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伪防拆标签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2-05-10  79



1.本技术涉及标签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防伪防拆标签。


背景技术:

2.防伪标签是能粘贴的物品表面或者包装上的物附属物是具有防伪作用的标志。在产品和包装上贴附防伪标签,能够有效的防止他人对产品进行仿制或复制。防伪标签通常是粘贴在包装中盒盖与盒体之间的缝隙上,从而能够阻止盒体的开口打开。
3.目前,虽然许多包装是经过拆封后不接受退换的,但是防伪标签能够从包装上完整的撕下来,从而将盒体开口打开并将产品取出,之后再将产品放回盒体后,包装仍能够还原为未拆开状态。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因为工作人员无法确认产品是否被客户打开过,从而导致客户将包装打开,甚至使用过产品后再进行退货,工作人员也无法发现。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让标签在扯下时,标签会损坏,从而在客户退货时,能够确定客户是否曾经打开过包装,本技术提供一种防伪防拆标签。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防伪防拆标签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防伪防拆标签,包括一侧均有粘性的限位层、防伪层及若干连接条,所述防伪层一侧设置有防伪码,所述限位层贯穿有通槽,所述防伪层置于通槽内,所述连接条两端分别将限位层及防伪层连接,若干所述连接条靠近防伪层一侧共同粘贴有加固条。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因连接条与加固条均粘附于包装上,在撕扯标签时,扯下限位层后,限位层与连接条之间的接触面积小,且连接条稳定的固定于包装上,从而限位层与连接条之间会分离,并导致标签损坏,从而能够确定标签被撕过,便于辅助判断客户在退货前包装是否被打开过,能够有效减少商家受到的损失,并且能够阻止标签重复使用至假冒伪劣产品上,有利于抑制假冒伪劣产品的发展。
9.可选的,所述连接条靠近防伪层一端开设有减少连接条与防伪码接触面积的第一避空槽,所述连接条靠近限位层一端开设有减少连接条与防伪码接触面积的第二避空槽。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避空槽减少连接条与防伪层之间的接触面积,第二避空槽减少连接条与限位层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能够减小连接条与防伪层及限位层之间的连接强度,在标签撕开时,标签更容易损坏,便于检测包装是否被打开过。
11.可选的,所述第一避空槽与第二避空槽均设置为两个并呈弧形设置,所述第一避空槽及第二避空槽分别位于连接条的两侧。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呈弧形设置能够增加观赏性,并且使连接条与防伪层及限位层之间的连接过渡更加柔滑。
13.可选的,所述连接条呈便于增加粘贴面积的蛇形设置。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在防伪层与限位层的尺寸不对情况下,增加连接条
与包装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加连接条与包装之间的粘性,在撕扯限位层时,连接条与限位层之间更容易分离,从而撕扯标签时标签更容易损坏。
15.可选的,所述连接条与限位层之间的连接处以及连接条与防伪层的连接处均设置有刀模线。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刀模线进一步减弱连接条与防伪层呢过及限位层之间的连接强度,在扯下标签时,连接条更容易与限位层及防伪层分离,便于辅助认证包装是否打开过。
17.可选的,所述限位层远离有粘性一侧设置有阻止限位层折叠的加固环。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撕扯标签时,限位层会发生弯折,在限位层弯折时能够带动加固环弯折,从而加固环会产生折痕,即当加固环有折痕时,能够标签标签被撕扯过,从而更容易判断包装是否被打开过,增强标签的防拆性。
19.可选的,所述加固环远离限位层一侧开设有减少加固环棱角的环形倒角。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环形倒角有效减少标签的棱角,撕扯标签更加安全可靠。
21.可选的,所述加固环的侧壁开设有便于扣取固定环的扣取槽。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扣取槽便于拉扯固定环,从而撕扯标签更加简单方便快捷。
23.可选的,所述防伪层远离有粘性一侧设置有一层防水层。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水层能够有效的防水,便于保持标签干燥,能够有效的粘附于包装上,并延长标签的使用寿命。
25.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6.1.在撕扯标签时,连接条粘附于包装上,加固条进一步增加连接条的稳定性,从而在撕扯限位层时,连接条与限位层之间连接强度低,连接套与限位层分离,从而标签损坏,便于辅助确认包装是否打开过。
27.2.在撕扯标签时,限位层会弯折从而带动加固环弯折,并在加固层上留下折痕,既加固环上有折痕时,能够判断标签曾经撕扯过。
附图说明
28.图1是本技术用于展示整体的俯视图;
29.图2是本技术用于展示图1中a的放大示意图;
30.图3是本技术用于展示整体的爆炸图。
31.附图标记说明:1、限位层;11、通槽;2、防伪层;21、防伪码;3、连接条;31、第一避空槽;32、第二避空槽;4、刀模线;5、防水层;6、加固环;61、环形倒角;62、扣取槽;7、加固条。
具体实施方式
32.以下结合附图1

3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3.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防伪防拆标签,在撕下标签的时候能够让标签损坏,从而在退货后发现产品故障时,能够根据标签的状态来辅助确定产品的故障原因。
34.参照图1,一种防伪防拆标签包括一侧具有粘性的限位层1、防伪层2及五根连接条3,限位层1一侧贯穿有通孔,使限位层1呈圆环形,防伪层2呈圆形,并位于通孔内,连接条3
周向设置于防伪层2,连接条3一端一体成型于防伪层2,另一端一体成型于限位层1,从而将防伪层2与限位层1连接。防伪层2远离有粘性一侧打印有防伪码21,防伪码21,在本实施例中防伪码21为二维码便于扫描识别产品真伪,五根连接条3远离有粘性的一侧共同粘贴有加固条7,加固条7呈环形设置,加固条7能够稳定的粘附于包装上,并且加固条7远离有粘性一侧能够打印“撕毁无效”等提示消费者的标语。将标签粘附于包装中盒盖与盖体之间缝隙上,当打开包装时首先需要撕下标签,因加固条7进一步使连接条3粘附于包装上,撕扯标签时,限位层1与连接条3之间的连接会因强度不足而断裂,从而标签损坏。进而能够确定包装是否被打开过,既可以在退货时,清除了解到用户是否曾经打开过包装,减少损失,还能够减少标签被重复使用至假冒伪劣产品的情况。
35.参照图1和图2,为了让标签在撕扯的过程中更加容易损坏,连接条3靠近防伪层2一端开设有两个第一避空槽31,第一避空槽31分别位于连接条3的两侧,用于减少连接条3于防伪层2的接触面积,从而在撕扯过程中,连接条3更容易与防伪层2分离。
36.参照图1和图2,连接条3靠近限位层1一端开设有两个第二避空槽32,第二避空槽32分别位于连接条3的两侧,用于减少连接于与限位层1的接触面积,使连接条3与限位层1更容易分离。
37.参照图1,连接条3呈蛇形设置,从而在限位层1及防伪层2尺寸不变的情况下,增加连接条3与包装的接触面积,便于增加连接条3粘附于包装的受力,使在撕扯标签时,连接条3与限位层1之间更容易分离。
38.参照图2,在连接条3与限位层1的连接处及连接条3与防伪层2之间的连接处,均开设有刀模线4,通过刀模线4能够进一步减弱连接条3与限位层1及防伪层2之间的连接稳定性,连接条3更容易与限位层1及防伪层2分离。
39.参照图3,防伪层2远离有粘性一侧均贴附有防水层5,在本实施例中防水层5为塑料薄膜,具有制造简单厚度薄的优势,减少标签因遇水变潮导致损坏的情况发生。
40.参照图3,限位层1远离有粘性一侧通过胶水粘附有加固环6,加固环6与限位层1同轴设置,加固环6为铝材质,具有较佳的塑性形变力。在将标签粘附于呈平面的包装上时,若从标签一侧撕扯标签,限位层1会弯折,并带动加固环6弯折,使加固环6产生折痕,从而能够表明标签被撕扯过。若从远离包装平面的方向撕扯标签,虽然加固环6不会折弯,但是撕扯过程中因受力原因,连接条3与限位层1及防伪层2之间更容易分离,进一步增加防拆效果。
41.参照图3,加固环6的外侧壁开设有环形倒角61,环形倒角61能够有效减少加固环6的棱角,从而在撕扯标签时,能更加安全。加固环6的内侧壁开设有扣取槽62,通过扣取槽62能够更加简便的将标签撕扯下来。
42.本技术实施例一种防伪防拆标签的实施原理为:将标签粘附于盒盖与盒体之间的缝隙后,需要撕扯标签打开盒体开口时,通过扣取槽62拉动加固环6,在加固环6弯折的过程,加固环6为产生折痕。随后加固环6带动限位层1,使限位层1与包装分离,此时在加固条7及连接条3粘附于包装,以及刀模线4的作用下,限位层1与连接条3断裂分离。随后撕扯连接条3及加固条7后,在第一避空槽31的作用下,连接条3易于防伪层2分离。从而达到撕开标签后标签损坏的效果。
43.撕扯标签时,仍可以通过扣取槽62拉动加固环6,使加固环6与包装分离,随后使用加固环6对盒体与盒盖之间缝隙处的标签进行刮划,使位于盒体与盒盖之间缝隙处的标签
相互分离后,能够直接将盒体打开。
44.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902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