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市政工程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初期雨水集水井。
背景技术:
2.初期雨水,顾名思义就是降雨初期时的雨水。一般是指地面10
‑
15mm厚已形成地表径流的降水。由于降雨初期,雨水溶解了空气中的大量酸性气体、汽车尾气、工厂废气等污染性气体,降落地面后,又由于冲刷屋面、沥青混凝土道路等,使得前期雨水中含有大量的污染物质,前期雨水的污染程度较高,甚至超出普通城市污水的污染程度。经雨水管直排入河道,给水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污染。
3.一般采用雨水井收集,收集后采用集中处理的方式解决。由于城市各个雨水井位置不同,流速不同,导致前期雨水以及中后期雨水混合,导致后期处理成本增大。
4.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城市雨水中污染物不同流速不同导致前期雨水与中后期雨水混合,从而增加处理成本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初期雨水集水井,通过设置隔绝组件,使得在井体完成初期雨水的收集后,收集后完成污水腔的封闭,促使中后期雨水从排水管中排出,使得井体达到雨污分流的功能。
6.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初期雨水集水井,包括内部开设有容纳空腔的井体,所述井体内设置有隔绝组件,所述隔绝组件将容纳空腔分隔为雨水腔以及位于其下方的污水腔,所述雨水腔的底部连通有排水管,所述污水腔的底部连通有排污管,所述隔绝组件设置有排污阈值,当所述污水腔的污水量大于或等于排污阈值时,所述隔绝组件将雨水腔与污水腔的连通处分隔。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前期雨水由于具有较高的污染物,前期雨水从井口处进入至井体中,雨水由于存储在容纳空腔内,且在雨水的重力下优先汇集于污水腔内,当雨量较小时,由于形成的径流较小,且流速慢,污水管完成污水的排放,当水量较大时,污水管难以完成污水的排放,导致内部污水量持续增加,使得污水量提高至排污阈值,隔绝组件完成污水腔以及雨水腔的分隔,从而使得后续的雨水从隔绝组件的顶面上流动并从雨水腔的排水管内排出,使得前期雨水与中后期雨水的分流,从而减少污水的排放。
8.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隔绝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污水腔顶部的透水板以及与透水板平行设置的隔板,所述透水板以及隔板上开设有透水孔,当所述污水腔的污水量达到污水阈值时,所述透水板上的透水孔与隔板上的透水孔错位设置。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时,污水在污水腔内不断滞留,使得污水腔内的污水量不断增多,当污水腔的污水量达到污水阈值时,透水板上的透水孔与隔板上的透水孔错位设置,使得透水孔被透水板以及隔板挡住,从而使得透水板以及隔板完成机体内容纳空腔的分隔,从而使得后续的雨水在透水板的顶面上流动,并从雨水腔内壁上的排水管流出。
10.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隔绝组件还包括设置在隔板上的施力件,当所述污水腔的污水量达到污水阈值时,所述隔板受到一个使其运动的作用力。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时,当污水腔内的污水液面高度达到隔绝组件处时,此时施力件对隔板施加作用力,使得隔板与透水板发生相对运动从而使得透水板以及隔板上的透水孔错位分布,从而使得隔绝组件完成水井内容纳空腔的分隔。
12.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透水板上固定连接有凸棱,所述隔板上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隔板上开设有将其贯穿的滑槽,所述凸棱穿过滑槽,所述施力件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凸棱上,所述施力件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固定块上,所述施力件采用遇水膨胀橡胶制成。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时,污水的液面不断上升,当上升至一定位置时,施力件浸泡在污水内,施力件由遇水膨胀橡胶制成,使得施力件发生膨胀变形,从而推动隔板上的固定块,使得透水板与隔板发生相对位移,透水板以及隔板上的透水孔错位设置,使得隔绝组件具有隔绝作用。
14.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施力件底面的水平高度低于隔板底面的水平高度。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遇水膨胀橡胶遇水后需要一定的时间发生变形,通过施力件的底面水平高度低于隔板的底面的水平高度,使得施力件能够较快的与液面接触发生变形,从而使在液面达到隔板时,隔绝组件完成容纳空腔的分隔。
16.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隔板上固定连接有凸块,所述凸块底面的水平高度高于施力件底面的水平高度且低于隔板底面的水平高度,所述透水板于施力件的上方处于封闭状态。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污水通过透水孔时,由于液体张力,容易在隔板底面形成液滴,液滴在隔板底面运动,容易运动至施力件上,使得施力件提前发生变形,导致隔板的提前关闭,通过设置凸块,使得液体运动至凸块处沿凸块的一侧运动,从而滑下,不会滑动至施力件上,防止隔绝组件在污水量未达到一定量时,隔绝组件完成容纳空腔的分隔。
18.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井体的进口处固定连接有过滤网。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过滤网,使得雨水在进入井体内时,完成初次的过滤,使得较大体积的垃圾难以运动至水井内,导致隔绝组件的堵塞。
20.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排污管的横截面积小于排水管的横截面积。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小雨形成的水流流速慢,污染物的停留时间长,通过设置排污管的横截面积,使得排污管内液面增加较快,从而污水腔内污水的体积增加较快,同时,污水管保持开启的状态,使得在小雨时,达到长期排放的要求。
22.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3.通过设置隔绝组件,使得在污水腔内液体达到一定的量时,隔绝组件完成内部容纳空腔的隔绝,通过设置施力件底面高度,在液面上升时,优先与施力件接触,使得施力件变形的时间在液面上升至隔板时,隔绝组件已经完成容纳空腔的分隔,通过设置凸起,防止液面从隔板的底面运动至施力件上,使得施力件发生变形,影响隔绝组件的准确度。
附图说明
2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26.图3为图2中a部的放大示意图。
27.图中:1、井体;2、容纳空腔;3、雨水腔;4、污水腔;5、排水管;6、排污管;7、透水板;8、隔板;9、透水孔;10、施力件;11、凸棱;12、固定块;13、凸块;14、过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29.实施例:一种初期雨水集水井,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井体1、隔绝组件、排水管5、污水管以及过滤网14,井体1内开设有容纳空腔2,隔绝组件设置在容纳空腔2的内壁上并将容纳空腔2分隔为雨水腔3以及位于雨水腔3下方的污水腔4,排水管5与雨水腔3的底部连通,排污管6与污水腔4的底部连通,过滤网14可拆卸连接在井体1的入口处。
30.如图1和图2所示,过滤网14设置在井体1的入口处,使得较大垃圾难以进入到井体1内,使得内部被垃圾堵塞,排水管5的横截面积大于排污管6的横截面积,使得污水排放速度减小,污水更容易在污水腔4内收集,同时在小雨时污水难以在污水腔4内收集,使得隔绝组件难以隔绝,隔绝组件包括透水板7、隔板8以及施力件10,透水板7以及隔板8均水平设置容纳空腔2内,隔水板与隔板8上均开设有透水孔9,隔板8上开设有将其贯穿的滑槽,透水板7的底面固定连接有凸棱11,凸棱11穿过滑槽,施力件10固定连接在凸棱11上,隔板8的底面固定连接有凸块13,施力件10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凸块13上,透水板7与隔板8相互滑动连接,施力件10采用遇水膨胀橡胶制成,在污水腔4内的污水与施力件10接触时,施力件10发生变形,使得固定块12与凸棱11相互远离,从而使透水板7与隔板8发生转动,透水板7上的透水孔9与隔板8上的透水孔9相互错位设置。
31.如图1和图2所示,施力件10的底面的水平高度低于隔板8的底面,施力件10变形需要时间,通过设置其底面高度,使得施力件10保证较好的灵敏度,使得透水孔9交错分布时,污水液面仍处于隔板8底面以下,使得污水难以上升到透水板7以上,施力件10以上的透水板7上未开设透水孔9,使得施力件10难以沾染透水板7上的水分,隔板8的底面上固定连接有凸块13,凸块13将施力件10的四周包围,使得隔板8上底面的水分难以沾在施力件10上,防止施力件10吸收除污水液面以外的水分,增加施力件10的灵敏度,凸块13的底面高度高于施力件10的底面高度,使得施力件10可以吸收到污水腔4内的水分。
32.工作原理
33.在小雨时,流量较小,雨水随井体1内壁流淌并穿过隔绝组件进入至污水腔4内,由于排污管6始终打开,并且排污管6的横截面积小,使得污水排放速度慢,在污水腔4收集污水的同时,排放掉其中的污水,完成小雨前期污水的排放。
34.在大雨时,流量大,空气中以及底面上污染物排出速度快,随雨水运动至井体1内,在污水腔4收集污水时,由于雨量大,使得污水腔4内的污水量不断增加,从而液面不断上升,随着液面上升至施力件10的底面时,施力件10吸收水分发生变形,推动隔板8与透水板7发生相对位移,使得隔绝组件完成隔断作用,中后期雨水流入至雨水腔3内并从排水管5处排出。
35.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9001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