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具体为节能集水式建筑。
背景技术:
2.随着人类对生存环境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在兴建建筑时,除了关注建筑的安全性与舒适性之外,还越来越多地关注其环保性能,从建材的选择、建筑的修造施工,到使用、管理与维护,环境科学家们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都想了很多办法,尽可能地降低碳排放与污染,建筑节能其实就是在保证用户需求的条件下,尽可能的降低能耗,对于不同用户,需求也不一样,普通的民用建筑,主要还是要将室温和湿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水是生命之源,随着水资源日益的消耗,节约用水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了提高水的利用率,越来越多的建筑物开始对雨水进行收集,对其进行二次利用来减少自然资源水的浪费。
3.目前的节能集水式建筑,如公开号cn102561724b的专利所述,包括多个由屋顶呈斜面状的房间组成的楼体,所述房间内设置有通风装置,所述楼体截面呈梯形,相邻所述楼体与楼体之间设置有集水池,所述集水池上设置有储水箱。本发明可收集雨水循环利用且通过风、光产生电能,能够大幅减少水能、电能的资源消耗,充分利用了空间和自然资源,还可以单独运用于农业土地开发,改善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具有很大的经济效益,同时符合环保要求。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节能集水式建筑在使用时不便于对雨水进行便捷收集。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节能集水式建筑,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不便于对雨水便捷的收集的问题。
6.本实用新型提供节能集水式建筑,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本实用新型提供节能集水式建筑。包括建筑主体、通风窗、输送管、储污桶和储水室,所述建筑主体的内部安装有通风窗,所述通风窗上方的建筑主体顶端安装有集水槽,所述集水槽下方的建筑主体底端安装有支撑腿,且支撑腿的顶端与建筑主体固定连接,所述集水槽下方的建筑主体外壁上安装有输送管,所述输送管下方的建筑主体外壁上安装有过滤箱,且过滤箱上方的输送管底端安装有集水箱,并且集水箱的底端延伸至过滤箱的内部,所述过滤箱下方的建筑主体外壁上安装有储水室,所述储水室的外壁上安装有储污桶,所述通风窗一侧的建筑主体外壁上安装有控制面板 。
8.可选的,所述储水室的外壁上安装有动力泵,且动力泵的顶端安装有吸水管,并且吸水管的顶端延伸至储水室的内部。
9.可选的,所述吸水管一侧的动力泵外壁上安装有出水管,且出水管的外壁与动力泵固定连接,有利于对过滤后水进行排出。
10.可选的,所述过滤箱的外壁上设有排水网孔,所述过滤箱的内部设有多组翅片螺
旋杆,且多组翅片螺旋杆一侧的过滤箱外壁上安装有伺服电机,有利于对多组翅片螺旋杆进行驱动。
11.可选的,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安装有转轴,且转轴一侧的过滤箱内部安装有传动杆,并且传动杆的一端与多组翅片螺旋杆固定连接,有利于对多组翅片螺旋杆进行稳定的传动。
12.可选的,所述储水室的顶端安装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的外壁上设有观察窗,有利于对储水室进行便捷的观察。
13.可选的,所述观察窗的底端设有铰接架,所述观察窗远离铰接架的一端安装有u形扣,有利于对观察窗进行限位支撑。
14.可选的,所述u形扣一侧的支撑座外壁上安装有转接座,且转接座的内部设有锁紧螺栓,有利于对观察窗和支撑座进行固定连接。
15.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效果;
16.通过设置有通风窗、控制面板、集水槽、输送管、集水箱、过滤箱、排水网孔以及支撑腿,通过将通风窗与建筑主体安装一起,通风窗来方便建筑主体进行通风,将支撑腿与建筑主体安装一起,支撑腿对建筑主体进行支撑,支撑腿起到加强支撑的作用,将集水槽与建筑主体安装一起,雨水掉落至集水槽的表面,雨水滑落至集水槽的底端进入输送管的内部,过滤箱对雨水进行过滤,净化后的雨水通过排水网孔进入储水室的内部,实现了节能集水式建筑对雨水便捷的收集,提高了雨水的利用率;
17.通过设置有多组翅片螺旋杆、传动杆、转轴以及伺服电机,通过输送管内部的雨水进入集水箱的内部,再由集水箱输送至过滤箱的内部,雨水中大颗粒的物质遗留在过滤箱的内部,操作控制面板打开伺服电机,伺服电机驱动转轴转动,转轴带动传动杆旋转,传动杆驱动多组翅片螺旋杆转动,多组翅片螺旋杆对排水网孔过滤的杂质进行排出,由储污桶进行储存,实现了节能集水式建筑对过滤杂质快速的排出,方便了对收集的雨水进行再次的利用;
18.通过设置有转接座、锁紧螺栓、观察窗、铰接架以及u形扣,通过将支撑座与储水室安装一起,将观察窗通过铰接架与支撑座进行连接,外部人员通过观察窗来方便对储水室内部进行观察,将锁紧螺栓插入u形扣的内部,在转接座的支撑下旋转锁紧螺栓,锁紧螺栓对观察窗和支撑座进行固定,实现了节能集水式建筑内部结构便捷的打开,增加了节能集水式建筑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过滤箱正视放大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储水室俯视结构示意图。
23.图中:1、建筑主体;2、通风窗;3、控制面板;4、集水槽;5、输送管;6、集水箱;7、过滤箱;8、排水网孔;9、储污桶;10、储水室;11、支撑腿;12、动力泵;13、吸水管;14、出水管;15、支撑座;16、多组翅片螺旋杆;17、传动杆;18、转轴;19、伺服电机;20、转接座;21、锁紧螺栓;22、观察窗;23、铰接架;24、u形扣。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5.以下结合附图1
‑
4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公开节能集水式建筑。参照图1
‑
4,包括建筑主体1、通风窗2、输送管5、储污桶9和储水室10,建筑主体1的内部安装有通风窗2,通风窗2上方的建筑主体1顶端安装有集水槽4。集水槽4便于对雨水进行收集,来防止雨水任意的滑落。集水槽4下方的建筑主体1底端安装有支撑腿11,且支撑腿11的顶端与建筑主体1固定连接,集水槽4下方的建筑主体1外壁上安装有输送管5,输送管5下方的建筑主体1外壁上安装有过滤箱7。在本实施例中,过滤箱7来对雨水进行过滤净化,来除去雨水中的大颗粒杂质。
27.过滤箱7上方的输送管5底端安装有集水箱6,并且集水箱6的底端延伸至过滤箱7的内部,过滤箱7下方的建筑主体1外壁上安装有储水室10。在本实施例中,储水室10对雨水进行收集储存,来方便对雨水进行二次的使用。储水室10的外壁上安装有储污桶9,通风窗2一侧的建筑主体1外壁上安装有控制面板3。
28.储水室10的外壁上安装有动力泵12,动力泵12的外壁与储水室10固定连接,且动力泵12的顶端安装有吸水管13,并且吸水管13的顶端延伸至储水室10的内部,吸水管13一侧的动力泵12外壁上安装有出水管14,且出水管14的外壁与动力泵12固定连接,动力泵12为雨水的排出提供动力,来使净化后的雨水稳定的输出。
29.使用时通过将通风窗2与建筑主体1安装一起,通风窗2来方便建筑主体1进行通风,将支撑腿11与建筑主体1安装一起,支撑腿11对建筑主体1进行支撑,支撑腿11起到加强支撑的作用,将集水槽4与建筑主体1安装一起,雨水掉落至集水槽4的表面,雨水滑落至集水槽4的底端进入输送管5的内部,过滤箱7对雨水进行过滤,净化后的雨水通过排水网孔8进入储水室10的内部,实现了节能集水式建筑对雨水便捷的收集,提高了雨水的利用率。
30.参照图2和图3,过滤箱7的外壁上设有排水网孔8,过滤箱7的内部设有多组翅片螺旋杆16。在本实施例中,多组翅片螺旋杆16用于对排水网孔8过滤的杂质进行排出。多组翅片螺旋杆16一侧的过滤箱7外壁上安装有伺服电机19,伺服电机19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安装有转轴18。在本实施例中,伺服电机19为多组翅片螺旋杆16的转动提供动力,来使多组翅片螺旋杆16稳定的转动。转轴18一侧的过滤箱7内部安装有传动杆17,并且传动杆17的一端与多组翅片螺旋杆16固定连接。
31.使用时通过输送管5内部的雨水进入集水箱6的内部,再由集水箱6输送至过滤箱7的内部,雨水中大颗粒的物质遗留在过滤箱7的内部,操作控制面板3打开伺服电机19,伺服电机19驱动转轴18转动,转轴18带动传动杆17旋转,传动杆17驱动多组翅片螺旋杆16转动,多组翅片螺旋杆16对排水网孔8过滤的杂质进行排出,由储污桶9进行储存,实现了节能集水式建筑对过滤杂质快速的排出,方便了对收集的雨水进行再次的利用。
32.参照图2和图4,储水室10的顶端安装有支撑座15,支撑座15的外壁上设有观察窗22。观察窗22来方便对储水室10进行观察,来实时观看储水室10内部的水位水量。
33.观察窗22的底端设有铰接架23,观察窗22远离铰接架23的一端安装有u形扣24,u
形扣24一侧的支撑座15外壁上安装有转接座20,且转接座20的内部设有锁紧螺栓21。在本实施例中,锁紧螺栓21与u形扣24进行配合来对观察窗22进行固定。
34.使用时通过将支撑座15与储水室10安装一起,将观察窗22通过铰接架23与支撑座15进行连接,外部人员通过观察窗22来方便对储水室10内部进行观察,将锁紧螺栓21插入u形扣24的内部,在转接座20的支撑下旋转锁紧螺栓21,锁紧螺栓21对观察窗22和支撑座15进行固定,实现了节能集水式建筑内部结构便捷的打开,增加了节能集水式建筑的实用性。
3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节能集水式建筑的实施原理为:
36.首先通过将通风窗2与建筑主体1安装一起,通风窗2来方便建筑主体1进行通风,将支撑腿11与建筑主体1安装一起,支撑腿11对建筑主体1进行支撑,支撑腿11起到加强支撑的作用,将集水槽4与建筑主体1安装一起,雨水掉落至集水槽4的表面,根据集水槽4的结构特性,雨水滑落至集水槽4的底端进入输送管5的内部,雨水经过输送管5进入集水箱6的内部,过滤箱7对雨水进行过滤,净化后的雨水通过排水网孔8进入储水室10的内部,储水室10内部的滤网再次对雨水进行过滤,操作控制面板3打开动力泵12,在动力泵12的驱动下,储水室10内部的雨水进入吸水管13的内部,由出水管14进行排出,来方便对雨水的再次利用,实现了节能集水式建筑对雨水便捷的收集,提高了雨水的利用率。
37.实施例二;
38.通过输送管5内部的雨水进入集水箱6的内部,再由集水箱6输送至过滤箱7的内部,雨水中大颗粒的物质遗留在过滤箱7的内部,雨水经过排水网孔8进行流出,排水网孔8起到对雨水净化过滤的作用,当一定时间后,操作控制面板3打开伺服电机19,伺服电机19驱动转轴18转动,转轴18带动传动杆17旋转,传动杆17驱动多组翅片螺旋杆16转动,在过滤箱7内部结构的支撑下,多组翅片螺旋杆16对排水网孔8过滤的杂质进行排出,杂质经过过滤箱7底端的排污口进入储污桶9的内部,由储污桶9进行储存,实现了节能集水式建筑对过滤杂质快速的排出,方便了对收集的雨水进行再次的利用。
39.实施例三;
40.通过将支撑座15与储水室10安装一起,将观察窗22通过铰接架23与支撑座15进行连接,观察窗22对支撑座15进行防护,外部人员通过观察窗22来方便对储水室10内部进行观察,当需要关闭观察窗22时,将锁紧螺栓21插入u形扣24的内部,在转接座20的支撑下旋转锁紧螺栓21,锁紧螺栓21对观察窗22和支撑座15进行固定,实现了节能集水式建筑内部结构便捷的打开,增加了节能集水式建筑的实用性。
41.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8999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