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闭路循环水压差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2-05-10  80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循环水换热装置,具体是一种提高闭路循环水压差的装置。


背景技术:

2.当前化工厂使用的低温换热器普遍为循环水换热器,而循环水换热器中使用的开式循环水,是利用循环水泵提压后输出循环水,循环水回水通过冷却塔冷却后进行循环。当出现压差不足时,通过提高泵出口压力,即可满足要求。而为了保证换热器的腐蚀率,当前使用闭式循环水,通过冷却塔换热后进行循环水的装置越来越普遍,但是由于闭路循环水回水压力高,很难保证循环水的压差和流速以及流量,成为了制约闭路循环水装置稳定运行的瓶颈。
3.某公司循环水系统采用闭式循环水,内循环补水采用脱盐水,外循环采用中水回用水和净化水,上水压力设计0.55mpa,回水压力设计0.25mpa,压差大于0.3mpa。但是由于设计问题,用量较大的装置在循环水系统的近端,用量小的装置在循环水的末端,导致末端装置的压差只有0.03mpa,不能满足装置各设备换热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用于闭式循环水系统局部提高压差的装置,解决闭路循环水回水压差低的问题。
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6.一种提高闭路循环水压差的装置,包括循环给水泵,所述循环给水泵的出口通过管路与循环水换热器相连接,所述循环给水泵的进口设置有回流自动调节阀门,所述的循环给水泵的出口设置有出口压力表、出口流量计和第一出口自动调节阀;所述循环水换热器的出水口设置有温度感应装置,所述循环水换热器的出水口通过管路连接有循环水储罐,所述循环水储罐连接有循环回水泵;所述的循环水储罐设置有液位计,所述的循环回水泵的出口设置有第二出口自动调节阀。
7.所述的出口流量计与第一出口自动调节阀相联动,所述温度感应装置与第一出口自动调节阀相联动;所述出口压力表与回流自动调节阀门相联动,所述循环回水泵与液位计相连动,所述的第二出口自动调节阀与液位计相联动。
8.进一步,所述的液位计与循环回水泵及第二出口自动调节阀通过压电电路相连接,所述的压电电路上设置有压电开关。
9.进一步的,所述的循环给水泵设置有电流表。
10.进一步的,循环水储罐设置有排空阀。
11.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所产生的有益效果为:
12.本实用新型增加了循环水泵、循环水储罐及相应的自动调节阀,利用流量计与出口阀,温度感应装置与第一出口自动调节阀相联动,出口压力表与回流阀相联动的流量调节装置实现提高闭式循环水系统局部压差。进一步通过循环水储罐内设置的液位计实现对
储罐内水量的自动监测,并利用循环回水泵的启停和第二出口自动调节阀实现循环水储罐液位的稳定控制。
13.本实用新型在闭式循环水系统基础上,通过循环水换热器出口水温度来调节进口水流量,间接提高出口与进口压差,提高了换热效果。同时优选的可以采用自动化控制,通过对换热器温度的自动检测,实现利用控制阀调节循环水流量和联锁控制实现循环水储罐液位恒定。这样既保证了装置换热器介质的换热温度,消除了因换热问题引起系统跳车的隐患,确保了系统安全、稳定、长期的运行;又保障了由于温度高、压差低,循环水就地排放造成的水处理费用。同时还可实现精细化操作,在指标范围内实现循环水流量的经济运行。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提高闭路循环水压差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5.图中,1为循环给水泵;2为回流自动调节阀门;3为出口压力表;4为第一出口自动调节阀;5为出口流量计,6为电流表,7为循环水储罐,8为循环回水泵,9为液位计,10为第二出口自动调节阀,11为排空阀,12为循环水换热器,13为温度感应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16.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保护范围不被此限制。
17.如图1所示,是一种提高闭路循环水压差的装置,用于费托合成厂的闭路循环水系统,用以提高压差,满足换热器换热需求。包括循环给水泵1,循环给水泵1设置有电流表6检测泵运行负荷。循环给水泵1的出口通过管路与循环水换热器12相连接,所述循环给水泵1的进口设置有回流自动调节阀门2,循环给水泵1的出口设置有出口压力表3、出口流量计5和第一出口自动调节阀4;循环水换热器12的出水口设置有温度感应装置13,温度感应装置13为常规的温度感应器;循环水换热器12的出水口通过管路连接有循环水储罐7,循环水储罐7设置有排空阀11。循环水储罐7连接有循环回水泵8;循环水储罐7设置有液位计9,循环回水泵8的出口设置有第二出口自动调节阀10。
18.其中,所使用的循环水管径为dn200,循环给水泵1以及循环回水泵8的额定流量为47m3/h,扬程44m,气蚀余量3m,配套功率11kw,循环水上水压力设计0.55mpa,回水压力设计0.25mpa,压差大于0.3mpa,循环水储罐7的容积为10m3。
19.其中采用现有常规的控制器控制方式,使出口流量计5与第一出口自动调节阀4相联动,温度感应装置13与第一出口自动调节阀4相联动;出口压力表3与回流自动调节阀门2相联动,循环回水泵8与液位计9相连动,第二出口自动调节阀10与液位计9相联动。液位计9与循环回水泵8及第二出口自动调节阀10通过压电电路相连接,压电电路上设置有压电开关。
20.换热器的出口温度检测感应器与循环给水泵出口的第一出口自动调节阀4相联动,当温度超标时,温度信号返回控制器,控制器自动控制循环给水泵出口的第一出口自动调节阀4,加大循环水流量,保证换热器出口温度恒定,反之亦然,从而提高进出口两端压
差。循环回水泵8的启停及第二出口自动调节阀10与循环水储罐7的液位计9相联动,当液位降低时,循环水储罐7内设置的检测液位的液位计9反馈信号至控制器,控制器自动控制第二出口自动调节阀10,降低循环水流量,当液位达到设备警戒值时,联锁切断泵运行电源,以防泵损坏,反之亦然。
21.从技改前后运行数据对比分析,上回水压差增至0.2mpa,满足机泵换热要求,所有机泵均不外排循环水,改造后运行效果良好。
22.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做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仅限于此,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的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由所提交的权利要求书确定专利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提高闭路循环水压差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循环给水泵(1),所述循环给水泵(1)的出口通过管路与循环水换热器(12)相连接,所述循环给水泵(1)的进口设置有回流自动调节阀门(2),所述的循环给水泵(1)的出口设置有出口压力表(3)、出口流量计(5)和第一出口自动调节阀(4);所述循环水换热器(12)的出水口设置有温度感应装置(13),所述循环水换热器(12)的出水口通过管路连接有循环水储罐(7),所述循环水储罐(7)连接有循环回水泵(8);所述的循环水储罐(7)设置有液位计(9),所述的循环回水泵(8)的出口设置有第二出口自动调节阀(10);所述的出口流量计(5)与第一出口自动调节阀(4)相联动,所述温度感应装置(13)与第一出口自动调节阀(4)相联动;所述出口压力表(3)与回流自动调节阀门(2)相联动,所述循环回水泵(8)与液位计(9)相连动,所述的第二出口自动调节阀(10)与液位计(9)相联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闭路循环水压差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液位计(9)与循环回水泵(8)及第二出口自动调节阀(10)通过压电电路相连接,所述的压电电路上设置有压电开关。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闭路循环水压差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循环给水泵(1)设置有电流表(6)。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闭路循环水压差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循环水储罐(7)设置有排空阀(11)。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提高闭路循环水压差的装置,包括循环给水泵,循环给水泵的出口通过管路与循环水换热器相连接,循环给水泵的进口设置有回流自动调节阀门,循环给水泵的出口设置有出口压力表、出口流量计和第一出口自动调节阀;循环水换热器的出水口设置有温度感应装置,循环水换热器的出水口通过管路连接有循环水储罐,循环水储罐连接有循环回水泵;循环水储罐设置有液位计,循环回水泵的出口设置有第二出口自动调节阀;本实用新型在闭式循环水系统基础上,通过循环水换热器出口水温度来调节进口水流量,间接提高出口与进口压差,提高了换热效果。高了换热效果。高了换热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李玲燕 王飞 芦鹏曾 张一波 李丽 李丹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西潞安煤基合成油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5.08
技术公布日:2021/11/21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911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