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流动水单面UVC杀菌模组和双面UVC杀菌模组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2-05-10  92


一种流动水单面uvc杀菌模组和双面uvc杀菌模组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水杀菌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流动水单面uvc杀菌模组和流动水双面uvc杀菌模组。


背景技术:

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饮用水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常见的经过过滤净化处理的水或市面出现的饮水机配套的桶装水,经过多级滤膜过滤净化后的水可以保障人们日常的安全饮用,但是,实际生活中,净化直饮水不能都及时的被饮用而存储在水箱或水桶中,直饮水在停滞或储存中会更容易被细菌侵入。
3.目前市面上存在一些用于静态水杀菌的组件,但是这些组件或安装不便,在更换或者更新时需要反复拆装;或组件较多,稳定性与密封性都不能完全保证。并且由于取水时间不固定,最好能将杀菌模块设置在出水口处。
4.鉴于以上原因,需要提供一种能够适用于动态水杀菌的密封可拆、零件数量少、稳定性高的流动水单面uvc杀菌模组和流动水双面uvc杀菌模组。


技术实现要素:

5.1.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拆装不方便、零件过多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流动水单面uvc杀菌模组,包括外壳、活接端盖、支架、杀菌组件、第一管道、透光部、第二管道和杀菌筒;外壳为圆柱状结构,具有上下两个端口;第一管道位于外壳的下端,第二管道位于外壳的上端;杀菌筒设置在外壳的下半部分的内部,杀菌筒的内表面形成用于漫反射的表面;杀菌组件包括杀菌灯、pcb板和电源线,杀菌灯设置在pcb板上,pcb板通过电源线连接电源,杀菌组件设置在杀菌筒的上部,杀菌灯为uvc

led光源;透光部设置于杀菌组件与杀菌筒之间,杀菌组件位于透光部的正上方;支架设置在外壳的上半部分的内部,支架外侧与外壳内侧形成一个环形的空腔,支架具有内部水道;活接端盖设置于外壳的上下端口处,活接端盖为环形结构,活接端盖的中部开口,供第一管道或第二管道穿过,活接端盖与外壳可拆卸连接。体积小,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活接端盖可以直接拆装杀菌组件、第一管道或第二管道,并且杀菌效果较好。此结构的部件简单、数量少,并可以轻松实现拆装。进一步,还提供了一种流动水双面uvc杀菌模组,进一步提升杀菌效果。
7.2.技术方案
8.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9.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流动水单面uvc杀菌模组,包括外壳、活接端盖、支架、杀菌组件、第一管道、透光部、第二管道和杀菌筒;
10.外壳为圆柱状结构,具有上下两个端口;
11.第一管道位于外壳的下端,第二管道位于外壳的上端;
12.杀菌筒设置在外壳的下半部分的内部,杀菌筒的内表面形成用于漫反射的表面;
13.杀菌组件包括杀菌灯、pcb板和电源线,杀菌灯设置在pcb板上,pcb板通过电源线连接电源,杀菌组件设置在杀菌筒的上部,杀菌灯为uvc

led光源;
14.透光部设置于杀菌组件与杀菌筒之间,杀菌组件位于透光部的正上方;
15.支架设置在外壳的上半部分的内部,支架外侧与外壳内侧形成一个环形的空腔,支架具有内部水道;
16.活接端盖设置于外壳的上下端口处,活接端盖为环形结构,活接端盖的中部开口,供第一管道或第二管道穿过,活接端盖与外壳可拆卸连接。
17.体积小,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活接端盖可以直接拆装杀菌组件、第一管道或第二管道,并且杀菌效果较好。
18.本实用新型水电分离,通过结构设计,将水路和uvc

led的电路分离,保证安全性;两端的端盖与外壳活接压紧,实现模块化设计,更换维修性好,且易于保护uvc

led的线路。
19.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活接端盖的平面部分压住第一管道或者第二管道,活接端盖的外缘具有延伸部,延伸部向外壳的内侧延伸,延伸部压紧支架或者杀菌筒。通过活接端盖实现管道、支架或杀菌筒的固定。
20.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在第一管道和杀菌筒之间设置挡板,挡板上设置有第一通孔;和/或,杀菌筒的上部设有水平的第二通孔。第一通孔供水流流入杀菌筒,第二通孔供水流流出杀菌筒。
21.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包括若干孔径相同、均匀分布且竖直设置的第一通孔;和/或,第二通孔沿杀菌筒周向均匀设置。保证入水和出水的均匀。
22.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挡板为反光板,即挡板上表面涂有反光材料。反光板上表面形成用于漫反射的表面。通过漫反射提升杀菌效果。
23.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支架包括进水孔、出水孔、安装孔、导线孔和安装座,进水孔开设在支架的外壁面上,出水孔开设在支架的竖直方向并与进水孔相通,安装孔对向设置,导线孔对向设置,安装座位于出水孔上部。支架内的电路、固定和水路均分开,提升安全性。
24.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透光部为石英片;和/或,透光部设置为中间薄,四周厚的结构。能够实现更好的光照效果。
25.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在透光部与支架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圈;和/或,在支架与外壳之间设有第二密封圈;和/或,在第二管道的下端部外侧与支架之间设有第三密封圈,第三密封圈位于安装座中;和/或,在杀菌筒与外壳之间设有第四密封圈;和/或,在第一管道与杀菌筒之间设有第五密封圈。通过密封圈提升密封效果。
26.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第一管道与外壳设置为一体,外壳下部不设置活接端盖,即活接端盖仅设置于外壳上端口处。一体设置的结构方便加工,也能保证较高的密封性能。
27.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流动水双面uvc杀菌模组,包括外壳、第一杀菌模组、第二杀菌模组、活接端盖、第一管道、第二管道和杀菌筒;
28.外壳为圆柱状结构,具有上下两个端口;
29.第一杀菌模组位于外壳的上端,第一杀菌模组与第二管道相连,第一杀菌模组包括支架、杀菌组件和透光部;
30.支架设置在外壳的上半部分的内部,支架外侧与外壳内侧形成一个环形的空腔,支架具有内部水道;
31.杀菌组件包括杀菌灯、pcb板和电源线,杀菌灯设置在pcb板上,pcb板通过电源线连接电源,杀菌组件设置在杀菌筒的上部,杀菌灯为uvc

led光源;
32.透光部设置于杀菌组件与杀菌筒之间;
33.第二杀菌模组位于外壳的下端,第二杀菌模组与第一管道相连,第二杀菌模组与第一杀菌模组结构相同,第二杀菌模组的支架设置在外壳的下半部分的内部;
34.杀菌筒设置在外壳的中部的内部,杀菌筒的内表面形成用于漫反射的表面;
35.活接端盖设置于外壳的上下端口处,活接端盖为环形结构,活接端盖的中部开口,供第一管道或第二管道穿过,活接端盖与外壳可拆卸连接。
36.双面杀菌进一步提升杀菌效果。同时,由于采用了模块设计,在不需要双灯杀菌时也可以将第一杀菌模组或第二杀菌模组更换为普通的进水结构,简单方便。
37.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第一杀菌模组的支架包括进水孔、出水孔、安装孔、导线孔和安装座,进水孔开设在支架的外壁面上,出水孔开设在支架的竖直方向并与进水孔相通,安装孔对向设置,导线孔对向设置,安装座位于出水孔上部;
38.第二杀菌模组的支架与第一杀菌模组的支架结构相同,但进水孔与出水孔的设置相反。
39.支架内的电路、固定和水路均分开,提升安全性。
40.3.有益效果
41.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42.(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流动水单面uvc杀菌模组,包括外壳、活接端盖、支架、杀菌组件、第一管道、透光部、第二管道和杀菌筒;外壳为圆柱状结构,具有上下两个端口;第一管道位于外壳的下端,第二管道位于外壳的上端;杀菌筒设置在外壳的下半部分的内部,杀菌筒的内表面形成用于漫反射的表面;杀菌组件包括杀菌灯、pcb板和电源线,杀菌灯设置在pcb板上,pcb板通过电源线连接电源,杀菌组件设置在杀菌筒的上部,杀菌灯为uvc

led光源;透光部设置于杀菌组件与杀菌筒之间,杀菌组件位于透光部的正上方;支架设置在外壳的上半部分的内部,支架外侧与外壳内侧形成一个环形的空腔,支架具有内部水道;活接端盖设置于外壳的上下端口处,活接端盖为环形结构,活接端盖的中部开口,供第一管道或第二管道穿过,活接端盖与外壳可拆卸连接。体积小,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活接端盖可以直接拆装杀菌组件、第一管道或第二管道,并且杀菌效果较好。
43.(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流动水双面uvc杀菌模组,包括外壳、第一杀菌模组、第二杀菌模组、活接端盖、第一管道、第二管道和杀菌筒;第一杀菌模组位于外壳的上端,第一杀菌模组与第二管道相连,第二杀菌模组位于外壳的下端,第二杀菌模组与第一管道相连,第二杀菌模组与第一杀菌模组结构相同,但是支架内的水流方向相反。双面杀菌进一步提升杀菌效果。同时,由于采用了模块设计,在不需要双灯杀菌时也可以将第一杀菌模组或第二杀菌模组更换为普通的进水结构,简单方便。
附图说明
44.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爆炸图;
45.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主视图;
46.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剖面图;
47.图4为本实用新型支架的立体图;
48.图5为本实用新型支架的剖视图;
49.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主视图;
50.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剖面图;
51.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剖面图。
52.示意图中的标号说明:
53.100、第一杀菌模组;200、第二杀菌模组;
54.1、外壳;2、活接端盖;3、支架;301、进水孔;302、出水孔;303、安装孔;304、导线孔;305、安装座;306、第一凹槽;307、第二凹槽;4、杀菌组件;5、第一管道;6、透光部;7、第一密封圈;8、第二密封圈;9、第二管道;10、杀菌筒;1001、第二通孔;1002、第三通孔;11、第三密封圈;12、挡板;1201、第一通孔;13、第四密封圈;14、第五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55.为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56.本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等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57.实施例1
58.请参见图1、图2和图3,本实施例的一种流动水单面uvc杀菌模组,包括外壳1、活接端盖2、支架3、杀菌组件4、第一管道5、透光部6、第二管道9和杀菌筒10。外壳1为圆柱状结构,具有上下两个端口,第一管道5位于外壳1的下部并插在外壳1的下端口,优选的,第一管道5为进水口。第一管道5与杀菌筒10连通。杀菌筒10设置在外壳1的下半部分的内部,杀菌筒10的内表面形成用于漫反射的表面,杀菌筒10的上部具有出水孔,出水孔外通过通道与外壳1的内侧连接。支架3设置在外壳1的上半部分的内部,支架3外侧与外壳1内侧形成一个环形的空腔,空腔与出水孔通过通道连接。支架3具有内部水道,其一端连接环形空腔,一端连接设置在支架3上方的第二管道9,优选的,第二管道9为出水口。
59.水流通过第一管道5进入杀菌筒10进行杀菌,水流从杀菌筒10上部的出水孔流出杀菌筒10,随后水流进入支架3和外壳1之间的空腔,并通过设置在支架3内部的水道流经第二管道9后流出。
60.请参见图3,优选的,在第一管道5和杀菌筒10之间设置挡板12,挡板12上设置有第一通孔1201,第一通孔1201为若干小孔,优选的,第一通孔1201的孔径相同、均匀分布且竖直设置。小孔径的第一通孔1201使得入水速度不至于过快,让水流在杀菌筒10内充分杀菌。优选的,挡板12为反光板,即上表面涂有反光材料。
61.请参见图3,优选的,在杀菌筒10上部设置第二通孔1001,第二通孔1001供水流流出杀菌筒10内部。杀菌组件4包括杀菌灯、pcb板和电源线,杀菌灯设置在pcb板上,pcb板通过电源线连接电源,杀菌组件4设置在杀菌筒10的上部,杀菌组件4与杀菌筒10之间设置有透光部6,杀菌组件4位于透光部6的正上方。
62.请参见图1和3,在外壳1的上下端口各设有一个活接端盖2,活接端盖2为环形结构,活接端盖2的中部为开口,供第一管道5或第二管道9穿过,活接端盖2的平面部分压住第一管道5或者第二管道9,活接端盖2的外缘具有延伸部,延伸部向外壳1的内侧延伸,延伸部压紧支架3或者杀菌筒10。活接端盖2与外壳1可拆卸连接,延伸部的外侧具有外螺纹,外壳1的端部具有内螺纹,二者配合连接。或者活接端盖2与外壳1卡接或采用其他可拆卸连接的方式进行连接。
63.请参见图1和图3,优选的,在透光部6与支架3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圈7,具体地说,请参见图5,在支架3的底部设有第一凹槽306,第一密封圈7设置在第一凹槽306内。
64.优选的,在支架3的侧面设置有第二凹槽307,第二凹槽307内设有第二密封圈8,第二密封圈8用于实现支架3与外壳1之间的密封。
65.优选的,在第二管道9的下端部外侧与支架3之间设有第三密封圈11,请参见图5,在支架3的顶部设有安装座305,安装部305供第三密封圈11设置。优选的,设有2个或以上第三密封圈11,第三密封圈11平行设置。
66.优选的,在杀菌筒10外侧设有密封凹槽,密封凹槽内设有第四密封圈13,第四密封圈13实现杀菌筒10与外壳1之间的密封。优选的,密封凹槽设置有若干个,密封凹槽平行设置。
67.优选的,第一管道5插入杀菌筒10的下端部,第一管道5与杀菌筒10之间设有第五密封圈14。要选的,在第一管道5的上部外侧设有管道凹槽,管道凹槽内设置第五密封圈14。
68.以上凹槽均为环形凹槽,以上密封圈优选为为弹性材料制成的垫圈,能够提高固定的稳定性。
69.请参见图1和图3,透光部6为石英片,石英透光率高、成本低。同时,值得说明的是,为了提高杀菌光线的覆盖范围,透光部6可以设置为类似于凹透镜的形式,即透光部6中间的厚度小于四周的厚度,如此的设置形式能够有效对杀菌光线进行散射,从而覆盖较大的杀菌范围。
70.请参见图1和图3,其中杀菌灯4可以选择紫外光,优选为深紫外;优选为uvc

led,可实现高能量照射输出,布局自由,节省设备占地空间,可在照射范围内实现均一高强度照射。紫外线(uv)对于水中病原微生物(比如:隐孢子虫和贾第虫)的消毒十分有效,uv在水中的消毒方式有:水中浸没式和平行悬浮式。波长、功率、悬浮距离、照射时间等是影响消毒效果的主要因素。作用机理主要是核酸(dna)能够吸收高能量紫外辐射,引起相邻的碱基错位,形成嘧啶二聚体(pyrimidinedimer),抑制或阻碍核酸复制和蛋白表达,导致细胞凋亡。紫外光的剂量为19mj/cm2时,隐孢子虫的灭活率可达到99.99%。紫外线是一种具有高能量的、肉眼无法识别的光波,其波长小于400nm,存在于可见光谱紫外线端的外侧,因此称为紫外线。按波长范围分为uv

a(320nm~400nm)、uv

b(275nm~320nm)、uv

c(200nm~275nm)、uv

d(100nm~200nm)四个波段,其中a、b、c三个波段又称为消毒紫外线。a、b、c三个波段均具有一定的消毒作用,尤以c波段消毒效果最佳。光量子理论认为,光是物质运动的一种特
殊形式,是一粒粒不连接的粒子流。每一粒波长253.7nm的紫外线光子具有4.9ev的能量。uv线对水的消毒灭菌主要是核酸(dna)能够吸收高能量紫外辐射,引起相邻的碱基错位,形成嘧啶二聚体(pyrimidinedimer);抑制或阻碍核酸复制和蛋白表达,导致细胞凋亡。紫外消毒具有:消毒速度快、效率高,不影响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不增加水的臭和味,操作简单、便于管理、易于实现自动化等优势。uvled是一种很好的解决方案。
71.杀菌灯可以是点光源、线光源和面光源,优选为面光源,其方便粘贴,稳定性、可靠性高。杀菌灯安装在pcb板上,pcb板可以通过螺钉固定在支架3上,pcb板上粘贴面光源,并通过导线为杀菌灯4供电,此外,pcb板上还外接有电源线,电源线引出后与电源连接。pcb板可采用铝制,pcb板可以搭载数字控制芯片,pwm恒流驱动,实现光功率无极调整。pcb板优选为圆形。
72.优选的,请参见图4和图5,支架3上设有安装孔303和导线孔304,安装孔303和导线孔304各2个,且对向设置。安装孔303供螺钉固定pcb板,导线孔304供电源线穿过。
73.优选的,请参见图4和图5,图中的箭头为水流方向。支架3上设有进水孔301和出水孔302,进水孔301开设在支架3的外壁面上,出水孔302开设在支架3的竖直方向并与进水孔301相同且与上部相通。优选的,进水孔301对向、水平设置,进水孔301设置为若干组,若干组进水孔301在支架3的中部相交,出水孔302与进水孔301相贯。
74.请参见图8,优选的,第一管道5与外壳1设置为一体,此时外壳1下部不需要设置活接端盖2。一体设置的结构方便加工,也能保证较高的密封性能。
75.实施例2
76.请参见图6和图7,本实施例的一种流动水双面uvc杀菌模组,其基本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其改进之处在于:
77.外壳1的两端均设置有杀菌模组。请参见图1和图7,具体地说,第一杀菌模组100包括支架3、杀菌组件4、透光部6以及第一密封圈7和第三密封圈11。第二杀菌模组200与第一杀菌模组的结构相同。
78.请参见图6和图7,第一管道5连接第二杀菌模组200,第二管道9连接第一杀菌模组100。
79.此时的流动水单面uvc杀菌模组为上下对称结构,杀菌筒10的下部设置第三通孔1002,第三通孔1002供水流流入杀菌筒10内部。
80.优选的,请参见图4和图5,第二杀菌模组200中的支架中,图中的箭头为水流方向的反方向。
81.水流通过第一管道5流经第二杀菌模块200的支架3内部的水道,随后水流进入支架3与外壳1之间的空腔,并通过第三通孔1002进入杀菌筒10进行杀菌,水流从第二通孔1001流出杀菌筒,随后水流进入支架3和外壳1之间的空腔,并通过设置在支架3内部的水道流经第二管道9后流出。
82.本实施例采用了模块设计,在不需要双灯时也可以将第一杀菌模组100或第二杀菌模组200更换为普通的进水结构,简单方便,更换后的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也就是说,实施例1和实施例2是可以实现简单更换的两种实施方式。
83.以上示意性的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
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932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