传播的效果。
40.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933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