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脱水机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螺旋式压榨脱水机。
背景技术:
2.螺旋挤压脱水机是一种用于凝聚、脱水的主要设备,广泛应用于高湿糟渣物料干燥前的脱水作业。
3.现有的螺旋挤压脱水机在对餐馆、饭店等场所的餐厨垃圾脱水处理时,缺少餐厨垃圾的预粉碎处理功能,因此无法达到预期的脱水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提高了脱水效率,提高了便捷性的一种螺旋式压榨脱水机。
5.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螺旋式压榨脱水机,包括基座、一号板、壳体、转轴、螺旋叶片、主齿轮、进料管、两个对辊式齿轴、两个齿轮、一号轴承、一号轴、一号齿轮、出水管、出料管、两个支杆、二号板和驱动电机,一号板和二号板的底端均连接基座的顶端,一号板和二号板的顶端均连接壳体的底端,壳体的内部腔室,转轴转动安装在腔室中,螺旋叶片在腔室中安装在转轴上,两个支杆的右端均连接壳体的左端,两个支杆的左端均连接驱动电机的右端,转轴的左端延伸至壳体的左侧并且连接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主齿轮在壳体的左侧安装在转轴上,进料管安装在壳体的顶端并且与腔室连通,两个对辊式齿轴转动安装在进料管的内部,两个对辊式齿轴的左端均延伸至进料管的左侧并且分别连接两个齿轮的右端,两个齿轮啮合,一号轴承安装在进料管的左端,一号轴与一号轴承转动连接,一号轴的左端连接一号齿轮的右端,一号齿轮分别与主齿轮和一个齿轮啮合,出水管和出料管均设置在壳体的底端,出水管和出料管的输入端均与腔室连通,出水管在一号板和二号板之间,出料管在一号板的右侧。
6.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螺旋式压榨脱水机,还包括二号齿轮、二号轴、一号锥轮、二号锥轮、三号轴、二号轴承和多个搅拌杆,基座的顶端设置有集水槽,三号轴的顶端与壳体的底端转动连接,三号轴的底端与集水槽的底端转动连接,二号轴承安装在二号板的右端,二号轴与二号轴承转动连接,二号轴的左端延伸至二号板的左侧并且连接二号齿轮的右端,二号齿轮与主齿轮啮合,二号轴的右端连接一号锥轮的左端,二号锥轮安装在三号轴上,一号锥轮与二号锥轮啮合,多个搅拌杆在集水槽中安装在三号轴上。
7.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螺旋式压榨脱水机,还包括排水管和阀门,排水管安装在基座的前端,排水管的输入端连通集水槽,阀门安装在排水管上。
8.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螺旋式压榨脱水机,还包括多个万向轮,多个万向轮的顶端均连接基座的底端。
9.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螺旋式压榨脱水机,还包括多个刹车板,任意一个万向轮上均安装有一个刹车板。
10.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螺旋式压榨脱水机,还包括牵引耳,牵引耳安装在基座的左端。
1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螺旋式压榨脱水机,还包括灯泡,灯泡安装在壳体的前端。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当需要对厨房垃圾进行脱水处理时,首先打开驱动电机,然后将垃圾放到进料管的内部,然后驱动电机通过转轴带动主齿轮转动,从而使一号齿轮在一号轴承和一号轴的配合下进行转动,然后一号齿轮带动一个齿轮进行转动,从而使一个齿轮带动另一个齿轮进行转动,从而使两个对辊式齿轴进行转动,然后使两个对辊式齿轴对厨房垃圾进行粉碎处理,粉碎后的垃圾进入到腔室中,转轴带动主齿轮转动的同时也带动螺旋叶片转动,从而使螺旋叶片在腔室中对粉碎后的厨房垃圾进行螺旋式压榨脱水,然后分离出来的水通过出水管排出,固体垃圾通过出料管排出,提高了脱水效率,提高了便捷性。
附图说明
13.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轴测结构示意图;
14.图2是图1中a部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15.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轴测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16.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前视结构示意图;
17.附图中标记:1、基座;2、一号板;3、壳体;4、转轴;5、螺旋叶片;6、主齿轮;7、进料管;8、对辊式齿轴;9、齿轮;10、一号轴承;11、一号轴;12、一号齿轮;13、出水管;14、出料管;15、支杆;16、二号板;17、二号齿轮;18、二号轴;19、一号锥轮;20、二号锥轮;21、三号轴;22、二号轴承;23、搅拌杆;24、排水管;25、阀门;26、万向轮;27、刹车板;28、牵引耳;29、灯泡;30、驱动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19.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螺旋式压榨脱水机,包括基座1、一号板2、壳体3、转轴4、螺旋叶片5、主齿轮6、进料管7、两个对辊式齿轴8、两个齿轮9、一号轴承10、一号轴11、一号齿轮12、出水管13、出料管14、两个支杆15、二号板16和驱动电机30,一号板2和二号板16的底端均连接基座1的顶端,一号板2和二号板16的顶端均连接壳体3的底端,壳体3的内部腔室,转轴4转动安装在腔室中,螺旋叶片5在腔室中安装在转轴4上,两个支杆15的右端均连接壳体3的左端,两个支杆15的左端均连接驱动电机30的右端,转轴4的左端延伸至壳体3的左侧并且连接驱动电机30的输出端,主齿轮6在壳体3的左侧安装在转轴4上,进料管7安装在壳体3的顶端并且与腔室连通,两个对辊式齿轴8转动安装在进料管7的内部,两个对辊式齿轴8的左端均延伸至进料管7的左侧并且分别连接两个齿轮9的右端,两个齿轮9啮合,一号轴承10安装在进料管7的左端,一号轴11与一号轴承10转动连接,一号轴11的左端连接一号齿轮12的右端,一号齿轮12分别与主齿轮6和一个齿轮9啮合,出水管13和出料管14均设置在壳体3的底端,出水管13和出料管14的输入端均与腔室连通,出水管13在一号板2和二号板16之间,出料管14在一号板2的右侧;当需要对厨房垃圾进行脱水处理时,首先打开驱动电机30,然后将垃圾放到进料管7的内部,然后驱动电机30通过转轴4带动主齿
轮6转动,从而使一号齿轮12在一号轴承10和一号轴11的配合下进行转动,然后一号齿轮12带动一个齿轮9进行转动,从而使一个齿轮9带动另一个齿轮9进行转动,从而使两个对辊式齿轴8进行转动,然后使两个对辊式齿轴8对厨房垃圾进行粉碎处理,粉碎后的垃圾进入到腔室中,转轴4带动主齿轮6转动的同时也带动螺旋叶片5转动,从而使螺旋叶片5在腔室中对粉碎后的厨房垃圾进行螺旋式压榨脱水,然后分离出来的水通过出水管13排出,固体垃圾通过出料管14排出,提高了脱水效率,提高了便捷性。
20.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螺旋式压榨脱水机,还包括二号齿轮17、二号轴18、一号锥轮19、二号锥轮20、三号轴21、二号轴承22和多个搅拌杆23,基座1的顶端设置有集水槽,三号轴21的顶端与壳体3的底端转动连接,三号轴21的底端与集水槽的底端转动连接,二号轴承22安装在二号板16的右端,二号轴18与二号轴承22转动连接,二号轴18的左端延伸至二号板16的左侧并且连接二号齿轮17的右端,二号齿轮17与主齿轮6啮合,二号轴18的右端连接一号锥轮19的左端,二号锥轮20安装在三号轴21上,一号锥轮19与二号锥轮20啮合,多个搅拌杆23在集水槽中安装在三号轴21上;分离出来的水通过出水管13进入到集水槽,然后向集水槽倒入消毒剂,主齿轮6转动的同时带动二号齿轮17转动,从而使二号轴18通过一号锥轮19带动二号锥轮20转动,然后使三号轴21带动多个搅拌杆23配合消毒剂对分离出来的水进行搅拌,从而对集水槽中的水进行消毒杀菌,提高了环保型,提高了便捷性。
2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螺旋式压榨脱水机,还包括排水管24和阀门25,排水管24安装在基座1的前端,排水管24的输入端连通集水槽,阀门25安装在排水管24上;脱离出来的水消毒杀菌完毕后,打开阀门25,使其通过排水管24排出即可,提高了便捷性。
2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螺旋式压榨脱水机,还包括多个万向轮26,多个万向轮26的顶端均连接基座1的底端;装置通过多个万向轮26进行位置的移动,提高了灵活性。
2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螺旋式压榨脱水机,还包括多个刹车板27,任意一个万向轮26上均安装有一个刹车板27;装置移动到合适位置,然后打开多个72,使装置固定,提高了稳定性。
24.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螺旋式压榨脱水机,还包括牵引耳28,牵引耳28安装在基座1的左端;通过牵引耳28对装置进行牵引,提高了便利性。
25.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螺旋式压榨脱水机,还包括灯泡29,灯泡29安装在壳体3的前端;光线较暗时,打开灯泡29,提高了便利性。
26.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螺旋式压榨脱水机,其在工作时,装置通过牵引耳28和多个万向轮26的配合移动到合适位置,然后打开多个刹车板27使装置固定,当需要对厨房垃圾进行脱水处理时,首先打开驱动电机30,然后将垃圾放到内腔中,然后驱动电机30通过转轴4带动主齿轮6转动,从而使一号齿轮12在一号轴承10和一号轴11的配合下进行转动,然后一号齿轮12带动一个齿轮9进行转动,从而使一个齿轮9带动另一个齿轮9进行转动,从而使两个对辊式齿轴8进行转动,然后使两个对辊式齿轴8对厨房垃圾进行粉碎处理,粉碎后的垃圾进入到腔室中,转轴4带动主齿轮6转动的同时也带动螺旋叶片5转动,从而使螺旋叶片5在腔室中对粉碎后的厨房垃圾进行螺旋式压榨脱水,从而使分离出来的水通过出水管13进入到集水槽,固体垃圾通过出料管14排出,然后向集水槽倒入消毒剂,主齿轮6转动的同时带动二号齿轮17转动,从而使二号轴18通过一号锥轮19带动二号锥轮20转动,然后使三号轴21带动多个搅拌杆23配合消毒剂对分离出来的水进行搅拌,从而对集水槽中的水进行消
毒杀菌,杀菌完毕后,打开阀门25,使其通过排水管24排出即可。
27.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螺旋式压榨脱水机,其安装方式、连接方式或设置方式均为常见机械方式,只要能够达成其有益效果的均可进行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螺旋式压榨脱水机的驱动电机30为市面上采购,本行业内技术人员只需按照其附带的使用说明书进行安装和操作即可。
28.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9002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