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楼宇自动化用人脸识别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2-05-10  88



1.本实用涉及人脸识别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楼宇自动化用人脸识别装置。


背景技术:

2.脸识别系统以人脸识别技术为核心,是一项新兴的生物识别技术,是当今国际科技领域攻关的高精尖技术,它广泛采用区域特征分析算法,融合了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与生物统计学原理于一体,利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从视频中提取人像特征点,利用生物统计学的原理进行分析建立数学模型,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很多楼宇的门禁上都安装有人脸识别装置,保证楼宇内的安全。用摄像机或摄像头采集含有人脸的图像或视频,并自动在图像中检测和跟踪人脸,进而对检测到的人脸进行脸部识别的一系列相关技术,通常也叫做人像识别、面部识别,人脸识别装置是对人脸进行采集和识别的设备,通常安装在公共场所的进出口位置,需要使用到支撑装置对人脸识别装置进行支撑和安装。
3.现有的楼宇自动化用人脸识别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安装时大多是直接固定在门禁上,角度无法调节,若进出人员身高较高,人脸识别装置的摄像部件无法采集到进出人员的面部信息,使用麻烦,且会耽误进出人员的时间,通常摄像头通过红外感应到有人靠近时开启摄像头进行识别,但是在实际使用时感应灵敏度不高,或者由于人没有对准感应区域,导致摄像头无法开启,使用不够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楼宇自动化用人脸识别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楼宇自动化用人脸识别装置,包括识别面板、背面安装的支撑架,以及用于安装固定的支撑杆,所述识别面板包括:
6.正面安装的显示屏;
7.顶部安装的用于检测人脸的摄像头;
8.摄像头两侧安装的红外感应模块;
9.底部左侧安装的延时开关;
10.底部右侧安装的呼叫按钮,以及
11.用于通话联系门卫及楼内户主的话筒。
12.进一步地,所述红外感应模块对称设置有两个,且红外感应模块通过导线连接控制摄像头,所述显示屏、延时开关通过导线连接摄像头。
13.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架包括:
14.连接安装的转轴;
15.内侧安装的连接筒;
16.连接筒上安装的定位环,以及
17.定位环上安装的紧固螺栓。
18.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架与识别面板通过焊接连接构成固定结构,所述连接筒与支撑架通过转轴连接构成旋转结构,且连接筒与定位环相互垂直通过焊接连接构成固定结构。
19.进一步地,所述定位环上开设有螺纹孔,且定位环与紧固螺栓通过螺纹连接构成固定结构,所述定位环与支撑杆连接构成滑动结构,且支撑杆通过紧固螺栓与定位环构成固定结构。
20.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杆包括:
21.底部安装的底座;
22.末端连接的安装板,以及
23.安装板上开设的安装孔。
24.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杆分为长短两种型号,且支撑杆较长的种类与底座中心处通过焊接连接构成固定结构,所述底座呈圆形结构,且底座的下方设置有防滑垫。
25.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杆较短的种类与安装板通过焊接连接构成固定结构,所述安装孔对称开设有四个,所述安装板通过安装孔中安装螺钉与墙壁或者天花板连接构成固定结构。
2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的有益效果是:
27.设置有红外感应模块,通过红外感应到有人靠近时开启摄像头,避免摄像头始终开启造成浪费,同时设置有延时开关,当人处于识别面板目前但是摄像头未自动开启时可手动开启摄像头进行识别,便于使用;
28.识别面板背面安装有支撑架及连接筒,支撑杆沿连接筒滑动调节高度后通过紧固螺栓固定,根据不同的安装环境选择将支撑杆通过底座摆放固定,或者通过安装板使用螺钉固定在墙面或者天花板上,识别面板沿转轴旋转,便于调节角度。
附图说明
2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30.图1为本实用新型识别面板正面结构示意图;
31.图2为本实用新型识别面板背面结构示意图;
32.图3为本实用新型安装板结构示意图。
33.图中:1、识别面板;110、显示屏;120、摄像头;130、红外感应模块;140、延时开关;150、呼叫按钮;160、话筒;2、支撑架;210、转轴;220、连接筒;230、定位环;240、紧固螺栓;3、支撑杆;310、底座;320;安装板;330、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3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
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3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保护的范围。
37.请参阅图1

3,本实用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楼宇自动化用人脸识别装置,包括识别面板1、背面安装的支撑架2,以及用于安装固定的支撑杆3,识别面板1包括:正面安装的显示屏110;顶部安装的用于检测人脸的摄像头120;摄像头120两侧安装的红外感应模块130;底部左侧安装的延时开关140;底部右侧安装的呼叫按钮150,以及用于通话联系门卫及楼内户主的话筒160。
38.红外感应模块130对称设置有两个,且红外感应模块130通过导线连接控制摄像头120,显示屏110、延时开关140通过导线连接摄像头120,避免摄像头120始终开启造成浪费,当人处于识别面板1目前但是摄像头120未自动开启时可手动开启摄像头120进行识别,便于使用。
39.支撑架2包括:连接安装的转轴210;内侧安装的连接筒220;连接筒220上安装的定位环230,以及定位环230上安装的紧固螺栓240。
40.支撑架2与识别面板1通过焊接连接构成固定结构,连接筒220与支撑架2通过转轴210连接构成旋转结构,且连接筒220与定位环230相互垂直通过焊接连接构成固定结构,便于调节识别角度。
41.定位环230上开设有螺纹孔,且定位环230与紧固螺栓240通过螺纹连接构成固定结构,定位环230与支撑杆3连接构成滑动结构,且支撑杆3通过紧固螺栓240与定位环230构成固定结构,便于调节识别面板1的安装高度。
42.支撑杆3包括:底部安装的底座310;末端连接的安装板320,以及安装板320上开设的安装孔330。
43.支撑杆3分为长短两种型号,且支撑杆3较长的种类与底座310中心处通过焊接连接构成固定结构,底座310呈圆形结构,且底座310的下方设置有防滑垫。
44.支撑杆3较短的种类与安装板320通过焊接连接构成固定结构,安装孔330对称开设有四个,安装板320通过安装孔330中安装螺钉与墙壁或者天花板连接构成固定结构。
45.使用时,根据安装位置选择合适长度的支撑杆3,通过底座310摆放固定到指定位置,或者将安装板320通过安装孔330中安装螺钉与墙壁或者天花板连接固定,将定位环230套在支撑杆3上滑动至合适位置,拧紧紧固螺栓240完成安装固定,摄像头120处于关闭状态,红外感应模块130检测到当有人靠近时,控制摄像头120开启,对人脸进行识别,同时显
示屏110显示摄像头画面,当人处于识别面板1目前但是摄像头120未自动开启时可手动打开延时开关140开启摄像头120进行识别,一段时间后摄像头120自动关闭,进行识别时,识别面板1可以通过支撑架2沿转轴210旋转调节角度,使得摄像头对准不同身高的人脸进行识别,当发生故障或者外来人员需要进入时,按下按钮150,通过话筒160与门卫或者楼内户主进行沟通联系,打开门禁。
46.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915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