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教学用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应用数学建模的运算仪器。
背景技术:
2.数学建模就是通过计算得到的结果来解释实际问题,并接受实际的检验,来建立数学模型的全过程。应用数学涉及多种函数曲线,课堂现绘制时间紧迫并且不太准确,函数值及坐标点也难以表达,一些应用数学建模的运算仪器应运而生。
3.应用数学建模运算过程中需要对实验人员进行展示,但是市面上使用的展示装置不能灵活调节装置的角度,使每个方位的实验人员都能观测到,影响实验与教学质量,且只适用于小教室授课,实用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应用数学建模的运算仪器,其具有的优点:第一电机的设置给触屏显示屏提供自转的动力,第一支撑柱的设置是为了给万向节提供支撑,万向节的设置是为了实现触屏显示屏的夹角在一定范围内变化,第一限位板与第二限位板的设置可以对触屏显示屏的与运动方向进行限制,实现在第一限位板与第二限位板上的不同角度的变化,第二支撑柱的设置一是给触屏显示屏提供支撑,二是给第一限位板与第二限位板提供限位的部件,第二电机的设置是为了给第一限位板与第二限位板提供运动的动力,通过上述结构,实现触屏显示屏角度的调整,使每个方位的实验人员都能观测到,提高实验与教学质量,提高装置的实用性。
5.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6.一种用于应用数学建模的运算仪器,包括放置板,所述放置板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输出轴的轴线竖直设置,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柱,所述第一支撑柱套设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与所述放置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柱远离所述放置板一端固定连接有万向节,所述万向节远离所述放置板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柱,所述第二支撑柱远离所述放置板一端固定连接有触屏显示屏,所述第二支撑柱远离所述放置板一侧设有竖直设置的第一限位板,所述第一限位板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限位板通过所述第一滑槽套设于所述第二支撑柱,所述第一限位板远离地面一侧设有竖直设置的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二限位板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限位板通过所述第二滑槽套设于所述第二支撑柱,所述第一限位板与所述第二限位板相互垂直,所述第一限位板与所述第二限位板均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两个所述第二电机输出轴的轴线均水平设置且相互垂直,所述第二电机与所述安装座固定连接。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电机的设置给触屏显示屏提供自转的动力,第一支撑柱的设置是为了给万向节提供支撑,万向节的设置是为了实现触屏显示屏的夹角在一定范围内变化,第一限位板与第二限位板的设置可以对触屏显示屏的与运动方向进行限制,实现在第一限位板与第二限位板上的不同角度的变化,第二支撑柱的设置一是给触屏显示
屏提供支撑,二是给第一限位板与第二限位板提供限位的部件,第二电机的设置是为了给第一限位板与第二限位板提供运动的动力,通过上述结构,实现触屏显示屏角度的调整,使每个方位的实验人员都能观测到,提高实验与教学质量,提高装置的实用性。
8.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放置板远离所述第一电机一侧设有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一侧的两端均铰接有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远离所述底座一端铰接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远离所述第一连杆一侧铰接有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远离所述第一滑块一端铰接于所述放置板,所述底座靠近所述第一连杆一侧设有双向螺纹柱,所述双向螺纹柱的两端分别套设于两个所述第一滑块,所述双向螺纹柱与所述第一滑块螺纹连接,所述双向螺纹柱一端固定连接有把手。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把手的设置是为了方便旋转双向螺纹柱,双向螺纹柱的设置的是为了带动两端第一滑块的运动,第一连杆、第二连杆与第一滑块的设置一是可以实现升降功能,二是也可以实现折叠功能,升降装置可以实现触屏显示屏进行升降运动,使得整个装置可以适用于不同身高的人群适用。
10.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放置板远离所述底座一侧设有投影设备,所述投影设备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套设于所述第二支撑柱,所述连接板与所述第二支撑柱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离所述第二支撑柱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输出轴的轴线竖直设置,所述第一气缸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投影仪本体。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板的设置是为了让投影仪本体的投影方向与触屏显示屏一样,第一气缸的设置可以调整投影仪本体的投影高度,增加装置的实用性,投影仪本体的设置是为了进行投影,增强实验人员的观看效果。
12.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底座远离地面一侧固定连接有电源盒,所述电源盒内卡接有电源。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源的设置可以保证此装置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使用,电源盒的设置可以对电源进行保护。
14.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放置板远离地面一侧固定连接有音响。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音响的设置可以增加工作人员解说的音量,使得可以不费力的解说,并且可以保证实验人员都可以听到。
16.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底座靠近地面一侧的边角处固定连接有若干万向轮,若干所述万向轮均固定连接有制动器。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万向轮的设置可以提高整个装置的灵活性,制动器的设置可以增加整个装置的稳定性。
18.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9.1.第一电机的设置给触屏显示屏提供自转的动力,第一支撑柱的设置是为了给万向节提供支撑,万向节的设置是为了实现触屏显示屏的夹角在一定范围内变化,第一限位板与第二限位板的设置可以对触屏显示屏的与运动方向进行限制,实现在第一限位板与第二限位板上的不同角度的变化,第二支撑柱的设置一是给触屏显示屏提供支撑,二是给第一限位板与第二限位板提供限位的部件,第二电机的设置是为了给第一限位板与第二限位板提供运动的动力,通过上述结构,实现触屏显示屏角度的调整,使每个方位的实验人员都
能观测到,提高实验与教学质量,提高装置的实用性;
20.2.把手的设置是为了方便旋转双向螺纹柱,双向螺纹柱的设置的是为了带动两端第一滑块的运动,第一连杆、第二连杆与第一滑块的设置一是可以实现升降功能,二是也可以实现折叠功能,升降装置可以实现触屏显示屏进行升降运动,使得整个装置可以适用于不同身高的人群适用;
21.3.连接板的设置是为了让投影仪本体的投影方向与触屏显示屏一样,第一气缸的设置可以调整投影仪本体的投影高度,增加装置的实用性,投影仪本体的设置是为了进行投影,增强实验人员的观看效果。
附图说明
22.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23.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24.附图标记:1、放置板;2、第一电机;3、第一支撑柱;4、万向节;5、第二支撑柱;6、安装座;7、万向轮;8、触屏显示屏;9、第一限位板;10、第二限位板;11、第二电机;12、升降装置;121、底座;122、第一连杆;123、第一滑块;124、第二连杆;125、双向螺纹柱;126、把手;13、投影设备;131、连接板;132、第一气缸;133、投影仪本体;14、电源盒;15、电源;16、音响。
具体实施方式
25.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6.参照图1与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披露的一种用于应用数学建模的运算仪器,包括放置板1,放置板1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2,第一电机2的设置给触屏显示屏8提供自转的动力,第一电机2输出轴的轴线竖直设置,第一电机2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柱3,第一支撑柱3的设置是为了给万向节4提供支撑,为了实现整个装置调节角度的功能,第一支撑柱3套设有安装座6,安装座6与放置板1固定连接,第一支撑柱3远离放置板1一端固定连接有万向节4,万向节4的设置是为了实现触屏显示屏8的夹角在一定范围内变化,万向节4远离放置板1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柱5,第二支撑柱5的设置一是给触屏显示屏8提供支撑,二是给第一限位板9与第二限位板10提供限位的部件,第二支撑柱5远离放置板1一端固定连接有触屏显示屏8,第二支撑柱5远离放置板1一侧设有竖直设置的第一限位板9,第一限位板9开设有第一滑槽,第一限位板9通过第一滑槽套设于第二支撑柱5,第一限位板9远离地面一侧设有竖直设置的第二限位板10,第一限位板9与第二限位板10的设置可以对触屏显示屏8的与运动方向进行限制,实现在第一限位板9与第二限位板10上的不同角度的变化,第二限位板10开设有第二滑槽,开设第一滑槽与第二滑槽是为了方便第二支撑柱5的运动,第二限位板10通过第二滑槽套设于第二支撑柱5,第一限位板9与第二限位板10相互垂直,第一限位板9与第二限位板10均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11,第一电机2与第二电机11优选伺服电机,第二电机11的设置是为了给第一限位板9与第二限位板10提供运动的动力,两个第二电机11输出轴的轴线均水平设置且相互垂直,一个第二电机11控制第一限位板9运动,一个第二电机11控制第二限位板10运动,第二电机11与安装座6固定连接,通过第一电机2带动万向节4运动,在两个第二电机11分别运动时,触屏显示屏8可以顺着第一滑槽或者第二滑槽运动,实现触屏显示屏8角度的调整,使每个方位的实验人员都能观测到,提高实
验与教学质量,提高装置的实用性。
27.参照图1所示,为了实现整个装置高度调整的功能,放置板1远离第一电机2一侧设有升降装置12,升降装置12包括底座121,底座121一侧的两端均铰接有第一连杆122,第一连杆122远离底座121一端铰接有第一滑块123,第一滑块123远离第一连杆122一侧铰接有第二连杆124,第二连杆124远离第一滑块123一端铰接于放置板1,第一连杆122、第二连杆124与第一滑块123的设置一是可以实现升降功能,二是也可以实现折叠功能,底座121靠近第一连杆122一侧设有双向螺纹柱125,双向螺纹柱125的设置的是为了带动两端第一滑块123的运动,双向螺纹柱125的两端分别套设于两个第一滑块123,双向螺纹柱125与第一滑块123螺纹连接,双向螺纹柱125一端固定连接有把手126,把手126的设置是为了方便旋转双向螺纹柱125,升降装置12可以实现触屏显示屏8进行升降运动,使得整个装置可以适用于不同身高的人群适用。
28.参照图1所示,为了实现可以在观看时进行投影的功能,放置板1远离底座121一侧设有投影设备13,投影设备13包括连接板131,连接板131套设于第二支撑柱5,连接板131的设置是为了让投影仪本体133的投影方向与触屏显示屏8一样,连接板131套设在第二支撑柱5上,连接板131与第二支撑柱5固定连接,连接板131离第二支撑柱5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气缸132,第一气缸132输出轴的轴线竖直设置,第一气缸132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投影仪本体133,第一气缸132的设置可以调整投影仪本体133的投影高度,增加装置的实用性,投影仪本体133的设置是为了进行投影,增强实验人员的观看效果。
29.参照图1所示,为了使得整个装置不被场地所限制,底座121远离地面一侧固定连接有电源盒14,电源盒14内卡接有电源15,电源15的设置可以保证此装置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使用,电源盒14的设置可以对电源15进行保护。
30.参照图1所示,为了提高讲解人员的声音大小,放置板1远离地面一侧固定连接有音响16,音响16的设置可以增加工作人员解说的音量,使得可以不费力的解说,并且可以保证实验人员都可以听到。
31.参照图1所示,为了移动整个装置,底座121靠近地面一侧的边角处固定连接有若干万向轮7,万向轮7的数量为四个,四个万向轮7均固定连接有制动器,万向轮7的设置可以提高整个装置的灵活性,制动器的设置可以增加整个装置的稳定性。
32.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在使用时,先根据使用人员的身高进行高度调整,转动把手126,把手126带动双向螺纹柱125旋转,进而使得第一滑块123运动,使得第一滑块123带动第一连杆122与第二连杆124运动,进而使得带动放置板1与触屏显示屏8进行升降运动,高度调整后进行使用,在周围有观测人员观看不方便时,打开第一电机2,第一电机2带动第一支撑柱3运动,进而带动万向节4与第二支撑柱5运动,使得触屏显示屏8旋转,实现多方位的展示,然后打开第二电机11,第二电机11带动第一限位板9或第二限位板10运动,使得触屏显示屏8可以调整与地面的角度,使得多方位展示,可以让不同方位的人观看。
33.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92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