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阻垢滤芯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2-05-10  63



1.本实用新型涉及滤芯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阻垢滤芯。


背景技术:

2.因水在净化过程中会产生废水,而常规的滤芯产生的纯废水比在1:3左右,且产生的废水不能直接饮用,故在一份水的净化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浪费,同时为得到等量的净化水,机器的运作时间会加长,增加电量消耗,为响应国家号召,节水节电,各厂商会加入阻垢剂(经国家认证认可)在滤芯当中,来增长滤芯使用寿命及减少废水比率。水在净水器或纯水机中经过滤芯过滤的过程中,因长时间的使用会使滤芯结垢堵塞,使得滤芯寿命降低,并且在滤芯过滤层(如pp/碳等)生产的过程中,会加入阻垢剂,从而达到增长滤芯寿命的目的。
3.但实际生产过程中,滤芯过滤层在搅拌/发泡/压缩的工序中加入阻垢剂颗粒,常常会导致成型的滤芯过滤层中内部不可避免的存在部分搅拌不均或颗粒脱落或挤压成团或产生空洞间隙等不良,该些不良又较难检测出来,若未检测到会导致成品滤芯功能受到影响,使用寿命降低,而且分布在滤芯上的阻垢颗粒会因滤芯外层的堵塞而失效,影响下一级的过滤,这样造成用户更换滤芯的周期减短,且会影响市场对机器的评价。
4.综上所述,如何使因加入阻垢颗粒对滤芯产生的影响减小,且加强效果,避免生产不良,方便替换,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阻垢滤芯,该阻垢滤芯简单易装配,小巧且通用,滤芯过滤层寿命及一致性得到延长与完善,阻垢效果又与传统效果一致甚至更好。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阻垢滤芯,包括用于盛放阻垢剂的筒体、分别安装于筒体两端内的两个内端盖、分别压于两个内端盖端面处的两个密封圈、分别装配于筒体两端端部的两个埋入式端盖,以及分别装配于两个埋入式端盖处的两个内爪,所述内爪的端面顶于密封圈上,所述内端盖上具有使液体通过的通孔。
8.优选地,所述筒体的腔体内壁设置有至少两条支撑筋,所述内端盖支撑于支撑筋的端面上。
9.优选地,所述内端盖的侧边开设有过水开口,所述过水开口与支撑筋错位设置,所述通孔包括过水开口。
10.优选地,所述支撑筋的数量与所述过水开口的数量不相等。
11.优选地,所述支撑筋的边角均为直面。
12.优选地,所述内端盖端面的中间开有长条形槽或/和半扇形槽,所述通孔包括长条形槽或/和半扇形槽。
13.优选地,所述内端盖与三分管接触的端面为弧形面,所述内端盖的端面与三分管
的端面之间存在间隙。
14.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阻垢滤芯,包括筒体、两个内端盖、两个密封圈、两个埋入式端盖以及两个内爪,筒体中间为中空腔体,阻垢剂盛放于的筒体腔体内,阻垢剂装于单独的零部件筒体内。
15.筒体的两端为前进水口和后出水口,两个内端盖分别安装于筒体的两端的前进水口和后出水口,使用内端盖阻挡阻垢剂颗粒被冲出。
16.内端盖上具有通孔,液体能够从通孔通过,并防止阻垢剂因进水高压冲向一侧,防止因阻垢剂颗粒溶解体积减小而被堵塞。两个密封圈分别压于两个内端盖端面处,优选地,密封圈为o型圈,密封圈的外侧与筒体内壁过盈配合,进行密封处理。
17.两个埋入式端盖分别装配于筒体的两端端部,两个埋入式端盖与筒体相对固定连接,装配之后不能拆卸。具体的可以是埋入式端盖的侧壁具有倒刺,倒刺插入筒体的内壁中。
18.两个内爪分别装配于两个埋入式端盖处,内爪的端面顶于密封圈上,使用密封圈与埋入式端盖与内爪构成快插式的阻垢滤芯。此阻垢滤芯可使用在机器在滤芯内部,也可外接在机器外部,使用三分快插接头,更换方便且不占空间,可以保证过水的适宜长度,使内部容纳足够量的阻垢剂阻垢剂的填装密实程度会影响过水。
19.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阻垢滤芯,简单易装配,小巧且通用,滤芯过滤层寿命及一致性得到延长与完善,阻垢效果又与传统效果一致甚至更好。
附图说明
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提供的阻垢滤芯的装配示意图;
22.图2为阻垢滤芯的侧视图;
23.图3为图2中c

c的剖视图;
24.图4为图3中内端盖的弧形面的示意图;
25.图5为阻垢滤芯的水流向示意图;
26.图6为图5中a

a的剖视图;
27.图7为图6中b

b的剖视图;
28.图8为内端盖的结构示意图;
29.图9为内端盖的另一视图。
30.附图中标记如下:
[0031]1‑
内爪、2

埋入式端盖、3

密封圈、4

内端盖、5

筒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32]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阻垢滤芯,该阻垢滤芯简单易装配,小巧且通用,滤芯过滤层寿命及一致性得到延长与完善,阻垢效果又与传统效果一致甚至更好。
[0033]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34]
请参考图1和图2,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提供的阻垢滤芯的装配示意图;图2为阻垢滤芯的侧视图;图3为图2中c

c的剖视图;图4为图3中内端盖的弧形面的示意图;图5为阻垢滤芯的水流向示意图;图6为图5中a

a的剖视图;图7为图6中b

b的剖视图;图8为内端盖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内端盖的另一视图。
[0035]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阻垢滤芯,包括用于盛放阻垢剂的筒体5、分别安装于筒体5两端内的两个内端盖4、分别压于两个内端盖4端面处的两个密封圈3、分别装配于筒体5两端端部的两个埋入式端盖2,以及分别装配于两个埋入式端盖2处的两个内爪1,内爪1的端面顶于密封圈3上,内端盖4上具有使液体通过的通孔。
[0036]
上述结构中,阻垢滤芯包括筒体5、两个内端盖4、两个密封圈3、两个埋入式端盖2以及两个内爪1,筒体5中间为中空腔体,阻垢剂盛放于的筒体5腔体内,阻垢剂装于单独的零部件筒体5内。
[0037]
筒体5的两端为前进水口和后出水口,两个内端盖4分别安装于筒体5的两端的前进水口和后出水口,使用内端盖4阻挡阻垢剂颗粒被冲出。
[0038]
内端盖4上具有通孔,液体能够从通孔通过,并防止阻垢剂因进水高压冲向一侧,防止因阻垢剂颗粒溶解体积减小而被堵塞。两个密封圈3分别压于两个内端盖4端面处,优选地,密封圈3为o型圈,密封圈3的外侧与筒体5内壁过盈配合,进行密封处理。
[0039]
两个埋入式端盖2分别装配于筒体5的两端端部,两个埋入式端盖2与筒体5相对固定连接,装配之后不能拆卸。具体的可以是埋入式端盖2的侧壁具有倒刺,倒刺插入筒体5的内壁中。
[0040]
两个内爪1分别装配于两个埋入式端盖2处,内爪1的端面顶于密封圈3上,使用密封圈3与埋入式端盖2与内爪1构成快插式的阻垢滤芯。此阻垢滤芯可使用在机器在滤芯内部,也可外接在机器外部,使用三分快插接头,更换方便且不占空间,可以保证过水的适宜长度,使内部容纳足够量的阻垢剂阻垢剂的填装密实程度会影响过水。
[0041]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阻垢滤芯,简单易装配,小巧且通用,滤芯过滤层寿命及一致性得到延长与完善,阻垢效果又与传统效果一致甚至更好。
[0042]
上述阻垢滤芯仅是一种优选方案,具体并不局限于此,由于三分插口设计,筒体5内部腔体最大尺寸由密封圈3的内径决定,并且密封圈3需要支撑与限位,若使用台阶面支撑,则会使内部腔体尺寸变小,故选择在筒体5的腔体内壁设置有至少两条支撑筋,内端盖4支撑于支撑筋的端面上,腔体内部使用支撑筋支撑,加大了内部容量,并使用内端盖4作为密封圈3的支撑面,结构简单,内端盖4和密封圈3易于安装。
[0043]
在上述各个具体实施例的基础上,通孔包括过水开口,过水开口开设于内端盖4的侧边,液体能够从过水开口通过。过水开口与支撑筋错位设置,避免安装时过水开口与支撑筋对上而使密封处限制尺寸产生变化,保证过水开口过水顺畅。
[0044]
在上述各个具体实施例的基础上,支撑筋的数量与过水开口的数量不相等,比如筒体5上设计了4条支撑筋,4条支撑筋在周向上均匀分布,内端盖4的侧边设置3个过水开
口,3个过水开口在周向上均匀分布,此时支撑筋和过水开口不会完全对上,始终能够错位排布,保证过水开口过水顺畅。当然,通过支撑筋的数量与过水开口的数量不相等方式实现错位排布只是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并不是唯一的,还可以通过过水开口与支撑筋角度错位进行避让。
[0045]
在上述各个具体实施例的基础上,由于筒体5上多条支撑筋,而阻垢剂一般为圆形的颗粒,在压实后,由于支撑筋的边角均为直面,除非是如面粉的粉末状的颗粒,否则均存在间隙以供水流通过;并且由于筒体5的支撑筋与内端盖4侧向过水开口的存在,进水的高压因内端盖4的阻挡,从而不会将阻垢剂径直地冲向一侧,通过的水会产生紊流,从而更好地与阻垢剂进行翻转与溶解,达到阻垢效果更好的目的。
[0046]
另一种较为可靠的实施例中,在上述任意一个实施例的基础之上,内端盖4端面的中间开有长条形槽或/和半扇形槽,通孔包括长条形槽或/和半扇形槽,阻垢剂溶解过程中慢慢缩小至圆球形颗粒,球形颗粒只有达到开槽的最小尺寸后才能通过,长条形槽、半扇形槽的尺寸较小,能通过的颗粒不会影响滤芯过滤。
[0047]
由于阻垢剂溶解过程中会慢慢缩小至圆球形颗粒,球形颗粒只有达到开槽的最小尺寸后才能通过,并且变为刚好卡在槽里的大小时,也就是阻垢剂颗粒通过时,长条形槽或/和半扇形槽与阻垢剂颗粒之间仍存在过水的间隙,防止堵塞。具体的,内端盖4端面的中间开有长条形槽,阻垢剂颗粒通过时,阻垢剂颗粒的尺寸与长条形槽的宽度相等,小于长条形槽的弧长尺寸。内端盖4端面的中间开有阻垢剂颗粒通过时,阻垢剂颗粒内切于半扇形槽内。
[0048]
另一种较为可靠的实施例中,在上述任意一个实施例的基础之上,内端盖4与三分管接触的端面为弧形面,如图4中间箭头指示位置,内端盖4的端面与三分管的端面之间无法完全贴合,从而内端盖4与三分管接触面之间会存在间隙,用于水流的通过。
[0049]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0050]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阻垢滤芯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909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