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妇科用混合给药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2-05-10  65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妇科用混合给药装置。


背景技术:

2.妇科病是女性生殖系统所患的疾病,其中宫颈炎、阴道炎、盆腔炎的发病率特别高,治疗这种疾病,通常采用口服药物和阴道直接给药两种方法。在妇科临床上,阴道用药是治疗妇科疾病最为常用和有效的手段,其是借助给药器将外用药物直接送入病灶部位,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随着女性对妇科疾病的逐渐重视和现代医疗的逐渐发达,对妇科疾病的治疗逐渐变得有效。
3.凝胶剂是指药物与能形成凝胶的辅料制成溶液、混悬或乳状液型的稠厚液体或半固体制剂。由于凝胶剂能使药物在作用部位附着时间持久,起效快,生物利用度高,因此凝胶广泛应用于医学行业。
4.目前,在辅助治疗妇科疾病时会用到活性蛋白凝胶,活性蛋白对环境要求比较高,高温、ph、重金属环境下容易导致活性蛋白失活或活性被抑制,所以活性蛋白在液体等环境中稳定性差,不易长时间保存。另外,存在活性蛋白和凝胶混合不均匀的问题,影响辅助治疗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妇科用混合给药装置。该妇科用混合给药装置有效解决了活性蛋白在液体等环境中稳定性差,不易长时间保存的问题以及活性蛋白和凝胶混合不均匀的技术问题。
6.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7.一种妇科用混合给药装置,包括可拆卸连接的凝胶管、冻干粉管和混合给药管,所述凝胶管内设有第一活塞机构,所述混合给药管内设有第二活塞机构,所述冻干粉管包括冻干粉管本体,所述冻干粉管本体至少包括中空的小圆柱体以及与所述小圆柱体连体的大圆柱体。
8.如此设计,通过可拆卸连接的凝胶管、冻干粉管和混合给药管的设计,在使用前凝胶管内的凝胶和冻干粉管内的冻干粉分别独立密封放置,有效解决了活性蛋白在液体等环境中稳定性差,不易长时间保存的问题;另外通过设计可拆卸连接的凝胶管、至少包括中空的小圆柱体以及与小圆柱体连体的大圆柱体的冻干粉管和混合给药管以及第一活塞机构和第二活塞机构,当凝胶管、冻干粉管和混合给药管顺次连接在一起时,第一活塞机构可在凝胶管以及冻干粉管的大圆柱体内做往复运动,第二活塞机构可在混合给药管内做往复运动,有效解决活性蛋白和凝胶混合不均匀的技术问题。
9.作为优化,所述凝胶管包括凝胶管本体,所述凝胶管本体开设有前后贯通的圆柱形空腔,所述凝胶管本体内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活塞机构,所述第一活塞机构包括推杆和橡胶活塞ⅰ,所述橡胶活塞ⅰ套设于所述推杆前端,所述凝胶管本体前端通过外螺纹ⅰ连接有凝
胶管盖;
10.所述冻干粉管包括冻干粉管盖ⅰ和冻干粉管盖ⅱ,所述冻干粉管本体的小圆柱体设有外螺纹ⅱ,大圆柱体设有内螺纹ⅰ,所述小圆柱体通过外螺纹ⅱ连接所述冻干粉管盖ⅰ,所述大圆柱体通过内螺纹ⅰ连接所述冻干粉管盖ⅱ,所述大圆柱体的内螺纹ⅰ与所述凝胶管本体的外螺纹ⅰ相匹配;
11.所述混合给药管包括混合给药管本体,所述混合给药管本体内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活塞机构,所述第二活塞机构包括活塞杆和橡胶活塞ⅱ,所述橡胶活塞ⅱ套设于所述活塞杆前端,所述混合给药管本体前端设有与所述小圆柱体的外螺纹ⅱ相匹配的内螺纹。
12.如此设计,便于加工和安装,且使用效果较好。
13.作为优化,小圆柱体的内径是大圆柱体内径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如此设计,活性蛋白和凝胶混合均匀性较好。
14.作为优化,小圆柱体的内径是大圆柱体内径的三分之一。如此设计,活性蛋白和凝胶混合均匀性最佳。
15.作为优化,推杆的长度大于冻干粉管本体和凝胶管本体的总长。如此设计,可将冻干粉管本体中的冻干粉最大量推入混合给药管内。
16.作为优化,混合给药管本体前端设有环形分布的若干个出药孔以及可拆卸连接的中空密封盖。如此设计,活性蛋白在体内涂抹更均匀,且能准确的推送至患处,尤其对一些较大面积的病变区,可以实现一次性的均匀给药,使用效果很好。
17.作为优化,混合给药管本体分为前段、中间段和后段三段,前段、中间段和后段为一整体结构,前段和后段均为中空圆柱体,且前段的外径小于后段的外径。如此设计,使用方便、且效果较好。
18.作为优化,活塞杆与混合给药管本体的形状相匹配。如此设计,使用方便、且效果较好。
1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20.本实用新型,设计科学、构思巧妙,有效解决了活性蛋白在液体等环境中稳定性差,不易长时间保存的问题以及活性蛋白和凝胶混合不均匀的技术问题。具有较好的实际应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21.下面结合附图对一种妇科用混合给药装置作进一步说明:
22.图1是实施例1的凝胶管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是实施例1的凝胶管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24.图3是实施例1的冻干粉管的结构示意图;
25.图4是实施例1的冻干粉管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26.图5是实施例1的混合给药管的结构示意图;
27.图6是实施例1的混合给药管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28.图7是实施例1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29.图8是图7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30.图9是实施例2的混合给药管的结构示意图;
31.图10是实施例2的混合给药管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32.图11是实施例2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33.图12是图11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34.图中:1为凝胶管本体、2为圆柱形空腔、3为推杆、4为橡胶活塞ⅰ、5为外螺纹ⅰ、6为凝胶管盖、7为冻干粉管本体、8为小圆柱体、9为大圆柱体、10为外螺纹ⅱ、11为内螺纹ⅰ、12为冻干粉管盖ⅰ、13为冻干粉管盖ⅱ、14为混合给药管本体、15 为活塞杆、16为橡胶活塞ⅱ、17为出药孔、18为中空密封盖、19为前段、20为中间段、21为后段。
具体实施方式
35.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
36.实施例1
37.参考图8,一种妇科用混合给药装置,包括可拆卸连接的凝胶管、冻干粉管和混合给药管,凝胶管内设有第一活塞机构,混合给药管内设有第二活塞机构,冻干粉管包括冻干粉管本体7,冻干粉管本体7由中空的小圆柱体8与大圆柱体9连体组成,凝胶管与大圆柱体9可拆卸连接,混合给药管与小圆柱体8可拆卸连接;参考图7,当凝胶管、冻干粉管和混合给药管顺次连接在一起时,第一活塞机构可在凝胶管内以及冻干粉管的大圆柱体9内做往复运动,第二活塞机构可在混合给药管内做往复运动;
38.参考图1、图2,凝胶管包括凝胶管本体1,凝胶管本体1开设有前后贯通的圆柱形空腔2,凝胶管本体1内滑动连接第一活塞机构,第一活塞机构包括推杆3和橡胶活塞ⅰ4,橡胶活塞ⅰ4套设于推杆3前端,凝胶管本体1前端通过外螺纹ⅰ5连接有凝胶管盖6;
39.参考图2、图3,推杆3的长度大于凝胶管本体1和大圆柱体9的总长;
40.参考图3、图4,冻干粉管包括冻干粉管本体7、冻干粉管盖ⅰ12和冻干粉管盖
ⅱꢀ
13,冻干粉管本体7由中空的小圆柱体8与大圆柱体9连体组成,冻干粉管本体7的小圆柱体8设有外螺纹ⅱ10,大圆柱体9设有内螺纹ⅰ11,小圆柱体8通过外螺纹ⅱ10 连接冻干粉管盖ⅰ12,大圆柱体9通过内螺纹ⅰ11连接冻干粉管盖ⅱ13,大圆柱体9的内螺纹ⅰ11与凝胶管本体1的外螺纹ⅰ5相匹配;参考图4,小圆柱体8的内径是大圆柱体9内径的三分之一;
41.参考图5、图6,混合给药管包括混合给药管本体14,混合给药管本体14内滑动连接第二活塞机构,第二活塞机构包括活塞杆15和橡胶活塞ⅱ16,橡胶活塞ⅱ16套设于活塞杆15前端,混合给药管本体14前端设有与小圆柱体8的外螺纹ⅱ10相匹配的内螺纹;混合给药管本体14分为前段19、中间段20和后段21三段,前段19、中间段20 和后段21为一整体结构,前段19和后段21均为中空圆柱体,且前段19的外径小于后段21的外径;参考图6,活塞杆15与混合给药管本体14的形状相匹配。
42.上述具体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
43.使用前凝胶管内的凝胶和冻干粉管内的冻干粉分别独立密封放置,使用时将凝胶管、冻干粉管和混合给药管顺次连接,并通过凝胶管内的推杆将凝胶管内的凝胶先推入冻干粉管内然后再进入混合给药管使二者混合,另外,通过设计由中空的小圆柱体与大圆柱体连体组成的冻干粉管本体,凝胶和冻干粉混合体通过第一活塞机构和第二活塞机构在混合给药管、小圆柱体、大圆柱体和凝胶管内来回往复多次混合后将混合体推入混合给药管
内,然后将凝胶管、冻干粉管拆下,通过活塞杆将混合给药管内混合均匀的混合体推入患者体内;有效解决了活性蛋白在液体等环境中稳定性差,不易长时间保存的问题以及活性蛋白和凝胶混合不均匀的技术问题。
44.实施例2
45.参考图9

图12,混合给药管本体14前端设有环形分布的若干个出药孔17以及可拆卸连接的中空密封盖18。其他同实施例1。
46.上述具体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
47.使用前凝胶管内的凝胶和冻干粉管内的冻干粉分别独立密封放置,使用时将凝胶管、冻干粉管和混合给药管顺次连接,并通过凝胶管内的推杆将凝胶管内的凝胶先推入冻干粉管内然后再进入混合给药管使二者混合,另外,通过设计由中空的小圆柱体与大圆柱体连体组成的冻干粉管本体,凝胶和冻干粉混合体通过第一活塞机构和第二活塞机构在混合给药管、小圆柱体、大圆柱体和凝胶管内来回往复多次混合后将混合体推入混合给药管内,然后将凝胶管、冻干粉管、中空密封盖拆下,通过活塞杆将混合给药管内混合均匀的混合体通过前出药孔以及混合给药管本体前端侧壁环形分布的若干个出药孔推入患者体内;有效解决了活性蛋白在液体等环境中稳定性差,不易长时间保存的问题以及活性蛋白和凝胶混合不均匀的技术问题另外,活性蛋白在体内均匀涂抹,且能准确的推送至患处,尤其对一些较大面积的病变区,可以实现一次性的均匀给药,使用效果很好。
48.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个案,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方式。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方式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皆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908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