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内燃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油底壳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2.如图1所示,内燃机的湿式油底壳8通常固定在机体下方。因为油底壳8常用薄壁钢板冲压焊接而来,结构强度不高。为了保证油底壳和机体的密封,如图1所示,需用较多的螺栓9将油底壳固定在机体底面。这种方案需要同时在油底壳、机体上均需设置较多的螺纹孔,油底壳固定螺栓多,装配节拍慢。通常会在螺栓9处增加一个压紧垫圈10,用于扩大油底壳8上的螺栓9的轴力作用范围,使油底壳8受压力面积变大,压力均匀。但是这也无法解决油底壳8固定螺栓9多,装配慢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油底壳安装结构,可保证油底壳与机体压紧、密封的情况下,实现紧固螺栓减少一半的效果,同时无须再使用压紧垫圈进行压紧,具有使用方便、实用性强的特点。
4.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油底壳安装结构,包括多个固定压板和螺栓,所述的固定压板包括连接板和两个压块,所述连接板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压块连接,所述压块的其中一个侧面凸起于连接板的一侧,所述的连接板中间位置开设有安装孔,所述的螺栓依次穿过安装孔、油底壳与机体连接。
5.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的压块为圆柱形,所述的连接板与压块的连接处为圆弧过渡连接。
6.进一步地,所述的压块与连接板一体式成型。
7.进一步地,所述的压块上端面设有橡胶垫,所述的橡胶垫上设有多个菱形花纹。
8.进一步地,所述的压块上设有多个定位孔,所述定位孔布置在安装孔的两侧,多个所述的定位孔内均插接有弹簧。
9.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孔内设有磁铁环。
10.有益效果
11.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油底壳安装结构,通过将固定压板设置为由连接板和两个压块组成的压紧结构,并通过用螺栓依次穿过安装孔、油底壳与机体连接,通过扭紧螺栓,使得固定压板上的两个压块紧紧压紧油底壳,使得油底壳紧固的安装在机体上,利用左右两边的压块来压紧,使得螺栓可以安装少一半,机体上所需要的开设的螺纹孔也少一半,提高了装配速度,具有使用方便、实用性强的特点。
附图说明
13.图1为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固定压板的结构示意图
16.图4为图3中a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17.其中:1
‑
连接板、2
‑
压块、3
‑
安装孔、4
‑
菱形花纹、5
‑
橡胶垫、6
‑
定位孔、7
‑
弹簧、8
‑
油底壳、9
‑
螺栓、10
‑
压紧垫圈。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结合附图中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19.参阅图2
‑
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油底壳安装结构,包括多个固定压板11和螺栓9,固定压板11包括连接板1和两个压块2,连接板1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压块2连接,压块2的其中一个侧面凸起于连接板1的一侧,连接板1中间位置开设有安装孔3,螺栓9依次穿过安装孔3、油底壳8与机体连接,固定压板11两侧的压块2将螺栓9施加在油底壳8固定压板上的轴力传递到油底壳8上,实现油底壳8与机体的压紧、密封,采用油底壳固定压板方案可以实现将螺栓9减少一半的效果,减少了油底壳8和机体上的螺纹孔数量,同时取消压紧垫圈10,提升了装配节拍。
20.具体的,压块2为圆柱形,连接板1与压块2的连接处为圆弧过渡连接,使得连接处的接触面积更大,连接更加的牢固,弧形的连接不易产生应力,防止开裂现象的发生。
21.优选的,压块2与连接板1一体式成型,便于生产制造,避免装配所带来的误差。
22.进一步地,压块2上端面设有橡胶垫5,橡胶垫5上设有多个菱形花纹4,防止固定压板使用过程中,由于发动机震动厉害,发生左右移动,最后出现松动掉落的现象,橡胶垫5增加了接触面的摩擦系数,使得固定压板在使用过程中不易移动,使得安装连接更加的牢靠。
23.进一步地,压块2上设有多个定位孔6,定位孔6布置在安装孔3的两侧,多个定位孔6内均插接有弹簧7,扭紧螺栓9后弹簧7受到挤压,反作用力在连接板1上,使得螺栓9处于压紧的状态下,不易松动,防止了螺栓9在使用过程中由于震动而脱落。
24.进一步地,安装孔3内设有磁铁环,螺栓9穿过安装孔3后,吸附在安装孔3上面,防止掉落,便于工人的安装和拆卸。
25.本实施例的一种油底壳安装结构在使用时,只需要用螺栓9穿过安装孔3后再穿过油底壳8的螺纹孔与机体连接,螺栓9在磁铁环的作用下,便于工人的安装和拆卸,扭紧螺栓9后,油底壳8在压块2的压紧下,紧紧与机体连接在一起,在弹簧7的作用下,防止了螺栓9的松脱。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油底壳安装结构,通过将固定压板设置为由连接板1和两个压块2组成的压紧结构,并通过用螺栓9依次穿过安装孔3、油底壳8与机体连接,通过扭紧螺栓9,使得固定压板上的两个压块2紧紧压紧油底壳8,使得油底壳8紧固的安装在机体上,利用左右两边的压块2来压紧,使得螺栓9可以安装少一半,机体上所需要的开设的螺纹孔也少一半,提高了装配速度,具有使用方便、实用性强的特点。
26.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技术特征:
1.一种油底壳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固定压板(11)和螺栓(9),所述的固定压板(11)包括连接板(1)和两个压块(2),所述连接板(1)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压块(2)连接,所述压块(2)的其中一个侧面凸起于连接板(1)的一侧,所述的连接板(1)中间位置开设有安装孔(3),所述的螺栓(9)依次穿过安装孔(3)、油底壳(8)与机体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底壳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块(2)为圆柱形,所述的连接板(1)与压块(2)的连接处为圆弧过渡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底壳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块(2)与连接板(1)一体式成型。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底壳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块(2)上端面设有橡胶垫(5),所述的橡胶垫(5)上设有多个菱形花纹(4)。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底壳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块(2)上设有多个定位孔(6),所述定位孔(6)布置在安装孔(3)的两侧,多个所述的定位孔(6)内均插接有弹簧(7)。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油底壳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孔(3)内设有磁铁环。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油底壳安装结构,属于内燃机技术领域,解决了油底壳安装螺栓多,装配慢的问题。该固定压板包括多个固定压板和螺栓,所述的固定压板包括连接板和两个压块,所述连接板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压块连接,所述压块的其中一个侧面凸起于连接板的一侧,所述的连接板中间位置开设有安装孔,所述的螺栓依次穿过安装孔、油底壳与机体连接。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油底壳安装结构,可保证油底壳与机体压紧、密封的情况下,实现紧固螺栓减少一半的效果,同时无须再使用压紧垫圈进行压紧,具有使用方便、实用性强的特点。实用性强的特点。实用性强的特点。
技术研发人员:冯世光 张振平 宋路平 粟荣锦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7.30
技术公布日:2021/12/31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8999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