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幕墙与墙体间的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2-05-10  74



1.本技术涉及幕墙连接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幕墙与墙体间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2.幕墙是建筑的外墙围护,不承重,像幕布一样挂上去,故又称为"帷幕墙",是现代大型和高层建筑常用的带有装饰效果的轻质墙体。由面板和支承结构体系组成的,可相对主体结构有一定位移能力或自身有一定变形能力、不承担主体结构所作用的建筑外围护结构或装饰性结构。
3.目前,可供参考的授权公告号为cn207998956u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幕墙后置埋件结构件,包括矩形后置埋件本体,所述后置埋件本体上设置有若干设置形式一致的十字形孔洞,所述十字形孔洞呈矩阵设置在所述后置埋件本体上。该幕墙后置埋件结构件使得在幕墙的加装施工中能提供施工作业人员更多可选择的孔洞开凿空间,并且后置埋件的安装方便、可靠,有效提高幕墙施工的经济效益。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由于幕墙不承重,其依靠墙体而存在,而上述相关技术虽然使幕墙与墙体之间连接便捷,但幕墙的稳定性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墙体与幕墙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及墙体本身的稳定性均至关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提高幕墙的连接稳定性,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幕墙与墙体间的连接结构。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新型幕墙与墙体间的连接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新型幕墙与墙体间的连接结构,包括幕墙框体、连接件和墙体,墙体包括横梁和立柱,横梁设置为多根,立柱与横梁之间设有卡接件,连接件为角钢,角钢的一侧与幕墙框体连接,另一侧与横梁连接。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幕墙框体与横梁通过角钢连接,有助于增加幕墙框体与横梁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幕墙框体与横梁之间连接稳定,墙体中的立柱与横梁之间通过卡接件连接稳定,有助于提高墙体的稳定性,进而增强墙体与幕墙框体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9.可选的,所述立柱与角钢之间设有加固组件,加固组件包括连接组件和横杆,横杆位于立柱靠近幕墙框体的一侧,立柱与横杆之间通过连接组件连接,横杆与角钢连接。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横杆与立柱通过连接组件连接后有助与使立柱与角钢之间连接稳定,进而有助于使墙体稳定,从而使幕墙框体与墙体之间稳定连接。
11.可选的,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连接柱和卡环,连接柱设置在立柱靠近幕墙框体的一侧,连接柱远离立柱的一侧与卡环固定连接,卡环包括第一竖杆、连接杆和第二竖杆,第一竖杆与连接杆之间存在夹角,第二竖杆与连接杆之间存在夹角,横杆设置为结构相同的两个且分别位于连接柱的两侧,横杆靠近连接柱的一侧开设有固定槽,第一竖杆与其中一个横杆的固定槽内侧壁贴合且连接,第二竖杆与另一个横杆的固定槽内壁贴合且连接。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横杆与卡环相互连接,有助于增强立柱在墙体中的连接
稳定性,使墙体起到更好的承重作用,使整个墙体稳定,进而有助于幕墙框体与墙体之间连接稳定。
13.可选的,所述横杆的下方设有加固板,加固板包括第一固定部、连接部和第二固定部,第一固定部与角钢固定连接,第二固定部与横梁固定连接,连接部位于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之间,且第一固定部与连接部之间存在夹角,第二固定部与连接部之间存在夹角,连接部与连接板的侧壁贴合且连接。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固板可同时连接角钢、横杆和横梁,增加了加固板与横杆之间的接触面积,有助于使幕墙框体、横杆与横梁之间连接稳定。
15.可选的,所述卡接件包括滑动柱和弹性件,横梁与立柱的连接处开设有用于容纳滑动柱的滑移槽,弹性件位于滑移槽中且用于驱动滑动柱在滑移槽中移动,滑动柱的一端位于滑移槽中,另一端露出滑移槽中,立柱开设有用于使滑动柱进入的置柱槽。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立柱时,使滑动柱在弹性件进入置柱槽中,置柱槽对滑动柱进行限位作用,有助于提高立柱与横梁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17.可选的,所述横梁外侧设有厚铝板,连接厚铝板的横梁位于远离幕墙框体的一侧。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厚铝板可以起到封闭墙体的作用使墙体美观且不易损坏。
19.可选的,所述厚铝板远离幕墙框体的一侧设有加强肋。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强肋进一步提高了墙体的稳定性,使墙体更好地承重和抗压,进而有助于使幕墙框体之间连接稳定而不易塌落。
21.可选的,所述幕墙框体远离立柱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厚铝单板。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厚铝单板也具有增强幕墙框体稳定性的作用。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24.1.通过在横梁与立柱之间设置卡接件,有助于提高墙体自身的稳定性,使墙体更好地发挥承重作用,进而有助于幕墙框体与墙体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25.2.通过设置加固组件,进一步增加了墙体内部的连接稳固性,使幕墙框体不易因墙体的损坏而损坏;
26.3.通过设置加强板,大幅提高了幕墙框体与墙体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种新型幕墙与墙体间的连接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种新型幕墙与墙体间的连接结构中突出显示卡接件的剖面图;
29.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种新型幕墙与墙体间的连接结构中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0.图4是图1中局部a处放大图。
31.附图标记说明:1、幕墙框体;2、角钢;3、墙体;31、横梁;311、滑移槽;32、立柱;321、置柱槽;4、卡接件;41、滑动柱;42、弹簧;5、加固组件;51、连接组件;511、连接柱;512、卡环;5121、第一竖杆;5122、连接杆;5123、第二竖杆;52、横杆;521、固定槽;6、加固板;61、第一固定部;62、连接部;63、第二固定部;7、厚铝板;8、加强肋;9、镀铬板;10、厚铝单板。
具体实施方式
32.以下结合附图1

4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3.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新型幕墙与墙体间的连接结构。参照图1,幕墙与墙体间的连接结构包括幕墙框体1、连接件和墙体3,墙体3包括横梁31和立柱32,横梁31设置为多根,立柱32与横梁31之间设有卡接件4,幕墙框体1与横梁31之间通过连接件连接,立柱32与横梁31之间通过卡接件4连接,连接件连接有用于加固墙体3的加固板6,加固板6与立柱32之间设有加固组件5。墙体3中的立柱32与横梁31之间通过卡接件4、加固组件5及加固板6稳固连接,有助于使整个墙体3连接稳定,进而使与墙体3连接的幕墙框体1不易因墙体3不稳而损坏。
34.如图2所示,横梁31为隐框铝合金横梁31,本实施例中横梁31设为相互平行的两根,立柱32穿过相邻两根横梁31,卡接件4包括滑动柱41和弹性件,横梁31与立柱32的连接处开设有用于容纳滑动柱41的滑移槽311,滑动柱41的一端位于滑移槽311中,另一端露出滑移槽311中,弹性件为水平伸缩的弹簧42,弹簧42位于滑移槽311中,弹簧42的一端与位于滑移槽311中的滑动柱41焊接,另一端与滑移槽311的内壁粘接,立柱32的侧壁开设有用于使滑动柱41进入的置柱槽321。安装立柱32时,将滑动柱41推入滑移槽311中,此时弹簧42被压缩,滑动柱41在立柱32的侧壁上随着立柱32的移动而移动,当滑动柱41移动至置柱槽321的位置时,在弹簧42的弹力作用下进入置柱槽321中,此时,置柱槽321对滑动柱41起到限位作用,有助于使立柱32与横梁31之间连接稳定,提高墙体3的承重性能。
35.结合图1和图3所示,连接件为直角角钢2,直角角钢2的一侧壁与幕墙框体1通过不锈钢自攻钻钉连接,另一侧壁与加固板6通过不锈钢自攻钻钉连接,加固板6远离幕墙框体1的一侧与横梁31的底壁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加固组件5包括连接组件51和横杆52,横杆52位于立柱32靠近幕墙框体1的一侧,横杆52位于加固板6的上方且与加固板6通过螺栓固定连,立柱32与横杆52之间通过连接组件51连接。幕墙框体1与横梁31通过角钢2连接,角钢2可起到稳定与其连接的结构的作用,使墙体3自身不易损坏;当角钢2固定好后,将加固板6水平插入加固板6的上方并与加固板6固定,加固板6可对横杆52起到支撑作用,使横杆52与立柱32之间连接更稳定,使幕墙框体1与横梁31之间连接稳定。
36.如图4所示,连接组件51包括连接柱511和卡环512,卡环512包括第一竖杆5121、连接杆5122和第二竖杆5123,第一竖杆5121与连接杆5122垂直且一体连接,第二竖杆5123与连接杆5122垂直且一体连接,第一竖杆5121与第二竖杆5123相互平行。连接柱511与立柱32靠近幕墙框体1的侧壁一体连接,连接柱511远离立柱32的一端与卡环512焊接。横杆52设置为结构相同的两个且分别位于连接柱511的两侧,横杆52靠近连接柱511的一侧水平开设有固定槽521,固定槽521的深度小于横杆52的宽度,第一竖杆5121与其中一个横杆52的固定槽521内侧壁贴合且通过螺栓连接,第二竖杆5123与另一个横杆52的固定槽521内侧壁贴合且通过螺栓连接。卡环512与横杆52之间充分接触且固定,有助于使立柱32与横杆52之间稳定连接,提高了墙体3的连接牢固性,使幕墙框体1不易因墙体3的损坏而损坏。
37.如图3所示,加固板6包括第一固定部61、连接部62和第二固定部63,第一固定部61与角钢2贴合且通过螺栓固定连接,第二固定部63与横杆52的底部贴合且通过螺栓固定,连接部62位于第一固定部61和第二固定部63之间,且第一固定部61与连接部62垂直,第二固定部63与连接部62垂直,第一固定部61与第二固定部63相互平行,连接部62与横杆52远离
立柱32的侧壁贴合且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加固板6与横杆52之间的接触面积较大,有助于使横杆52牢固地固定在加固板6上,提高了墙体3的承重性能,使幕墙框体1与墙体3之间连接稳定。
38.如图1所示,横梁31外侧设有厚铝板7,连接厚铝板7的横梁31位于远离幕墙框体1的一侧。厚铝板7与立柱32之间设有3mm厚的镀铬板9,镀铬板9的一侧与立柱32通过螺栓固定,另一侧与厚铝板7的侧壁无缝粘接,厚铝板7与镀铬板9的大小相同且可遮挡墙体3的内部结构。厚铝板7远离幕墙框体1的一侧设有铝合金加强肋8,加强肋8位于厚铝板7侧壁的中央位置且与厚铝板7通过螺栓连接,加强肋8为长度与厚铝板7的长度相同的长方体条。镀铬板9的硬度较大,可起到增加整个墙体3硬度的作用,厚铝板7既可增加整个墙体3的硬度,使墙体3承重性能提高,又可起到美观作用,加强肋8进一步使整个墙体3不易形变,提高了墙体3自身的牢固性。
39.如图1所示,幕墙框体1为40*40*2mm的铝合金方管,幕墙框体1远离立柱32的一侧通过螺栓连接有3mm厚铝单板10。厚铝单板10提高了幕墙框体1自身的牢固性,使幕墙框体1与墙体3之间相互配合,连接牢固,且厚铝单板10具有耐腐蚀性,可起到减缓幕墙框体1的损坏。
40.本技术实施例一种新型幕墙与墙体间的连接结构的实施原理为:先在需要安装幕墙框体1的施工区域固定预制的横梁31和立柱32,立柱32竖直设置且与横梁31之间通过卡接件4连接,将加固板6的一端与横梁31通过螺栓连接,另一端与直角角钢2的一侧壁通过不锈钢自攻钻钉连接,直角角钢2的另一侧壁与幕墙框体1的侧壁通过不锈钢自攻钻钉固定连接;之后,将横杆52水平插入加固板6的上方,且固定槽521朝向连接柱511,将卡环512伸入固定槽521中,并通过螺栓将卡环512与横杆52固定;然后,在立柱32远离幕墙框体1的一侧依次固定镀铬板9、厚铝板7和加强肋8,镀铬板9与立柱32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厚铝板7与镀铬板9之间无缝粘接,加强肋8条与厚铝板7之间通过螺栓固定;最后,向幕墙框架远离立柱32的一侧通过螺栓固定厚铝单板10。
41.通过在横梁31与立柱32之间设置卡接件4,并通过角钢2将幕墙框体1和墙体3之间稳定连接,有助于提高墙体3自身的稳定性,使墙体3更好地发挥承重作用,进而有助于幕墙框体1与墙体3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42.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911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