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绿色建筑用新型增强型热塑性聚烯烃高分子防水卷材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2-05-11  0



1.本实用新型涉及防水卷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绿色建筑用新型增强型热塑性聚烯烃高分子防水卷材。


背景技术:

2.防水卷材是指将沥青类或高分子类防水材料浸渍在胎体上,制作成的防水材料产品,以卷材形式提供,称为防水卷材。防水卷材主要是用于建筑墙体、屋面、以及隧道、公路、垃圾填埋场等处,起到抵御外界雨水、地下水渗漏的一种可卷曲成卷状的柔性建材产品,作为工程基础与建筑物之间无渗漏连接,是整个工程防水的第一道屏障,对整个工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产品主要有沥青防水卷材和高分子防水卷材。
3.现有技术中,防水卷材铺设时连接处存在缝隙贴合不紧凑的问题,降低了防水卷材的防水性能,而防水卷材随时间的变化极易出现老化导致防水性能变差。因此,亟需设计一种绿色建筑用新型增强型热塑性聚烯烃高分子防水卷材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防水卷材铺设时连接处存在缝隙贴合不紧凑的问题,降低了防水卷材的防水性能,而防水卷材随时间的变化极易出现老化导致防水性能变差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绿色建筑用新型增强型热塑性聚烯烃高分子防水卷材。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绿色建筑用新型增强型热塑性聚烯烃高分子防水卷材,包括卷辊,所述卷辊的外部卷束有卷材本体,且卷材本体一侧外壁的顶部开设有第一贴合槽,所述卷材本体远离第一贴合槽另一侧外壁的底部开设有第二贴合槽,且第一贴合槽与第二贴合槽之间相贴合,所述第一贴合槽的顶部外壁上开设有呈等距离结构分布的契合槽,且契合槽的底部内壁上开设有呈等距离结构分布的锯齿槽,所述第二贴合槽的底部外壁上开设有呈等距离结构分布的契合块,且契合块的底部外壁上开设有呈等距离结构分布的锯齿条,所述契合块契合在契合槽的内部,且锯齿条啮合在锯齿槽的内部。
7.进一步的,所述卷材本体包括pva膜材层,所述pva膜材层的顶部外壁上复合有粘接层,且粘接层的顶部外壁上复合有增强层。
8.进一步的,所述增强层的顶部外壁上复合有防老化层,且防老化层的顶部外壁上复合有纳米薄膜层。
9.进一步的,所述增强层包括金属编织层,所述金属编织层的顶部外壁行复合有涤纶纤维层,且涤纶纤维层的顶部外壁上复合有丙纶纤维层,所述金属编织层的底部外壁上复合有氨纶纤维层,且氨纶纤维层的底部外壁上复合有聚烯烃纤维层。
10.进一步的,所述防老化层包括热塑性聚烯烃层和聚氨基甲酸酯层,所述纳米薄膜层与热塑性聚烯烃层之间相贴合,且聚氨基甲酸酯层与丙纶纤维层之间相贴合。
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2.1.通过设置的第一贴合槽和第二贴合槽,第一贴合槽和第二贴合槽贴合后,契合块契合在契合槽的内部,锯齿条啮合在锯齿槽的内部,使得防水卷材铺设时连接更加紧凑稳定,避免了防水卷材铺设后存在间隙而导致防水效果较差的问题。
13.2.通过设置的增强层,丙纶纤维层、涤纶纤维层、金属编织层、氨纶纤维层和聚烯烃纤维层,使得防水卷材具有了良好的强度和防水性,从而提高了防水卷材的防水性能。
14.3.通过设置的防老化层,热塑性聚烯烃层和聚氨基甲酸酯层的搭配使用,使得卷材本体具有了更好的防老化作用,进而延长了卷材本体的使用寿命,提高了卷材本体的产品质量。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绿色建筑用新型增强型热塑性聚烯烃高分子防水卷材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绿色建筑用新型增强型热塑性聚烯烃高分子防水卷材的贴合槽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绿色建筑用新型增强型热塑性聚烯烃高分子防水卷材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绿色建筑用新型增强型热塑性聚烯烃高分子防水卷材的卷材本体结构示意图;
19.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绿色建筑用新型增强型热塑性聚烯烃高分子防水卷材的防老化层结构示意图;
20.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绿色建筑用新型增强型热塑性聚烯烃高分子防水卷材的增强层结构示意图。
21.图中:1卷辊、2卷材本体、3第一贴合槽、4第二贴合槽、5契合槽、6锯齿槽、7契合块、8锯齿条、9纳米薄膜层、10防老化层、11增强层、12粘接层、13pva膜材层、14热塑性聚烯烃层、15聚氨基甲酸酯层、16丙纶纤维层、17涤纶纤维层、18金属编织层、19氨纶纤维层、20聚烯烃纤维层。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3.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24.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
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25.请同时参见图1至图6,一种绿色建筑用新型增强型热塑性聚烯烃高分子防水卷材,包括卷辊1,卷辊1的外部卷束有卷材本体2,且卷材本体2一侧外壁的顶部开设有第一贴合槽3,卷材本体2远离第一贴合槽3另一侧外壁的底部开设有第二贴合槽4,且第一贴合槽3与第二贴合槽4之间相贴合,第一贴合槽3的顶部外壁上开设有呈等距离结构分布的契合槽5,且契合槽5的底部内壁上开设有呈等距离结构分布的锯齿槽6,第二贴合槽4的底部外壁上开设有呈等距离结构分布的契合块7,且契合块7的底部外壁上开设有呈等距离结构分布的锯齿条8,契合块7契合在契合槽5的内部,且锯齿条8啮合在锯齿槽6的内部,第一贴合槽3和第二贴合槽4贴合后,契合块7契合在契合槽5的内部,锯齿条8啮合在锯齿槽6的内部,使得防水卷材铺设时连接更加紧凑稳定,避免了防水卷材铺设后存在间隙而导致防水效果较差的问题。
26.进一步的,卷材本体2包括pva膜材层13,pva膜材层13的顶部外壁上复合有粘接层12,且粘接层12的顶部外壁上复合有增强层11,pva膜材层13极大的提升了卷材本体2的隔水性能。
27.进一步的,增强层11的顶部外壁上复合有防老化层10,且防老化层10的顶部外壁上复合有纳米薄膜层9,纳米薄膜层9可对卷材本体2起到很好的防护作用。
28.进一步的,增强层11包括金属编织层18,金属编织层18的顶部外壁行复合有涤纶纤维层17,且涤纶纤维层17的顶部外壁上复合有丙纶纤维层16,金属编织层18的底部外壁上复合有氨纶纤维层19,且氨纶纤维层19的底部外壁上复合有聚烯烃纤维层20,金属编织层18极大的提升了卷材本体2整体结构的强度,使得卷材本体2更加经久耐用。
29.进一步的,防老化层10包括热塑性聚烯烃层14和聚氨基甲酸酯层15,纳米薄膜层9与热塑性聚烯烃层14之间相贴合,且聚氨基甲酸酯层15与丙纶纤维层16之间相贴合,热塑性聚烯烃层14和聚氨基甲酸酯层15的搭配使用,使得卷材本体2具有了更好的防老化作用,进而延长了卷材本体2的使用寿命,提高了卷材本体2的产品质量。
30.工作原理:该绿色建筑用新型增强型热塑性聚烯烃高分子防水卷材使用时,防水卷材进行铺设时,第一贴合槽3和第二贴合槽4贴合后,契合块7契合在契合槽5的内部,锯齿条8啮合在锯齿槽6的内部,使得防水卷材铺设时连接更加紧凑稳定,避免了防水卷材铺设后存在间隙而导致防水效果较差的问题,而热塑性聚烯烃层14和聚氨基甲酸酯层15的搭配使用,使得卷材本体2具有了更好的防老化作用,进而延长了卷材本体2的使用寿命,提高了卷材本体2的产品质量,在丙纶纤维层16、涤纶纤维层17、金属编织层18、氨纶纤维层19和聚烯烃纤维层20,使得防水卷材具有了良好的强度和防水性,从而提高了防水卷材的防水性能。
3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90036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