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汽车充电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冷却型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桩。
背景技术:
2.电动汽车充电站是指为电动汽车充电的站点,与现在的加油站相似。随着低碳经济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旋律,电动汽车作为新能源战略和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国务院确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必将成为今后中国汽车工业和能源产业发展的重点。当前电动汽车主要的充电方式有普通充电的充电桩、快速充电的充电站及可更换电池的换电站。但是这三种方式都有一定的弊端,但共同缺陷在于:有线连接的共同标准问题。普通充电方式多为交流充电,一次需要八到十个小时才能充满,这将大量占用充电等待时间,增大充电站建设规模。快速充电方式多为直流充电,一次充电需要几十分钟,而快速充电会降低电池的使用寿命,而且对城市电网的冲击不可忽视。而更换电池的方式主要面临的问题有电池的电动汽车的标准化、电池的流通管理问题等等。
3.对此,授权公告号为cn204258404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桩,该充电桩包括无线发送端,充电桩电网能量输出端依次与主mcu、高频软开关、变频器、高频升压变压器连接输出高频电磁功率,然后加载到非对称发射线圈上,所述非对称谐振线圈固定在非对称发射线圈上方以加强该方向上的无线传输效果;无线接收端,包括协同工作线圈,所述协同工作线圈设置在电动汽车底盘和轮胎车毂上,将接收到的高频电磁信号经高频降压变压器降压、整流器整流后输出至电动汽车工作电池,所述无线发送端的变频器设有自动调频电路以检测协同工作线圈位置。
4.该实用新型在电动汽车底盘、轮胎车毂和顶部设置无线接收线圈即协同工作线圈,大大提高了无线传输效率,但是该充电桩在充电时,由于无线传输效率增高,增加了电源的工作强度,使得电源温度增高,有一定的安全隐患,同时电缆负载量也增大,因此就需要用较粗的电缆,而高频环境下电流的集肤效应较为明显,导致导线截面的利用率降低,影响充电效率。
5.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冷却型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桩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冷却型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桩,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冷却型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桩,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面固接支架组件,所述支架组件上固接多个无线发送端,所述底座顶面还固接电源柜及电容柜,所述底座顶面位于电源柜与电容柜之间固接冷液箱,所述冷液箱顶面固接循环泵,所述电源柜侧壁内部开设第一冷却腔,所述第一冷却腔内固接第一冷却蛇管,所述电容柜侧壁内部开设第二冷却腔,所述第二冷却腔内固接第二冷却蛇管,
所述循环泵上固接两个导液管一端,两个所述导液管另一端分别固接第一冷却蛇管及第二冷却蛇管,所述冷液箱连通循环泵,所述循环泵连通两个导液管,两个所述导液管分别连通第一冷却蛇管及第二冷却蛇管。
8.优选的,所述支架组件包括固接在底座顶面的支板,所述支板顶面固接多个支杆,多个所述支杆顶端固接横杆,所述横杆一侧固接多个横支杆,多个所述横支杆端部底面固接多个立杆,多个所述立杆底端固接多个无线发送端。
9.优选的,所述支架组件内部固接水冷电缆,所述水冷电缆一端电连接电源柜、另一端电连接无线发送端。
10.优选的,所述水冷电缆包括绝缘外层,所述绝缘外层内侧固接多个第一水管,多个所述第一水管固接铠装护层外侧面,所述铠装护层内侧面固接多个导线,多个所述导线固接第二水管。
11.优选的,所述铠装护层内外侧壁均使用镀锡工艺。
12.优选的,所述底座底面固接多个销钉。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4.本实用新型内部电缆采用水冷电缆结构,并通过第一水管与第二水管对导线进行双重降温,无需使用过粗的导线,导线截面利用率高,提高充电效率。本实用新型设置了循环泵,当电源柜内温度超过阈值时,温度传感器启动循环泵,通过第一冷却蛇管及第二冷却蛇管对电源柜及电容柜进行降温,避免电源柜及电容柜温度过高损坏的现象。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剖面结构放大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源柜及电容柜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水冷电缆处截面结构示意图。
19.图中:1底座、11销钉、2支架组件、21支板、22支杆、23横杆、24横支杆、25立杆、3无线发送端、4电源柜、41第一冷却腔、42第一冷却蛇管、43 温度传感器、5电容柜、51第二冷却腔、52第二冷却蛇管、6冷液箱、61加液孔、7循环泵、71导液管、8水冷电缆、81绝缘外层、82第一水管、83铠装护层、84导线、85第二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请参阅图1
‑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冷却型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桩,包括底座1,底座1顶面固接支架组件2,支架组件2上固接多个无线发送端3,底座1底面固接多个销钉11,在使用时,通过销钉11将底座1固定在相应位置。
22.请参阅图1
‑
2,支架组件2包括固接在底座1顶面的支板21,支板21顶面固接多个支杆22,多个支杆22顶端固接横杆23,横杆23一侧固接多个横支杆 24,多个横支杆24端部底
面固接多个立杆25,多个立杆25底端固接多个无线发送端3,支架组件2内部固接水冷电缆8,水冷电缆8一端电连接电源柜4、另一端电连接无线发送端3,通过电源柜4与水冷电缆8对无线发送端3进行供电,之后通过电磁感应对电动汽车进行充电。
23.请参阅图4,水冷电缆8包括绝缘外层81,绝缘外层81内侧固接多个第一水管82,多个第一水管82固接铠装护层83外侧面,铠装护层83内侧面固接多个导线84,多个导线84固接第二水管85,铠装护层83内外侧壁均使用镀锡工艺,采用水冷电缆8结构,并通过第一水管82与第二水管85对导线84进行双重降温,无需使用过粗的导线,导线截面利用率高,提高充电效率。
24.请参阅图3,底座1顶面还固接电源柜4及电容柜5,底座1顶面位于电源柜4与电容柜5之间固接冷液箱6,冷液箱6顶面固接循环泵7;电源柜4侧壁内部开设第一冷却腔41,第一冷却腔41内固接第一冷却蛇管42,电容柜5侧壁内部开设第二冷却腔51,第二冷却腔51内固接第二冷却蛇管52,循环泵7 上固接两个导液管71一端,两个导液管71另一端分别固接第一冷却蛇管42及第二冷却蛇管52;冷液箱6连通循环泵7,循环泵7连通两个导液管71,两个导液管71分别连通第一冷却蛇管42及第二冷却蛇管52,电源柜4内固接温度传感器43,所述温度传感器43控制循环泵7启闭,当电源柜4内温度超过阈值时,温度传感器43启动循环泵7,通过第一冷却蛇管42及第二冷却蛇管52对电源柜4及电容柜5进行降温,避免电源柜4及电容柜5温度过高损坏的现象。
25.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通过销钉11将底座1固定在相应位置,通过电源柜4与水冷电缆8对无线发送端3进行供电,之后通过电磁感应对电动汽车进行充电。本实用新型内部电缆采用水冷电缆8结构,并通过第一水管 82与第二水管85对导线84进行双重降温,无需使用过粗的导线,导线截面利用率高,提高充电效率。本实用新型设置了循环泵,当电源柜4内温度超过阈值时,温度传感器43启动循环泵7,通过第一冷却蛇管42及第二冷却蛇管52 对电源柜4及电容柜5进行降温,避免电源柜4及电容柜5温度过高损坏的现象。
26.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91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