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工程用建筑垃圾破碎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2-05-10  74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垃圾破碎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建筑工程用建筑垃圾破碎装置。


背景技术:

2.建筑垃圾并不是真正的垃圾,而是放错了地方的"黄金",建筑垃圾经分拣、剔除或粉碎后,大多可以作为再生资源重新利用如:废钢筋、废铁丝、废电线等金属,经分拣、集中、重新回炉后,可以再加工制造成各种规格的钢材;废竹木材则可以用于制造人造木材;砖、石、混凝土等废料经粉碎后,可以代砂,用于砌筑砂浆、抹灰砂浆等,还可以用于制作铺道砖、花格砖等建材制品,这都使得建筑垃圾再生具有利用率高、生产成本低、使用范围广、环境与经济效益好的突出优势。
3.现如今市面上的建筑工程用建筑垃圾破碎装置虽然种类繁多,但都存在以下缺点:现如今市面上的建筑垃圾破碎装置不具有完善的降尘功能,导致垃圾破碎时产生的灰尘伤害周围人员的身体健康,且对于建筑垃圾破碎装置主体没有很好的防护,导致工作人员因操作不小心发生工伤事故,还有建筑垃圾破碎装置主体作业时噪音较大,导致工作环境恶劣。
4.因此需要一种建筑工程用建筑垃圾破碎装置对上述问题做出改善。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工程用建筑垃圾破碎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建筑工程用建筑垃圾破碎装置,包括破碎装置主体,所述破碎装置主体的底部四角处设有支撑柱,所述破碎装置主体的底部设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的底部设有储料车,所述破碎装置主体的内部安装有第一破碎辊,所述第一破碎辊的内部贯穿连接有第一驱动轴,所述第一驱动轴的外端靠近第一破碎辊的一侧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驱动轴的右侧远离第一齿轮的一侧设有第一皮带轮,所述第一破碎辊的一侧平行安装第二破碎辊,所述第二破碎辊的内部横向贯穿连接有第二驱动轴,所述第二驱动轴的外端靠近第二破碎辊的一侧连接有第二齿轮,所述破碎装置主体的右侧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安装有联轴器,所述联轴器的一端安装有第三驱动轴,所述第三驱动轴的一端安装有第二皮带轮,所述破碎装置主体的左侧安装有水泵,所述水泵的左侧设有进水口,所述水泵的顶部设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的顶端安装有橡胶三通输水管,所述橡胶三通输水管的输出端连接有雾化喷头,所述装置主体的顶部设有进料口。
8.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雾化喷头的一侧安装于破碎装置主体的内壁,且雾化喷头有一组。
9.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电机、第一皮带轮、第二皮
带轮的外侧设有第一防护罩。
10.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水泵、橡胶三通输水管的外侧设有第二防护罩。
11.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第一齿轮、第二齿轮之间啮合连接,且第一皮带轮、第二皮带轮和传动皮带之间传动连接。
12.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第一破碎辊、第二破碎辊的两端位于破碎装置主体内壁上均安装有固定轴承。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4.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雾化喷头,可以通过雾化喷头对垃圾破碎装置进行降尘,防止进行建筑垃圾破碎时产生的灰尘对周围人员造成伤害,使得设备使用时更加的环保。
15.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第一防护罩、第二防护罩,可以通过第一防护罩、第二防护罩对除尘设备以及传动设备进行防护,也能够防止工作人员操作时发生意外,使得设备使用时更加的安全。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主视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侧面内部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顶部示意图。
20.图中:1、破碎装置主体;2、支撑柱;3、出料口;4、储料车;5、第一破碎辊;6、第一驱动轴;7、第一齿轮;8、第一皮带轮;9、第二破碎辊;10、第二驱动轴;11、第二齿轮;12、电机;13、联轴器;14、第三驱动轴;15、第二皮带轮;16、水泵;17、进水口;18、出水口;19、橡胶三通输水管;20、雾化喷头;21、第一防护罩;22、第二防护罩;23、传动皮带;24、固定轴承;25、进料口。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2.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23.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24.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
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25.请参阅图1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26.一种建筑工程用建筑垃圾破碎装置,包括破碎装置主体1,破碎装置主体1的底部四角处设有支撑柱2,破碎装置主体1的底部设有出料口3,出料口3的底部设有储料车4,破碎装置主体1的内部安装有第一破碎辊5,第一破碎辊5的内部贯穿连接有第一驱动轴6,第一驱动轴6的外端靠近第一破碎辊5的一侧连接有第一齿轮7,第一驱动轴6的右侧远离第一齿轮7的一侧设有第一皮带轮8,第一破碎辊5的一侧平行安装第二破碎辊9,第二破碎辊9的内部横向贯穿连接有第二驱动轴10,第二驱动轴10的外端靠近第二破碎辊9的一侧连接有第二齿轮11,破碎装置主体1的右侧安装有电机12,电机12的输出端安装有联轴器13,联轴器13的一端安装有第三驱动轴14,第三驱动轴14的一端安装有第二皮带轮15,破碎装置主体1的左侧安装有水泵16,水泵16的左侧设有进水口17,水泵16的顶部设有出水口18,出水口18的顶端安装有橡胶三通输水管19,橡胶三通输水管19的输出端连接有雾化喷头20,破碎装置主体1的顶部设有进料口25,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雾化喷头20对破碎装置主体1进行降尘,防止垃圾破碎时产生的灰尘对周围人员产生伤害,通过设置第一防护罩21、第二防护罩22,可以通过第一防护罩21、第二防护罩22将破碎装置主体1与外界隔离开,防止工作人员操作时发生意外,使得设备使用时更加的环保和安全。
27.实施例,请参照图2,雾化喷头20的一侧安装于破碎装置主体1的内壁,且雾化喷头20有一组,通过设置雾化喷头20、水泵16和橡胶三通输水管19,可以通过雾化喷头20、水泵16和橡胶三通输水管19之间连接,由水泵16将外接的水抽入,由橡胶三通输水管19导入雾化喷头,从而对破碎装置主体1进行降尘,以减轻在垃圾破碎过程中产生的灰尘对周围人员的伤害。
28.实施例,请参照图2、3和4,第一齿轮7、第二齿轮11、电机12、第一皮带轮8、第二皮带轮15的外侧设有第一防护罩21,水泵16、橡胶三通输水管19的外侧设有第二防护罩22,通过设置第一防护罩21和第二防护罩22,可以通过第一防护罩和第二防护罩22对除尘设备以及传动设备进行防护,也能够防止工作人员操作时发生意外,使得设备使用时更加的安全。
29.实施例,请参照图2、3和4,第一齿轮7、第二齿轮11之间啮合连接,且第一皮带轮8、第二皮带轮15和传动皮带23传动连接,第一破碎辊5、第二破碎辊9的两端设有固定轴承24,通过设置第一皮带轮8、第二皮带轮15和传动皮带23,可以通过第一皮带轮8、第二皮带轮15和传动皮带23之间传动连接使破碎装置主体1结构更具有实用性,提高了破碎装置主体1的破碎时的精准性。
30.工作原理:使用时,将需要破碎的建筑垃圾由破碎装置主体1的顶部的进料口25投入,启动电机12,由电机12的输出端带动联轴器13,联轴器13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三驱动轴14,第三驱动轴14带动第二皮带轮15,第二皮带轮15连接传动皮带23,传动皮带23带动第一皮带轮8、第一皮带轮8贯穿安装于第一驱动轴6的外侧,第一驱动轴6带动第一破碎辊5和第一齿轮7,且第一齿轮7与第二齿轮11啮合连接,使第二齿轮11带动第二驱动轴10,第二驱动轴10横向贯穿第二破碎辊9使其转动,第一破碎辊5和第二破碎辊9相互啮合且反向转动,将投入的建筑垃圾碾碎,破碎的垃圾经由出料口3装入储料车4内,破碎装置主体1的左侧安装
有水泵16,水泵16的左侧安装有进水口17外接水源,且水泵16的顶部设有出水口18,出水口18的一侧连接有雾化喷头20,可以通过雾化喷头20在建筑垃圾破碎作业的同时进行喷淋,起到降尘的作用,减轻灰尘对周围人员的伤害,而且在破碎装置主体1的危险区域设置了第一防护罩21和第二防护罩22,可以将其与外界隔离开,不但可以对除尘设备以及传动设备进行防护,也能够防止工作人员操作时发生意外,使装置的实用性进一步增强且稳定性和实用性更高,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31.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921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