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实验车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2-05-10  64



1.本实用新型涉及移动实验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移动实验车。


背景技术:

2.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人口流动范围扩大且更加频繁。遇到传染性较强的病毒出现时,为防止病毒迅速传播,急需对各地区进行全面病毒筛查,因此移动实验车运用越来越广泛。
3.移动实验车可在重大突发烈性传染病发生时,立即开赴疫区对病毒进行检测,不需再把危险的样本作中途运输,而移动实验车作为直接检测病毒的场所,内部人员本身就有较高感染病毒风险,还必须保证实验车内部污染物不外泄。
4.现有技术当中,移动实验车通常只产生相同的负压用于防止内部污染气体朝向外部流动,而无法避免污染气体从移动实验车内部的高污染区流向低污染区的情况,存在气体回流,二次交叉感染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移动实验车,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移动实验车只能防止内部污染气体朝向外部流动,而无法避免污染气体在内部回流,二次交叉感染的问题。
6.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移动实验车,包括车体以及控制系统,所述车体从前至后依次设有功能舱、实验舱以及扩增舱,所述控制系统包括负压机构、设于所述功能舱内的集中控制模块和正压模块,所述正压模块设于所述功能舱的顶部、且为所述功能舱提供正压输出,所述集中控制模块连接且控制所述正压模块及所述负压机构,所述实验舱内设有样本区及样本缓冲区,所述扩增舱内设有扩增区及扩增缓冲区,所述负压机构包括分别设于所述样本区、所述样本缓冲区、所述扩增区及所述扩增缓冲区底部的多个负压模块,所述负压模块使得所述扩增区的负压低于所述样本区、所述样本缓冲区的负压高于所述样本区以及所述扩增缓冲区的负压高于所述扩增区,所述控制系统还包括多个设于所述实验舱及所述扩增舱顶部的新风模块,所述新风模块为所述实验舱及所述扩增舱提供定向空气流动。
7.上述移动实验车,通过将车体划分为多个舱的同时,在车体内设置控制系统,使得各舱产生不同的压强空间,进而避免移动实验车内的污染气体回流,具体的,正压模块为功能舱提供正压输出,使得功能舱内形成稳定的正压空间,以防止实验舱内的污染气体流入功能舱内;负压机构的设置,使得各舱内形成不同的负压空间,避免了污染气体从移动实验车内部的高污染区流向低污染区的情况,集中控制模块通过正压模块及各负压机构的数据来调整各舱内的压强情况,防止污染气体回流,二次交叉感染,使得移动实验车更智能,更实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移动实验车只能防止内部污染气体朝向外部流动,而无法避免污染气体在内部回流,二次交叉感染的问题。
8.进一步的,所述负压模块包括负压风机以及设于所述负压模块内壁上的负压传感
器,所述负压传感器连接所述负压风机和所述集中控制模块、且显示所述负压模块产生的负压数值。
9.进一步的,所述集中控制模块接收所述负压传感器传输的数据控制所述负压风机,使得所述负压模块产生不同负压程度的负压。
10.进一步的,所述负压模块还包括第一过滤结构以及设于所述第一过滤结构下方的第一消毒结构,所述第一过滤结构与所述第一消毒结构设于所述负压风机的上方、且用于过滤消毒所述负压模块所吸入的污染气体。
11.进一步的,所述正压模块包括正压风机以及设于所述正压模块内壁上的正压传感器,所述正压传感器连接所述正压风机和所述集中控制模块。
12.进一步的,所述功能舱内设有用于放置试剂的试剂区,所述集中控制模块通过所述正压传感器控制所述正压风机,使得所述正压模块在所述试剂区产生正压。
13.进一步的,所述正压模块包括第二过滤结构以及设于所述第二过滤结构下方的第二消毒结构,所述第二过滤结构与所述第二消毒结构设于所述正压风机的下方、且用于过滤消毒所述正压模块进入所述试剂区的外部空气。
14.进一步的,所述新风模块包括设于所述实验舱及所述扩增舱顶部的新风空调,所述新风空调为所述实验舱及所述扩增舱提供流动空气。
15.进一步的,所述移动实验车还包括设于所述实验舱底部、且靠近所述扩增舱设置的废气处理模块,所述废气处理模块连接所述负压模块、且用于处理所述负压模块所吸入的污染气体。
16.进一步的,所述功能舱、所述实验舱以及所述扩增舱的舱门所在一侧均设有拓展舱,所述拓展舱与所述功能舱、所述实验舱以及所述扩增舱活动连接。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移动实验车的内部结构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移动实验车的外部结构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负压模块的结构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正压模块的结构图;
21.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0022][0023][0024]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0026]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0027]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
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28]
请参阅图1至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移动实验车,包括车体 100以及控制系统,车体100从前至后依次设有独立的驾驶舱110、功能舱120、实验舱130、扩增舱140以及设备舱150,功能舱120、实验舱130以及扩增舱 140之间通过传递窗口300进行连通,功能舱120内设有用于放置试剂的试剂区,实验舱130内设有样本区131及样本缓冲区132,扩增舱140内设有扩增区141 及扩增缓冲区142,控制系统包括正压模块210、负压机构、新风模块240、废气处理模块250以及连接且控制正压模块210和负压机构的集中控制模块230,设备舱150内放置有多种消毒设备。
[0029]
正压模块210设于功能舱120的顶部、且为功能舱120提供正压输出,外部空气通过正压模块210过滤消毒后进入功能舱120内,使功能舱120内形成 15pa

20pa的正压;集中控制模块230设于功能舱120内、且靠近实验舱130设置,集中控制模块230能够接收正压模块210和负压机构的压强数据,并且根据压强数据调整正压模块210及负压机构产生的压强大小;负压机构包括分别设于样本区131、样本缓冲区132、扩增区141及扩增缓冲区142底部的多个负压模块220,负压模块220使得扩增区141的负压低于样本区131、样本缓冲区 132的负压高于样本区131以及扩增缓冲区142的负压高于扩增区141,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样本区131通过负压模块220形成15pa

20pa的负压,样本缓冲区132通过负压模块220形成10pa

15pa的负压,扩增区141通过负压模块220形成20pa

30pa的负压,扩增缓冲区142通过负压模块220形成 15pa

20pa的负压;新风模块240分别实验舱130及扩增舱140的顶部、且为实验舱130及扩增舱140提供定向空气流动。
[0030]
可以理解的,正压模块210使得功能舱120内形成稳定的正压空间,外部空气无法直接流入至功能舱120内,进而保证了功能舱120内的环境不受到外部空气的污染,同时,经正压模块210过滤消毒后的外部空气为功能舱120内提供无菌无毒的氧气环境,保证了功能舱120内的空气需求;负压模块220使得样本区131、扩增区141、样本缓冲区132、扩增缓冲区142均形成稳定负压,同时,扩增区141的负压低于样本区131,样本缓冲区132的负压高于样本区 131,扩增缓冲区142的负压高于扩增区141,这样就从试剂区到样本区131再到扩增区141形成逐级降低的压力差,从样本区131到样本缓冲区132形成压力差,从扩增区141到扩增缓冲区142形成压力差,有效防止污染气体从高污染区流向低污染区;而上述的正压及负压值可以通过集中控制模块230进行设置,并且集中控制模块230能够通过正压模块210及负压机构所传递的数据对其进行控制,使得各舱内的压强状态均保持设置的压强状态,使得移动实验车更智能化的同时,以达到防止内部污染气体从高污染区流向低污染区的问题;另外,经新风模块240过滤消毒后的外部空气为实验舱130及扩增舱140提供无菌无毒的定向空气流动,保证了实验舱130及扩增舱140内的空气需求。
[0031]
具体的,新风模块240包括新风空调241以及第二进风口242,新风空调241为新风模块240提供空气输入,并且通过第二进风口242进入实验舱130及扩增舱140,外部空气通过新风模块240过滤消毒后分别流入实验舱130及扩增舱140,在区域内形成上进下出的定向空气流动。
[0032]
进一步的,控制系统还包括设于实验舱130底部、且靠近扩增舱140设置的废气处理模块250,废气处理模块250连接负压模块220、且用于处理负压模块220所吸入的污染气体。可以理解的,污染气体由负压模块220吸入,并进入到废气处理模块250进行过滤消毒等
处理后,以达到可排放标准后方可排出。
[0033]
在本实施例中,车体100的顶部还设有顶置空调216以及第一进风口217,正压模块210连通顶置空调216与第一进风口217,可以理解的,顶置空调216 保证了功能舱120内的环境舒适度。
[0034]
在本实施例中,功能舱120、实验舱130以及扩增舱140的舱门所在一侧均设有拓展舱160,拓展舱160与功能舱120、实验舱130以及扩增舱140活动连接,并且覆盖功能舱120、实验舱130以及扩增舱140的舱门,拓展舱160侧边还设有风扇,内部设有多个风淋等消毒设备。当移动实验车处于工作状态时,拓展舱160远离功能舱120、实验舱130以及扩增舱140的舱门伸出,能够提升功能舱120、实验舱130以及扩增舱140的范围,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拓展舱160 内的风淋等消毒设备进行一次消毒后,再进去到实验舱130内。
[0035]
请参阅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负压模块220,包括负压风机221 以及设于负压模块220内壁上的负压传感器222,负压传感器222连接负压风机 221和集中控制系统、且显示负压模块220所产生的负压数值,进一步的,负压模块220还包括第一过滤结构223以及设于第一过滤结构223下方的第一消毒结构224,第一过滤结构223与第一消毒结构224设于所述负压风机221的上方、且用于过滤消毒负压模块220所吸入的污染气体,集中控制模块230接收负压传感器222传输的数据控制负压风机221,使得负压模块220产生不同负压程度的负压。可以理解的,集中控制模块230设置负压模块220所产生的负压强度,负压模块220所吸入的污染气体通过第一过滤结构223与第一消毒结构224过滤和消毒后,流入废气处理模块250进行再次过滤及消毒等处理,以确保达到排放标准后进行排放,同时,负压传感器222实时记录第一过滤结构223两侧的压力差,并传递数据至集中控制模块230上,集中控制模块230通过传回的数据对负压风机221进行调节,使得各舱内的压强状态均保持设置的压强状态,防止污染气体以及外部气体的回流。
[0036]
请参阅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正压模块210,包括正压风机211 以及设于正压模块210内壁上的正压传感器212,正压传感器212连接正压风机 211和集中控制模块230、且显示正压模块210所产生的正压数值,进一步的,正压模块210还包括第二过滤结构214以及设于第二过滤结构214下方的第二消毒结构213,第二过滤结构214与第二消毒结构213设于正压风机211的下方、且用于过滤消毒正压模块210进入试剂区的外部空气,集中控制模块230通过正压传感器212控制正压风机211,使得正压模块210在试剂区产生正压,正压模块210的顶部还设有一防水结构215,防水结构215能够有效的降低正压模块 210受到雨水而损坏的风险。可以理解的,集中控制模块230设置正压模块210 所产生的正压强度,正压风机211产生的气体及正压模块210所吸入的外部气体通过第二过滤结构214与第二消毒结构213过滤和消毒后,进入工作舱内。
[0037]
综上,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当中的移动实验车,通过将车体划分为多个舱的同时,在车体内设置控制系统,使得各舱产生不同的压强空间,进而避免移动实验车内的污染气体回流,具体的,正压模块为功能舱提供正压输出,使得功能舱内形成稳定的正压空间,以防止实验舱内的污染气体流入功能舱内;负压机构的设置,使得各舱内形成不同的负压空间,避免了污染气体从移动实验车内部的高污染区流向低污染区的情况,集中控制模块通过正压模块及各负压机构的数据来调整各舱内的压强情况,防止污染气体回流,二次交叉感染,使得移动实验车更智能,更实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移动实验车只能防止内
部污染气体朝向外部流动,而无法避免污染气体在内部回流,二次交叉感染的问题。
[0038]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900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