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农业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野生大豆筛选除杂装置。
背景技术:
2.大豆是一种理想的优质植物蛋白食物,多吃大豆及豆制品,有利于人体生长发育和健康,大豆可以加工豆腐、豆浆、腐竹等豆制品,还可以提炼大豆异黄酮。
3.我国大豆种植覆盖率较高,对于野生的大豆来说,其根茎叶相对的较为繁茂,在对野生大豆进行收获时,通常采用专门的大豆除杂筛选机,大豆除杂筛选机主要由机架、传动机构、筛选盒和进料盒组件,在对野生大豆除杂时,操作人员只需启动传动机构,传动机构带动筛选盒进行振动,将野生大豆倒入在进料盒内,大豆通过斜置进料盒侧壁上的出料口排出,之后直接落入到振动的筛选盒内进行大豆除杂筛选,在筛选盒内滤筛网的过滤下,杂质被过滤出来并排出,存在的不足之处有:现有的进料盒侧壁上的开口大小为固定式的,对于不同品种的大豆来说,其大小是不等的,进料盒不能根据大豆种类及大小对其侧壁上开口面积进行调节,且大豆料内干枯的茎叶较多,质量较轻,对干枯的茎叶筛选效果较差,会有部分较长的茎叶未被筛选出来,不利于大豆的除杂。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野生大豆筛选除杂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大豆除杂筛选机内的进料盒出料口大小不能调节、对干枯的茎叶筛选效果较差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野生大豆筛选除杂装置,包括筛选机体、设置在所述筛选机体上的进料盒和筛选盒,所述进料盒出料口端顶壁上设有调节口,调节口内插设有调节板,调节板与进料盒之间设置有升降组件,所述筛选机体上设置有过滤筒罩,过滤筒罩位于进料盒出料口端与筛选盒进料端之间,所述过滤筒罩内转动设置有转轴,转轴上环向布设有打料板,过滤筒罩侧壁上连通设置有筛料盒,筛料盒内壁底端设置有筛料斜块,筛料盒外侧壁上连通设置有吸气管,吸气管进气端与过滤箱连接,过滤箱侧壁上连通设置有吸气机。
6.优选的,所述升降组件包括设置在调节板外侧壁上的固定块,固定块上设有丝孔,丝孔内丝扣连接有丝杆,丝杆底端转动设置在进料盒上端面。
7.优选的,所述过滤筒罩上部为喇叭状,所述过滤筒罩两面内壁上均设有轴承孔,所述转轴两端过盈穿出于轴承孔内圈,过滤筒罩内侧壁上位于打料板下方设置有主斜板。
8.优选的,所述过滤箱内设置有过滤网板,过滤箱内壁底端设置有排尘管,排尘管上部为喇叭状,排尘管底端套设有储尘盒。
9.优选的,所述过滤箱内侧壁位于吸气管连通端下方设置有副斜板,所述吸气机设置在筛选机体上。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1.本实用新型通过将调节板插设在调节口内,操作人员转动丝杆对调节板的竖向位
置进行调节,且观察调节板上的刻度值,对进料盒出料口端大小进行精确调节,过滤筒罩内的打料板便于对大豆之间的茎叶等杂物进行分离,之后在筛料盒、吸气管、过滤箱、储尘盒盒吸气机的作用下进行茎叶等杂物吸附存储,提高了对茎叶等杂物的筛选过滤效果。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3.图2为图1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14.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进料盒、调节板、固定块和丝杆右视示意图;
15.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过滤筒罩、转轴、打料板和主斜块左视局部剖视示意图;
16.图5为图2的a处放大示意图;
17.图6为图2的b处放大示意图;
18.图7为图2的c处放大示意图。
19.图中:1筛选机体、2进料盒、3筛选盒、4调节口、5调节板、6过滤筒罩、7转轴、8打料板、9筛料盒、10筛料斜块、11吸气管、12过滤箱、13吸气机、14固定块、15丝孔、16丝杆、17轴承孔、18主斜板、19过滤网板、20排尘管、21储尘盒、22副斜板。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21.请参阅图1
‑
7,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野生大豆筛选除杂装置,包括筛选机体1、设置在所述筛选机体1上的进料盒2和筛选盒3,所述进料盒2出料口端顶壁上设有调节口4,调节口4内插入有调节板5,调节板5与进料盒2之间设置有升降组件;
22.所述升降组件包括焊接在调节板5外侧壁上的固定块14,固定块14上设有丝孔15,丝孔15内丝扣连接有丝杆16,丝杆16顶端焊接又旋把,旋把便于对丝杆16进行转动,丝杆16底端转动设置在进料盒2上端面,丝杆16底端过盈配合在进料盒2上端的轴承座内圈上,从而使丝杆16能够进行自由转动,丝杆16在丝孔15内的转动带动调节板5产生旋转趋势,调节板5在调节口4的限定下进行竖向位移,进而便于对进料盒2出料口端的开口面积大小进行调节,且调节板5上标注有刻度,操作人员通过观察调节口4上端面对应调节板5上的刻度值,了解到进料盒2出料口端的大小。
23.所述筛选机体1上螺接有过滤筒罩6,过滤筒罩6位于进料盒2出料口端与筛选盒3进料端之间,所述过滤筒罩6内转动设置有转轴7,转轴7上环向布设有打料板8,打料板8能够对与落下的大豆进行撞击,便于将大豆之间的茎叶类杂物分离;
24.所述过滤筒罩6上部为喇叭状,所述过滤筒罩6两面内壁上均设有轴承孔17,所述转轴7两端过盈穿出于轴承孔17内圈,过滤筒罩6内侧壁上位于打料板8下方焊接有主斜板18,主斜板18对打料板8方向落下的大豆进行导向滑动,并延长大豆在过滤筒罩6内的停留时间;
25.过滤筒罩6侧壁上连通设置有筛料盒9,筛料盒9内壁底端焊接有筛料斜块10,筛料盒9外侧壁上连通设置有吸气管11,吸气管11进气端与过滤箱12连接,过滤箱12侧壁上连通设置有吸气机13吸气端,吸气机13型号为rt
‑
h3155aa;
26.所述过滤箱12内焊接有过滤网板19,过滤箱12内壁底端设置有排尘管20,排尘管20上部为喇叭状,下部为框形结构,排尘管20底端螺接又或者卡扣连接有储尘盒21,储尘盒21对过滤箱12内的灰尘杂物进行收集存储;
27.所述过滤箱12内侧壁位于吸气管11连通端下方焊接有副斜板22,副斜板22对排尘管20上方进行遮挡,防止落入到储尘盒21内的灰尘杂质被吹出,所述吸气机13螺接在筛选机体1上。
28.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在对野生大豆进行筛选除杂时,操作人员将大豆倒入在进料盒2内,操作人员根据倒入的大豆颗粒大小对调节板5的竖向位置进行调节,握住丝杆16上端的旋把进行转动,调节板5在调节口4的限定下进行竖向移动,并观察调节板5上的刻度值,使调节板5上的刻度值为大豆直径的1.5倍为宜,将储尘盒21螺接在排尘管20下端,吸气机13电源端连接外置电源并启动,进料盒2上的大豆穿过出料口端向外侧滑落,之后落入到过滤筒罩6内,下落的大豆撞击在转轴7上的打料板8上,大豆之间的茎叶杂物在与打料板8的撞击下分离,同时也推动了转轴7的转动,经过撞击分离后的大豆落入到主斜板18上进行减速滑动,位于主斜板18左侧的筛料盒9在吸气机13的作用下产生负压吸力,经过分离后的茎叶等杂物被吸入到筛料盒9内,筛料盒9内的筛料斜块10设置避免了大豆被进入,吸入的杂物经吸气管11被过滤箱12内的过滤网板19进行阻挡,最后通过排尘管20滑入到储尘盒21内进行收集,副斜板22对排尘管20上方进行遮挡,防止落入到储尘盒21内的杂物飘出,具有对进料盒2出料口大小进行精确调节,且在过滤筒罩6的作用下,提高了对茎叶等杂物的筛选过滤效果。
2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92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