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交通接触网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刚性悬挂接触网汇流排定位夹。
背景技术:
2.普通定位线夹(以下简称定位夹)作为较成熟定型产品,是与刚性接触网汇流排连接的主要配件,在轨道交通隧道内广泛应用。虽然隧道内受到车辆运行速度高,温差变化大等各种复杂环境的影响,普通定位线夹在直线路段的技术状况表现,性能稳定性及功能均能满足要求。普通定位线夹使用在曲线弯道就表现一定的缺点,主要问题是曲线路段接触网汇流排受到高速度运行的车辆传导的瞬间冲击力,汇流排受力点多变,方向极其复杂。主要方向有向上,向下或左或右及向前五个方向的力,其摆动量较直线路段受力方向多变复杂,经常出现定位夹与汇流排之间卡死的状态,并将不稳定不规则的摆动力传导到悬挂点,造成汇流排位移变形,接触网在定位点弹性变差,同时因车辆受电弓通过时弓网间接触压力增大,使车辆受电弓磨耗严重。造成曲线维修工作量是直线维修工作量的三至五倍,车辆受电弓的磨损更换周期缩短,维修成本大幅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刚性悬挂接触网汇流排定位夹,具有结构简单、拆装方便、性能稳定、定位受力点分布合理、防阻滞功能强的有益效果,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刚性悬挂接触网汇流排定位夹,包括本体,本体底部设有凹槽,凹槽内设有滚珠夹块,滚珠夹块上设有多个滚珠定位槽,滚珠定位槽上设有钢球,钢球可在滚珠定位槽内滚动,本体底部设有汇流排,汇流排顶部置于钢球之间,并与钢球形成缝隙。
6.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本体包括左本体和右本体,左本体与右本体通过紧固螺栓和紧固螺母固定连接。
7.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左本体和右本体顶部设有连接螺栓,连接螺栓一端伸入于左本体和右本体,连接螺栓外侧设有连接螺母,连接螺母顶部与左本体和右本体紧靠。
8.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由二至五个钢球一组,共六组;钢球分布在凹槽的左上部各一组,凹槽的左下部一组,凹槽的左侧侧面一组,凹槽的右上部,左下部,右侧侧面各一组,位置与左侧对称。
9.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钢球从滚珠夹块凸起部分的高度为2
‑
3mm。
10.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本体上设有支撑座,支撑座与本体固定连接。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2.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拆装方便、性能稳定,定位受力点分布合理,防阻滞功能强,
可同时满足直线和曲线路段防阻和定位功能及技术要求,安装使用不变,改造相对容易,改造后车辆受电弓磨耗降低成本,维修成本大幅减少,经济效益明显。产品生产工序改造简单,产品制造成本较低,产品生产工艺及主要材质基本不变。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16.图中标识:
17.1、左本体;2、右本体;3、凹槽;4、滚珠夹块;5、滚珠定位槽;6、钢球;7、汇流排;8、紧固螺栓;9、紧固螺母;10、连接螺栓;11、连接螺母;12、支撑座。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9.请参阅附图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刚性悬挂接触网汇流排7定位夹,包括本体,本体底部设有凹槽3,凹槽3内固定地设有滚珠夹块4,滚珠夹块4上设有多个滚珠定位槽5,滚珠定位槽5上设有钢球6,钢球6可在滚珠定位槽5内滚动,本体底部设有汇流排7,汇流排7顶部置于钢球6之间,并与钢球6形成缝隙;进一步地,本体包括左本体1和右本体2,左本体1与右本体2通过紧固螺栓8和紧固螺母9固定连接;进一步地,左本体1和右本体2顶部设有连接螺栓10,连接螺栓10一端伸入于左本体1和右本体2,连接螺栓10外侧设有连接螺母11,连接螺母11顶部与左本体1和右本体2紧靠;进一步地,由二至五个钢球6一组,共六组;钢球6分布在凹槽3的左上部各一组,凹槽3的左下部一组,凹槽3的左侧侧面一组,凹槽3的右上部,左下部,右侧侧面各一组,位置与左侧对称;进一步地,钢球6从滚珠夹块4凸起部分的高度为2
‑
3mm;进一步地,本体上设有支撑座12,支撑座12与本体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拆装方便、性能稳定,定位受力点分布合理,防阻滞功能强,可同时满足直线和曲线路段防阻和定位功能及技术要求,安装使用不变,改造相对容易,改造后车辆受电弓磨耗降低成本,维修成本大幅减少,经济效益明显。产品生产工序改造简单,产品制造成本较低,产品生产工艺及主要材质基本不变。
20.本实用新型解决了普通定位夹与汇流排7阻滞卡死的问题。定位夹与汇流排7有一定间隙,能满足直线路段的微量位移。当在曲线弯道时,汇流排7受到不稳定不规则,方向多变复杂,瞬间的摆动的强冲击力作用,瞬间摩擦阻力大幅增加的情况下,当汇流排7受到向上,向下,向左,向右,向前五个方向的瞬间强力冲击时,都可以通过新型定位夹的防滞功能实现汇流排7与新型定位夹之间无卡滞,以保证汇流排7在悬挂点的正常技术状态。
21.本实用新型定位夹是在定位夹的凹槽3中内嵌圆形或柱型实心钢球6替代原有平面受力点,由二至五个钢球6一组,共六组,分布在定位夹凹槽3的左上部各一组,凹槽3左下部一组,凹槽3左侧侧面一组,新型定位夹凹槽3的右上部,左下部,右侧侧面各一组,位置与
左侧对称。定位夹凹槽3内由滚珠夹块4对实心钢球6进行定位,钢球6可在固定位置转动,钢球6的凸点距滚珠夹块4固定件平面突出2至3mm,形成定位夹凹槽3中钢球6对汇流排7起定位作用。新型定位夹中钢球6与汇流排7在受到车辆传导的瞬间冲击力时,其向上,向下,向左,向右,向前五个方向形成无阻滞滑滚动状态,当车辆传导的瞬间冲击力消失时,依然可以自然复位。定位夹技术标准:最大水平工作负荷2.5kn,破坏负荷7.5kn/最大垂直工作负荷3.0kn,破坏负荷9.0kn。
22.本实用新型定位夹凹槽3中采用圆球型或圆柱型金属球等的弧形凸点对汇流排7起受力及定位作用。受力点在新型定位夹凹槽3中的上,下,左,右四个受力面均匀分布,且位置对称。二至五个钢球6一组,共六组组成,钢球6对汇流排7起定位作用。定位受力点的受力强度,由采用圆球型或圆柱型金属球和每组钢球6的数量来增加定位夹与汇流排7之间受力面积,通过增加钢球6的受力面积,解决各厂家汇流排7材质硬度间的差异,可能造成汇流排7的表面损伤。本发明适用于刚性接触网悬挂针式绝缘子与汇流排7的连接安装,可防止汇流排7在悬挂点的卡滞。
23.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拆装方便、性能稳定,定位受力点分布合理,防阻滞功能强,可同时满足直线和曲线路段防阻和定位功能及技术要求,安装使用不变,改造相对容易,改造后车辆受电弓磨耗降低成本,维修成本大幅减少,经济效益明显。产品生产工序改造简单,产品制造成本较低,产品生产工艺及主要材质基本不变。
24.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89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