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腔式霉菌培养箱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2-05-10  61



1.本技术涉及霉菌培养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分腔式霉菌培养箱。


背景技术:

2.霉菌培养箱是一种用于生物研究的培养箱,主要用于培养生物或植物,在密闭的空间内设置相应的温度、湿度,使霉菌在4

6小时左右长出,以作为人工加快繁殖霉菌之用。
3.公告号为cn212770752u的中国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霉菌培养箱,其包括培养箱体和设于培养箱体内的培养组件和恒温调节组件;培养箱体内设有培养室,培养组件包括若干自上而下间隔布置在培养室内的托板,恒温调节组件包括设于培养室内的半导体制冷模块和电加热模块,半导体制冷模块与电加热模块连接有控制器。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以下缺陷:箱体内设置有多个托板,每个托板均独立负责实验样品的放置,在多个托板均放置有试验样品的情况下,若需单独取出其中一个托板上的试验样品,打开箱体是必不可少的操作之一,而打开箱体时,其他托板上的试验样品便获得了与外界空气接触的机会,外界空气将对其他托板上的试验样品产生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改善开门时其他托板上的试验样品受到外界影响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分腔式霉菌培养箱。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分腔式霉菌培养箱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分腔式霉菌培养箱,包括箱体和箱门,所述箱体与箱门铰接,所述箱体内设有多个放置板,所述箱体内且位于每相邻两个放置板之间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将箱体内部分隔为多个培养腔室,所述箱门包括多个分体门,每个所述分体门用于单个培养腔室的封闭与开启。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隔板将箱体内部分为多个独立的培养腔室,且单个分体门应用于一个培养腔室的开启与关闭,对其中一个培养腔室内的试验样品进行取放操作时,几乎不会对其他培养腔室内的试验样品造成影响,从而提高了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9.可选的,相邻两个所述分体门之间设有联动组件,所述联动组件包括联动销和联动套筒,所述联动销与相邻分体门中的其中一个分体门既可相对滑移,又可相对固定,所述联动套筒设于相邻分体门中另一分体门上,所述联动销部分套入至联动套筒内。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联动组件可使多个分体门选择性同步移动,如若需将箱门整体开启时,启用联动组件可提高操作效率。
11.可选的,所述隔板和放置板上均开设有通气孔,所述隔板上且位于通气孔处设有封堵板,所述封堵板用于将通气孔封闭。
12.可选的,所述封堵板和隔板转动连接,所述箱体上设有用于控制封堵板转动的控制组件。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控制组件控制封堵板配合通气孔使隔板选择性将相邻两个培养腔室导通,从而可使各个培养腔室内的空气条件相同,便于开展控制变量型实验对比。
14.可选的,所述隔板朝向箱体相对内侧壁的边缘固定连接有配合杆,所述配合杆背离隔板的一侧开设有配合槽,所述箱体内壁上设有与配合槽相配合的配合凸条。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配合杆通过配合槽和配合凸条使隔板与箱体滑移实现安装,便于隔板的拆卸操作。
16.可选的,所述控制组件包括控制盘和控制块,所述控制盘与配合杆转动连接,所述控制盘的转动平面与隔板的板面垂直,所述控制盘与封堵板相对固定,所述控制盘朝向配合凸条的一侧开设有控制槽,所述控制槽与配合槽连通,所述控制块转动连接于箱体的内壁上,所述控制块位于控制槽内。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隔板安装于箱体内后,控制块可带动控制盘转动,控制盘带动封堵板转动,从而实现对封堵板的控制。
18.可选的,所述控制组件还包括控制杆,所述控制杆的一端与控制块固定连接,且所述控制杆的轴线与控制块的转动轴线重合,所述控制杆远离控制块的一端位于箱体外部,所述箱体上且位于控制杆穿过之处设有紧固垫圈,所述紧固垫圈同轴套设于控制杆外且二者相抵接。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控制杆的一端位于箱体之外,便于操作者对控制组件进行控制操作,同时紧固垫圈与控制杆紧密抵接,使控制杆获得较大的静摩擦力,可使控制杆于多个角度保持静止。
20.可选的,所述配合凸条上开设有定珠孔,所述定珠孔内同轴设有定位弹簧,所述定位弹簧的一端位于定珠孔的孔口处且固定连接有定位卡珠,配合槽的槽壁上开设有与定位卡珠配合的定位槽。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定位卡珠与定位孔相互配合,使配合凸条对隔板具有一定的限位和定位作用,提高隔板于安装状态下的位置稳定性。
22.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3.1.通过多个分体门和多个培养腔室的设置,单个分体门用于一个培养腔室的封闭与开启,从而使每个培养腔室内的空间相对独立,则对单个培养腔室内的试验样品进行取放操作时,其余培养腔室内的试验样品几乎不与外部环境接触,以减小对其余培养腔室内的试验样品的影响;
24.2.通过通气孔和封堵板的设置,当对所有培养腔室内的试验样品进行同环境因素的对照试验时,将通气孔导通,所有培养腔室内的空气相互流通,以使各个培养腔室内的空气条件保持高度一致。
附图说明
25.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用于体现分腔式霉菌培养箱的结构示意图。
26.图2是图1中a部的局部放大图。
27.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用于体现隔板与箱体的配合关系示意图。
28.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用于体现控制组件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29.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用于体现控制杆和控制套筒的配合关系示意图。
30.附图标记说明:1、箱体;11、放置板;12、培养腔室;13、配合凸条;131、定珠孔;132、定位弹簧;133、定位卡珠;2、箱门;21、分体门;211、第一分体门;212、第二分体门;22、联动组件;221、第一把手;222、第二把手;223、联动销;2231、限位销;224、限位槽;225、联动套筒;3、隔板;31、通气孔;32、封堵板;33、配合杆;331、配合槽;332、定位槽;34、密封条;4、控制组件;41、控制盘;411、控制槽;42、控制块;43、控制杆;44、控制套筒;441、紧固垫圈;45、操作杆。
具体实施方式
31.以下结合附图1

5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2.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分腔式霉菌培养箱,如图1所示,包括箱体1,箱体1的内腔为用于进行霉菌培养的空间;箱体1上铰接安装有箱门2,箱门2用于将箱体1内腔封闭或开启,以为对箱体1内的试验样品的拿取操作创造空间条件。
33.如图1和2所示,箱体1内设有放置板11和隔板3,单个放置板11用于一组试验样品的放置,隔板3用于将箱体1内腔分隔为多个培养腔室12,单个培养腔室12内放置板11的数量为一;本实施例中,隔板3的数量为一,即培养腔室12的数量为二。相应的,箱门2分为相互独立的两个分体门21,单个分体门21用于将一个培养腔室12封闭,位于上方的分体门21为第一分体门211,另外一个分体门21为第二分体门212,隔板3的高度位于第一分体门211和第二分体门212之间,且两个分体门21之间形成的间隙小于隔板3的厚度。
34.如图2所示,箱门2上设置有联动组件22,联动组件22用于将两个分体门21选择性连接,联动组件22包括联动销223和联动套筒225。第一分体门211靠近第二分体门212处,以及第二分体门212靠近第一分体门211处均固定连接有门把手,第一分体门211上的门把手为第一把手221,第二分体门212上的门把手为第二把手222;联动销223于第一把手221上滑移,联动销223的长度方向与滑移方向均为竖直方向,联动套筒225固定连接于第二把手222上,联动套筒225供联动销223插入:当第一分体门211与第二分体门212翻转至同一开闭角度时,联动销223与联动套筒225同轴。联动销223远离第二把手222的一端一体成型有限位销2231,限位销2231的长度方向与联动销223的长度方向垂直,第一把手221上开设有两个限位槽224,两个限位槽224分别处于联动销223滑移方向上的不同位置处,当限位销2231位于较靠近第二把手222的限位槽224内时,联动销223穿过联动套筒225,而当限位销2231位于较远离第二把手222的限位槽224内时,联动销223的端部所在的高度高于第二把手222,联动销223插入联动套筒225内后,两个分体门21可同步翻转,而当联动销223未插入联动套筒225内时,两个分体门21完全相互独立。
35.如图1和3所示,隔板3和放置板11的板面均与箱门2的转动平面垂直,且隔板3朝向箱门2的一侧边缘贴设有密封条34,任何一个分体门21在关闭时均可与密封条34紧密抵接。隔板3朝向箱体1的相对内侧壁的边缘处均固定连接有配合杆33,配合杆33的长度方向与隔板3的板面平行;配合杆33背离隔板3的一侧开设有与自身长度方向一致的配合槽331,相应的,箱体1的内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用于与配合槽331相配合的配合凸条13,配合杆33通过配合槽331与配合凸条13相对滑移,从而将隔板3装入箱体1内。
36.如图4所示,配合凸条13靠近自身远离箱门2和靠近箱门2的端部处均开设有定珠
孔131,定珠孔131内同轴固定有定位弹簧132,定位弹簧132远离定珠孔131的孔底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定位卡珠133,自然状态下,定位卡珠133靠近定位弹簧132的一半球体位于定珠孔131内;当配合杆33沿配合凸条13移动时,配合杆33对定位卡珠133发生相互撞击,定位卡珠133便被挤压入定珠孔131内。配合槽331的槽壁上开设有定位槽332,定位槽332的槽面为半球状,当定珠孔131与定位槽332同轴时,定位卡珠133的另一半球体便处于定位槽332内,此时,配合杆33与配合凸条13便不可轻易相互滑动。
37.如图3和4所示,为了在进行霉菌培养时使箱体1内各个培养腔室12的空气相互流通以实现控制变量,放置板11和隔板3上均开设有通气孔31,放置板11上的通气孔31为圆形且分布于靠近试验样品放置区域之处。隔板3上的通气孔31为矩形,且隔板3上转动连接有用于将自身的通气孔31封闭或导通的封堵板32,封堵板32的转动平面与隔板3的板面垂直,封堵板32的板面形状大小与通气孔31的形状大小均一致,且当封堵板32的板面与隔板3的板面平行时,封堵板32边将隔板3上的通气孔31封堵。
38.如图4所示,隔板3与箱体1之间设置有控制组件4,控制组件4用于在箱体1外部对封堵板32的翻转进行控制。控制组件4包括控制盘41、控制块42和控制杆43,控制盘41与配合杆33转动连接,且控制盘41与封堵板32的转动轴同轴固定,控制盘41背离封堵板32的一侧开设有控制槽411,控制槽411的槽宽与配合槽331的槽宽相等,当封堵板32将通气孔31封堵时,控制槽411与配合槽331相互连通且二者槽壁平齐;控制块42转动连接于箱体1内侧壁上且位于配合凸条13处,当控制块42转动至其长度方向与配合凸条13平行的状态时,控制块42可视为配合凸条13的一部分。在隔板3完全放置于箱体1内时,控制块42刚好位于控制槽411内,且控制块42的相对侧壁与控制槽411的相对槽壁抵接,此时控制块42转动将带动控制盘41转动,进而带动封堵板32转动。
39.如图4和5所示,本实施例中,控制组件4和封堵板32的数量均为三。控制杆43与控制块42固定连接,控制杆43的轴线与控制块42的转动轴线重合,控制杆43远离控制块42的一端伸出箱体1之外。箱体1外侧壁上且位于控制杆43的穿过之处固定连接有控制套筒44,控制杆43同轴穿过控制套筒44,控制套筒44内同轴嵌设有紧固垫圈441,紧固垫圈441的内环一侧与控制杆43的外周面紧密抵接。在无外力作用下,紧固垫圈441对控制杆43的抵接作用所产生的静摩擦力可使控制杆43于任意角度位置保持静止。同时,控制杆43远离控制块42的一端焊接固定有操作杆45,操作杆45的长度方向与封堵板32的板面平行,由此,操作杆45可于箱体1外部间接展现封堵板32的翻转角度。
40.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分腔式霉菌培养箱的实施原理为:
41.将隔板3通过配合凸条13放置于箱体1内,试验样品放置于放置板11上后,关闭箱门2便可进行霉菌培养,培养过程中,控制杆43控制控制块42和控制盘41转动,进而控制封堵板32转动以使隔板3上的通气孔31导通,以使各个培养腔室12内的空气条件保持一致。需对单个试验样品进行取出时,旋转控制杆43使封堵板32将隔板3上的通气孔31封闭,而后打开对应的培养腔室12所对应的分体门21,即可将此培养腔室12内的试验样品单独取出。
42.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900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