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边三轮电动摩托车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较窄道路都能行驶及一般门口都能进出的窄体边三轮电动摩托车。
背景技术:
2.现有的边三轮电动摩托车主要包括电动摩托车主体、车斗总成,车斗总成安装在电动摩托车主体的右侧车架上,为了提高车身的稳定性,边轮上设有边轮电机并安装在车斗总成的右侧,行驶时由后轮电机和边轮电机同时驱动。但边三轮电动摩托车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由于车身较宽,行驶的路面要求较宽,较窄的道路就无法行驶;二是由于车身较宽,许多门口难以进出,给车辆的存放带来不便。正因为如此,边三轮电动摩托车的消费群体越来越小众化,市场流通也越来越少。针对上述问题,许多生产厂家和有识之士进行开发和研制,但至今未有较理想的产品面世。
技术实现要素:
3.为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操作使用方便、减震效果及操控性好、可适应较窄道路行驶及一般门口都能进出的窄体边三轮电动摩托车。
4.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它包括电动摩托车主体、边斗总成,所述的边斗总成包括边斗车架、边斗坐垫支架、固定在边斗坐垫支架上的边斗坐垫、边轮、安装在边轮上的边轮电机,边斗车架通过前后边斗车架座铰接在电动摩托车主体的车架上,边斗车架的后部设有边轮轮叉,边轮电机的连接轴固定安装在边轮轮叉上,边斗坐垫支架通过铰接座连接在边斗车架上,边轮位于边斗坐垫的正下方,在边斗坐垫下方的边斗坐垫支架与边轮轮叉之间对应连接有坐垫减震器。
5.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的边斗车架与电动摩托车主体的车架之间对应连接有前后斜拉杆。
6.采用上述结构后,与现有技术相比有如下优点和效果:一是由于边斗车架铰接在电动摩托车主体的车架上,边斗车架的后部设有边轮轮叉,边轮电机的连接轴固定安装在边轮轮叉上,边斗坐垫支架铰接在边斗车架上,边轮位于边斗坐垫的正下方,在不缩少边斗车架大小的前提下,使后轮与边轮之间的间距大幅度减少,从而保证边三轮电动摩托车能在较窄道路上都能行驶,一般门口都能进出。二是由于在边斗坐垫下方的边斗坐垫支架与边轮轮叉之间对应连接有坐垫减震器,可以保证边斗坐垫的减震效果以及骑行的稳定性和舒适性。三是由于边斗车架与电动摩托车主体的车架之间对应连接有前后斜拉杆,可以提高边斗车架连接可靠性。
附图说明
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8.其中1电动摩托车主体,2边斗坐垫,3边斗坐垫支架,4坐垫减震器,5边轮,6边轮电机,7边轮轮叉,8铰接座,9边斗车架,10边斗车架座,11斜拉杆。
具体实施方式
9.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窄体边三轮电动摩托车的具体实施方案,它包括电动摩托车主体1、边斗总成,所述的边斗总成包括边斗车架9、边斗坐垫支架3、固定在边斗坐垫支架3上的边斗坐垫2、边轮5、安装在边轮5上的边轮电机6,边斗车架9通过前后边斗车架座10铰接在电动摩托车主体1的车架上,边斗车架9的后部设有边轮轮叉7,边轮电机6的连接轴固定安装在边轮轮叉7上,边斗坐垫支架3通过铰接座8连接在边斗车架9上,边轮5位于边斗坐垫2的正下方,在边斗坐垫2下方的边斗坐垫支架3与边轮轮叉7之间对应连接有坐垫减震器4。
10.为了提高边斗车架9连接的可靠性,所述的边斗车架9与电动摩托车主体1的车架之间对应连接有前后斜拉杆11。
11.以上所述,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出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基础上,所作出的简单修改、等同变化或修饰,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窄体边三轮电动摩托车,包括电动摩托车主体(1)、边斗总成,其特征是:所述的边斗总成包括边斗车架(9)、边斗坐垫支架(3)、固定在边斗坐垫支架(3)上的边斗坐垫(2)、边轮(5)、安装在边轮(5)上的边轮电机(6),边斗车架(9)通过前后边斗车架座(10)铰接在电动摩托车主体(1)的车架上,边斗车架(9)的后部设有边轮轮叉(7),边轮电机(6)的连接轴固定安装在边轮轮叉(7)上,边斗坐垫支架(3)通过铰接座(8)连接在边斗车架(9)上,边轮(5)位于边斗坐垫(2)的正下方,在边斗坐垫(2)下方的边斗坐垫支架(3)与边轮轮叉(7)之间对应连接有坐垫减震器(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窄体边三轮电动摩托车,其特征是:所述的边斗车架(9)与电动摩托车主体(1)的车架之间对应连接有前后斜拉杆(11)。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窄体边三轮电动摩托车,包括电动摩托车主体(1)、边斗总成,所述的边斗总成包括边斗车架(9)、边斗坐垫支架(3)、边斗坐垫(2)、边轮(5)、边轮轮毂电机(6),边斗车架(9)铰接在电动摩托车主体(1)的车架上,边斗车架(9)的后部设有边轮轮叉(7),边轮轮毂电机(6)的连接轴固定安装在边轮轮叉(7)上,边斗坐垫支架(3)铰接在边斗车架(9)上,边轮(5)位于边斗坐垫(2)的正下方,在边斗坐垫(2)下方的边斗坐垫支架(3)与边轮轮叉(7)之间对应连接有坐垫减震器(4)。采用上述结构后,具有结构简单合理、操作使用方便、减震效果及操控性好、可适应较窄道路行驶及一般门口都能进出等优点。出等优点。出等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姚湘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千喜车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6.01
技术公布日:2021/11/21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91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