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防静电功能的针织面料传送机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2-05-10  62



1.本实用新型涉及针织面料输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防静电功能的针织面料传送机构。


背景技术:

2.针织面料是利用织针,将一根或多根由纬向喂入的纱线依次弯曲成一系列的线圈,再将此次生成的新线圈与前次生成的旧线圈相互串套,构成的针织织物。
3.现有的一些具有防静电功能的针织面料传送机构通过人工向设备中加入纯净水而达到防静电的功能,但是这样使得人工消耗非常大,同时也浪费了纯净水,并且可能会因工人的操作失误而导致针织面料被打湿。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防静电功能的针织面料传送机构。
5.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6.提供一种具有防静电功能的针织面料传送机构,包括定位机构、防静电机构和若干个抓夹机构,地面上固定设置有一个输送装置,定位机构固定设置在输送装置的顶端用于定位,若干个抓夹机构均设置在输送装置的内部用于固定针织布料,防静电机构设置在针织布料与各个机构之间用于防静电,所述输送装置包括传动机构、上料机构和下料机构,传动机构固定设置在地面上用于输送针织布料,上料机构位于传动机构的一侧用于针织布料的上料,下料机构设置在传动机构远离上料机构的一侧用于针织布料的下料。
7.进一步的,传动机构包括工作台、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传送带和若干个固定块,工作台固定设置在地面上,第一支撑板固定设置在工作台的一侧顶端,第二支撑板固定设置在工作台的另一侧顶端,传送带设置在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之间,且传送带与第一支撑板之间固定连接,传送带与第二支撑板之间固定连接,每个固定块均固定设置在工作台上,且每两个固定块之间的间距相等。
8.进一步的,上料机构包括第一气缸、第一推板和输送板,第一气缸固定设置在工作台的底端,第一推板设置在第一气缸的输出端上,且第一推板与第一气缸之间固定连接,输送板固定设置在第一推板的顶端。
9.进一步的,下料机构包括第二气缸、第二推板和推杆,第二气缸固定设置在工作台的底端,第二推板设置在第二气缸的输出端上,且第二推板与第二气缸之间固定连接,推杆固定设置在第二推板的顶端。
10.进一步的,抓夹机构包括滑块、四个限位块和四个夹爪,滑块可滑动的设置在固定块的内部,每个限位块均固定设置在滑块靠近第二支撑板的一端上,每个夹爪均设置在一个限位块上,且每个限位块和对应的一个夹爪之间均设置有一个连接二者的铰接块。
11.进一步的,定位机构包括第一传感器、控制器、若干个安装块和若干个第二传感器,一个安装块固定设置在第一推板的顶端,另外的每个安装块均固定设置在一个固定块
的顶端,第一传感器固定设置在第一推板顶端的安装块中,每个第二传感器均固定设置在一个安装块中,控制器固定设置在第一支撑板的一侧。
12.进一步的,每个所述固定块的内部均固定设置有一个第一防静电圈垫,输送板的顶部外侧设置有一个第二防静电圈垫,推杆远离第二推板的一端上固定设置有一个第三防静电圈垫。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有防静电功能的针织面料传送机构,通过将针织面料与各个部件之间增加防静电圈垫使得设备具有防静电的功能,同时通过将针织面料固定在固定块中,由传送带带动固定块移动来替代针织面料在传送辊上的摩擦运动,从而根本上阻止了静电的产生,并且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有防静电功能的针织面料传送机构的自动化程度较高,无需投入人工大量时间。
附图说明
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17.图3为输送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传动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5为上料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6为下料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7为定位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2.图8为防静电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3.图9为抓夹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4.图中:
25.1、输送装置;1a、传动机构;1a1、工作台;1a2、第一支撑板;1a3、第二支撑板;1a4、传送带;1a5、固定块;1b、上料机构;1b1、第一气缸;1b2、第一推板;1b3、输送板;1c、下料机构;1c1、第二气缸;1c2、第二推板;1c3、推杆;
26.2、定位机构;2a、安装块;2b、第一传感器;2c、第二传感器;2d、控制器;
27.3、防静电机构;3a、第一防静电圈垫;3b、第二防静电圈垫;3c、第三防静电圈垫;
28.4、抓夹机构;4a、滑块;4b、限位块;4c、夹爪;4d、铰接块;
29.5、针织布料。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31.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
32.参照图1至图9所示的一种具有防静电功能的针织面料传送机构,包括定位机构2、防静电机构3和若干个抓夹机构4,地面上固定设置有一个输送装置1,定位机构2固定设置
在输送装置1的顶端用于定位,若干个抓夹机构4均设置在输送装置1的内部用于固定针织布料5,防静电机构3设置在针织布料5与各个机构之间用于防静电,所述输送装置1包括传动机构1a、上料机构1b和下料机构1c,传动机构1a固定设置在地面上用于输送针织布料5,上料机构1b位于传动机构1a的一侧用于针织布料5的上料,下料机构1c设置在传动机构1a远离上料机构1b的一侧用于针织布料5的下料,首先通过定位机构2的作用对传动机构1a定位,之后将针织布料5放置在上料机构1b上,之后通过抓夹机构4的作用将针织布料5固定,由上料机构1b将针织布料5输送至传动机构1a上,之后由传动机构1a的作用将针织布料5输送至传动机构1a的末端,再由下料机构1c将针织布料5送离设备。
33.传动机构1a包括工作台1a1、第一支撑板1a2、第二支撑板1a3、传送带1a4和若干个固定块1a5,工作台1a1固定设置在地面上,第一支撑板1a2固定设置在工作台1a1的一侧顶端,第二支撑板1a3固定设置在工作台1a1的另一侧顶端,传送带1a4设置在第一支撑板1a2与第二支撑板1a3之间,且传送带1a4与第一支撑板1a2之间固定连接,传送带1a4与第二支撑板1a3之间固定连接,每个固定块1a5均固定设置在工作台1a1上,且每两个固定块1a5之间的间距相等,启动传送带1a4,通过传送带1a4启动带动固定块1a5移动的同时会使得针织布料5移动,直到针织布料5被输送至传动机构1a的末端。
34.上料机构1b包括第一气缸1b1、第一推板1b2和输送板1b3,第一气缸1b1固定设置在工作台1a1的底端,第一推板1b2设置在第一气缸1b1的输出端上,且第一推板1b2与第一气缸1b1之间固定连接,输送板1b3固定设置在第一推板1b2的顶端,启动第一气缸1b1,第一气缸1b1启动后带动第一推板1b2移动,第一推板1b2移动后就会使得输送板1b3带动针织布料5移动。
35.下料机构1c包括第二气缸1c1、第二推板1c2和推杆1c3,第二气缸1c1固定设置在工作台1a1的底端,第二推板1c2设置在第二气缸1c1的输出端上,且第二推板1c2与第二气缸1c1之间固定连接,推杆1c3固定设置在第二推板1c2的顶端,启动第二气缸1c1,第二气缸1c1启动后使得第二推板1c2移动,第二推板1c2移动后使得推杆1c3推动针织布料5,直到将针织布料5被送离设备。
36.抓夹机构4包括滑块4a、四个限位块4b和四个夹爪4c,滑块4a可滑动的设置在固定块1a5的内部,每个限位块4b均固定设置在滑块4a靠近第二支撑板1a3的一端上,每个夹爪4c均设置在一个限位块4b上,且每个限位块4b和对应的一个夹爪4c之间均设置有一个连接二者的铰接块4d,通过滑块4a滑动的作用使得四个夹爪4c合拢并将针织布料5固定。
37.定位机构2包括第一传感器2b、控制器2d、若干个安装块2a和若干个第二传感器2c,一个安装块2a固定设置在第一推板1b2的顶端,另外的每个安装块2a均固定设置在一个固定块1a5的顶端,第一传感器2b固定设置在第一推板1b2顶端的安装块2a中,每个第二传感器2c均固定设置在一个安装块2a中,控制器2d固定设置在第一支撑板1a2的一侧,首先通过第一传感器2b感应到第二传感器2c,此时通过控制器2d控制传送带1a4停止工作。
38.每个所述固定块1a5的内部均固定设置有一个第一防静电圈垫3a,输送板1b3的顶部外侧设置有一个第二防静电圈垫3b,推杆1c3远离第二推板1c2的一端上固定设置有一个第三防静电圈垫3c。
39.工作原理:首先通过第一传感器2b感应到第二传感器2c,此时通过控制器2d控制传送带1a4停止工作,之后将针织布料5放置在输送板1b3上,启动第一气缸1b1,第一气缸
1b1启动后带动第一推板1b2移动,第一推板1b2移动后就会使得输送板1b3带动针织布料5移动,同时通过滑块4a滑动的作用使得四个夹爪4c合拢并将针织布料5固定,之后启动传送带1a4,通过传送带1a4启动带动固定块1a5移动的同时会使得针织布料5移动,直到针织布料5被输送至传动机构1a的末端,再启动第二气缸1c1,第二气缸1c1启动后使得第二推板1c2移动,第二推板1c2移动后使得推杆1c3推动针织布料5,直到将针织布料5被送离设备。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924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