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铍铜棒生产的锯床用冷却水收集箱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2-05-11  1



1.本实用新型属于铍铜棒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铍铜棒生产的锯床用冷却水收集箱。


背景技术:

2.现有的锯床在锯带正上方喷射冷却水,冷却水掺杂着废屑留至收集箱顶部的导流端板上,并由导流端板上的槽口排至收集箱,能够对冷却水进行回收和循环再利用,然而冷却水内掺杂较多的废屑,因此需要保证收集箱具备一定的过滤能力。
3.而现有的过滤作用通过过滤板进行过滤,避免废屑造成循环泵和管体受损或堵塞的情况,然而由于单独的过滤板过滤效果不佳且容易出现滤孔堵塞的情况,从而影响收集箱的过滤能力。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铍铜棒生产的锯床用冷却水收集箱,通过设置多层的过滤组件能够对收集的冷却水进行高效的过滤作用,同时随着重力废屑会落在过滤组件下部,而上部不受影响,从而减少被堵塞的情况,同时设置活动连接的导流端板,并采用滑沿和槽道的配合便于过滤组件的移出,且外过滤箱、中过滤箱和内过滤箱相互的滑动连接,便于对过滤组件进行清理和维护。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6.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基于铍铜棒生产的锯床用冷却水收集箱,包括箱体、导流端板和一组过滤组件;
7.所述箱体内两侧均固定有两组滑沿;
8.所述导流端板上开设有两个通孔组,所述导流端板底面固定有定位沿,所述导流端板通过定位沿活动设置在箱体顶部;
9.所述过滤组件包括外过滤箱、中过滤箱和内过滤箱;
10.所述外过滤箱内壁设有若干第一限位沿,所述中过滤箱活动设置在若干第一限位沿形成的空间内,所述中过滤箱内壁设有若干第二定位沿,所述内过滤箱活动设置在若干第二定位沿形成的空间内;
11.所述外过滤箱、中过滤箱和内过滤箱上均设有滤孔,所述外过滤箱、中过滤箱和内过滤箱上的滤孔大小依次增大;
12.所述外过滤箱两侧均开设有一组槽道,两所述过滤组件通过槽道和滑沿并排的滑动设置在箱体内;
13.所述内过滤箱顶部固定有收集斗,所述收集斗顶面与导流端板底面贴合,两所述通孔组分别与两过滤组件上的收集斗连通。
14.进一步地,还包括侧收水通道,所述侧收水通道固定在箱体一侧上部,所述侧收水通道靠近箱体一侧通过通口与箱体连通。
15.进一步地,所述箱体底部两侧均固定有垫板,所述箱体底部中心处固定连通有收水端壳,所述收水端壳一侧固定连通有排水管。
16.进一步地,所述导流端板两侧上部均固定有侧挡板,所述侧挡板顶面与箱体底面平行设置。
17.进一步地,所述通孔组包括四个边槽和一中间槽,所述边槽和中间槽均为腰形槽结构,四个所述边槽呈矩形状分布,所述中间槽位于四个边槽中部的位置。
18.进一步地,所述中间槽与四个边槽平行设置,所述中间槽两端与边槽端部交错。
19.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0.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多层的过滤组件能够对收集的冷却水进行高效的过滤作用,同时随着重力废屑会落在过滤组件下部,而上部不受影响,从而减少被堵塞的情况,同时设置活动连接的导流端板,并采用滑沿和槽道的配合便于过滤组件的移出,且外过滤箱、中过滤箱和内过滤箱相互的滑动连接,便于对过滤组件进行清理和维护,从而提高过滤组件的使用寿命。
21.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基于铍铜棒生产的锯床用冷却水收集箱的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俯视图;
25.图3为图2中a

a处的结构剖视图;
26.图4为箱体的结构示意图;
27.图5为过滤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8.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29]1‑
箱体,2

导流端板,3

过滤组件,4

侧收水通道,101

滑沿,102

通口,103

垫板,104

收水端壳,105

排水管,201

通孔组,202

定位沿,203

侧挡板,204

边槽,205

中间槽,301

外过滤箱,302

中过滤箱,303

内过滤箱,304

第一限位沿,305

第二定位沿,306

槽道,307

收集斗。
具体实施方式
[0030]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31]
请参阅图1

5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基于铍铜棒生产的锯床用冷却水收集箱,包括箱体1、导流端板2和一组过滤组件3;
[0032]
箱体1内两侧均固定有两组滑沿101;
[0033]
导流端板2上开设有两个通孔组201,导流端板2底面固定有定位沿202,导流端板2通过定位沿202活动设置在箱体1顶部;
[0034]
过滤组件3包括外过滤箱301、中过滤箱302和内过滤箱303;
[0035]
外过滤箱301内壁设有若干第一限位沿304,中过滤箱302活动设置在若干第一限位沿304形成的空间内,中过滤箱302内壁设有若干第二定位沿305,内过滤箱303活动设置在若干第二定位沿305形成的空间内;
[0036]
外过滤箱301、中过滤箱302和内过滤箱303上均设有滤孔,外过滤箱301、中过滤箱302和内过滤箱303上的滤孔大小依次增大;
[0037]
外过滤箱301两侧均开设有一组槽道306,两过滤组件3通过槽道306和滑沿101并排的滑动设置在箱体1内;
[0038]
内过滤箱303顶部固定有收集斗307,收集斗307顶面与导流端板2底面贴合,两通孔组201分别与两过滤组件3上的收集斗307连通。
[0039]
其中如图1

2所示,还包括侧收水通道4,侧收水通道4固定在箱体1一侧上部,侧收水通道4靠近箱体1一侧通过通口102与箱体1连通。
[0040]
其中如图1

3所示,箱体1底部两侧均固定有垫板103,箱体1底部中心处固定连通有收水端壳104,收水端壳104一侧固定连通有排水管105。
[0041]
其中如图1

3所示,导流端板2两侧上部均固定有侧挡板203,侧挡板203顶面与箱体1底面平行设置。
[0042]
其中如图1

2所示,通孔组201包括四个边槽204和一中间槽205,边槽204和中间槽205均为腰形槽结构,四个边槽204呈矩形状分布,中间槽205位于四个边槽204中部的位置。
[0043]
其中如图1

2所示,中间槽205与四个边槽204平行设置,中间槽205两端与边槽204端部交错。
[0044]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0045]
以上公开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90032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