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回转窑托轮轴防漏油机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2-05-10  93



1.本实用新型涉及回转窑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回转窑托轮轴防漏油机构。


背景技术:

2.现有的回转窑中的托轮轴在使用的时候,存在严重的漏油现象,虽每年检修时都对油封进行更换,但由于轴上油封位已经出现严重沟槽,处理效果都不理想,漏油现象依然严重,不但造成油品的浪费,也给设备卫生的清理增加难度,更给窑的安全运转带来巨大隐患。
3.如要彻底解决,常规的办法就是对托轮轴磨损部位修复后更换新油封,如此,势必造成高额的维修费用,且需要长时间的停窑机会。
4.根据对轴瓦上油液流动的规律进行长时间的观擦分析得出,面对窑筒体观察,6个托轮中向外旋转的高端托轮瓦轴根部为最容易发生漏油现象,其原因有二:
5.1、油液经淋油槽流到轴上后,其中一小部分进入瓦中进行润滑,绝大部分则聚集在由球面瓦衬与托轮轴之间形成的“集油区”,大部分沿着球面瓦衬的侧面流回油箱,另一部分又随着轴的转动,流到托轮轴的轴根部位,该部位“地势”最低且轴又存在3.5%的向下倾斜,一旦油封失效,聚集在该区域的油液就会流出,造成严重的漏油现象;
6.2、原刮油棒为铜质三角形,与轴面接触不完全,轴肩圆弧过渡区的积油无法清理,严重影响刮油效果。
7.因此,需要一种新的回转窑托轮轴防漏油机构。


技术实现要素:

8.本实施例回转窑托轮轴防漏油机构的目的,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9.一种回转窑托轮轴防漏油机构,包括球面瓦、球面瓦衬、压板和托轮瓦,球面瓦衬设置在球面瓦的外侧表面,压板固定设置在球面瓦衬的表面,托轮瓦连接在球面瓦的前端,压板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板,固定板的前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安装板,第一安装板的前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安装板,第二安装板的内侧固定连接有挡油板,挡油板的表面固定设置有导油区,挡油板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底板,固定底板整体横向设置,固定底板的表面嵌入设置有固定螺丝,固定底板的顶端设置有油壶,油壶底端固定设置有输送管,油壶的顶端固定连接导油板,第二安装板的表面设置有调节底座,调节底座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臂和第一连接臂,第一连接臂的底端连接有刮油板。
10.进一步的优选方案: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两者配套设置,且两者整体呈水平的“z”状设置,第二安装板同时位于球面瓦的侧面位置,且靠近球面瓦的表面。
11.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挡油板整体在第二安装板的内侧呈竖向设置,且挡油板表面“l”状内凹设置,外端边缘位置呈突出设置,同时与轴接触的圆弧形挡油工作面严格按照轴的直径制作,采用耐油橡胶。
12.进一步的优选方案:输送管同时和外部油箱连接,导油板竖向设置,且表面向外倾斜设置,同时位于导油区的底部位置。
13.进一步的优选方案:调节底座和第二安装板之间呈滑动连接,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配套设置,整体呈竖向的“z”状设置,第一连接臂靠近球面瓦外端设置。
14.进一步的优选方案:刮油板贴合球面瓦外端表面,呈倾斜设置,设置为橡胶质刮油板,并与轴线方向成30
°‑‑
40
°
角,且刮油板的圆弧过渡角与轴肩的过度圆弧直径相同。
15.进一步的优选方案:导油区整体在挡油板的表面呈向外倾斜设置。
16.有益效果:
17.该种回转窑托轮轴防漏油机构,通过第一安装板达到和固定板进行安装固定的效果,通过第二安装板靠近球面瓦的表面,有利于挡油板对泄露的油质进行拦截,通过油壶和输送管达到将拦截回收的油质向外部油箱中输送收集的效果,通过导油板达到将油质引导收集在油壶中的效果。
18.该种回转窑托轮轴防漏油机构,通过和第二安装板滑动连接的调节底座,达到控制刮油板调节的效果,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作为刮油板的连接部件,便于刮油板进行刮油操作,通过刮油板达到有效的刮油效果,倾斜设置的刮油板在使用的时候,所阻挡的油液流入挡油板的阻挡区域。
19.该种回转窑托轮轴防漏油机构,通过挡油板达到对球面瓦表面泄露的油质进行阻挡拦截的效果,配合向外倾斜设置的导油区,更加有利于油质的拦截阻挡。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平面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a处结构放大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b处结构放大图。
23.图1

3中:球面瓦1、球面瓦衬2、压板3、固定板4、托轮瓦5、第一安装板6、第二安装板7、挡油板8、刮油板9、第一连接臂10、第二连接臂11、导油区12、油壶13、导油板14、固定底板15、固定螺丝16、输送管17、调节底座18。
具体实施方式
24.如附图1至附图3所示:
2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回转窑托轮轴防漏油机构,包括球面瓦1、球面瓦衬2、压板3和托轮瓦5,球面瓦衬2设置在球面瓦1的外侧表面,压板3固定设置在球面瓦衬2的表面,托轮瓦5连接在球面瓦1的前端,压板3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板4,固定板4的前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安装板6,第一安装板6的前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安装板7,第二安装板8的内侧固定连接有挡油板8,挡油板8的表面固定设置有导油区12,挡油板8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底板15,固定底板15整体横向设置,固定底板15的表面嵌入设置有固定螺丝16,固定底板15的顶端设置有油壶13,油壶13底端固定设置有输送管17,油壶13的顶端固定连接导油板14,第二安装板7的表面设置有调节底座18,调节底座18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臂11和第一连接臂10,第一连接臂10的底端连接有刮油板9。
26.其中,第一安装板6和第二安装板7两者配套设置,且两者整体呈水平的“z”状设
置,第二安装板7同时位于球面瓦1的侧面位置,且靠近球面瓦1的表面,通过第一安装板6达到和固定板4进行安装固定的效果,通过第二安装板7靠近球面瓦1的表面,有利于挡油板8对泄露的油质进行拦截。
27.其中,挡油板8整体在第二安装板8的内侧呈竖向设置,且挡油板8表面“l”状内凹设置,外端边缘位置呈突出设置,同时与轴接触的圆弧形挡油工作面严格按照轴的直径制作,采用耐油橡胶。
28.其中,输送管17同时和外部油箱连接,导油板14竖向设置,且表面向外倾斜设置,同时位于导油区12的底部位置,通过油壶13和输送管17达到将拦截回收的油质向外部油箱中输送收集的效果,通过导油板14达到将油质引导收集在油壶13中的效果。
29.其中,调节底座18和第二安装板7之间呈滑动连接,第一连接臂10和第二连接臂11配套设置,整体呈竖向的“z”状设置,第一连接臂10靠近球面瓦1外端设置,通过和第二安装板7滑动连接的调节底座18,达到控制刮油板9调节的效果,第一连接臂10和第二连接臂11作为刮油板9的连接部件,便于刮油板9进行刮油操作。
30.其中,刮油板9贴合球面瓦1外端表面,呈倾斜设置,设置为橡胶质刮油板,并与轴线方向成30
°‑‑
40
°
角,且刮油板的圆弧过渡角与轴肩的过度圆弧直径相同,通过刮油板9达到有效的刮油效果,倾斜设置的刮油板9在使用的时候,所阻挡的油液流入挡油板8的阻挡区域。
31.其中,导油区12整体在挡油板8的表面呈向外倾斜设置,通过挡油板8达到对球面瓦1表面泄露的油质进行阻挡拦截的效果,配合向外倾斜设置的导油区12,更加有利于油质的拦截阻挡。
32.工作原理:
33.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首先使用人员通过安装板4将整个挡油结构和刮油结构安装,挡油板8竖向贴合球面瓦1的外侧表面,通过固定螺丝16,使得固定底板15固定在外部设备的平台位置,在使用本装置的时候,油质通过刮油板9阻挡拦截,油质聚集流动在挡油板8的阻挡区域,这时油质经过导油区12沿挡油板8表面向下流动,通过导油板14收集在油壶13中,同时通过输送管17将油壶13中收集的油质输送至外部油箱中回收,使用人员可将调节底座18沿第二安装板7表面横向调节,从而对刮油板9在球面瓦1表面的位置进行调节,在实际使用中更加贴合实际情况来进行调整。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8931.html

最新回复(0)