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食品下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2-05-11  0



1.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食品下料装置。


背景技术:

2.食品加工,是指直接以农、林、牧、渔业产品为原料进行的谷物磨制、饲料加工、植物油和制糖加工、屠宰及肉类加工、水产品加工,以及蔬菜、水果和坚果等食品的加工活动,是广义农产品加工业的一种类型。食品在加工的过程中,需要对食品进行转移运输,而其中一道重要的工序就是对食品进行下料。
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引入了食品下料装置,现有的食品下料装置出料口容易发生堵塞,并且下料量不易控制,下料效果不理想,对后续的食品加工造成影响,因此,需要一种新的食品下料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食品下料装置,不仅能提高下料的完全性,防止堵塞现象的发生,而且能够对下料量进行有效控制,提升了下料效果,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和合理性。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食品下料装置,包括下料仓,所述下料仓的顶部固定连通有入料口,所述下料仓的右侧外壁固定连接有电机座,所述下料仓内设置有下料管,所述下料仓内还设置有搅拌机构,所述搅拌机构包括第一电机、第一转轴和搅拌组件,所述第一电机固定设置在电机座内,所述下料仓的左侧内壁上固定连接有轴承座,所述第一转轴的一端与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传动连接,另一端贯穿并延伸至下料仓内部并与轴承座旋转连接,所述搅拌组件固定设置在第一转轴的表面上,所述下料仓的底部连通有下料斗,所述下料斗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腿,所述下料斗内设置有防堵塞机构。
6.进一步的,所述防堵塞机构包括第二电机、第二转轴和导料杆,所述第二电机通过支撑架固定设置在下料斗的外侧,所述第二转轴旋转连接在下料斗的内部,且第二转轴的一端贯穿并延伸至下料斗外侧与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传动连接,所述导料杆固定连接在第二转轴的表面上。
7.进一步的,所述搅拌组件包括搅拌轴和扇形叶片,所述搅拌轴固定连接在第一转轴的表面上,所述扇形叶片固定连接在搅拌轴的顶部,所述搅拌轴的表面固定设置有尖刺凸起。
8.进一步的,所述下料管等距分为四段,且每段上都设置有截流阀。
9.进一步的,所述下料仓内腔的底部对称设置有弧形板。
10.进一步的,所述电机座上开设有散热孔,所述支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防滑垫。
11.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12.1、本实用新型在下料仓设置第一电机、第一转轴和搅拌组件组成的搅拌机构,实现了下料过程的预处理,通过第一电机驱动第一转轴进行转动,从而带动了搅拌组件的转
动,既对食品的下料过程提供了缓冲,又处理了食品聚集成块的状况,提高了下料效率;
13.2、通过在下料斗设置第二电机、第二转轴和导料杆组成的防堵塞机构,避免了食品下料时在下料口沉积堵塞的状况,提升了下料效果;
14.3、通过分段设置下料管,实现了对下料量的控制,提升了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食品下料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食品下料装置的左视图。
17.附图标记:1、下料仓;2、轴承座;3、第一转轴;4、搅拌组件;41、搅拌轴;42、扇形叶片;43、尖刺凸起;5、入料口;6、第一电机;7、电机座;8、散热孔;9、截流阀;10、下料管;11、弧形板;12、第二转轴;13、下料斗;14、防滑垫;15、支腿;16、第二电机;17、支撑架;18、导料杆。
具体实施方式
18.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1

2,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9.如图1

2所示:一种食品下料装置,包括下料仓1,所述下料仓1的顶部固定连通有入料口5,所述下料仓1的右侧外壁固定连接有电机座7,所述下料仓1内设置有下料管10,所述下料仓1内还设置有搅拌机构,所述搅拌机构包括第一电机6、第一转轴3和搅拌组件4,所述第一电机6固定设置在电机座7内,所述下料仓1的左侧内壁上固定连接有轴承座2,所述第一转轴3的一端与第一电机6的输出轴传动连接,另一端贯穿并延伸至下料仓1内部并与轴承座2旋转连接,所述搅拌组件4固定设置在第一转轴3的表面上,所述下料仓1的底部连通有下料斗13,所述下料斗13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腿15,所述下料斗13内设置有防堵塞机构。
20.具体而言,该食品下料装置通过设置搅拌机构和防堵塞机构,提升了整体的下料效果,下料管横向等距分隔为四段,每段都安装有截流阀,可以灵活控制管道的开闭,实现了对下料量的控制,便于工作人员进行操作,提高了工作效率,第二转轴相适配的旋转连接在下料斗内部,下料斗的一侧内壁嵌设有轴承,第二转轴远离第二电机的一端旋转连接在轴承内部,从而实现了第二电机驱动第二转轴在下料斗内进行旋转,进而带动导料杆的旋转,完成对食品下料的导向和疏通,避免了食品堵塞下料斗的状况,提升了下料效果,增强了该装置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提高了下料效率。
2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如图1所示,所述防堵塞机构包括第二电机16、第二转轴12和导料杆18,所述第二电机16通过支撑架17固定设置在下料斗13的外侧,所述第二转轴12旋转连接在下料斗13的内部,且第二转轴12的一端贯穿并延伸至下料斗13外侧与第二电机16的输出轴传动连接,所述导料杆18固定连接在第二转轴12的表面上。导料杆等距围绕设置在第二转轴的表面上,且数量为六个,导料杆组成的导料机构数量为三个,等距分布在第二转轴上,有效地提高了食品的下料效率,避免了堵塞现象的发生。
2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如图1所示,所述搅拌组件4包括搅拌轴41和扇形
叶片42,所述搅拌轴41固定连接在第一转轴3的表面上,所述扇形叶片42固定连接在搅拌轴41的顶部,所述搅拌轴41的表面固定设置有尖刺凸起43。尖刺凸起能有效防止食品因长时间储存黏结在一起的状况,扇形叶片有利于在搅拌下料的同时保护食品的完整性,提高了下料质量。
2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如图1所示,所述下料管10等距分为四段,且每段上都设置有截流阀9。截流阀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实现了有效控制下料量的目的,增强了该装置的使用效果,提高了该装置的完整性和可行性。
2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如图1所示,所述下料仓1内腔的底部对称设置有弧形板11。弧形板固定焊接在下料仓与下料斗的连通处,通过利用弧形结构进行下料,防止食品残存在夹角处,降低下料效果。
2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如图1所示,所述电机座7上开设有散热孔8,所述支腿1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防滑垫14。电机座的外壁上都等距开设有散热孔,可以保证第一电机工作时的热量能有效散出到外界,提升了使用效果,延长了第一电机的使用寿命;防滑垫固定粘贴在支腿的底部,进一步提升了该装置的稳定性。
26.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方法:使用时,将食品从入料口进入下料仓内,然后启动第一电机,第一电机驱动第一转轴旋转,从而带动搅拌组件对食品进行旋转搅拌,然后通过开闭下料管各分段上的截流阀来控制下料量,启动第二电机,第二电机驱动第二转轴旋转,进而带动导料杆进行旋转,可以对下料斗内部的食品进行导向和疏通,实现快速疏通和下料的效果。
27.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8.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90028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