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技术涉及纺织设备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双组分纱纺纱生产的细纱机。
背景技术:
2.双组分纺纱是在环锭细纱机上纺制包芯纱或包缠纱的方法。目前的工序为:牵伸机构上方加装长丝喂入机构,让长丝不经过牵伸,直接由前罗拉处喂入前钳口,并和该处由粗纱纺出的须条捻合,成为包芯纱或包缠纱,卷绕到纱管上。
3.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的缺陷如下:长丝和须条上会有里连接不紧密的棉纤维,在捻合的过程中,棉纤维容易分离出来,粘在机构周围,不仅需要经常对机构进行清理,而且影响工作环境。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棉纤维对细纱机影响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双组分纱纺纱生产的细纱机。
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双组分纱纺纱生产的细纱机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包括纺纱机体,所述纺纱机体的入料端设有清理装置和收集装置,所述清理装置包括第一支架体和第一静电辊,所述第一支架体安装于纺纱机体入料端的外侧,所述第一静电辊的两端转动安装于第一支架体上,所述第一静电辊远离纺纱机体的一侧设有第一刮取件,所述第一刮取件与收集装置之间设有输送管道。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静电辊用于丝线进入纺纱机体前的吸附,第一静电辊吸附丝线表面不紧密的棉纤维,第一刮取件将吸附在第一静电辊上的棉纤维刮取下来,被第一刮取件刮取下来的棉纤维最后进入到收集装置内进行统一收集,减少了丝线在加工时掉落的棉纤维的量,从而减少对细纱机的清理次数,降低劳动成本。
7.优选的,所述第一刮取件包括刮片和挡板,所述刮片的一侧贴合于第一静电辊的外表面,所述挡板设置于刮片远离第一静电辊的一侧,所述刮片和挡板的两侧分别设有侧板。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刮片用于刮下旋转中第一静电辊表面的棉纤维,挡板和侧板使得刮片形成一个四分之一包裹第一静电辊的壳体,从而防止已经刮下的棉纤维乱飞,保持良好的工作环境。
9.优选的,所述刮片靠近第一静电辊的一侧设有尖部。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刮片的尖部结构能更好将棉纤维从第一静电棍上进行刮取,提高刮取质量。
11.优选的,所述挡板为弧形挡板。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减少使用材料,减低成本。
13.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架体的两侧设有滑块和驱动滑块垂直移动的丝杆,所述第一静电辊的两侧旋转安装于两个滑块之间,所述第一刮取件固定安装于两个滑块之间。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块用于第一静电辊的移动,便于第一静电辊的位置调节,确保第一静电辊表面与棉纤维表面的贴合更加紧密,提高吸附效果。
15.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架体位于第一静电辊的下方转动设有第二静电辊,所述第二静电辊远离纺纱机体的一侧设有第二刮取件,所述第二刮取件空间连通于收集装置的进料端。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静电辊和第二静电辊的中间用于丝线的通过,使得丝线的两侧都能被吸附,进一步提高吸附的效果。
17.优选的,所述收集装置包括引风机构和集料箱体,所述引风机构的进料端空间连通于输送管道的出料端,所述集料箱体的进料端空间连接于引风机构的出料端,所述集料箱体的出料端设有储存袋。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引风机构对第一刮取件和第二刮取件内的棉纤维进行自动收集,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人工成本。
19.优选的,所述集料箱体远离储存袋的一侧设有数量至少为一个的除尘过滤袋。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除尘过滤袋对带有棉纤维的气体进行过滤,让干净的空气出去,确保了优良的工作环境。
21.优选的,所述纺纱机体的出料端设有第二支架体,所述第二支架体排列设有若干纱管体。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纱管体用于卷绕捻合成的包芯纱,提高了收纱的效率。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通过清理装置的两个静电辊对纱线上不紧密的棉纤维进行吸附清理,在通过刮取机构和收集机构对棉纤维进行自动的收取,工作人员只需要取下装满棉纤维的储存袋即可,从而降低的人力,提高了清理的效率和质量。
附图说明
25.图1是本技术的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26.图2是本技术的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
27.图3是本技术中第一刮取件的侧面剖视图。
28.图4是本技术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29.附图标记说明:1、纺纱机体;2、清理装置;21、第一支架体;22、第一静电辊;23、第一刮取件;231、刮片;232、挡板;233、侧板;234、尖部;3、收集装置;31、引风机构;32、集料箱体;33、储存袋;34、除尘过滤袋;4、第二支架体;5、纱管体;6、第二静电辊;7、第二刮取件;8、滑块;9、丝杆;10、输送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30.以下结合附图1
‑
4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1.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用于双组分纱纺纱生产的细纱机。
32.参照图1和图2所示,一种用于双组分纱纺纱生产的细纱机,包括纺纱机体1、清理装置2、收集装置3和输送管道10,纺纱机体1的出料端设有第二支架体4,所述第二支架体4排列设有若干纱管体5。清理装置2包括第一支架体21、第一静电辊22和第二静电辊6,第一
静电辊22远离纺纱机体1的一侧设有第一刮取件23,第二静电辊6远离纺纱机体1的一侧设有第二刮取件7。第一静电辊22和第二静电辊6上下并列设置,两者中间的间隙用于丝线的通过。第一支架体21安装于纺纱机体1入料端的外侧,第一静电辊22和第二静电辊6的两侧均转动安装于第一支架体21上。
33.收集装置3包括引风机构31和集料箱体32,引风机为风机,引风机构31的进料端空间连通于输送管道10的出料端,所述集料箱体32的进料端空间连接于引风机构31的出料端,集料箱体32设有朝上的四个通孔和朝下的出料端,集料箱体32的出料端设有储存袋33,集料箱体32的每个通孔空间连接有除尘过滤袋34。
34.参照图3所示, 第一刮取件23包括刮片231、挡板232和两个侧板233,刮片231的一侧位于于第一静电辊22的外壁中端,挡板232设置于刮片231远离第一静电辊22的一侧,刮片231贴合第一静电辊22外表面的一侧设成尖部234。两个侧边对称设置于刮片231和挡边的两侧,使得刮片231、挡板232和侧板233形成一个放置棉纤维的腔体,其中一个侧板233设有连通于输送管道10的通孔。第二刮取件7的结构与第一刮取件23的结构相同,第二刮取件7和第二静电辊6之间的结构与第一刮取件23和第一静电辊22之间的结构相同。
35.参照图4所示,第一支架体21的两侧设有滑块8和驱动滑块8移动的丝杆9,丝杆9的一端连接于滑块8,另一端设有旋转把手。每个滑块8设置于第一支架体21靠近第一静电辊22的一侧,第一支架体21的两侧设有配合滑块8的移动滑轨,第一静电辊22的两端旋转安装于相应的滑块8上,第一刮取件23的两端分别固定安装于相应的滑块8上。
36.本技术实施例一种用于双组分纱纺纱生产的细纱机的实施原理为:当纱纺机体对丝线进行捻合时,丝线通过第一静电辊22和第二静电辊6之间,第一静电辊22和第二静电辊6对丝线进行棉纤维的吸附;丝线移动的过程中带动第一静电辊22和第二静电辊6相反转动,第一刮取件23的刮片231对第一静电辊22表面的棉纤维刮下,第二刮取件7对第二静电辊6表面的棉纤维刮下;引风机构31对第一刮取件23和第二刮取件7内的棉维进行吸收,通过输送管道10进入到集料箱体32,空气从除尘过滤袋34排出,棉纤维掉落到储存袋33内进行收集。在纱纺机构内捻合成包芯纱卷入到纱管体5上。
37.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9000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