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加热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生物肥发酵装置的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2.狭义的生物肥料,是通过微生物生命活动,使农作物得到特定的肥料效应的制品,也被称之为接种剂或菌肥,它本身不含营养元素,不能代替化肥。广义地生物肥料是既含有作物所需的营养元素,又含有微生物的制品,是生物、有机、无机的结合体它可以代替化肥,提供农作物生长发育所需的各类营养元素。化肥和农药的大量应用对于人类而言利弊并存,为兴利除弊,科学家提出了“生态农业”,逐步实现在农田里少使用或不使用化肥和化学杀虫剂,而使用有机生物肥料和采用微生物方法防治病虫害。
3.在对生物肥进行输气加热的时候,加热设备往往都是对一个方向进行排气工作,就会造成生物肥的受热不均匀,直接影响后期的加工工作。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用于生物肥发酵装置的加热装置。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生物肥发酵装置的加热装置,包括:
6.主固定结构,所述主固定结构实现所有结构的安装和固定;
7.驱动结构,所述驱动结构实现排热结构的旋转驱动;
8.加热结构,所述加热结构实现主固定结构的制热能力;
9.排热结构,所述排热结构实现主固定结构的排热能力。
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1.所述主固定结构包括壳体、底固定盘与顶固定盘,所述壳体顶端固定连接顶固定盘,所述壳体底端固定连接底固定盘。
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3.所述驱动结构包括连接轴、主齿轮、驱动电机与副齿轮,所述连接轴顶部固定连接输气管,所述连接轴底端固定连接主齿轮,所述驱动电机固定连接在壳体内部右侧壁,所述驱动电机的电机轴固定连接副齿轮,所述副齿轮啮合连接主齿轮。
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5.所述加热结构包括制热筒、固定架与加热丝,所述制热筒固定连接在顶固定盘中心,所述制热筒纵向贯穿顶固定盘并延伸至壳体的内部,所述制热筒的内部侧壁均匀固定连接多组固定架,多组所述固定架底部均固定连接一组加热丝。
1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7.所述排热结构包括固定轴承座、输气槽、输气管、支撑架、出气端头与抽气风机,所
述固定轴承座固定连接在制热筒的底壁中心,所述固定轴承座内部固定连接有输气管,所述输气管通过固定轴承座转动连接制热筒,所述输气管侧壁中下部设置有输气槽,所述输气管顶部固定连接有出气端头,所述输气管内部中上方侧壁固定连接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中心固定连接抽气风机。
1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9.所述固定轴承座纵向贯穿制热筒底壁并延伸至壳体内部。
2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21.所述输气槽贯穿输气管侧壁。
22.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3.本实用新型中,首先通过将用于抽气和输气的输气管加装在一组轴承上,使其自身可以旋转,再通过启动壳体内部加装的驱动电机,电机带动一组齿轮进行转动,齿轮的转动使输气管底端连接的一组齿轮啮合后开始旋转,带动输气管进行转动,使输气管顶端加装的排气端头能够均匀圆周性排出热气,避免了只对一个方向排热气造成受热不均匀,甚至是物料的损坏,值得大力推广。
附图说明
24.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用于生物肥发酵装置的加热装置的等轴测示意图;
25.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用于生物肥发酵装置的加热装置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26.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用于生物肥发酵装置的加热装置的驱动结构正视图。
27.图例说明:
28.1、主固定结构;2、驱动结构;3、加热结构;4、排热结构;5、输气管;6、固定架;7、加热丝;8、输气槽;9、固定轴承座;10、驱动电机;11、制热筒;12、支撑架;13、出气端头;14、抽气风机;15、壳体;16、底固定盘;17、顶固定盘;18、连接轴;19、主齿轮;20、副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0.参照图1
‑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用于生物肥发酵装置的加热装置,包括:
31.主固定结构1,主固定结构1实现所有结构的安装和固定;
32.驱动结构2,驱动结构2实现排热结构4的旋转驱动;
33.加热结构3,加热结构3实现主固定结构1的制热能力;
34.排热结构4,排热结构4实现主固定结构1的排热能力。
35.主固定结构1包括壳体15、底固定盘16与顶固定盘17,壳体15顶端固定连接顶固定盘17,壳体15底端固定连接底固定盘16,驱动结构2包括连接轴18、主齿轮19、驱动电机10与
副齿轮20,连接轴18顶部固定连接输气管5,连接轴18底端固定连接主齿轮19,驱动电机10固定连接在壳体15内部右侧壁,驱动电机10的电机轴固定连接副齿轮20,副齿轮20啮合连接主齿轮19,加热结构3包括制热筒11、固定架6与加热丝7,制热筒11固定连接在顶固定盘17中心,制热筒11纵向贯穿顶固定盘17并延伸至壳体15的内部,制热筒11的内部侧壁均匀固定连接多组固定架6,多组固定架6底部均固定连接一组加热丝7,排热结构4包括固定轴承座9、输气槽8、输气管5、支撑架12、出气端头13与抽气风机14,固定轴承座9固定连接在制热筒11的底壁中心,固定轴承座9内部固定连接有输气管5,输气管5通过固定轴承座9转动连接制热筒11,输气管5侧壁中下部设置有输气槽8,输气管5顶部固定连接有出气端头13,输气管5内部中上方侧壁固定连接支撑架12,支撑架12中心固定连接抽气风机14,固定轴承座9纵向贯穿制热筒11底壁并延伸至壳体15内部,输气槽8贯穿输气管5侧壁,通过将用于抽气和输气的输气管5加装在一组轴承上,使其自身可以旋转,再通过启动壳体15内部加装的驱动电机10,电机带动一组齿轮进行转动,齿轮的转动使输气管5底端连接的一组齿轮啮合后开始旋转,带动输气管5进行转动,使输气管5顶端加装的排气端头能够均匀圆周性排出热气,避免了只对一个方向排热气造成受热不均匀,甚至是物料的损坏。
36.工作原理:首先通过将用于抽气和输气的输气管5加装在一组轴承上,使其自身可以旋转,再通过启动壳体15内部加装的驱动电机10,电机带动一组齿轮进行转动,齿轮的转动使输气管5底端连接的一组齿轮啮合后开始旋转,带动输气管5进行转动,使输气管5顶端加装的排气端头能够均匀圆周性排出热气,避免了只对一个方向排热气造成受热不均匀,甚至是物料的损坏。
37.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89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