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无线充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氛围灯的无线充电器。
背景技术:
2.无线充电在生活中越来越普遍,但是传统的无线充电装置只具有无线充电的功能,在充电过程中较为单一和无趣,无法给用户提供娱乐和良好的无线充电体验。
3.因此,基于上述技术问题需要设计一种新的带氛围灯的无线充电器。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氛围灯的无线充电器,以解决在无线充电器上设置氛围灯的技术问题。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氛围灯的无线充电器,包括:
6.壳体,所述壳体上开设有若干氛围灯透光孔;
7.若干氛围灯带,所述氛围灯带与所述氛围灯透光孔一一对应,所述氛围灯带设置在所述壳体内;
8.控制盒,所述控制盒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控制盒与所述氛围灯带电性连接以控制所述氛围灯带工作,并通过氛围灯透光孔透光。
9.进一步,所述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
10.所述上壳体上设置有若干氛围灯透光孔;
11.所述上壳体的底面上设置有若干下壳体连接孔;
12.所述下壳体内设置有与下壳体连接孔适配的上壳体连接孔,以通过下壳体连接孔和上壳体连接孔使上壳体和下壳体螺纹连接。
13.进一步,所述上壳体上还设置有与所述氛围灯透光孔适配的氛围灯盖;
14.所述氛围灯盖上设置有若干卡件,以通过卡件穿过氛围灯透光孔使分为灯盖与对应的氛围灯透光孔卡接。
15.进一步,所述上壳体上开设有凹槽,并且该凹槽设置有缺口。
16.进一步,所述氛围灯带包括:pcb板和若干氛围灯;
17.所述氛围灯设置在所述pcb板上;
18.所述pcb板与所述控制盒电性连接;
19.所述pcb板上开设有若干pcb板定位孔和pcb板固定孔;
20.所述pcb板定位孔与上壳体底面上设置的pcb板定位柱适配;
21.所述pcb板固定孔与上壳体底面上设置的氛围灯固定孔适配,以使pcb板与上壳体螺纹连接。
22.进一步,所述控制盒包括:盒体、电路板和无线充电线圈;
23.所述电路板和无线充电线圈设置在所述盒体内;
24.所述电路板与所述无线充电线圈电性连接,以使无线充电线圈在凹槽底面上形成
一无线充电区域。
25.进一步,所述盒体包括:下盒体与盖板;
26.所述电路板和无线充电线圈设置在所述下盒体内;
27.所述下盒体与盖板上均设置有若干盒体定位孔和盒体固定孔;
28.所述盒体定位孔与所述上壳体底面上设置的盒体定位柱适配;
29.所述盒体固定孔与上壳体底面上设置的控制盒固定孔适配,以使盒体与上壳体螺纹连接。
30.进一步,所述带氛围灯的无线充电器还包括:按键机构;
31.所述上壳体上开设有按键孔;
32.所述按键机构的一端设置在所述pcb板上,另一端位于按键孔内。
3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壳体,所述壳体上开设有若干氛围灯透光孔;若干氛围灯带,所述氛围灯带与所述氛围灯透光孔一一对应,所述氛围灯带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控制盒,所述控制盒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控制盒与所述氛围灯带电性连接以控制所述氛围灯带工作,并通过氛围灯透光孔透光,实现了在无线充电器上安装氛围灯,在用户进行无线充电时通过氛围灯提高用户的体验并增加无线充电的娱乐性。
34.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在说明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35.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3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7.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带氛围灯的无线充电器的结构示意图a;
38.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带氛围灯的无线充电器的结构示意图b。
39.图中:
40.1为壳体、11为上壳体、111为氛围灯透光孔、112为下壳体连接孔、113 为氛围灯盖、1131为卡件、114为凹槽、1141为缺口、115为pcb板定位柱、 116为氛围灯固定孔、117为盒体定位柱、118为控制盒固定孔、119为按键孔、 12为下壳体、121为上壳体连接孔;
41.2为氛围灯带、21为pcb板、211为pcb板定位孔、212为pcb板固定孔、 22为氛围灯;
42.3为控制盒、31为盒体、311为下盒体、312为盖板、32为盒体定位孔、33 为盒体固定孔、34为电路板、35为无线充电线圈;
43.4为按键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44.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
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45.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带氛围灯的无线充电器的结构示意图a;
46.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带氛围灯的无线充电器的结构示意图b。
47.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带氛围灯22的无线充电器,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上开设有若干氛围灯透光孔111;若干氛围灯带2,所述氛围灯带2与所述氛围灯透光孔111一一对应,所述氛围灯带2设置在所述壳体1内;控制盒3,所述控制盒3设置在所述壳体1内,所述控制盒3与所述氛围灯带2电性连接以控制所述氛围灯带2工作,并通过氛围灯透光孔111 透光,实现了在无线充电器上安装氛围灯22,在用户进行无线充电时通过氛围灯22增加无线充电的娱乐性并提高用户的体验。
48.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包括: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所述上壳体11 上设置有若干氛围灯透光孔111;所述上壳体11的底面上设置有若干下壳体连接孔112;所述下壳体12内设置有与下壳体连接孔112适配的上壳体连接孔121,以通过下壳体连接孔112和上壳体连接孔121使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螺纹连接,便于将上壳体11与下壳体12紧密连接。
49.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壳体11上还设置有与所述氛围灯透光孔111适配的氛围灯盖113;所述氛围灯盖113上设置有若干卡件1131,以通过卡件1131穿过氛围灯透光孔111使氛围灯盖113与对应的氛围灯透光孔111卡接,便于拆卸更换氛围灯盖113。
5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壳体11上开设有凹槽114,并且该凹槽114设置有缺口1141,在进行无线充电时凹槽114可以存放待充电的手机等终端,缺口1141 可以便于将充电完成的手机等取出,相较于传统的无线充电区域为无边框的平面的无线充电器,凹槽114可以使手机精准的放置在无线充电区域,并且避免误碰导致手机移出无线充电区域,确保无线充电的效果。
5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氛围灯带2包括:pcb板21和若干氛围灯22;所述氛围灯22设置在所述pcb板21上;所述pcb板21与所述控制盒3电性连接,即pcb板21与控制盒3中的电路板34电性连接,电路板34上设置有控制芯片以控制氛围灯22工作;所述pcb板21上开设有若干pcb板定位孔211和pcb 板固定孔212;所述pcb板定位孔211与上壳体11底面上设置的pcb板定位柱115适配;所述pcb板固定孔212与上壳体11底面上设置的氛围灯固定孔 116适配,以使pcb板21与上壳体11螺纹连接;可以设置不同颜色的氛围灯 22,丰富无线充电时氛围灯22显示的颜色,增加无线充电的娱乐性。
5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盒3包括:盒体31、电路板34和无线充电线圈 35;所述电路板34和无线充电线圈35设置在所述盒体31内;所述电路板34 与所述无线充电线圈35电性连接,以使无线充电线圈35在凹槽114底面上形成一无线充电区域。
5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盒体31包括:下盒体311与盖板312;所述电路板34 和无线充电线圈35设置在所述下盒体311内;所述下盒体311与盖板312上均设置有若干盒体定位孔32和盒体固定孔33;所述盒体定位孔32与所述上壳体 11底面上设置的盒体定位柱117适配;所述盒体固定孔33与上壳体11底面上设置的控制盒固定孔118适配,以使盒体31与上壳体11螺纹连接。
5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带氛围灯22的无线充电器还包括:按键机构4;按键机构4设置
在一个氛围灯带2的pcb板21上;所述上壳体11上开设有按键孔 119;所述按键机构4的一端设置在所述pcb板21上,另一端位于按键孔119 内;通过按键孔119用户可以按压按键机构4以控制无线充电器的开关。
5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下壳体12上还设置有一个排线口,以通过排线口使控制盒3与外部排线连接。
56.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壳体1,所述壳体1上开设有若干氛围灯透光孔 111;若干氛围灯带2,所述氛围灯带2与所述氛围灯透光孔111一一对应,所述氛围灯带2设置在所述壳体1内;控制盒3,所述控制盒3设置在所述壳体1内,所述控制盒3与所述氛围灯带2电性连接以控制所述氛围灯带2工作,并通过氛围灯透光孔111透光,实现了在无线充电器上安装氛围灯22,在用户进行无线充电时通过氛围灯22提高用户的体验并增加无线充电的娱乐性。
57.本技术中选用的各个器件(未说明具体结构的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
58.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5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60.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89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