遮阳伞的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2-05-11  0



1.本实用新型涉及遮阳伞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遮阳伞的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2.户外遮阳折叠伞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室外遮阳、遮雨用具,通常在下雨或者阳光充足的时候打开使用,用以遮挡阳光或者遮雨,而在不下雨或者阳光柔和的天气收起,不占用额外的空间。
3.现有的遮阳吊伞在展开时,伞主体通常位于承重杆的其中一侧,承重杆在与伞主体的连接处通常设置有连接件,整个伞主体的重量通过连接件施加在承重杆上。参见图1和图2,为现有的连接件与伞主体以及承重杆的连接示意图。其中图1示出了伞主体03的连接杆04通过第一连接件011、第二连接件012与遮阳伞的承重杆02的装配关系,图2则示出了第一连接件011、第二连接件012与承重杆02顶部的装配关系,由图2可知,对于现有的连接结构而言,第一连接件011与第二连接件012之间具有实现二者相互转动的第一销轴100,用于调节伞主体的连接杆04与承重杆02的角度和位置关系,且第二连接件012插设在承重杆02的顶部,该第二连接件012底部也通过第二销轴200穿设在承重杆02的上。这样两组销轴的设置分工明确,一个能够实现较为灵活的调节伞主体的位置,另一个则能保证连接件与承重杆的安装牢固。
4.但是两组销轴的设计同样具有弊端,一方面多个销轴增加了结构的复杂程度,维护繁琐;另一方面,由于遮阳伞常年在户外使用,经历风吹日晒,通常为塑料材质的连接件极易在恶劣的环境下发生脆化,因而导致连接处发生形变,致使连接处的螺杆连接失效。
5.综上所述,有待于对现有的遮阳伞在安装结构上做进一步优化。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采用一处连接就能使伞主体通过连接件与承重杆装配的遮阳伞的安装结构。
7.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遮阳伞的安装结构,包括承重杆、第一连接套、第二连接套、销轴以及用来连接伞主体且横向延伸的主杆,所述承重杆位于主杆的下方,所述第一连接套套设于所述主杆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套套设于所述承重杆的顶部,所述第一连接套通过销轴与所述第二连接套转动连接且转动轴线的延伸方向与所述主杆的延伸方向相交叉,所述承重杆顶部的外壁上开设有供销轴穿过的第一通孔。
8.为了实现第一连接套和第二连接套的转动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套在主杆延伸方向的两侧均向下延伸有连接臂,且每个连接臂上都开设有供销轴穿过的第二通孔,且在第一连接套和第二连接套处于装配状态下,所述承重杆的顶部与套设于承重杆顶部外围的第二连接套均位于两个所述连接臂之间。
9.第二连接套可以有多种连接形式,优选地,所述承重杆顶部具有敞口,所述第二连
接套包括能遮盖所述敞口的第一套体,且所述第一套体上在与所述第一通孔对应的位置开设有供销轴穿过的第三通孔,这样第一套体的设计,使得敞口处全部被覆盖,增大了第一套体与承重杆的接触面积,确保了连接强度。
10.优选地,所述第二连接套还包括有衔接在所述第一套体上且位于第一套体下方的第二套体,所述第二套体的外周至少局部向外凸起形成用来支撑对应连接臂下部的台阶。
11.优选地,所述连接臂的外侧还设有加强筋。
12.为了壁面第一连接套相对主杆产生滑移,优选地,所述主杆上还设有锁紧件,该锁紧件固定在所述主杆上且输出端具有用来限制第一连接套相对所述主杆移动的卡扣,所述第一连接套与所述锁紧件并排布置,且在与锁紧件相邻近的边沿处开设有供卡扣卡接的限位槽。
13.具体地,所述锁紧件还包括有弹性件和套设在主杆上的定位环,所述卡扣中部的位置转动连接在所述定位环的外壁上且转动轴线与所述销轴同向延伸,以使所述卡扣的两端均能相对所述主杆上下摆动,且所述卡扣的在邻近第一连接套的端部具有向下延伸的齿部,所述弹性件作用在所述卡扣上,以使所述齿部始终具有向下移动而卡紧在限位槽内的趋势。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该遮阳伞的安装结构中,通过销轴使第一连接套和第二连接套转动连接,可以实现主杆相对承重杆安装角度的自由调整,方便调节伞主体相对于承重杆的位置,且第一通孔的设计,允许销轴在连接第一连接套和第二连接套的基础上,从承重杆顶部的外壁穿过;如此,仅借助一根销轴,就能实现第一连接套、第二连接套和承重杆这三个部件的连接,且不会影响两个连接套之间的相对活动,相比于传统的采用两组销轴的连接形式,不仅简化了安装结构,还能使连接处的连接强度大大增加,有效的避免了在产品寿命中期连接处损坏过度的情况,大大延长了整个遮阳伞关键部件的使用寿命,十分实用。
附图说明
15.图1为常规连接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图1中部分结构的剖视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遮阳伞的整体结构示意图(部分结构放大);
18.图4为图3中放大部分的剖视图;
19.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连接结构的整体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0.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21.如图3至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该遮阳伞的安装结构包括承重杆2、第一连接套3、第二连接套4、销轴5以及主杆11,其中主杆11用来连接伞主体1,其一端连接在伞主体1的顶部,另一端横向延伸的至承重杆2的上方,承重杆2则位于主杆11的下方的位置。上述第一连接套3套设于主杆11上,而第二连接套4套设于承重杆2的顶部,第一连接套3通过销轴5与第二连接套4转动连接,如此,在第一连接套3和第二连接套4的转动作用下,主杆11和承重杆2就能调整相互之间形成的夹角和位置关系。
22.由于伞主体1连接在主杆11另一个端部,因此为了实现调节作用,本实施例中销轴5的转动轴线的延伸方向与主杆11的延伸方向相交叉。当然仅有上述的转动关系并不能使承重杆2通过第一连接套3、第二连接套4的转动而稳定的支撑在承重杆2上,因此在本实施例中,承重杆2顶部的外壁上开设有供销轴5穿过的第一通孔20。即销轴5穿设于第一连接套3、第二连接套4的同时,还能从承重杆2的顶部穿过,这样借助于承重杆2的支撑作用,使得销轴5兼具了转动和支撑的功能,在承重杆2顶部的增益下,连接处由第一连接套3、第二连接套4和支撑杆2的周壁共同构成,这样的连接形式,不仅简化了连接构件,还加强了转动处的强度,一举两得。
23.具体而言,在第一连接套3在主杆11延伸方向的两侧均向下延伸有连接臂31,且每个连接臂31上都开设有供销轴5穿过的第二通孔30,且在第一连接套3和第二连接套4处于装配状态下,承重杆2的顶部与套设于承重杆2顶部外围的第二连接套4均位于两个连接臂31之间,本实施例中的连接臂31的外侧还设有加强筋311。当然第二连接套4可以是不同的形式,本实施例中,承重杆2顶部具有敞口,第二连接套4包括能遮盖敞口的第一套体41,且第一套体41上在与第一通孔20对应的位置开设有供销轴5穿过的第三通孔40。这样第一套体41的设计,使得敞口处全部被覆盖,增大了第一套体41与承重杆2敞口处的接触面积,确保了连接强度。此外,第二连接套4还包括有衔接在第一套体41上且位于第一套体41下方的第二套体42,第二套体42的外周至少局部向外凸起形成用来支撑对应连接臂31下部的台阶43。
24.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避免第一连接套3相对主杆11滑移而导致安装不牢固,在主杆11上还设有锁紧件6,该锁紧件6固定在主杆11上且输出端具有用来限制第一连接套3相对主杆11移动的卡扣61,第一连接套3与锁紧件6并排布置,且在与锁紧件6相邻近的边沿处开设有供卡扣61卡接的限位槽32。锁紧件6可以是不同的结构形式,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的锁紧件6还包括有弹性件和套设在主杆11上的定位环62,卡扣61中部的位置转动连接在定位环62的外壁上且转动轴线与销轴5同向延伸,以使卡扣61的两端均能相对主杆11上下摆动,且卡扣61的在邻近第一连接套3的端部具有向下延伸的齿部611,弹性件作用在卡扣61上,以使齿部611始终具有向下移动而卡紧在限位槽32内的趋势。
25.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了表示方向的术语,诸如“前”、“后”、“上”、“下”、“左”、“右”、“侧”、“顶”、“底”等,用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示例结构部分和元件,但是在此使用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的目的,是基于附图中显示的示例方位而确定的。由于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实施例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向设置,所以这些表示方向的术语只是作为说明而不应视作为限制,比如“上”、“下”并不一定被限定为与重力方向相反或一致的方向。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90042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